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徵 ‖ 向抗疫戰爭中的女神致敬

徵文啟事:見《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關於“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的徵稿啟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截稿時間:疫情結束後十日左右

特別提示:徵文應為原創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權,嚴禁抄襲剽竊,文責自負。同時,請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眾平臺發過的文章。

審核通過後的作品,在四川省情網“‘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徵文展示”專欄發佈,同時在“方誌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搜狐號、企鵝號)推出;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發表,並收入正在組織編纂的《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一書。

向抗疫戰爭中的女神致敬

袁 徵

3月8日,這是一個傳統而特殊的日子。說它傳統,因為從1975年開始,3月8日就成了專屬全世界女性的節日。說它特殊,是因為今年的三八節出現在人類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特殊戰爭期間。

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我要向殊死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女神們致以崇高敬禮!

“戰爭讓女人走開”,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是天經地義的。然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個行業和界別的女同胞都成了英勇的戰士!

女子本柔,遇戰則剛。全國各地4.26萬名援鄂醫護人員中,女性有2.8萬名,佔了佔了整個醫務人員的2/3。忙碌在居民社區,測量體溫、送菜送飯的工作人員中,女性佔多數。記錄真相,用文字和畫面溫暖人心的新聞工作者中,女性身影比比皆是。在人民警察執勤現場、火神山工地、口罩生產一線、志願者隊伍中,也有“女漢子”們盤起長髮、擼起袖子……

南京市中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治指揮部副組長和防治工作小組組長的徐輝牽頭制定了應急預案,組建發熱門診醫療隊伍,設置隔離病房,籌集防控物資。連續多日高強度、超負荷的運轉,擊垮了她的身體。

作為目前國內感染病學科唯一的女院士、73歲的李蘭娟受國務院、國家衛健委委託,1月18日同鍾南山院士等前往武漢。幾天後,她向國家提出了武漢必須嚴格“封城”的建議。2月1日,李蘭娟帶領團隊再次馳援武漢,商討診療方案、救治危重病人,每天只睡3個小時。

除夕夜,萬家團圓之時,一張紅衣小女孩淚別“迷彩媽媽”的照片迅速刷屏。媽媽幫女兒擦去淚水的那一幕,令無數人動容。這位“迷彩媽媽”是陸軍軍醫大學參謀吳婭利,她是除夕夜解放軍派出的3支醫療隊中的一員。雖然心中有不捨,眼中有牽掛,使命和擔當讓她們無畏逆行,奔赴一線。

正月初二,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她說:“我是一個母親、一個女兒、一個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樣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陳薇院士溫情而堅定的話語,表達了抗疫一線成千上萬白衣女戰士的共同心聲。她們正用自己的果敢與犧牲、堅韌與智慧,漸漸壓到疫魔的囂張氣焰,朝著所希望的美好願景前進。

武漢方艙醫院裡,來自新疆第二人民醫院的女醫生巴哈古麗·托勒恆看到有些病人的情緒不高,便用舞蹈的方式緩解他們的焦慮,向患者傳遞戰勝病魔的信心。長時間穿著防護服本就憋氣悶熱,跳起舞來更是大汗淋漓。巴哈古麗·托勒恆的舞姿不知鼓舞了多少患者,感動了多少網友,讓人感受到醫者仁心,更感受到女性獨特的溫暖力量。

……

英勇的女神們,祝您們節日快樂!

袁徵,1955年生於北京,祖籍四川閬中,現居成都。曾在公安、國有企業、共青團、地方政府、法院、檢察院擔任領導職務,退休前任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副巡視員。曾在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解放軍報、戰友報、河北日報、河北人民廣播電臺、四川審判、四川檢察、晚霞雜誌等媒體發表文章。整理的《歲月的追思》一書於2004年3月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撰寫的《我的軍旅生活》一書於2019年1月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