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家族的尘封往事——出卖长辈投靠杨坚,谁知大隋倒得这样快

前文提要:李世民带领三万人马亲自挂帅,前往河东与刘武周决战。在前期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才阻止住了刘武周的南下攻势,并重创其手下猛将寻相和尉迟敬德。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武周派出的另一员猛将宋金刚陷入了后勤危机,只好与寻相、尉迟敬德一同撤退,李世民大举追击,不仅大败刘军,还招降了尉迟敬德,彻底解决了刘武周的力量。


简单介绍了河东道方面的局势发展后,我们接下来看看襄州道(山南道)和益州道方向的情况。


不妨从李渊的家族谱系开始:


关于李氏家族的族源流传,对于李虎之前的那几代,学界可以说一直争议不断,然则李虎之后的各房谱系算来应该还是比较清晰的。


李唐家族的尘封往事——出卖长辈投靠杨坚,谁知大隋倒得这样快

▲唐太祖李虎的永康陵,图/网络。


有位同仁曾经提到过,李安(李孝恭的爸爸, 李瑗的伯伯)这一支系在李氏家族中的处境其实相当的尴尬。在北周的末代,李安的叔叔李璋(李虎的儿子,李孝基的爸爸)曾经参加了赵王宇文招试图谋杀杨坚的事件。而向杨坚告发李璋的就是李安。这一事件导致了后来李璋的被处死。(只留下一个儿子)而因此事件,李安却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不久就官开府,封赵郡公。后除郢州刺史转邓州刺史。除左领左右将军。迁右领军大将军。(事见《隋书.列传第十五.李安传》)


靠出卖自己家族中的长辈来获取高官厚禄,无论如何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而李安是李蔚(也是李虎的儿子)的儿子,李孝恭和李瑗、李琛都是李蔚的孙子。(李孝恭和李瑗是堂兄弟)。


那么做出出卖亲族的事情的李蔚这一系(尤其是李安一系)的子孙会不会被大家族内的其他房系的人鄙视呢???此处先存疑。


李虎家族的子孙情况,我们不妨列一个表吧


No.1,李延伯

No.2,李真

No.3,李昺No.4,李璋No.5,李绘No.6,李祎No.7,李蔚No.8,李亮


李唐家族的尘封往事——出卖长辈投靠杨坚,谁知大隋倒得这样快

▲图/网络。


先来插一段陈年往事。


曾有一篇文章分析西魏,北周,隋三代的政治变革的文章,认为在西魏内部至少存在着以宇文泰为首的关中集团和以独孤信贺拔氏为首的荆州集团之间的斗争。(西魏的各势力集团的详细分布其实参看毛汉光先生的著作。)这两大集团的斗争,在第一代人以宇文泰的获胜而告终。而荆州集团的二代目杨坚(杨坚的爸爸是杨忠, 荆州集团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之一)最终在荆州集团各大派系的支持下推翻宇文氏集团而建立杨隋。即将西魏北周的政局演变归结于这两大集团的斗争。


那么当杨坚立国后,尤其是杨广继位以后,杨广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不愿意待在长安,而将帝国的实际行政中心事实上搬到了洛阳,在杨广执政的后期,杨广甚至洛阳也不愿意待,而逗留于中国东南角的江都。


杨广的这种行为,在当时就招致了极大的非议——它明显是违背关陇集团的本位意识的。因此从一个方面来说,隋杨帝国之所以灭亡的这么快,也正是因为杨广反对关陇本位意识而招致了关陇集团对他的集体抛弃。


李唐家族的尘封往事——出卖长辈投靠杨坚,谁知大隋倒得这样快

▲图/网络。


最终率领关陇集团抛弃隋杨的李氏家族是不是宇文泰集团的三代目或者四代目呢???


虽然一般认为李虎并不是宇文泰集团的成员,而可能是比较靠近魏帝的又在两大集团之间处于较为中立的地位。(李虎本来在北魏的时候只是六镇集团中的一个很小的官,是后来跑到关中之后在贺拔岳手下干活,贺拔岳把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他跟贺拔胜关系大概一般,贺拔岳被杀之后,他跑去荆州找贺拔胜,两人并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主从或者同盟关系,贺拔胜没有抓住机会接收关中,李虎后来反而又跑回关中去了。)也就是说在当年的西魏集团内部,除去荆州和宇文泰两大集团之外,还存在着一些倾向并不明显的势力派系。这些人,无疑也是西魏集团的一分子,他们未必一定喜欢跟随宇文泰家族,但是当杨隋政权的执政者出现明显的反关中倾向的时候,关陇世家抱团反对杨氏政权的倾向应该是很明显的。(当然,按照毛汉光先生的意思,西魏关陇集团是由六大军事集团组成不同的派系.)


好了。回到正题。


现在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以大历史的视角来观察李安出卖李璋的事情,那么这一事件将显得更加的严峻,即李安的出卖,不但是对李氏家族亲情的背弃,也是对自李虎以来李氏家族政治立场的背弃。即使抛开所有的这些大道理,无论如何,出卖家族长辈,无论如何都是件遭人鄙视的事情。更何况其实当年宇文招谋杀杨坚的时候其实还是北周时代,杨坚以外戚杀亲王是造反。李安在这件事上, 既不孝(出卖叔父)不悌(拉兄弟下水),又不忠不义(投靠杨坚,出卖皇室),遭人鄙视是应该的。


李唐家族的尘封往事——出卖长辈投靠杨坚,谁知大隋倒得这样快

▲图/网络。


后来隋朝杨氏当道,李家的人大概也不会有勇气去当面指责李安一系的后人。但是随着杨隋政权的倒台,作为李氏的族长的李渊及其所代表的李氏家族的主流派对于李安子孙的态度恐怕要受影响吧。


那么在李唐政权内部,李蔚房系的子孙比其他房系晚了四个月才获得晋升爵位恐怕还真是有这个方面的原因。


说起来李孝恭的赵郡公的爵位和李瑗的黄台公的爵位都是在隋朝的时候他们的长辈所获得的,他们也只是继承而已。——光就这一点,李孝恭和李瑗这二位与李氏家族中的其他大多数人比起来,起点就高了不少。


在李渊占据关中之后的大业十三年(义宁元年)的年底,李孝恭被委以襄州道招慰大使的职务,名义上负责襄州道的全道的招抚工作。而他自己则翻越秦岭,进入陕南的金州(今汉水流域的安康)、商洛一带,并试图完成对三峡以下地区的招抚。在李孝恭南下大约半年之后,李瑗也跟着南下,并担任信州总管(武德二年改为夔州)的职务,武德二年, 李瑗又被北调回金州(安康地区),而由李孝恭接任夔州总管。李瑗的回调, 疑似在襄州道的范围内转而主要针对襄阳方向的王世充势力。


李唐家族的尘封往事——出卖长辈投靠杨坚,谁知大隋倒得这样快

▲李孝恭画像,图/网络。


从一些迹象来看,李渊可能是想利用李孝恭这一系在这一地区的家族人脉关系。


算起来,李渊家族的先辈对于襄州道东部的这一片区域的经营也有好几代了。


即使不算李虎从关中跑来向贺拔胜求救的那段日子,李虎的其中一个儿子也就是李渊的爸爸李昺就曾经担任今武汉北面的安陆地区的地方长官。李渊同学小时候就是在安陆学习的——和许绍是同学。


李渊的堂兄,也就是李孝恭的爸爸李安曾经担任郢州刺史和邓州刺史,这两个地方也都是在安陆附近。李氏家族在这一地区已经至少经营了两代人。


李渊的爸爸在安州当官都是四五十年以前的事情了,关系未必牢靠,李安的关系好歹却是近一些。


因此,以李孝恭作为家族的第三代经营者来经营这一地区在李唐看来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