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既然 提到了溼壁畫,那我這個城市規劃博主就斗膽再聊一次藝術吧。

最近在看陳丹青的《局部》第三季,這一季的主題就是意大利溼壁畫,與我提到的德國房屋外牆上的“呂夫特爾壁畫”(Lüftlmalerei)不同,節目裡介紹的都是室內壁畫,英文叫“Fresco”。我猜,繪畫技法上兩者應該差不多,都是用水調和顏料,畫在潮溼未乾的牆上。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在本季第三集“中古的回光:契馬布埃和喬託”中,劇組在阿西西聖方濟各聖殿獲得上升降機拍攝壁畫的准許,可以近距離欣賞這些傑作,“場面非常珍貴”。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看得出陳老師拿出一貫的熱忱做節目,用詞還是不同尋常,比如“高古遒勁,神采飛動”,雖說語調略催眠,但瑕不掩瑜,《局部》作為藝術類的頭部視頻節目,非常適合藝術愛好者以及附庸風雅如我者。

阿西西聖方濟各聖殿宏大,非一般教堂能比。特別是這滿牆、滿頂的壁畫,實在是太奢華、太難得了。以我非常有限的經驗,大面積的壁畫在西方古典建築中有一處還算常見---圓形大穹頂下面,哥特式的尖頂下面似乎沒看到過。

比如,維也納的聖彼得教堂(Peterskirche)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它的屋頂長這樣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再比如,美國國會大廈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它的屋頂長這樣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可這些穹頂實在太高,肉眼根本看不清,即便藉助長焦也只能“看到”,不能解決穹頂弧度造成的畫面畸變問題。他們也不會調一臺升降機過來,讓普通遊客享受陳丹青的待遇。

有一個教堂似乎意識到了藝術愛好者們的這個痛點,它就是維也納卡爾教堂(Karlskirche)

在1713年黑死病猖獗期間,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Karl VI)發願,如果可怕的疫情能夠停止,他就建造一座教堂,於是後來維也納就有了這座卡爾教堂。該工程1716年開工,1737年建成,21年的工期對於歐洲教堂來說算是很快的了。

它是一座典雅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同時融合了多樣化的建築元素,最前面是希臘神廟一般的門廊,中部有著高達72米的羅馬式圓拱頂,兩側有兩根經典的圓柱,仿自羅馬圖雷真圓柱(Column of Trajan),柱面上刻著螺旋形圖案。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它的圖片,就感到氣質不凡,總覺得跟印度泰姬陵有些神似。不巧的是,當時教堂的正臉在維修中,貼著個1:1圖片的圍擋。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網上找的圖片,沒有遮擋的卡爾教堂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網上找的泰姬陵照片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從金色大廳方向俯瞰卡爾廣場,圖片源自於網絡

對於教堂的名字我還考據了半天,最初以為這個“卡爾”指的是皇帝“Karl VI”,但是他的中文翻譯為“查理六世”;後來發現這個教堂其實是紀念聖徒“卡洛·博羅梅奧”,意大利原文“Carlo Borromeo”,對應的德語為“Karl Borromäus”、英語為“Charles Borromeo”,由此可見,這個教堂雖然叫“Karlskirche”,其實還是應該翻譯為“查理教堂”,不然同樣一個詞翻譯給皇帝和聖徒卻不一致,但為了表述方便,下面還是繼續叫它“卡爾”吧。

卡爾教堂最獨特之處,是在室內加裝了一個高高的電梯可以直達穹頂,方便遊客近距離欣賞壁畫,這也是我做攻略時一直要把它作為必看景點的原因。

因為電梯是後加的,所以它和上面的平臺看起來跟工地腳手架似的,之所以別的教堂沒這麼幹,估計是嫌它有礙觀瞻吧,對整體氛圍是種傷害。想讓遊客近距離看壁畫,確實沒有兩全之計。

▼ 抬頭仰望穹頂,從外面看的圓頂其實是個橢圓,右側就是電梯,電梯的那頭是一個鋼架的矩形空中平臺。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網上找的更清晰的照片,滿滿的“腳手架即視感”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下了電梯之後可以再走一段步梯進入穹頂最上方的採光亭。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連接空中平臺與採光亭的步梯,是不是更像工地了?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採光亭同樣是個橢圓形,面積很小,從這裡可以俯瞰窗外的維也納城。天花板畫著一群小天使圍著白鴿,這是教堂室內的最高處了。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畫上去的“高仿石材”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還是頭一回這麼近距離地看穹頂壁畫,就像看油畫一樣,簡直觸手可及,越看越覺精妙,“高古遒勁,神采飛動”,我竟然沒顧得上恐高。

弧面的變形效果明顯,最佳的角度還是空中平臺以及靠近平臺的步梯下方,不過從步梯上方往下俯視畫面的那種怪誕感也很有趣。

▼ 從高處俯視穹頂畫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需要抱歉地說一句,由於光線較暗,樓梯上有一些暖光燈,而我又沒把相機白平衡設置好,所以照片整體發黃,網上可以找到比我拍的好的,但為了保持文章原創性(這樣才能打賞啊),還是用自己的吧。

▼ 感受一下觸手可及的距離,OMG!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各種小天使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這位應該是耶和華吧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下圖左下角的那位紅衣大鼻子謝頂男就是卡洛·博羅梅奧(1538-1584),他從1564年擔任米蘭拉丁大主教(Latin archbishop of Milan)和樞機主教,領導了天主教改革,重視教育成立神學院,同時極力鎮壓打擊新教,捍衛天主教的正統地位,1610年被封為聖徒,有一些資料裡面提到的“

聖嘉祿·鮑榮茂”指的也是他。

當時並不知道他是誰,所以沒有一張照片把他放到C位。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硬裁出一張特寫來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我猜下面這張圖就是描繪打擊“邪惡”異教徒的,女神拿著法器高高在上,三個反面角色被打倒在地。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仔細看下面三位,最左那位長舌尖耳還長犄角,醜的很;中間那位拿著面具,假的很;最右那位似乎是在書寫異端邪說,惡的很。三人合在一起就是“假惡醜”三件套啊。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可是這位焚書的天使,你的舉動也很反動啊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這是體現戰爭的嗎?左側天使身著重甲,雙手還舉著頭盔似乎要獻給女神,右側的天使手持一把燃燒的劍。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這位女神似乎更接地氣,身邊的人物像是在從事商業活動。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神仙送來了大白蘿蔔,女商販為難的說“俺這稱有點小啊......”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這位女神應該是慈悲憐憫的,身邊天使正在施捨救助窮苦之人,她自己也在奶孩子。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施捨錢幣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救死扶傷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細看這些天使的翅膀,色彩斑斕、形態各異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不同角度的聖徒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穹頂下部的圓窗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彷彿是貼著金箔的雕塑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 “腳手架”與壁畫,顏色相對正常,沒有那麼黃了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回到空中平臺,我聽見邊上有個金髮碧眼的老大爺一直在讚歎“It’s a very beautiful place!”,我就隨聲附和了聲“Yes,Amazing”,那老大爺立馬扭過頭問,你會說英語啊,我剛從美國來,知道附近哪有好吃的嗎?哈哈,我要笑噴了,我倆一天都沒好好吃過一頓飯呢,連美國人都覺得德奧沒啥吃的嗎?差點給他推薦土耳其烤肉。

維也納卡爾教堂---觸手可及的壁畫

不能再炒幾年前的冷飯了,下一篇還是回到紐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