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为何关羽最终都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

諾壓壓壓壓壓最有愛的說丶


▲关羽塑像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在汉朝封爵其实是有很大难度的,“李广难封”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汉朝,普通人想要封侯必须建立赫赫功勋,无军功者不得封侯。东汉根据功勋排名授爵,分别授予功臣关内侯、亭侯、乡侯、县侯等爵位,从这来看,关羽获得的亭侯爵位其实并不算低。结合蜀汉“五虎上将”生前所得爵位来看,关羽已经算比较好的了,毕竟黄忠的爵位不过关内侯,赵云也只是永昌亭侯。

▲汉献帝刘协剧照

其次,关羽的亭侯爵位虽是由曹操举荐而得,但仍加盖了汉献帝刘协的玉玺,是属于大汉朝廷认可的爵位。后来刘备虽然建立蜀汉政权,但却始终只是偏居一隅,不被世人认为是汉室正统,所以刘备分封给臣子的爵位,与东汉朝廷授予的爵位在含金量有着天壤之别。况且关羽所得的汉寿亭侯乃是力解白马之围,凭借悍不畏死的真本事于万军之中杀出来的,正是有了诛颜良、斩文丑威震华夏的功绩,关羽才能获得曹操赏赐,成为大汉亭侯,以军功封侯可是那时武人毕生的梦想,关羽能够获得亭侯侯爵如此崇高的荣耀,着实不易,这对于其人生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汉昭烈帝刘备剧照

而刘备自封汉中王与建立蜀汉政权后所分封的众多爵位,不过是为了收拢人心,凡是效忠他的臣子,在其登基之时,都获得了一定封赏,以此获得的侯爵着实不值一提。若是以此获得乡侯(张飞即为西乡侯、马超为斄乡侯),甚至县侯,对于恃才傲物的关羽来说,就显示不出自己的出众之处了,自傲的二爷甚至对这些没有什么独特性的爵位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

▲曹操剧照

最后,关羽就是因为其一生忠义,才被后人尊为“武圣”。关公的忠义不仅在于为人讲义气,对刘备、张飞等结义兄弟义薄云天,还在于其一生忠于汉室。关羽于下邳战败,投降曹操时就约法三章,说明自己是降汉不降曹,刘备夺取汉中自立为王时,他对此就很是不满,还曾专门写信劝诫刘备。正是顾忌关羽的感受,刘备在关羽活着的时候从未提出过称帝,而一向以汉臣自居的关羽,心中恢复汉室的欲望比刘备还要强烈。

▲关羽被俘场景油画

可以说,关羽当年之所以要北伐襄樊,也是因为得知曹操逾越礼制加封九锡,并自立为魏王,这才率军北上的。若不是关羽有着匡扶汉室、解救汉帝的赤忱之心,他也不会兵败麦城。从这些方面来说,关羽对于汉室所授予的汉寿亭侯爵位可谓极为在意,因而一生都以此身份自居,当东吴来使呈表觐见时,他也是让使者称自己为君侯,而不是什么荆州牧,以此来表明自己忠贞之志。

参考文献:

《三国志》


趣观历史


关羽的“汉寿亭侯”可不是曹操封的,是时任司空的曹操,向汉献帝上表,由汉献帝封的。

可千万别小看这个汉寿亭侯,东汉的爵位沿袭西汉及秦朝的二十等爵位制,但增加了等 级,爵位最高的依次是王、公、侯,其中王和公是用来封皇子,普通人封不上,当然曹操是个例外。

侯爵位已经是第二十级爵位,侯又分为列侯和关内侯,列侯大于关内侯,列侯有封地,而且可以世袭,关内侯没有,列侯根据食邑大小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羽就是封在汉寿这个的亭侯,并且有封地,封地有一亭或数亭。

关羽的爵位是第二十级列侯爵位中的亭侯,而且这个爵位跟官职没有关联,只有有功劳之人才能受封列侯。

关羽这个爵位有多牛,常例说明:200年前后,当时的刘备阵营,刘备的官职是左将军领豫州刺史,爵位是宜城亭侯,与关羽地位一样,而且刘备阵营只有刘备与关羽有爵位,其它人都没有。再看曹操阵营,曹操本人官职司空,位列三公,但爵位是费亭侯,跟关羽处于同等地位,曹操手下于禁官职是裨将军,爵位是益寿亭侯,也和关羽同等地位。张辽官职中郞将,爵位关内侯,低于关羽的汉寿亭侯。徐晃官职裨将军,爵位都亭侯,和关羽同等地位。

虽说当时关羽在曹操阵营官职是个偏将军,是将军职位中最小的,但爵位已经和曹操处于同等地位,而且是大汉皇帝汉献帝封的,如此荣耀,关羽当然自豪。

关羽在公元200年就受封汉寿亭侯,19年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当时刘备阵营得到汉献帝封爵位的只有三个人,刘备、马超、关羽,而张飞的爵位是刘备封的,理论上刘备没有资格封张飞爵位,即使封了,也不如关羽的汉寿亭侯含金量高,因此关羽一直保留汉寿亭侯的爵位,直到219年去世。

正因为关羽如此看中大汉皇帝封的汉寿亭侯,因此不在意刘备的加封,一直以汉寿亭侯的爵位自居,而且关羽一生忠勇,这也从侧面说明关羽忠于汉室。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汉末三国的列侯从低到高分成四类,分别为亭侯,乡侯,县侯,郡侯。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最低一级的有封地的列侯,仅比关内侯稍强。关羽之所以很拿这个亭侯当回事,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凭战功赢来的东汉中央给的正牌侯爵。公元200年关羽万军之中刺颜良于马下解了白马之围,曹操代表汉室朝廷册封关羽。乍看没什么,但要知道,除关羽外整个刘备集团从朝廷手中混来侯爵的也无非刘备和马超等少数人而已,弥足珍贵!张飞,诸葛亮等人的都是刘备给的非法侯爵。


2,再参照一下刘备,曹操,孙权的爵位,关羽绝对有理由骄傲。196年,刘备和曹操皆为镇东将军,分别为宜城亭侯和费亭侯。前者的亭侯一直用到219年,向朝廷上表自立为汉中王才上还亭侯印信,后者一直到213年称魏公才扔掉亭侯爵位。什么概念?关羽在一二十年时间里爵位能与刘备平起平坐,够厉害了!219年孙权派吕蒙奇袭荆州搞死关羽后才当上南昌侯,郡侯级别。


3,关羽素来以汉臣自居,从他对朝廷的汉寿亭侯很宝贝而对刘备给的前将军不感冒就看的出来。刘备以汉中王身份封关羽前将军,关羽压根看不上,借口不愿与后将军黄忠同列,实则他不认为刘备有权利加封自己,更没资格自立为王。

汉寿亭侯,体现了关羽的骄人过往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这就是他始终以此自居的根本原因。

END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


司马砸光


《三国演义》让我们见识到一个高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关羽,他对刘备忠心耿耿,而我们后世经常说关羽读春秋,识大义,这个“大义”是什么呢?就是关羽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

在东汉末年有政治理想的臣子不多,其中曹魏阵营的荀彧、蜀汉阵营的诸葛亮和关羽,他们都是有政治理想的人物,终其一生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奋斗。荀彧和诸葛亮都是文成,而关羽是一个武将有这样的政治抱负实属难得,而关羽的政治理想就是复兴汉室,这就是关羽的“大义”。

关羽有自己的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这是其它很多战将基本都不具备的“大义”,相比较而言,东汉末期的将领基本都是为了自己主公进行奋战,即使是周瑜这样意气风发的人物,都立足于建立东吴的事业,可见关羽这种有政治理想的人很少。

明白了关羽在政治理想就可以明白关羽为什么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因为这个“汉寿亭侯”是汉献帝封的。

建安五年关羽被曹操俘获,这年曹操与袁绍发生白马之围战役,次战中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过后曹操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汉献帝也答应了,所以关羽有了汉寿亭侯的称号,而这个侯爵不能说是曹操封的,曹操当时只是汉朝的官员,真正封爵的是汉献帝。

关羽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拥护汉室的决心。


帝国烽火


汉,寿,亭候。这才是关羽封号的正确读法,并且这个封号并不是曹操封的,那是正儿八经的汉献帝刘协给封的,只不过是曹操为关羽请封的。

关羽投降曹操后,与曹操有君子协定,降汉不降曹,就是明确的告诉曹操,我投降的是汉庭,并不是曹营。

关羽投降曹操后,参与了曹操与袁绍之战,并斩杀颜良,为曹操立了一些战功,但是他的这个战功是不足以被封为侯爵。曹操为了稳定、拉拢关羽,刻意的为关羽请封了侯爵,但是关羽很清楚自己不足以受封此爵,就拒绝了,曹操明白关羽的意思,他不愿意接受曹操的封赏,于是就刻意的在寿亭侯的封号前面加上了“汉”字,用于表达此侯爵是汉朝廷封赏关羽的,关羽最后才接受了“汉寿亭候”的爵位。

那么关羽为什么一直以汉寿亭候称谓自居呢,而且很以此为傲,这其中有很深的原因:

贵族因素

隋唐以前,中国封建王朝的贵族阶层是固化的,平民很少有机会和通道晋升到贵族阶层,文人唯一通过“举孝廉”的通道入仕做官,改变自己的阶层;武将只能通过杀敌建功来晋升。

东汉末年,战乱蜂起,但是无论诸侯,还是军阀,那种门阀等级观念还是非常深厚,无论关羽如何的勇猛,战功如何卓著,他始终处于平民阶层,没有任何的爵位。当汉朝廷封其为侯爵后,关羽的社会等级身份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直接由平民阶层升入了贵族阶层,这对当时所有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

正统朝廷封赏

关羽的汉寿亭候爵位是汉朝廷正经封赏的,这对关羽来说非常的关键,主要是当时诸侯纷乱,大家都在争夺地盘,关羽自诩忠义之士,以匡扶汉室为自己的终生己任,汉朝廷对他的封赏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关羽的爵位“汉寿亭侯”有一个“汉”字,这与其他的侯爵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于禁的益寿亭候。汉字的标榜性非常的强,区别于其他侯爵受曹操封赏。

其实,当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后,也对功臣进行了封赏,但是此时的关羽已经战死了,没有享受到刘备自诩正统汉室的封赏。

其实,从汉寿亭候的封号来看,关羽的爵位其实是相当低的,侯爵的登基有三级:县、乡、亭爵,关羽的亭候登基是最低端的侯爵,但是这种荣耀也令关羽相当的骄傲了。

关羽的神话是后来被民间和官方逐步的提升的,到了现在已经是“圣”的等级了,这是“汉寿亭候”关羽生前想不到的。


沉墨I方之城


汉寿亭侯乃汉献帝所赐,关羽这种外物不该其志的性格肯定是不会接受其他封赏的,例子就是刘备送的袍子再旧也不换,曹操追马送袍依然不接招,而在关羽心中汉室高于一切,汉寿亭侯自然高于刘备所封官爵,即使刘备想封他其他官也是加封。

其二,刘备入蜀关羽并没有参与,这一点很重要,应为这一批,像诸葛亮张飞魏延等人都是升官了的,而关羽的任务是守荆州,在没出事之前关羽做得也不好,诸葛亮贯彻的东和孙吴,北拒曹操的方针他也没有贯彻,应为一部分自身的原因,荆州也划分了一部分地区给东吴,用现在的话说,你说上级给你方针,你不服从能行么!



其三,看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以荆州为基础,拿下蜀川,然后待天下有变,两路齐发,而关羽的情况是战略意图没有领会到,之后的事自然不说了,如果大业已定,关羽把自己的绝对战略意义体现出来,到那时候一定会很不一般,也会愿意接受刘备给他更高的封赏。


最后就是说说关羽对刘备和汉的态度,关羽是有理想有目标的,所以即使刘备死了,关于也不会动摇,而刘备是一个只有目标没有理想的君主,二人出发点看似想同,实际上目标不同,拿现在来看的话,就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戴老师讲历史


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关羽“汉寿亭侯”的爵位虽然实际上是曹操给的,可名义上是皇帝封的,作为忠义为先的关羽,自然会保留着刘协赐给他的爵位。

《三国志》所记:“(关羽)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奏羽为汉寿亭侯”。

《三国演义》所记:“(曹操)倍感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


当时的东汉朝廷虽然是由曹操主持,可封爵封官这些乃国家重器,只有朝廷同意了才能给,但当时董卓、曹操先后把持着这一重器,所以他们经常以朝廷的名义封爵封官,用来拉拢人心。比如董卓表奏袁绍为渤海太守、邟乡侯,曹操表奏表奏刘备为左将军,孙策为讨逆将军、吴侯等。

官渡之战后,朝廷早已是行将就木,完全被曹氏所把持,所以也有不少反对曹操的地方割据势力,单方面地解除和朝廷的“合约”,比如刘备就把朝廷给他的左将军名号和印绶还了回去,在汉中做了土皇帝,自立为汉中王了。

至于关羽知道他那“汉寿亭侯”爵位是曹操给的,可却也是以朝廷的名义给的,对他来说这是朝廷对他的认可和肯定,为了维护那奄奄一息的大汉朝廷,关羽至死都不改“汉寿亭侯”的旗帜。《三国演义》中,在关羽死后去找孙权讨债时,打出的旗号依旧是“汉寿亭侯关云长是也”。

可别以为关羽这爵位就有多好,东汉朝廷为了扩大爵级,又增加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用来封赏有功之臣,但东汉末年经济崩坏,爵位基本都是无食邑的虚封,也就是没有工资、没有封地的空头支票。关羽不领工资,却打明旗帜为东汉朝廷打工,除了他的忠心耿耿外,我实在是想不出其他原因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有的人觉得关羽的汉寿亭侯,应该是汉、寿亭侯,认为关羽是寿亭侯,然后是大汉的,所以叫汉寿亭侯,认为关羽一直以汉朝的寿亭侯自居,说明关羽是忠于汉室的,但这个说法其实很有问题的。

我们知道,刘邦与群臣有过白马盟誓,非刘姓者不能称王,非有军功的不能封侯,如果有人违反的话,那么天下人可以击之,后来王莽成来安汉公,然后接受了西汉的禅让,而曹操先称魏公,后称魏王。

曹操死后,曹丕成为新的魏王,然后接受了东汉的禅让,建立了曹魏。可以看出,汉朝一般的时候,只有列侯,而列侯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个级别,关羽的汉寿亭侯自然是属于亭侯,这个没有问题。

如果我们只看关羽的汉寿亭侯,确实不好分清,这个是应该拆为汉、寿亭侯呢,还是拆为汉寿、亭侯,这个亭侯的名字是寿,还是汉寿呢?

这个就得需要看看其他的亭侯是怎么样的,比如曹操的费亭侯,刘备的宜城亭侯,马超的都亭侯,张辽的都亭侯,荀彧的万岁亭侯,荀攸的陵树亭侯,贾诩的都亭侯,这些人的亭侯都是汉献帝封的,全都没有带一个汉字。

如果要按汉、寿亭侯这样来理解的话,那曹操应该汉费亭侯,马超应该叫汉都亭侯,荀彧应该叫汉万岁亭侯,那就可以说明这个亭侯的名字是汉寿,而不是汉朝的寿侯亭。

那关羽为什么一直是汉寿亭侯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关羽死得比较早,刘备称帝的时候,才封张飞为西乡侯,封马超为斄乡侯,这两个都是乡侯,关羽因为已死,自然不可能被加封了。

所以,并非汉寿亭侯特别的珍贵,也不是关羽不想接受刘备更高一级,比如乡侯和县侯的封爵,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果刘备称帝的时候,关羽还在,那么至少是某某乡侯了,甚至可能是某某侯(县侯)。


历史简单说


在我国古代,爵位是君主对贵戚功臣们的封赐,而曹操此时担任的是司空,无封爵之权,因而关羽的“汉寿亭侯”名义上是由汉献帝刘协封赏的,而非曹操。这是关羽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的原因之一。其次,侯爵在汉代的含金量比较高,且非宗室贵戚的臣子想要获得爵位并非易事,所以关羽的汉寿亭侯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实力的象征。

关羽汉寿亭侯的来历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坐镇徐州的刘备,刘备不敌,败投袁绍,镇守下邳的关羽为曹操所擒,不得已投降曹操。曹操十分喜爱关羽这位猛将,待之甚厚,封其为偏将军。

官渡大战前夕,袁绍派大将颜良在白马攻打东郡太守刘延,曹操以张辽、关羽为先锋前往解围,关羽真乃当时猛将,只一招便刺死了颜良,并斩了颜良首级。袁军中无一人能阻挡关羽,关羽遂解白马之围。一是对曹魏集团来说,关羽确实大功一件,二也是因为曹操想笼络关羽的人心,曹操决定上表向汉帝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帝准允。

汉寿亭侯对关羽的重要性

汉寿亭侯作为关羽生前唯一的爵位,对于关羽来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汉代,爵位比官职更难以获得,因而就注定了爵位的含金量比较高,关羽的汉寿亭侯属于亭侯,东汉时期,侯爵包括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其中关内侯是没有封邑的,亭侯虽然不是最高的爵位,但想要获得同样来之不易。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为曹魏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只是被封为了亭侯。而身为大汉宗室的刘备在自称汉中王前,其爵位也是亭侯。可见在当时亭侯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

刘备集团被东汉朝廷封侯的成员少之又少,实属稀罕货,更何况刘备集团以“匡复汉室”为口号,汉帝封赐的爵位就更加重要了。

既然又合符法理,含金量又如此之高,关羽怎么可能不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呢。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我是混沌聊史,欢迎【关注】

混沌聊史


1,封侯,是军人的最高荣誉。

关羽这个汉寿亭侯到底有多大?亭侯是最小的侯,上面还有乡侯、县侯。汉代的亭是1千户人家,也就是说汉寿的这个亭,管辖内的1千户人家的赋税不上交朝廷,是关羽的工资。这么看也不算少了。问题是关二爷后来独领荆州,承担着刘备半壁江山,甚至打得曹操想迁都,以当时关羽的实力,手下掌管着的亭750个以上。但即便是这个时候,关羽也是极为重视自己这个亭侯爵位的,到死也是以君侯自居。

汉代初期有白马盟誓:非刘姓不能封王,非军功不能封侯。

侯,是爵位,但注意细节,侯是军功爵!这才是重点。立下赫赫军功的人才能封侯。这是军人的荣誉勋章。你干到三公,干到御史大夫,在军人的眼里那也不如封个侯,因为侯是对勇武的认可。

“当年万里觅封侯”,封侯,是中国古代忠臣义士、英雄豪杰的终极梦想。封王,那是准备闹独立了,当丞相,文职,没意义。侯,是武将的顶峰,既是良将也是忠臣。你要说我:万里觅封王。这就属于题反诗了。

而且,同样是军功爵,同样是侯,还是有差别。

诸葛亮是武乡侯,乡侯,比亭侯大一级。也是军功爵。但是,乡侯的军功表彰的是战略指挥,运筹帷幄的层面。亭侯虽然小,但这是二爷两军阵前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跟诸葛亮那个乡侯性质完全不同。

所以汉寿亭侯转换成现代语言就是:关二爷凭着真本事,上阵杀敌,获得的军人最高荣誉认证。

2,认证机关:大汉朝廷,天子汉献帝,保举人曹操。

还得说诸葛亮的那个武乡侯,那是他自己封的。张飞的新亭侯是刘备封的。关羽这个汉寿亭侯可是当时的正规朝廷,走的正规程序,经过丞相曹操推荐,由天子正式下令封的。所以,这个问题中说的:曹操封关羽。不准确。这么说性质就变了。

而刘备集团也一直以汉家正统自诩,总的来说,在当时,二爷这个亭侯的含金量是杠杠滴。

在关羽眼里,什么武乡侯、什么新亭侯,那都是伪职。我这个亭侯是皇帝封的,你们那是省长封的。

为啥他那么看不起黄忠:同样是军人,但我加黄V了。

而二爷一直以汉寿亭侯为骄傲,其实也是以大汉忠臣良将自居。朝廷认可他,他也认可朝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