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们说,手枪50米外就打不死人了,是真的吗?

煮日子


除了极少数袖珍手枪,普通手枪在50米开外都有绝对能力击毙敌人,但主题可以理解为“不容易击杀敌人”。因为大家要知道手枪的定义和定位那就是“自卫”!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手枪与生俱来的“身份”无法改变,它的枪管过短,子弹发射药较少,采用冲锋枪弹药,射程和威力都无法与突击步枪相比,也因此手枪的有效射程基本都在50米内,注意这里不是最大射程,而且也不是说超出有效射程后枪械就没了杀伤力,这是完全错误的,本来就是些理论性数据。

类似这种非常小巧的袖珍手枪其杀伤距离仅为10米左右,在国外它们很受女士青睐,一般随身携带或装在包包内,用来近距离防身。像这种手枪就真有可能在50米外“打不死”人了。

讲到这里又要先搬出我的那几位好哥们了,他们最有发言权,曾经分别服役于西藏(武警特战)、广西(侦察兵)、四川(武警),本人也曾在射击馆打过突击步枪,但是没打过手枪,只因感觉不会过瘾。哥几个经常在一起吃饭时讨论这些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正如我以前所说,他们三个虽然都当过兵,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热爱军事,手中的枪械对于他们来讲就是保卫国家的武器,并不会像我们这样“挑三拣四”拿出几样来对比。

“斌哥”在西藏待过四年,对于他来说特训和执行任务就是那里的生活,81杠、95、92手枪都使唤过。

只要每次坐在一起讨论一些武器知识就难免“掐架”,说急了还说不过我,我就难为他你知道M1A2是什么,他只能朝我瞪瞪眼,然后我就算“赢了”。再讲通俗一点就是军人的任务是如何用手中枪械打出更好的成绩,考虑如何在战场上击杀敌人,他们才不会在意发给他们的是81、95或者HK416,从基本意识上就没有好坏区分。而广大军事爱好者可以因为两把枪械的性能争论一整天,甚至一年,各持自己的观点,并且可能他们自己连枪都没摸过。不过问题就在这里,有当了两年甚至多年的士兵,它的军事武器知识往往没有一个军事爱好者懂的多。

现代战争多为高精尖的海空作战,陆军“出场”几率本身就很少,再加上战争激烈程度几乎不会产生手枪距离内的战斗,所以手枪在许多国家并没有成为陆军标配,而大多主要配发给军官、飞行员、战车成员、特种部队等。

从“斌哥”口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他们对手枪的训练实际上并不多,主要是95,手枪练靶都不会超过30米。他们训练最多的是战术动作,并提出95明显更合适,他个人表示如果目标超过20米就不会用手枪,这一点我反正是非常赞同。虽说大多手数枪有效射程是50米,但是要达到精确击杀需要在20米内,这有点像火枪时代的滑膛枪,它的有效射程为100多米,不过真正产生威胁的距离是50米,就这样还有可能“瞄头打脚”,不过好歹大规模射击弥补了这一点。

手枪的种种特性加上必然的瞄准基线过短,导致手枪必定不能远距离精准射击,所以手枪最适合的环境就是房间等狭小空间作战。

试想一下真正的战场或战斗,如果不是在匆忙的奔跑或追逐中那就是在激烈的火力对峙中,想要“心平气和”的射击基本不太可能。尤其是警察和军人所处的环境更不一样,有时候能把手伸出掩体外胡乱开两枪骚扰压制一下就不错了。所以第一点能用到手枪的机会真的不多,第二点就是傻瓜才会用手枪射击远距离目标。

也就是说手枪在50米外距离打不死敌人是在说它的“精准度”和“命中率”,而不是它的威力!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各位亲们交流与探讨,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战武奇兵


老兵们说,手枪50米外就打不死人了,是真的吗?


对于一个多年使用过手枪的我来说,这个问题问的太LOW了,应该更改为“手枪50米外就打不准人了”。而不是打不死人了!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常用的是54式手枪,这种手枪很轻的,放在手里也比较小巧,记得当时老师说,千万不要小看这款手枪,虽然轻巧,装弹量少,但是威力却很大。

记得当时进行手枪训练时,每次上课,领到手枪后,就到靶场右侧的一面石墙前,那里有一道距离石墙25米的白线,按照规定的动作,每人对准一块石头,一瞄就是一上午,每20分钟休息5分钟,瞄了一周后,开始在手腕上挂空水壶,挂了几天后,挂装满水的水壶,从最开始的轻松惬意到最后的痛苦万分,瞄石头一个月后,才让我们开始进行实弹射击,这时才体会到老师的高明之处,去掉水壶后进行实弹射击,手不再发抖,可以定在那里5分钟不颤抖,瞄准线不变,记得第一次手枪实弹射击我就是5发全中,以后无论什么时间实弹射击,基本上没有少于4发的。

毕业后,当了干部,由于所在单位承担一线任务,所以配备的手枪不再是54式,而是QSZ92式半自动9毫米手枪,这种手枪科技含量更高,外壳全部为塑料,弹夹容量15发,虽然外表是塑料,但是整枪全重依然比54重,拿在手里有一种非常实在的感觉。

所有干部都配备一把专属于自己的手枪,打靶是都用自己的,经过在学校长时间的训练,我很快就掌握的92式手枪的要领,所以,射击成绩基本全是5发全中。

在靶场,目标是25米外的全身靶,五发全部命中是优秀,三发是合格,很可惜,因为手枪射击是一个阶段性科目,所以,很多没有经过长时间训练的人,在半个月的训练时间内,取得及格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五发全中就更加困难了。

罗嗦了半天,都在说瞄准性的问题,最后我们说说有效射程的问题。

54式和92式手枪的有效射程都是50米,就是说超过了有效射程,子弹的动能耗尽,完全依靠自身惯性向前移动,直到最后落地,这就是最大射程。

所以题主说50米之外打不死人了,这是极端错误的,有效射程不等于最大射程,就这两种手枪来说,200米内照样能正常杀死人,300米外还是能伤人毁物的。

所以,面对手枪,千万不要以为有效射程是50米,你跑到51米就没事儿了,我对你的忠告是能跑多远有多远,因为距离越远,越难以瞄准,子弹的威力越小,军队射击基本上都是25米,因为这个距离无论是准确度和杀伤力都是最好的。

最后,除了一些特殊军种,手枪都只配发给军官,士兵不会配发手枪,所以,没有用过手枪的人没有发言权。


葛大小姐


还记得几年前的爆头哥周克华吗?被击毙那回是和两个便衣迎面碰上了,三个人同时拔枪,每人在五六米的距离上对射了好几枪,终于有一枪打中周克华了。

用过手枪的人都知道,手枪真的不好打。初次用的人很多都不知道把子弹打哪去,能上靶子就不错。我小时候听老人讲过一个本地独行侠杀鬼子,他的枪把准星锉了,为了插在腰上掏枪方便,而且他杀鬼子都是靠近后枪管顶住人才开枪,这样确保一枪一个。真正扬手打飞鸟的真没碰见过。手枪后坐力大,枪管短,射程近,一般也就50米有效射程,但真给你50米打人,基本靠蒙。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个别天才还是有的。


风乱曲扬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因为我打过手枪,而且一打就是十几年,曾经历过好奇、喜欢、热衷、平和、冷淡到可有可无等诸多阶段。当然这也是大部分与枪打交道的人的心理变化过程。提这个问题的,我断言一下,应该是处于好奇,或者喜欢的阶段。



下面,我以过来的高姿态解管一下你提的问题,首先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手枪50米内也打不死人,要看打哪儿。对不?所以问题的加上要害部位,要是加上的话,那答案就肯定了,50米不仅能打死人,而且依然可以一枪毙命。当然,前提是你得瞄准了。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有种辩证法的感觉了?其实就是这样,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要看先决条件。这样的话,我们先说说瞄准。手枪瞄准分单手执枪和双手持枪,要说那种方式好一些,我只能告诉你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能打的准就行,两种持枪方式都有一个难点,就是瞄准。手枪因瞄准基线短,极易跑靶,瞄准误差一毫米,二十五就绝对没影了。所以持枪是为了更好的瞄准,瞄准是为了更好的的命中,这里必须得照应一下题目了,如果50米外被命中,也是非死即伤。因为扔一块石头您也受不了,何况是高速运行的子弹。

可能会有人觉得,手枪的有效射程就是50米,但我们要知道50米之外的子弹不是说停就停的,它在弹药赋予的动能的基础上,还有惯性、风速等诸多外在因素,即使它达到峰值后,会出现减速的现象,但也是有极快的速度的,不管你如何计算得到的动能耗尽,我也不建议你站在51到100米的任何位置上向一位持手枪且有子弹的人说:“开枪吧,我准备好了!”因为这是在拿着生命开玩笑,千万别折腾。



下面说个真实案例,我们当年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手枪向100米处的步枪靶射击,虽然做不到指哪打哪儿,但也有子弹穿过靶标,记住是穿过,不是粘在上面。综上所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水落石出了,记住,远离枪枝,有益生命。


媚眼儿看史


50米远,拿手枪射击人,如果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打死人的概率也是相当小的。用手将练习射击,一般都是十米靶子,十米的靶子能打到靶子上的老兵都不多。也有20米靶,就更难了,我同学当过四年兵,50米也练过很多次,他说从来没有打中过一次靶子。

手枪的枪管很短,射程本身就不远,稳定性也差,手枪从发明之日开始,就是近距离作战武器。普通手枪的有效射程,基本是在50米左右。

要用手枪在50米远的地方瞄准特定的人射击,能打到目标已经很不容易,能打死了就更不容易。有些国产神剧,一些人在几百米开外拿手枪朝敌人射击,其实现实作战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够不着,纯粹浪费子弹。

后世发明了一种冲锋手枪,射程大约150米,枪管长度有增加,有枪托,可瞄准,这种枪是冲锋枪和手枪的变种,50米内射死人的概率大增。


坐看东南了


手枪,我玩的次数比较多,10米、15米、20米,甚至25米立姿射击,都曾经打过,一般距离30米时,用当时典型的92式军用手枪打靶,满弹匣20发弹,能上靶7发左右,绝对都是高手了,一般人即便再练习,也很少能上靶,一发弹都不上,剃光头者都不在少数。在我服兵役那年,打了50发100米的练习把,虽然说是训练,但是真的很难中,手枪打100米距离,瞄准就像打迫击炮一样。不一定说50米打不死人,但如果被击中,重着凉了,轻者也是住院。


小猪gg


有一年公安的朋友给我们讲一个饭局上的笑话。

说有一个警察枪法不好,一天去抓罪犯,这罪犯就在前面跑,警察急了,啪一枪,罪犯还在跑,又啪一枪,罪犯还在跑,又啪啪两枪,罪犯一下就跪地上了。

警察跑过去,罪犯跪在地上,举起了双手,已经尿裤子了,带着哭腔喊:“别开枪了,枪枪都从耳朵边飞过去,吓死人了。”

后来也有问他,他说手枪超过30米基本上打不准了。但不是打不死人,到100米还是能打死人,但是瞄不准。


九门提督坎震离


那你得问问这老兵到底是当过兵,还是他们姓兵?

手枪的有效射程其实也就是几十米,与其说超过50米打不死人,倒不如说是超过五十米打不中人。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抗战中的毛瑟手枪: 在实际运用上, 50公尺(米)是合理的距离, 加上枪托, 毛瑟手枪可以对100公尺左右的目标遂行射击, 再远就有点难了。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在100米的距离上,毛瑟手枪还是有杀伤力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效射程的定义:

有效射程( Effective Range),亦称有效射击距离,指的是武器对预定目标射击时, 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的距离。各种武器的有效射程依其性能和目标种类而定。

有效射程 Effective Range是武器对预定目标射击时,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的距离。各种武器的有效射程依其性能和目标种类而定,"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换句话说,就是: "打中你想打中的\

无双杂货铺


这是个真实的事情,我们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老兵们的话。我有个朋友在军队服役,用的是八一杠,我问他这枪怎么样。他回答:“300米以外,你乱跑就是的,绝对打你不死了。”我就很奇怪了,八一杠,质量杠,射程500米,300米外就打不死我了?难道是我脸皮防弹的?他说:“不是这个意思,八一杠,在300米以外就很难击中移动目标了,射击目标需要集中火力,看谁运气好。” 所以,老兵的意思不是射击的威力不够,而是想表达很难击中了。 手枪相比步枪,短了很多,即便是双手端枪,手指扣动扳机也容易造成枪口向下向上微微移动,所以手枪射击的精度远远无法和步枪相比。五十米外射击精度无法保证,手枪设计射击距离一般是15米。(当然,卧姿加固定靶,再加长期训练,特殊手枪那就不同了。)加上手枪射击训练不是常规重点训练,在五十米之外打中一个移动目标那是极其困难的。 都打不中了,能打死吗?所以五十米外,单个手枪向我们射击的时候,我们最好选择跑路,而不是趴在地上让枪手接近了。


创意元信


1835年,美国军人柯尔特发明了左轮手枪,第一次使用了底火击发原理,枪管凿有膛线,使用锥形子弹,还能实现自动退壳,与现代左轮枪相似度达到90%以上。有着手炮之称的M500就是在此基础上研发的,12.7mm口径,出口动能可达4000焦,有效射程300米。除此之外, 备受枪械爱好者喜欢的沙漠之鹰有效射程也可达200米。谁说50米打不死的!

图释:M500,加装望远镜的效果更酷哦

不过大多数手枪的有效射程均为50米,包括意大利伯莱塔92F型手枪、美国柯尔特M2000型,还有我国的92式手枪,那么这些手枪在50米开外就打不死人了吗?

答案当然不是的。

以上提到的手枪都是标明有效射程50米,但是有效射程并不等同于最大射程,有效射程是保证枪械射击精准度和发挥射击作用的推荐距离,也就是说在这个距离内打中的概率大一些。

图示:柯尔特M2000


由于空气的阻力系数很小,因此子弹在飞行到有效射程时还会保持非常快的飞行速度,并且足以造成致命的伤害。

有效射程50米的手枪完全有概率射杀60米处的目标,有效射程400米的步枪射杀50米外的目标也并不奇怪,有效射程是2100米的TAC-50狙击步枪,创造出3450米的世界狙击记录。图释:TAC-50狙击步枪

正因为如此,靶场设计规范中规定靶场射击区安全距离并不能以枪支的有效射程来规定,而是要考虑最大射程,否则就要设置收靶障碍物。

实际上据玩过真枪的讲,有效射程50米的手枪在25米以外打中目标就很有难度了,普通人25米外打胸靶会脱靶一半以上,剃光头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说不是打不死,是大多数人根本打不到目标好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