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蘇未自殺,他真的可以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

扶蘇是秦始皇長子,又名公子扶蘇,他為人剛毅勇武,仁義且有政治遠見。他在秦始皇在位時就經常反對秦始皇的嚴峻法度,勸諫始皇平息國民矛盾,倡導仁政。這對剛剛統一六國的大秦王朝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而且扶蘇做事穩重,考慮周全,在朝中威望頗高。但後來因為觸怒龍顏,被派出監軍,遠離朝堂。有人說這是為了保全扶蘇,也有人說是就是不受寵了,這已經無從考究了,真實目的只有始皇一人知。

如果扶蘇未自殺,他真的可以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

公元前210年,始皇在東巡途中病逝,據說死前有密詔讓扶蘇繼位,但是李斯、趙高等人假擬聖旨讓胡亥繼位,遠在邊疆的扶蘇收到信,錯以為是“父親賜死”,在萬分痛心之下自刎。

那麼,假如扶蘇未死,而是與蒙恬直奔咸陽,那秦朝的結果會有什麼不同嗎?

如果扶蘇未自殺,他真的可以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

秦,是一個以法治國的時代,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各項法律正在逐步完善,雖然有它自身的侷限性,但不否認它的積極意義,根據嫡長子繼承製來說,如果沒有明確的詔書,那扶蘇繼位的可能性很大,他回到咸陽之後,以他的性格,應該會對法律法規做出相應的調整,而這一點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秦國的社會環境。他看不慣殺伐決斷,更希望以仁治國,所以,他反對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又直諫秦始皇修築長城。從這一點上來說,扶蘇的確有作為天子的能力。

如果扶蘇未自殺,他真的可以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

扶蘇在秦國威望頗高,而且很得民心,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而百姓們早就受夠了戰爭的苦,他們只想要好好的生活,有如此一個賢明的君王,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就算六國想要反抗,但早已經反對戰爭的老百姓又怎麼會同意呢?

如果扶蘇未自殺,他真的可以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

而且,扶蘇手中握有重兵,手下大將乃是蒙恬,此人驍勇善戰,屢立戰功,二人一文一武,乃是絕配。就算是扶蘇要逐鹿天下,蒙恬也會誓死效忠。

如果扶蘇未自殺,他真的可以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

但扶蘇沒有缺點嗎?有,那就是仁義和愚忠。這個聽起來好像很可笑,但在當時,這就是致命的。扶蘇如果沒有那麼聽話,又怎麼會因為一紙詔書就自刎呢?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況那是自己的老子,真的會隨隨便便就殺自己的兒子?虎毒還不食子呢。

打天下和坐天下,是兩個問題,而在當時,秦朝新立,局勢不穩,始皇在,則可鎮六國,始皇死,則六國作祟,雖然扶蘇握有重兵,但扶蘇真的可以鎮壓得住嗎?

扶蘇不死,或許秦不至於二世而亡,秦可能會繼續延續個幾十年,但就像動漫裡說的那樣,秦,只為一人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