母亲的“刀子嘴”,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形成不可逆的结局

生活中,有许多妈妈会这样对孩子说:


“我都跟你说了几遍了,你怎么还是记不住?脑子里装的都是屎吗?”


“你怎么回事儿,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就考这点分,你怎么这么笨……”


“你看看别人家的XXX,还不如不生你”


这些话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听起来很是刺耳。


有很多人会因“刀子嘴,豆腐心”而原谅并接纳这些话。


有很多人接受不了,走上极端。


其实,这些像刀子一样尖锐的话,不仅会伤透了孩子的心,甚至还会影响一个家庭。


母亲的“刀子嘴”,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形成不可逆的结局


1、母亲的嘴决定了孩子的性格


在天涯上,有个网友发帖,诉说了她这些年的经历:


虽然她家境不错,母亲在吃穿用度上也不曾亏待她,但偏偏喜欢用语言侮辱她。


无论在家做什么事情,换来的都是是母亲的辱骂,不堪入耳的话,能纠缠她一两个小时。


网友觉得,这是自己的妈妈,被说两句,忍忍就过去了。


但后来发现,自己每隔两到三天,就要因芝麻绿豆大的事情,被母亲“精神折磨”一番。


因为想和表妹在沙发上用电脑,让母亲换一个位置,母亲不愿意,便对自己破口大骂。


自私、畜生、甚至说出“去死”这样的字眼,像针一样戳中了她的心。


她在贴子中这样说到:我真的好难受啊!一个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对她的女儿,我难道真的有那么十恶不赦,让她那么恶心厌恶吗?


母亲的“刀子嘴”,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形成不可逆的结局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别小看说出口的那句话看似简单,却会在孩子的成长中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当一句句伤人的话,一刀刀地刻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的内心滴着鲜血,久结成痂。


母亲对孩子说的话,太重要了!一句脱口而出的话,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的温度。


母亲说话充满怨气,孩子听在耳里、看在眼里的,是灰白的天空,不带任何色彩;


母亲说话温和淡然,孩子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也会如自己的妈妈一样,从容不迫。


2、母亲的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要知道,孩子处于不知事的年纪,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话就是真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语言暴力还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另一个极端,就是把情绪转化为强烈的攻击性,杀自己,或者杀别人。


母亲的“刀子嘴”,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形成不可逆的结局


2014年,谢勇导演的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作品《语言暴力》,就讲述了语言暴力和暴力伤害的关系。


影片中,他采访了沈阳市少管所的几位少年犯。


他们从小被父母语言暴力对待:“猪脑子”“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


导演把这几个与语言暴力相关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做成了“武器”。


母亲的“刀子嘴”,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形成不可逆的结局

母亲的“刀子嘴”,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形成不可逆的结局

母亲的“刀子嘴”,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形成不可逆的结局


在多年的谩骂和埋怨中,这些孩子受尽了心理上的折磨。


他们长大后变得暴戾、心狠手辣。


有抢劫赌场,开枪杀人的;有用斧子,砍死对方的;还有用水果刀,见人就捅的。


有调查显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这些孩子的父母用一句句暴力语言将孩子的未来断送,也给其他人、其他家庭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有人说,这些孩子扎在别人身上的凶器,是父母亲手递过去的。


你的唇枪舌剑,会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母亲的“刀子嘴”,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形成不可逆的结局


3、母亲的嘴决定了家庭的“风水”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万箭穿心》。


电影中的女主李宝莉是批发市场的女工,嫁给了国企厂办主任马学武。


为家庭她付出了很多,勤俭持家,辛苦而艰难地操持着一切,那么苦那么累,心肠也很好,从她身上你几乎挑不出什么错,一切都看起来挺不容易的。


但她的嘴太伤人,像一把尖锐的刺刀,还专往最亲的人身上扎。


马学武搬家后请搬家工人进屋喝汽水抽烟,陈宝莉看见之后因为心疼钱,当着工人的面破口大骂:


“坐地起价你不吭声,烟不要钱,汽水不要钱,真是贱!”


短短几句话,就将一个男人的尊严狠狠踩在了脚下。


那天马学武第一次提出离婚。


母亲的“刀子嘴”,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形成不可逆的结局


随后马学武出轨了,又被李宝莉举报导致下岗。马学武最后选择了跳江自杀,留下一纸遗书:对不起老娘,没办法给她养老送终;对不起小宝,无法再给他将数学题……却只字未提李宝莉。


后来,为了供孩子读书,李宝莉只能一个人靠挑扁担维持家用,十几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孩子。


本以为等孩子考上大学,一切就会好起来,但是偶然间,孩子知道了父亲自杀的真相,当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就立刻提出与母亲断绝关系。


母亲的“刀子嘴”,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形成不可逆的结局


一个女人为这个家付出了一辈子,可到最后,整个家变成了一盘散沙。


因为“刀子嘴”,一个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


4、好的母亲都会和孩子好好说话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会说话的母亲,有多重要?


曾看过这样一部公益短片,被称为泰国的《阿甘正传》。


视频中,一个小男孩正在接受足球训练。


但在场外等候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表现并不好。


教练反馈,这个孩子虽然努力,但基础不太好。


回到家,妈妈尽管内心难过,但却是这样告诉孩子的:“我今天和你教练聊过了,他说你一直很努力。


在这之前,你都完全不会用头去顶球呢。但是你现在时不时都能做到了呢。”


然后这位妈妈,食指和拇指轻扣,鼓励孩子“再努力一点点。”


孩子听见妈妈这么说,内心得到了鼓励,放下正在喝的牛奶,到院子里练球去了。


小男孩和其他队员一起训练,总也赶不上其他人。


他很沮丧,然而妈妈却告诉他:“你只要超过跑在你前面的那个,就够了。”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努力奔跑,赶超跑在自己前面的那一个。


此后,无论孩子遇到什么困难,他的心里总会呈现妈妈那个鼓励的手势;


“再努力一点点。”成了他们彼此默契的暗号。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原本败局已定的结局,因小男孩将一个头球顶进球门而逆风翻盘,打成了平手。


孩子向妈妈飞奔而去,妈妈张开双臂,温柔地拥抱了自己的孩子。


这个公益广告的结尾,很感人:“我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妈妈,因为我不是想我的孩子总是获得第一名。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


母亲的“刀子嘴”,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形成不可逆的结局


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母亲的话语,是引导孩子看自己、看世界的镜子。


对孩子说出口的话,越多的鼓励,孩子越坚定;越多的赞赏,孩子越自信。


对于母亲来说,育儿这一路,其实也是在育己。


而这一路,最让人后悔的,大概就是原本可以好好说的话,却用一种打压的方式,扎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说话是最不需要成本的,好好说话却考验着作为母亲的智慧和格局。


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读懂他们的母亲;愿每一个母亲,每说出的一句话,都能给予孩子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