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是幾天就能提高的學科,面對天天問孩子咋還沒進步多少的家長,培訓老師怎麼回覆?

雞蛋殼裡的蝸牛


1、指導孩子多觀察。作文離不開觀察,我們得有目的地指導孩子認真細緻地觀察作文對象。家裡種的花草,養的小動物、物品等都可以讓孩子觀察,孩子只有通過觀察事物的特點和本質,才會產生個人獨特的感受和真實的聯想,寫出的文章內容就豐富了。比如觀察動物,就要教會孩子怎樣觀察動物的外形及生活習性等;觀察植物就要觀察植物的莖、葉、果以及色彩等。

2、指導孩子多閱讀。語文書上的課文都是優質文章,課堂上老師講讀課文時一定要認真聽,學習文章的寫作思路和方法,並且要熟讀成誦。另外,多讀課外書,豐富自己的語言和詞彙。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做到讀、思、記相結合,就是說在讀的過程中遇到優美詞語,精彩片段要把它摘抄在閱讀筆記本上,讀讀記記;人家文章的開頭、結尾為什麼要這樣寫?介紹完這件事情,為什麼要用過渡段?多問些為什麼,有助於作文能力的提升。你讀得少,就記得少,作文時便沒詞可寫。只有多讀多積累,天長日久, 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 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理兒。

3、指導孩子多練筆。勤動手,多練筆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讓孩子養成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日記可長可短,少則三兩句也行,多則一篇完整的文章更好。看了電視劇、電影把自己的感受寫成觀後感;讀了一篇好文章可以寫讀後感;還有寫請假條、寫留言條、寫表揚稿等,長期堅持下去孩子肯定有進步

4、指導孩子多活動。社會是個大課堂,平時多帶孩子參加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參觀科技館、遊覽祖國河山、公園遊玩、野外放風箏、勞動比賽,社會調查等,使孩子在活動中拓寬視野,豐富生活,在生活的海洋中索取作文素材,積累素材。這樣,孩子才有啥可寫,否則,孩子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孩子沒有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素材,他怎能夠寫出有聲有色的真實作文?

因此,要想孩子作文有進步,家長也要做好配合工作,畢竟老師教給孩子的只是寫作方法和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