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春耕 農場主被困湖北把2500畝地交給了鄰居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自打二月份以來,安徽馬鞍山和縣新農村的村民吳基祥每天一大早都要帶著三四個人,一頭扎進家附近的景田家庭農場,有時候到了傍晚才能回家。這座擁有2500畝地的家庭農場種養結合,有小麥稻田,更有龍蝦水產。“農場不是我的,我也不是農場的工人”,吳基祥說,農場老闆被困湖北荊門,一時間回不來,但春耕的事不能放下。“我和老闆關係不錯,不為別的,就是看他們不在,想幫幫忙。”


“線上”春耕 農場主被困湖北把2500畝地交給了鄰居

村民幫忙將飼料撒到蝦池中。和縣宣傳部 常興勝 攝


相隔800公里 有地難耕

李玲是湖北荊門人,但她名下2500畝流轉土地的景田種植家庭農場卻在安徽馬鞍山的和縣,和縣,是李玲丈夫的家鄉。

2014年,和縣政府招商引資,李玲和丈夫便承包下和縣石楊鎮的土地,直到2017年,原本經商的夫妻二人開始親自經營家庭農場。實際的務農生活比經商辛苦得多,在李玲的眼裡,自家農場一年四季都是離不開人的,每年到了春節才有了四五天的清閒日子,到時候,李玲和丈夫會安排工人放假,然後一起回到湖北荊門過年,過不到初五,兩口子就要驅車八百公里,再回到農場準備春耕備耕。

要是按照李玲夫婦的計劃,今年也不會例外。但“我沒想到,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到現在我們也還身在荊門,沒能回去。”李玲和丈夫日日夜夜都在為農場裡的莊稼蔬菜和龍蝦水產發愁。

600畝小龍蝦誰來餵養?300畝小麥如何追肥?300畝蓮藕怎麼採收?要是誤了春耕,新一年的水稻和蔬菜,到底還要繼續種嗎?丈夫是農業技術員,疫情期間,一身本領似乎都要被完全“封印”,“心裡真是太著急了,但是又沒辦法。”李玲無奈道。

隔空指導 一塊屏幕連接鄰里

吳基祥是石楊鎮新農村的村民,而李玲農場所承包的土地,絕大多數都是新農村的。吳基祥的家距離農場不遠,而在旁人看來,李玲的丈夫和吳基祥的關係“鐵得很”。李玲回憶,一個多月前吳基祥的電話是他自己主動打來的,“他知道我們很著急又回不去,所以來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忙。”

1月26日,吳基祥記得那天是大年初二,“因為看了新聞報道,知道當時疫情那麼嚴重,他們肯定回不去了嘛,所以就想著能不能幫忙做點什麼。”吳基祥退休前,是新農村的支書,自家也有地流轉給了農場,退休後一旦有了時間,吳基祥也曾到農場去幫幫忙,對於農場他並不算陌生。

擱在往常,退休後的生活只剩下每日的清閒,但這一個半月以來,吳基祥帶著其他三四名熱心村民,竟也有種重返通勤生活的錯覺。有時候,早上六點多吳基祥就一頭扎進農場中,到了晚上四五點才又回到家。“現在的農活多是給小麥施肥,偶爾晚上也要去巡邏一圈。”

“線上”春耕 農場主被困湖北把2500畝地交給了鄰居

村民們將農資送到李玲的農莊。和縣宣傳部 常興勝 攝


也在麥田中忙活過無數年頭的吳基祥坦言說,自己也並非什麼農活都能手到擒來,比如養殖小龍蝦,“這可是技術活。在我們當地雖然也有搞水產的,但是我沒接觸過。眼看著人家都開了工,我在農場裡只能乾著急,只好打電話問問應該怎麼搞。”

除了農場裡的攝像頭能夠實時為李玲夫婦倆查看農場的情況,手機那一塊小屏幕上也為李玲夫婦呈現著“線上農場”。但對於吳基祥來說,這塊小屏幕有時也能成為自己的“空中課堂”,他說自己不懂養蝦,一畝地喂多少飼料,蝦池裡的水要放到多少,這些都是通過與李玲丈夫視頻時得知的。

“幫到他們回來的那一天”

在春節之前,李玲本計劃在今年將農場的水產養殖面積擴大到1000畝,本惦記著在春節期間,趁著市場行情不錯,將未挖出的300畝蓮藕賣掉,但被困荊門一個半月後,計劃已被完全打亂。

每年三月份,李玲和丈夫要為農場裡18個蝦池育苗,正如吳基祥所說,這是技術活,並非“熱心”能夠替代。此外,對於水產養殖最為重要的水質管理,對於李玲夫婦來說,目前也只能完全通過視頻去肉眼辨別,無法再做進一步的數據分析,存在的不確定性太多。縱然有老朋友幫忙,兩口子也是打心眼裡感激,但是李玲說自己的心還是一直懸著。

隨著疫情的好轉,石楊鎮的務工人員也開始返工。“村裡的人不多了”,吳基祥說,如果過些日子天氣再暖和些,到了種水稻的時候,或許還需要自己再去找一些村民過來幫忙。幫到什麼時候算完呢?“幫到他們回來的那一天。”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