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征 ‖ 向抗疫战争中的女神致敬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的征稿启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截稿时间:疫情结束后十日左右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审核通过后的作品,在四川省情网“‘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展示”专栏发布,同时在“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搜狐号、企鹅号)推出;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发表,并收入正在组织编纂的《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一书。

向抗疫战争中的女神致敬

袁 征

3月8日,这是一个传统而特殊的日子。说它传统,因为从1975年开始,3月8日就成了专属全世界女性的节日。说它特殊,是因为今年的三八节出现在人类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特殊战争期间。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要向殊死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女神们致以崇高敬礼!

“战争让女人走开”,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个行业和界别的女同胞都成了英勇的战士!

女子本柔,遇战则刚。全国各地4.26万名援鄂医护人员中,女性有2.8万名,占了占了整个医务人员的2/3。忙碌在居民社区,测量体温、送菜送饭的工作人员中,女性占多数。记录真相,用文字和画面温暖人心的新闻工作者中,女性身影比比皆是。在人民警察执勤现场、火神山工地、口罩生产一线、志愿者队伍中,也有“女汉子”们盘起长发、撸起袖子……

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指挥部副组长和防治工作小组组长的徐辉牵头制定了应急预案,组建发热门诊医疗队伍,设置隔离病房,筹集防控物资。连续多日高强度、超负荷的运转,击垮了她的身体。

作为目前国内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73岁的李兰娟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1月18日同钟南山院士等前往武汉。几天后,她向国家提出了武汉必须严格“封城”的建议。2月1日,李兰娟带领团队再次驰援武汉,商讨诊疗方案、救治危重病人,每天只睡3个小时。

除夕夜,万家团圆之时,一张红衣小女孩泪别“迷彩妈妈”的照片迅速刷屏。妈妈帮女儿擦去泪水的那一幕,令无数人动容。这位“迷彩妈妈”是陆军军医大学参谋吴娅利,她是除夕夜解放军派出的3支医疗队中的一员。虽然心中有不舍,眼中有牵挂,使命和担当让她们无畏逆行,奔赴一线。

正月初二,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她说:“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样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陈薇院士温情而坚定的话语,表达了抗疫一线成千上万白衣女战士的共同心声。她们正用自己的果敢与牺牲、坚韧与智慧,渐渐压到疫魔的嚣张气焰,朝着所希望的美好愿景前进。

武汉方舱医院里,来自新疆第二人民医院的女医生巴哈古丽·托勒恒看到有些病人的情绪不高,便用舞蹈的方式缓解他们的焦虑,向患者传递战胜病魔的信心。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本就憋气闷热,跳起舞来更是大汗淋漓。巴哈古丽·托勒恒的舞姿不知鼓舞了多少患者,感动了多少网友,让人感受到医者仁心,更感受到女性独特的温暖力量。

……

英勇的女神们,祝您们节日快乐!

袁征,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曾在公安、国有企业、共青团、地方政府、法院、检察院担任领导职务,退休前任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曾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战友报、河北日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审判、四川检察、晚霞杂志等媒体发表文章。整理的《岁月的追思》一书于2004年3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撰写的《我的军旅生活》一书于2019年1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