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您好,欢迎加入百合妈妈读书会!

文|百合妈妈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母亲,从那个小生命呱呱坠地起,母亲便为孩子遮风挡雨,倾注了无尽的心血,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会笑、会坐、会爬、会走、会说话……母亲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然而,突然有一天,这笑容就不见了,母亲对孩子变得百般挑剔,与孩子之间的纷争、矛盾也不断翻新、升级。

有的母亲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陪伴一个生命的成长,变得越来越智慧从容,孩子也得以健康地成长。

而有的母亲却不善于学习,仅仅依靠本能来对待孩子,许多时候以爱的名义伤害了孩子,却还不自知。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遇到下文将要提到的3类妈妈,她们的育儿方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甚至比暴力、体罚更为严重。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第1类:自我牺牲式妈妈。

孩子的声音:“我有一个对自己很苛刻,却对我很大方的妈妈。”

  • 01、案例:

安安家的经济条件并不算太差,但安安却有一个总是喜欢委屈自己的妈妈,他的妈妈认为只有牺牲自己,才是对孩子好,才是爱孩子。

安安从小到大都被妈妈特殊对待,有什么好吃的、营养的,妈妈都舍不得吃,也不允许爸爸和其他的家人吃,全部都留给安安。

妈妈很少给自己添置新衣服,但是安安却从来都不缺少新衣服,甚至比大多数孩子的都更多。只要是安安喜欢的东西,妈妈都会二话不说给他买下来。

妈妈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安安身上,她认为如果安安将来过得不好,她也没资格享受幸福。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去年,曾在网上引发热议的朱雨辰妈妈,就是一位过度牺牲的妈妈,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坚持了十年。儿子去哪里演戏,她也要跟着进剧组,在儿子的身后搭建起一个厨房。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过的是像菲佣一样的生活,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生活。

然而,她的爱却让朱雨辰感到很痛苦,也很有压力,妈妈太过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无法拥有自己的独立生存究竟,直到年近40都未能过上正常的婚姻生活。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父母在感情婚姻出现危机的时候,选择为了孩子委屈自己,以爱孩子的名义,维持一段已经千疮百孔的婚姻。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 02、真相:

妈妈用浓度过高的情感毒药把孩子绑架了,如果有一天孩子长大后不听话,妈妈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他说:

“为了你,我省吃俭用,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了你,你对得起我吗?”

“你看看妈妈都这样了,你怎么还高兴得起来,你怎么还能过得那么好!”

妈妈的这种忘我付出,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种自私,尽管许多妈妈不愿意承认,或者根本就没有思考过,但她们牺牲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控制孩子,这是一种非常隐蔽的情感操控手段。

前段时间在综艺节目《奇葩说》中,黄执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牺牲感,是亲密关系中的大忌。”

“当一个人有牺牲感的时候,她就筑起了道德大坝,然后,她所做的一切奉献便都是在大坝上面不断地增加筹码。总有一天,这个大坝会垮塌,那时候,你就要面对她所有的指控,不得不对她产生愧疚感。可是却没有人想起来说:‘那是你自愿的,我又没有逼你!’”

黄执中讲的虽然是亲密关系中的牺牲感,但实际上亲子关系中的牺牲感也是一样的。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 03、后果:

妈妈的牺牲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孩子虽然从小到大都得到了最好的物质条件,但他却并不快乐,因为他有一个不快乐的妈妈,

孩子一生都会觉得自己欠妈妈的,需要好好的回报妈妈,无法从妈妈的阴影之中分离出来。

孩子也可能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建立在报答妈妈的愿望之上,而无法坦然地去考虑自己真正向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还有可能因为无法满足妈妈的愿望而产生内疚,陷入另一个极端,愤恨妈妈为他付出那么多,愤恨自己的无能,而在压力积聚下的某一天突然爆发,给予妈妈沉重的回击。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 04、正确的做法:

《母亲进化论》的作者苏兹·卢拉认为,为人母者一定要学会一件事,那就是自我关怀。

牺牲自我幸福来爱孩子的人,大多觉得自己很可怜,她们内心的爱是匮乏的,也没有能力把爱给到孩子,因为一个人永远都无法给予别人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

对自己好与爱孩子并不冲突,妈妈有爱自己的权利,爱自己正是为了能让自己有更好的状态来陪伴孩子,有足够的能量来爱孩子。

《母亲进化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丽莎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带孩子很辛苦,但她却能做到状态满满,原因就在于她懂得如何爱自己,她每天都有一段“我的时光”,所谓我的时光,就是一段完全属于自己,也只关注自己的时间。

她会每天比孩子们早起半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冲一杯拿铁,坐在后院的沙发椅上,做一个纵横填字游戏。

她家的后院有很多喂鸟的食罐,有很多鸟光临,她喜欢看各种来访的小动物,并从中感受到平静与喜悦,似乎进入到一个远离现实生活的空间。虽然只有半个小时,但却能让她的内心充满能量,以迎接接下来的生活。

孩子的声音:“妈妈,请你对自己好点,请你先学会爱自己,再来爱我。”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第2类:自虐型妈妈。

孩子的声音:“我的妈妈不会动我一根手指,但她却伤害了自己。”

  • 01、案例:

乐乐的妈妈在乐乐犯了错误的时候,从来不会去打骂他,却总是把情绪发泄到自己身上,要么揪着自己的头发瘫软在地板上,要么躺在床上暗暗垂泪。

气极了,她便当着孩子的面,狠命地撕扯自己手边的衣服,借着怒气把一件衣服从密密的针脚处撕开,直到撕成好多片。有一次气急了,她甚至给了自己一记耳光,咒骂自己育儿的失败与无能。

“你不听话,妈妈不怪你,是妈妈无能,是妈妈没有把你培养教育好,是妈妈的失败!”她总是边哭边这样说。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 02、真相:

妈妈的行为从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伤害孩子,但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心理施压与要挟,妈妈企图通过让自己受到伤害,而博取孩子的同情,达到让孩子产生愧疚与自责感,进而改变不良行为的目的。

这一类妈妈其实并未成熟,还未能拥有承担生活重担的能力,她们还处于“小女孩”心态,把自己的快乐悲伤全部建立在别人身上,如果别人的行为一旦不能令她满意,她便会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觉得别人对不起她。

从另一个层面讲,这一类妈妈等于拱手把自己的命运交付于别人,放弃了对命运的掌控权,是有一些悲哀的。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 03、后果:

妈妈的自虐行为,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惧,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罪人,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让妈妈如此痛苦,孩子甚至会觉得自己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也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变得消极,出现应激反应障碍等问题。

近年来,网上常常会曝出各种自虐的奇葩妈妈,有因为辅导孩子作业气急了突发脑梗、心梗的,还有吞服安眠药的,这些妈妈的行为看似伤害自己,实则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更大,这种伤痕孩子可能用一生都无法疗愈。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 04、正确的做法:

妈妈可以恰当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不应该如同小女孩一样,一味地感情用势走极端。

这一类妈妈应该及时学习更多的育儿和自我成长知识,努力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感,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与独立,从而做到理性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做到以寻求解决问题为导向。

孩子的声音:“妈妈,请你不要伤害自己,骂我几句,打我一顿都行!”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第3类:指责型妈妈。

孩子的声音:“无论我怎么做,得到的都是妈妈的指责与否定。”

  • 01、案例: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

一位妈妈领着她6岁的儿子进到了街角的一间快餐店,安顿孩子坐下之后,便说:“你看好妈妈的包!不要乱跑,妈妈去点餐。”

妈妈回来后,看见小男孩正在伸手拿餐桌上的小醋瓶,便说:“谁让你拿的!万一不小心碎了,你赔吗?”小男孩吓得赶紧把手缩回来,没说一句话,他原本是想给妈妈的碟子里倒一点醋的。

餐品送到后,孩子拿起筷子夹菜,没夹紧,不小心掉在了餐桌上。妈妈就开骂了:“你不能小心点吗?掉了多可惜!”

小男孩有点儿不高兴,只埋头吃饭,妈妈又责备道:“你吃得慢点儿,又没人跟你抢,急着去投胎啊!”

在这位妈妈眼里,无论孩子怎么做都不合她的心意,她已经习惯了指责,习惯了从鸡蛋里挑骨头,她的孩子该有多压抑啊,小小年纪就有着微驮的背、闪烁的眼神、一脸的沧桑。

“你怎么这么笨!”

“你也太傻了!”

“这么简单都做不好,将来能成什么大事!”

“你就别瞎想了,就凭你那两下子,什么也做不成!”

在我们的身边其实不乏这样的妈妈,她们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孩子,认为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 02、真相:

习惯指责的妈妈,其实是陷入了一种错误的心理补偿机制,因为她们对自己内在有太多的不接纳,所以会不自觉地将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别人身上,尤其是家人身上,因为家人于他们而言是最安全的投射对象,这样她们自己就会好过很多。

她们在对待身边的一切人事时,总是无意识地挑差的、不如意的地方加以批评和指责,久而久之便会变成习惯性批评,她们身边的人便会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弱小的孩子当然无法幸免。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 03、后果: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对方即使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孩子会在父母习惯性批评的压力下,失去了与父母沟通的动力,继而变得自我压抑或自我放弃。

妈妈的习惯性指责,会让孩子失去做事的积极性,变得畏手畏脚、胆小怯懦,做所有的事情都会担心这样做会不会被骂,妈妈会不会不高兴,意识浅层就是这样的条件反射。也有可能对妈妈充满怨恨却又不敢反抗,持续压抑,进入青春期之后出现报复性行为。

另外,据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指责型人格自主形成的概率仅为10%,多数是受长辈影响,其中,同性传染的概率为70%,异性传染的概率为20%,所以,妈妈的长期习惯性指责也有可能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长大后也成为一个指责型的人。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 04、正确的做法:

从人的大脑运作机制来看,习惯指责其实是人的情绪脑在起作用,因为缺乏理性思考,只是跟着自己的情绪而在第一时间指责孩子,这样的语言往往是带有伤害性的。

这一类妈妈除了需要进行情绪管理课程的学习之外,也要在每次指责孩子之前,进行自我觉察,并且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履行这一步骤,可以有效帮助控制情绪,刺激人的“理智脑”,帮助思考和调整情绪,进而做到理智应对。

孩子的声音:“妈妈,我一直在努力,想做个好孩子,需要您的鼓励!”

“可恶”的中年老母亲,请你慎重“爱”,爱不好就是在伤害

希望身肩重任的中年老母亲们都能够对照上述3类妈妈,做一番自我检视,如果你属于3类中的1类,一定要及时进行自我修正,以更好地陪伴一个生命的成长,也完成一场自我的修行。

我是 ,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我只写有温度的育儿文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赞赏!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