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

许都青年


在古代,抗生素没有发现之前,一场类似于感冒的风寒都能要了人的命。欧洲中世纪的一场黑死病,杀死了当时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更别提什么现在依旧视作难题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了。汉文帝、汉景帝都活了快五十岁,在当时已经不算短寿的。

一、文景二帝死后七、八百年,一直到了唐朝,三十多岁的人已经自称老夫了

由此可见,即便在盛唐这个高度繁荣的时期,人的寿命也是极为有限的,能上六十岁的都不算多,年过五十算是不错的。古人十多岁结婚生子,到三十多岁已经自称为老,这和当时的生存环境、医疗条件是相适应的。

譬如一代明君唐太宗、宋太祖两个,都是比文景二帝晚得多的人物,他们都不过刚到五十就驾崩了,仅仅只比文景多活几年而已。再后来的明朝开创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才活了三十六、七岁,比文景更是不如。

二、都说古代皇帝荒淫,因此大多短命,其实和同时代的平民相比,他们恐怕还算长寿的

在中国古代,活过九十岁的皇帝就没有,活得最大的就是乾隆,八十九岁,这已经是封建社会晚期的事儿了。活过七十的皇帝都屈指可数,大概有汉武帝、梁武帝、武则天、忽必烈、朱元璋、乾隆那么些个。

三国时曹操六十六、刘备六十二、孙权、司马懿都是七十多点,因为他们长寿,才能在三国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屹立潮头。要是五十四岁的孔明能增寿一纪(十二年),活得和曹操一样长,还真不知道会是怎么样。

当然,古代也有很多短命的皇帝,但总体平均来看,皇帝们的寿命其实并不比当时的平民更短。至少,皇帝的营养总比平民要好得多,医疗条件也比平民好得多。

三、文景二帝在古代并不算短寿,因此才能开创文景之治,看朱元璋的经历,应当知道天然的抵抗力在古代有多重要

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景帝在位十六年,在位时间都不算短,这才能开创文景之治。在古代,所谓的瘟疫经常爆发,这个瘟疫并非只是指黑死病,而是包括了霍乱、疟疾、风寒等等一些的疾病、传染病。那时候,根本没有现在的特效药、抗生素等,只能靠人体硬扛。看朱元璋起兵之前的惨痛经历可知,朱元璋一家人几乎在饥寒瘟疫中死光,若非朱元璋身体素质够好,就别说什么以后的明朝了。朱元璋后来能或七十多岁,在位三十多年,样样事必躬亲、大权独揽,得益于他良好的身体素质。以至于他的后代皇帝们,都没法做到他这样,并非是这些皇帝不想大权独揽,而是他们的身体实在吃不消。事实证明,明朝中后期,怠政、懒政的嘉靖、万历二帝其实都是身患疾病,无法负担繁重的独裁工作。

所以啊,比较来说,文景二帝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正常寿命了。大约是东汉明帝之后,皇帝寿命才都有点可怜,造成了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直到三国。


星火辰


汉文帝汉景帝命短?那只是相对来说,跟他们的孙子儿子汉武帝比起来那确实短了点,但这只能说汉武帝比较长寿,他们分别活了47、48岁,而刘彻活了69岁,但跟另外一位比起来,他们爷孙三个都算命短的了,那就是同时期的南越王赵佗,他活了103岁。



当然,不能谁都能跟赵佗这个超长待机的人比,50岁左右的年纪在汉朝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高寿了。刘彻活到六十多岁的时候以为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了,所以那时候一直在捣鼓长生不老药。



那个年代的医疗技术肯定没有后来和现在那么先进,随便一点小病就可能变严重,甚至小命不保。比如说那时候的霍去病,仅仅喝了污染的水,后来就不治身亡,享年23岁。

皇帝的条件还算好的了,呆在皇宫里养尊处优。只是有一样制约他们的寿命,那就是房事过度。



当一个皇帝登基,从此天下他最大,后宫佳丽不说三千也有几百,每天宠幸一个也差不多一年才轮完一圈,自身精力消耗过度,这对男人的健康来说也是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有人做了一个调查,中国历代皇帝中,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一共有二百零九人,这二百零九人,平均寿命仅为三十九岁多。所以汉文帝汉景帝四十七八岁的年纪已经算是挺高寿的了。


博古论今天


汉文帝和汉景帝真的是短命吗?英年早逝吗?先看看汉文帝和汉景帝活了多久吧。汉文帝刘恒,刘邦的第四子,生于公元前203年,卒于公元前157年,活了46岁,公元前180年到公元前157年在位,一共24年。汉景帝刘启,刘恒的嫡长子,生于公元前188年,卒于公元前141年,活了47岁,公元前157年到公元前141年在位,一共16年。这一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使汉帝国的经济大力快速的发展,也为汉武帝打匈奴积累下了财富。如果没有文景之治,汉武帝也是不敢去和匈奴较量的。

按照我们现在人的思想,一看只活到了四十多岁,肯定算是英年早逝了,因为现在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是超过了76岁,但是其实真的不是,在当时的条件来说,他们两个已经算是高寿了。

先给大家说一个数据,来自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中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不要觉得不可思议。秦朝时期的人的平均寿命只有20多岁,汉代也只有22岁,唐代只有27岁。宋朝30岁,清代只有33岁,到了民国也只有35岁,到了1957年的时候达到了57岁,到了1981年的时候达到了68岁。

很多人看到这个数据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秦汉时期的寿命只有二十多岁。四十岁在当时来说已经是步入老年了。这个其实在战国时期也是有考证的,秦国的招兵条件就是超过40岁是不要的,因为属于老年人了。那么看到这个数据了,还觉得汉文帝和汉景帝是英年早逝吗?他们两个在当时来说真的算是高寿。


中国历史研究所


简单来说,汉文帝和汉景帝不算短命。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第四子,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生于河南宫内成皋台,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驾崩于未央宫,享年47岁。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驾崩于未央宫,享年48岁。

按现代人的寿命,这对父子算英年早逝,但在没有现代医学的西汉,这个寿数已经不错了,就算是皇帝,也在平均水平上。

西汉一共14位皇帝,排除非正常死亡的前少帝(被吕后废杀)和后少帝(被功臣废杀),踢掉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汉废帝刘贺,剩下11位皇帝的平均寿命是40.1岁。

摊开来看的话,汉高祖(61岁)和汉武帝(70岁)属于个例,遥遥领先。汉平帝(14岁)垫底,一说他是被王莽毒死的。剩下的皇帝分为两个等级,汉惠帝(24岁)、汉昭帝(21岁)和汉哀帝(25岁)是20岁等级;汉文帝、汉景帝、汉宣帝(44岁)、汉元帝(42岁)和汉成帝(45岁)是40岁等级。

按排名算的话,文、景二帝分列西汉诸帝第四和第三位,已经超出平均数或者是中位数许多了。

讲道理,人的身体都有个发育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现代人的寿命延长了,是因为现代医学等技术延缓了死亡的到来,但衰老仍在。一般来说,步入中年后,人的身体就会比青年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就变弱了,以西汉的医疗条件,治不好直接归西也不是什么离奇的事。


平沙趣说历史


汉文帝和汉景帝都是西汉王朝的皇帝,也是一对父子。汉文帝是汉武帝的爷爷,汉景帝是汉武帝的父亲。他们二位的寿命,都非长寿之人。这主要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后宫消耗精力大、肩挑重担所致。



医疗条件有限

西汉时期的的医疗条件,非常的有限。如此在今天我们的感冒、拉肚子,是很常见的小病。

但在古代因医疗条件限制,很有可能会演变成致命的大病。皇帝也是人,自然也不倒外。



后宫消耗精力大

我们想到古代皇帝的后宫,肯定会想到后宫佳丽三千的名言,这也看出后宫美女是非常多的。

但这么多美女,在后宫确只有皇帝一个男人。这可是个非常消耗精力的事儿,寿命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肩挑重担

古代皇帝是一国之君。他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大事。

整个江山系皇帝一肩挑起,这个担子所带来的压力、责任,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长时间下来,对皇帝的衰老有一定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汉文帝和汉景帝之所以短命,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后宫消耗精力大、肩挑重担所致。


林子说历史



汉文帝刘恒,生于公元前203年,崩于公元前157年,寿命是46岁。在位24年。

汉景帝刘启,是文帝嫡长子,生于公元前188年,崩于公元前141年,寿命是47岁,在位16年。

汉文帝、景帝时,放开言论,废除暴秦诽谤之法,夷族连坐之法。这是中国法治史,乃至华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进步。文景二帝在位的40年,汉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大。史称文景之治。

今天很多人为二人感叹,文景二帝都是四十多岁就早逝世。这么短命,太惋惜了!

其实无论其先秦,还是汉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因为古代医疗条件落后,未成年人的夭折率非常高。如果不计夭折率,平均寿命可到达五十余岁。

所以,文景二帝与平均寿命相比:若计算夭折率,二人的寿命远远高于平均寿命。若不计算夭折率,二人的寿命略低于平均寿命。

今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6岁。因为夭折率非常低,与古人不太具备可比性。是否计算夭折率。平均寿命的差距很小。

即使不计算夭折率,文景二帝与平均寿命相差只有五六岁。二人的寿命相当于今天68 岁左右。不算太短命,只是略低与平均寿命。

当然,如果汉武帝能少活24年,文景二帝每人能多活12年。可能中国的历史会改写,太子刘据若即位,匈奴很可能被灭。也不会存在汉武帝后期,大汉濒临亡国,死掉两千万人的浩劫……

儒家大师寿命都非常长。孔子寿命是73岁,孟子寿命是82岁,荀子寿命近百岁,张仓寿命是105岁。汉文帝虽然寿命不长。但却名垂千古,被儒家誉为汉代尧舜。我们在回顾一下汉文帝死前的遗诏:

朕闻,万物之萌生,非有不死。死者,万物之理,物之自然也。岂可哀哉!并叮嘱丧事简办,不能以死者害生者。


杨朱学派


汉文帝刘恒活了虚四十七岁,汉景帝刘启活了虚四十八岁,这个寿命虽然和现代人没法相比,和他们的儿孙汉武帝刘彻也没法相比(汉武帝活了虚七十岁)。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个年纪已经算不得是短命了,充其量只是不能算长寿而已。汉惠帝刘盈活了虚二十三岁、汉昭帝刘弗陵活了虚二十一岁、汉废帝刘贺活了虚三十四岁、汉宣帝刘询也只过了虚四十四岁……即便看似长寿的汉高祖刘邦,也不过就活了虚六十二岁!



可见,在那个时代,人类的寿命普遍都不长,能活到六十岁就已经算是长寿了,像汉武帝那样活到七十岁的,差不多就是人瑞了!至于赵佗等人,活到一百多岁到底是不是真的本就有待商榷。即便是真的,恐怕也是凤毛麟角、全球都没几个!中国古代的医疗水平非常低,即便是帝王之家的御医,遇到感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也是束手无策,即便是胆囊结石、阑尾炎这些现而今看来小得不能再小的疾病,在那个时代都可能会要了人的命!至于其他一些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别说是汉朝,就是近代青霉素等抗生素没有用于临床之前也是致命的!古人四十多岁因病去世再正常不过了,四十多岁正是人体机能迅速滑坡的阶段,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古代可没有卡托普利、二甲双胍……一旦患上这些中老年常见疾病,基本上就是慢性绝症,说不定哪天就因为脑卒中或者糖尿病并发症等等疾病丢了性命!现而今,人们或许还可能通过急救挽回性命。在那个时代,急诊、急救技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旦发生脑卒中之类疾病,基本就是个死,皇帝也不例外。



其次,汉文帝、汉景帝糟心的事儿都比较多。汉文帝是靠捡漏成为皇帝之后,先是周勃、陈平这些开国功臣和齐藩那几个侄子闹心,接着是自己的亲娘舅薄昭闹心。在搞定这些人之后,老刘家小宗旁支的那些叔伯兄弟、侄子、堂侄又开始闹心……总之就没安神过!汉景帝则更加郁闷,不仅头上压着老妈窦太后,身边还有个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梁孝王添堵。叔叔大爷家那些个儿孙更加不消停,索性联合起来发动了“吴楚七国之乱”!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高压力的环境之中,患上心身疾病在所难免。本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再患上一些什么急病,结果可想而知……



再就是后宫那点事儿了。汉文帝应该说还算好,除了在代国跟原配代王后生了四个儿子,跟继室、也就是后来的窦太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之外,跟小妾总共只生了两子一女。可见,汉文帝在私生活方面还是比较检点的。汉景帝则不同,他一声总共生了十四个儿子,而且全部是庶出!汉景帝史籍有载的三个女儿也同样都是庶出。当然,如果将扶正的王皇后所生子女视为嫡出,三位史籍有载的公主和汉武帝刘彻勉强算是嫡出,但是汉景帝依然有十三个庶出的儿子,或许还有史籍无载的庶出之女。可见,汉景帝一直都没闲着,在后宫默默撒种、耕耘。整个后宫那么多女人,就汉景帝这么一个男人,想不累死都难!



当然,勤政或许也是一个方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所谓盛世——“文景之治”就是由汉文帝、汉景帝这对父子所开创的。且不去说这所谓盛世是否掺了水分,至少汉文帝、汉景帝不是怠政、懒政的皇帝应该没有疑问。面对庞大的帝国,只要愿意做事,就会有做不完的事!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恐怕也是皇帝早逝的原因之一,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似乎没有几个真正长寿的……



最后,想长寿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古代的皇帝为了能够长命百岁、永享皇权无所不用其极,秦始皇求仙就不说了,离我们较近的明清,多少皇帝死于“长生不老”的丹药?就连史家公认的勤政皇帝清世宗雍正帝在工作之余都在圆明园炼丹,据说后来就是死于丹药中毒!汉文帝、汉景帝恐怕也不能免俗,倒不一定就是炼丹,但是想要长生不老、滥用补药恐怕是免不了的。物极必反,即便是补药,用多了也是会折寿的,不是吗?虽然史籍并没有相关记载,但是从淮南王刘安炼丹时误点出豆腐的传说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出,炼丹在彼时汉朝宗室内部恐怕还是比较普及的。诸侯王尚且如此,皇帝难道就不会干这事儿了?


农民工歪说历史


汉文帝生于公元前203年,死于公元前157年,活了46岁。汉景帝生于公元前188年,死于公元前141年,活了47岁。以今人的眼光看文景二帝可谓是英年早逝,那是因为我们现如今人的平均寿命在70多岁,你知道各个朝代古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么?

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中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

看完是不是大吃一惊,汉代平均寿命只有22岁,以平均寿命来看文景二帝可谓是“高寿”了。

其实古人寿命短也不能怪古人,毕竟那个时代的医疗条件没有现如今那么发达,还有一个错觉就是富人尤其是帝王之家享受到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应该是最好的,自然寿命相对来说是最长的,可结果偏偏不是如此。

就以目前热播的《延禧攻略》中乾隆帝的子女来说吧,他一生拥有17个儿子,10个女儿,其中死于10岁之前的儿子有7个,女儿有5个,剩下的子女中寿命大于平均寿命33岁的儿子只有6个,女儿只有2个,由此可见古人寿命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长。至于平常人家的子女夭折的可能更多。

因此对于文景二帝四十六七岁的寿命来说真的不能用短命来形容,称之为正常亦或是高寿也是可以的。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每个时期都产生过许多明君,但是我们都知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因为皇帝的寿命普遍偏低,这就造就一些短命的明君,着实让人感到可惜。

拿个例子来讲吧,后周世宗柴荣,其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他又南征北战,击败多个割据政权,正当他准备收复被少数民族占据多年的燕云十六州时,却病倒了,不久去世,年仅39岁。

柴荣是五代时期一代明君,也是最有可能收取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天下的皇帝,只是天妒英才,没有给他实现抱负的机会,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而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也都是有为之君,他们在位期间继续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崇尚节俭,以德化民,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为23年,享年47岁,汉景帝在位16年,享年48岁。他们父子二人统治时间都不算长,加在一起才39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开国,而汉景帝去世时间为公元前141年,也就是说从汉高祖建立汉朝开始,经历高后称制、汉惠帝、汉文帝,再到汉景帝去世为止,总共是61年,这恰好等于中国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的在位时间。

而四十七八岁,在现在来说,正值壮年,而古代平均寿命比较低,所以四十七八岁不算短命了。有人统计,从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共有皇帝335人,平均寿命是40岁。文景二帝均超过平均值。

其实,西汉王朝除了汉武帝刘彻,其余在为时间都不是很长,除了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刘彻,其他皇帝寿命都不是很高,如一代明君汉宣帝,在位时间25年,去世时享年43岁。汉朝在汉宣帝时期才真正达到顶峰,而汉宣帝的英年早逝,同样令人惋惜,因为汉朝盛世随着汉宣帝的去世,开始走下坡路了!

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欢迎指正,谢谢!


对话历史


汉文帝和汉景帝二人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有作为的帝王,他们开创的文景之治是进入封建社会后的第一个盛世,可以和著名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相媲美。

确是二人与之前的刘邦、吕雉和后来汉武帝比起来他们的寿命的确不算长。但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他们决不能说是短命。如果非要找找他们享受不永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生活环境变化较大。汉文帝和汉景帝,都经历了从代地到中原环境的变化,也许他们在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身体就落下了病根。

二是国事繁重操劳过度。“文景之治”后人说来容易,但得来并不容易,且看当时他们所处的环境,外有匈奴犯边,内有诸侯虎视眈眈,朝中老臣不好驾驭,加之他们都是外来户,皇位法统性本身就受到质疑。面对这个局面他们要发展经济,要保住皇位可想而知他们的压力是很大的,而且还创造了盛世可想而知他们的付出是多少。

文献资料没有记载二人有追求长生不老的爱好,其他原因无非是后宫过多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