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重要性——对武汉的随想

武汉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重要性——对武汉的随想

武汉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重要性——对武汉的随想

谈到武汉的时候,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武汉市是由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即两市一县合并成一个大武汉市。,实际上就是三个城市。我去过武汉好几次,武汉三镇都走遍,但每次去都发生着大变化。

谈武汉的时候特别重要的是汉口,这要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谈起。这就是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了,于1842年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南京条约)”,其中之一开放“五口”中的上海,但并不是整个上海县,而是江苏省上海县在长江口的那个芦花镇(就是后来的上海市,1921年成立上海市的时候,上海县就归上海市管。当时的芦花镇比邵武的和平镇小得多,才二千人左右)。可没想到芦花镇成了后来的大上海。

因为芦花镇在长江口,就可以沿长江一直到内地,而汉口就是内地特别重要的地方。之所以叫汉口,是因为源自陕西省陕南地区宁强县的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530公里,覆盖着陕南、湖北与河南等省,形成了一个汉江水网,其水量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的三倍)进入到湖北后,注入长江。所谓汉口,就是汉江注入到长江的入口处,即汉江口。

又因为汉口水陆交通发达。因此,就成了长江、汉江流域多省人员的汇集处。“中英江宁条约”签订后,江苏省上海县的芦花镇这时由一个二千人左右的小镇不断成为大都市,并且沿长江向内地延伸到了汉口时,汉口并不比上海县芦花镇逊色,二者都是各省人员汇集,并且都是鱼龙混杂的地方。

在上海县的芦花镇,各地人汇集到那里毫无疑问,就是为了淘金。但是,经过竞争,只有极个别人成了上海县芦花镇(上海滩)的大老,绝大多数人在芦花镇则成了这里的小赤佬、小瘪三(社会最底层的人)。同样,这个时候的汉口也是如此,经过竞争,只有极少数人成了大老,绝大多数来汉口的人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人。武汉作家马伟,写的《民国桃花》这部长篇小说最能说明。

说的就是清朝后期,由陕西注入到湖北汉江沿岸有个小村庄叫桃花村,这里民风纯朴,以在汉江上打渔为主,然后把所捕的鱼卖掉,换一点银子,再用所换的银子买一些生活用品等。他们有时也会把船划到汉口(那时汉口还不发达),在那里做一些小买卖,维持着一家的生活。

但是,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从上海县芦花镇沿长江一直通到内地,特别是到了汉口后,这时的汉口便热闹了,汇集了长江、汉江沿岸各省的人,甚至还有不少的北方人。而汉江沿岸这个桃花村的人也不甘落后,如同江浙、江淮,甚至还有北方闯上海一样。

书中写道,这个桃花村的人到汉口后,极个别人开始就是靠一条小渔船,然后从捕鱼发到到垄断汉口的长江和汉江的航运,成了汉口的大老,绝大多数桃花村的人,还有全国各地的人在汉口沦为了社会最底层的人。

武汉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重要性——对武汉的随想


然后就是外国人在汉口建租界,中国人与中国人斗来斗去。极少数人成了呼风唤雨的大老,绝大多数人沦落到社会最底层。该书最后写到1927年,由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进行的北伐革命打下了武昌,武昌作为了国民政对临时首都。然后就是北伐军开到汉口,收回了汉口租界,同时又沿长江到了九江,也收回了在九江的外国租界。这时,这些在汉口社会最底层的人,包括了桃花村的人,许多参加了北伐军,继续北伐。

所谈的这些说到底,就是武汉在中国所处位置的重要性,特别是进入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武汉更加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沿海开放地区。把武汉的改革开放搞好了,起到了一个“中心开花”的作用,并且同沿海省份里应外合,将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武汉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重要性——对武汉的随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