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何還是能給民國留下一千多萬的國土面積?

何桂賢


清朝留下的一千多萬的國土面積,只是一個我們在繼承領土上一個合乎國際公約法的說法,當然越多越好了。這樣,民國與國際上討論這些爭議領土和主權時就有一個相對合乎道義和法理的制高點。


實際上經過清末太平天國起義、連年戰亂、列強劃分,清朝末年實際能控制的領土已經少得可憐,只在首都周邊有限的幾個省,要不然辛亥革命一聲槍響,清政府也不會土崩瓦解,頃刻間就煙消雲散了。


而列強更在意的是即得的實際利益,至於領土,一來中國幅員遼闊,他們斷斷是吞不下的;二來遠離本土,並不好控制。不像日本、俄國,他們都近鄰中國,自然能吃下多少就是多少。

歐美的列強更在意的是掠奪和貿易,儘可能攫取最大的利益為上,對瓜分領土倒沒有那麼熱衷。只需要建立一個橋頭堡或領事館,能保證他們的即得利益就行了。


而且各國列強也不盡是全一團和氣,互相之間勾心鬥角也不在少數,如果有人吃相太難看,其他人可能就不太樂意了。

清朝巔峰時期領土面積可達1310萬平方公里,到了清末,實際上已敗掉了20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大清亡得太快了,快得列強還來不及分割就沒了,要不然以晚清的德性,亡得再晚一點,還不知得敗掉多少。其中就包括東北、臺灣、香港等地,有的已經回收,有的已成歷史遺留問題,也許永遠成為中華民族之痛。


不得不說,在擴張領土這一塊,清朝確實繼承了元朝的風格,在明朝已有疆域的基礎上,再上經過百年擊敗的準噶爾汗國,才奠定了巔峰時期的版圖。


有一說一,清朝的擴張對現今中國版圖的形成還是做出貢獻的。但其統治對中華所造成的災難和後果也是難以言明的,歷史和事實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弱國無外交。

領土再大,如果只是淪為別人的殖民地,也沒什麼值得驕傲的了。真正對領土的主權是建立在強大的國力基礎之上的,否則一切都如鏡花水月,淪為空談。


朝聞歷史


清朝是我們中國古代的最後一個王朝,其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喪國辱權的行為令人髮指。但若是按照客觀的歷史發展來說,這其實可理解為順應了世界前進的步伐。

再者清朝也並不是坐吃山空,雖然末代皇帝以及慈禧遇事妄想割地賠款以保太平,但實際上清朝也為我們中國擴充了不少疆土。

中國古代的疆土算起來,秦朝有350多萬,到了漢朝已經有650多萬。清朝在鼎盛時期,據說已經擴展到1000多萬平方米,其清朝的貢獻也定是不容小看的。

清朝時期實際擁有的疆土

據悉於1860年前所繪製出來的清朝版圖與現代中國疆土來進行對比,其領域至少丟失了300多萬平方公里。

若再往回追溯,便知於19世紀沙俄曾經趁火打劫,強行搶佔我國160萬平方公里的疆土。還有被帝國主義強迫中國進行分裂的外蒙古國家,大約佔有1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地,算起來已經超過300萬平方公里。


還有在西南等地被搶佔的領土,以及中國曾經在喪國辱權的《尼布楚條約》中,被迫放棄的貝加爾湖以東的中國大片領土,就已經不止50萬平方公里。

如此這般看來,保守估計,清朝當時的領土絕不少於1400萬平方公里。

清朝初期皇帝們的貢獻

清朝擁有的大多疆土幾乎都是在清朝初期就已經奠定下來的,功勞幾乎淨在清初的幾位皇帝如多爾袞、康熙、雍正、乾隆他們都為了中國的版圖浴血奮戰,勞苦功高的幾位皇帝。因此在當時清朝疆土的遼闊也不難理解。

並且清朝還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的康乾盛世又稱為康雍乾盛世,共有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一同經營創造的奇蹟。

其盛世狀況持續了一百三十四年之久,是清朝的巔峰時期,之後才開始走向下坡之路。在這一期間,清朝國力強盛,社會治安穩定,經濟發展迅速,最為顯著的就是人口快速增長,疆域十分遼闊。


自1644年之初,清朝攝政王多爾袞率領眾多將領一舉佔領北京,攻破李自成防守軍隊,清朝的國號從此建立起來。

那麼如此遼闊的疆土從何而來?

統一蒙古:首先從康熙在位開始,就即刻與喀爾喀蒙古聯合,三次出征討伐準噶爾,最終才能統一了蒙古,為我們中國的領土增磚添瓦。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此舉不論是先見之明,還是一心只為增添疆土也罷,都是非常至關重要的一次決定。

若是清政府沒能一舉將蒙古等地區統一,而在當時的情況下,沙俄早已越過烏拉爾山山脈,開始由西向東擴張。這時蒙古地區的處境已經十分危險,極可能被沙俄出兵侵佔甚至直接將其吞併。

換言之,類似蝴蝶效應,倘若蒙古地丟了,那麼在晚清如此腐敗落後的時期,俄國便可以對當時的晚清任意擺佈,侵佔北方的領土自是不在話下。細算下來,若以當時統治者的行事風格,長城以北的疆土可能都失不復返。


平定三藩:所謂三藩就是指清朝的三位藩王,都是明朝的降將,清朝統治者將其封為藩王。分別有平西王吳三桂以及平南王尚可喜,還有靖南王耿精忠。

三個藩王分別鎮守管理各自的省份,權利之大可以凌駕當地所有官員之上。位高權重的藩王甚至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軍隊,並可隨意支配當地的軍隊,而且有自己的獨立財政。

其中平南王和靖南王各自擁有的兵力就十分雄厚,統領的綠營兵軍隊有六千左右,丁口各兩萬以上;而平西王吳三桂的權利則更不容小勘,只綠營兵就已有一萬二千人,丁口數萬,且四方諸多精兵良將多歸其部下。

勢力之大,使得吳三桂自視清高,態度蠻橫,新上任的年輕帝王早已不被他放在眼中。

康熙暫且也不知如何是好,吳三桂便更是得寸進尺,當時清朝大部分朝政官員皆是由他親點提名。另外,連同吳三桂等三藩王,勢力幾乎達到全國之半。

康熙帝自然意識到三藩王的勢力過於強大,日後必定成大清江山一大隱患。而吳三桂也已懷疑自己地位不保,為試探康熙動向,因此假意上書請求康熙撤藩。滿以為康熙會對他們再三勸說,極盡挽留。



令其意想不到,此計正中康熙帝下懷,他便將計就計,遂撤離三藩。吳三桂何曾想,自己偷雞不成反倒蝕把米。他惱羞成怒之下,便協同靖南王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掀開三藩之亂序幕。不過,最終被康熙帝派兵鎮壓。

不論從各方面考慮,撤三藩此舉,都為中國疆土打下穩定基礎。且看三藩王的手中十足的兵力,藩王吳三桂大有功高蓋主之勢。

而且三藩王等人各懷鬼胎,圖謀不軌,早已有謀反之意。倘若康熙不能儘早除掉三藩勢力,必定是養虎為患,日後清朝的江山岌岌可危。

收復臺灣:眾所周知,自古以來臺灣和大陸都是隸屬中國的領土。但是自從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後,臺灣就歸屬鄭氏管理。鄭氏不歸復清朝,仍願堅守明朝陣地。其臺灣的居民皆不剃髮不易發,大清王朝又如何容下這等毒瘤,定要除之而後快。

乾隆帝為要收復中國的領地臺灣,使其歸順清朝,決定對鄭氏集團採取先禮後兵的方式。清政府先後派出大陸代表,與鄭氏集團相商此事,達11次之多。

由於清朝當時國情不容樂觀,所謂弱國無外交。清朝對鄭氏來說,好似並不足以造成威脅,因此鄭氏並沒有歸還臺灣的意願,談判最終結果失敗。

清朝也曾試圖對鄭氏採取經濟封鎖的政策,望鄭氏早日同意歸還臺灣。不曾想鄭氏軟硬不吃,所以清朝也一直未能得償所願。

清朝笑臉賠盡,鄭氏敬酒不吃,清朝統治者便開始採用武力政策,以戰逼和。 即刻命令清朝兵隊進攻臺灣澎湖,不久便攻破澎湖列島。

鄭氏力量也已被摧毀殆盡,但仍在負隅頑抗。清朝改而對其進行政治手段,鄭氏苟延殘喘,不得不向清朝請和。最終,臺灣得以迴歸祖國。

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大小和卓叛亂髮生清朝1757年,起源於新疆地區回部的白山派首領大小和卓。是歷史上兩位的伊斯蘭教領袖,大和卓波羅尼都,小和卓指霍集佔。

於康熙帝在位時期,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統治回部之後,便將伊斯蘭教首領即大小和卓兩人關押,當做清廷的人質。


後來清朝派兵鎮壓準噶爾勢力。乾隆帝即位時期,伊犁已被清朝收復,身為人質囚禁於此的大小和卓便被清軍解救。他們便一同歸順清朝。

隨後,清朝將伊犁等地區平定後,乾隆命大小和卓遣回南疆地區,各司其職,共同管理伊犁地區,統領維吾爾族民眾。

小和卓率先背叛清朝朝廷,幾年後便從管轄地區伊犁逃回,參與叛亂,最後遭清兵討伐,一同兵敗逃往葉兒羌城。

不久,大和卓波羅尼都也與小和卓等人為伍,率領各城兵官將領反抗清廷統治。參與反叛之人數竟達十萬人之多,叛軍佔得優勢,侵佔天山南路部分地區。

隨後, 清廷派出雅爾哈善將軍率領軍兵將領萬人,進入南疆地區平息叛亂。起初清軍與大小和卓旗鼓相當,後來卻逐漸落得下風,寡不敵眾。

但由於大小和卓等人殘酷暴虐,不得民心,在其二人的統治之下,維吾爾族人民民不聊生,紛紛逃竄各地。


最終,清軍在眾多受苦人民的一同支持幫助下,得以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新疆地區自此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統治者也開始加強天山南北的管理。

事實證明,清朝在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兢兢業業的經營後,在中國歷史上的水平已經達到了最高。

當時的遼闊的領土確實已達到1000多平方公里。即使與元代鼎盛時的疆土仍是相差甚遠,即使清朝末期統治者腐敗無能,即使清朝最後未能避免慘遭覆滅的命運,但清朝曾打下的大江山河,曾創下的奇蹟也絕不容小覷。


史之策


我想知道提這個問題的人,他的邏輯是否如下:因為清政府懦弱不堪,強大的西方侵略者會侵佔更多的中國土地,所以中國丟掉的領土會更加多!

實際上,列強的侵略與領土的丟失並沒有必然的關係。(不是說一點關係都沒有,關係很大,但不是必然關係)

我們可以從經濟發展的程度、社會形態等方面對侵略中國的國家進行劃分。實際上。歐美等西方資本主義強國,與俄日兩個國家是不一樣的。俄國才剛進行農奴制改革,日本才剛進行明治維新。兩國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可以說在俄日兩個國家裡面,資產階級的力量還不足以對封建勢力形成壓倒性的優勢。所以俄日兩個國家都具有濃厚的嗜土性。(地主農民階級最喜歡土地,而這兩個階級都是封建社會的典型產物)相比較之下,歐美等國家已經進行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進行之前已經相繼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已經取得了國家政權。所以我們看到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雖然也有割地,可割地的數量並不多,(相比俄日而言)西方列強志在通商,而不是搶地。(通過通商獲取利潤)可以看到。日俄等後起之秀,由於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為落後與緩慢,所以根本無法與歐美等先進工業國進行商業上的競爭。(比如同樣的產品,歐美機械生產,物美價廉!俄日手工生產,價格昂貴)所以俄日等國採取割佔土地的方式,把a地區變成俄國領土,這樣的話,商品要進入a地區,就相當於進去俄國,那俄國可以通過提高關稅等策略與之抗衡。

通過上述的描述也可以看到,如果俄日無限地侵佔中國領土(就假設俄國佔領了整個中國吧!只是個比喻,我當然極力反對,俄國也沒這個能力)那美國如果想在原來中國的土地上做生意,就不是跟中國打交道,而是跟俄國交涉,這是不符合歐美等國家的根本利益的。因此歐美等國極力主張中國形式上的統一與主權,這是中國領土得以保證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當然了,領土主權屬於中國,可領土的治權卻不屬中國!甲午戰爭後列強所掀起的瓜分狂潮,實際已經把中國佔領,只不過形式上還屬於中國而已。清朝留下的民國的領土是比較多,但有多少領土上的主權是完整的呢?要想不被別人欺負。關鍵還得靠提升自身實力!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


明17890714


答案是:沒有其他可實行處理辦法,只能被迫留給民國。

對於清統治者來說,割,租,售都是看似更好的處理方案。但時值末世,國家管理能力幾乎完全癱瘓,已無任何外交執行能力。即,交易對家對完成交易無任何信心。也就事實上無交易對象。

國已不國,舊統治階級最夢幻的結局是留族續種。這難度不是一般的高。大家可以在古今中外裡找,完成這個成就的都有誰?(希望網友補充資料)。有一句話,爬得越高,摔得越慘。清末皇親貴族階層打破了這一慣例,既能登頂巔峰,又能平安著陸。我個人是歎為觀止!真的很厲害。不是反話。

再說一遍答案:並不想留下來。但是沒有交易對象,最後民國接手。


懶豹子


這是一個偽命題。還不如說給大夥留下了太陽月亮地球呢!我能說紂王給周朝留下了多少領土財富嗎?說滿清留下了這個那個的人,看似有些道理,實際上正中了滿遺毒害。應該完全出自滿遺之口,是滿遺毒害文化的表現。應該堅決反擊之!


清理神棍儒學


清朝的蒙古新疆政策還是很好的,這大塊領土納入中國


寰3


清朝前期還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