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從“讓我學”到“我要學”

興趣訓練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內在潛能。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說過:“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然而,生活中總有許多的父母無視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強行剝奪孩子的興趣,其結果必然會束縛孩子的發展。

所以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興趣。當孩子對一個事物或一項工作非常感興趣時,他自然能夠專注地完成這份工作。不管你對孩子的興趣持什麼態度,儘量要以極大的熱情發現並支持,讓其催化出孩子的潛能。

如何讓孩子從“讓我學”到“我要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哈佛的學生學習都非常辛苦,但是他們卻樂在其中,而讓他們以苦為樂的原因就是“他們對自己所學的領域有著強烈的興趣”。如果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當他去探索、去求知的時候,他就是快樂的。

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一般來說,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象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興趣都可以讓孩子的智力得到開發、知識得以豐富、眼界得到開闊,並能讓孩子善於適應環境,對生活充滿熱情。

如何讓孩子從“讓我學”到“我要學”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把興趣看成是學習的原動力。他說:“除非一個對象或一個觀念裡面有了興趣,否則便沒有鼓勵人去做的原動力。”許多科學家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對自己所做的工作具有濃厚的興趣。

興趣愛好是孩子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渴望與積極性,就有了自覺學習和持之以恆的可能,並且從中體驗到快樂。這時就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有了興趣,學習才不會成為孩子的沉重負擔,而是愉快、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如何讓孩子從“讓我學”到“我要學”

如果你注意觀察,一定會發現孩子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富於創造性,喜歡製作各種模型,在製作過程中全神貫注,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有的孩子喜歡繪畫,每當完成一幅畫,他都會對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現極大興趣;有的孩子對集郵很入迷,認為集郵既有收藏價值,又有觀賞價值,既能豐富知識,又能陶冶情操,收藏越多越豐富,就越投入,越情感專注,越有興趣……

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可以讓他們眼中看到的世界變得精彩,它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孩子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中,激發出讓父母們感到意外的潛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