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出逃时向乔家借十万,赏赐时为何乔家只要了4个字?

用户64589163


话说这事发生在1900年8月,慈禧太后就连同光绪帝一起仓皇逃出北京城。可是,为什么要出逃呢?北京城不是太后说了算吗?

早在当年五月的时候,八国联军就已经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开始出兵中国,清军是节节败退,于是老佛爷紧急召开了御前会议,觉得向“万国”宣战。然而,战争的发展远远超过了慈禧太后的预料,眼看就要成为阶下囚了,慈禧果断出逃,早忘了前些日子发誓要和各国列强一决雌雄的战书。题主的所闻之事恰恰就发生在慈禧一路西逃的途中。

由于慈禧太后逃出紫禁城时太仓促了,不仅所带食物不多,而且也没有让皇家御用的军队八旗军,是从民间找的镖局来护送的。因为在京城附近的居民造就逃的远远地躲难避祸去了,所以,刚开始出逃时,慈禧太后的吃住行都没有住在宫里那么讲究奢华了,甚至是吃了这顿没有下顿,而且是风餐露宿,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慈禧是欲哭无泪啊!

慢慢地,越往西逃,离战火越远,护驾的阵容也慢慢地壮大起来,不仅有各地的大小官员,还有不少富商前来献殷勤,整体上来说,生活待遇是越来越好了,但这些和宫里相比还是相差万里。

当慈禧太后的护行团队到达山西祁县的时候,觉得山西的富商很多,能够理解朝廷的苦衷,给慈禧捐款的。没想到山西商人太精明了,觉得慈禧如此落魄,恐怕借出去的钱就像打水漂,都不愿意啊。幸好还有乔家的热烈款待,否则老佛爷的颜面何在啊?

毕竟是乔家人更精明,因为乔家觉得不仅有责任承担慈禧一行人的吃住行,同时还看到了“商机”。虽然老佛爷现在是出逃,但清政府还在,如果因此得罪慈禧,恐怕日后会被清算,这是其一;其二是乔家家大业大不在乎这点钱;其三是如果慈禧顺利回京,那么乔家的“护驾”之功一定会记着乔家的恩情。时值中秋节,乔家还让祁县著名的老字号“是盛楼”专门烤制了“雪莲酥”月饼进贡给慈禧。可见,乔家对慈禧这一行人非常上心,这让慈禧对乔家的印象非常地深刻。

到了第二年,乔致庸看慈禧要班师回京了,立马把所有的食材以及厨师都送到慈禧那里,并且还奉上了十万两白银作为盘缠。如此雪中送炭,一下子就把慈禧感动的不要不要的,这样一来就记住了乔家的这份恩情。

在慈禧回京后就开始对这一路上给她帮助的人进行封赏,特别差人问乔家要什么回赠,面对老佛爷的赏赐,乔致庸的确是聪明啊!既不要金银财宝,也不求高官厚禄,仅要慈禧赐4个字,这四个字至今还挂在乔家大院的大门上,就是:“福种琅嬛”。

“福种琅嬛”中的“琅嬛”在神话中指的是天帝用来藏书的地方,是福地。现在泛指神仙的洞府,这是在拍慈禧的马屁啊,是在夸慈禧太后,暗指慈禧就是琅嬛、福地的主人,而乔家只是借了仙人的能力给自己家种下福气的种子,然后生根、发芽,最后是福延子孙后代。

同时,这四字的牌匾也说明乔家和皇家搭上了关系,从此乔家就有了慈禧太后的保护,那谁还敢招惹乔家呢?事实也证明,慈禧的这四个字的牌匾也真的为乔家的生意带来了太多的便利和相当可观的利益。后来,慈禧还将庚子赔款的10亿两白银交由乔家的山西票号掌管,乔家的生意发展到了顶峰,乔家的票号业务做得了汇通天下。


小史坑


实际上乔家当时进奉了30万两白银,事后也并不是单单只要了四个字。乔家当时不仅向慈禧间接的要回了所有的钱,并且连带利息也要了回来。



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出兵中国,当时慈禧紧急召开了御前会议,提出了向“万国”宣战。6月21日,慈禧发出了拟定好的宣战诏书,明确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匈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列强开战。

战争的进程超过了慈禧的预料,宣战后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清军一路败退,8月15日凌晨,慈禧携光绪帝仓皇出逃,一路向西逃去。



当时慈禧一行人由于出逃过于匆忙,所以一路之上缺衣少食,日子难以为继,这让靠着搜刮民脂民膏过上锦衣玉食生活的慈禧非常不习惯。但为了活命,慈禧在路上也吃上了野菜,啃起了窝窝头。

等慈禧等人到了山西祁县境内后,由于当地战乱影响较小,所以接待慈禧的工作也比较充分。当时慈禧被安排住在了乔家的“大德通”总号,受到了乔家的隆重接待。这时的慈禧又想起了自己的排场,于是他命令董福祥等人向山西巡抚借银渡过难关。



山西巡抚得到命令后,召集了省城商界、金融界的头面人物开会,并宣谕慈禧的圣意,希望大家慷慨解囊。这时被邀请来的票号、钱庄的掌柜大多沉默不语,谁也不愿意捐款。只有乔家“大德恒”票号的掌柜贾继英率先进奉了30万两白银,因此乔家和贾继英给慈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投资对于乔家来说收入颇丰。八国联军退兵后,慈禧也回到了北京重新掌握了政权,之后自然也对这些在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大肆封赏。当时慈禧问老乔家想要什么封赏,乔家人考虑到送出去的银子也没有要回来的道理,而且也看不上这区区几十万两银子,所以为了光耀门楣便向慈禧要了【福种琅嬛】四个字。



福种琅嬛的意思为琅嬛福地,琅嬛的意思为神仙宫殿或者洞府,另外琅嬛还有天帝藏书之地的说法。实际上这个牌匾是乔家向世人宣布和慈禧搭上了关系,从此乔家的生意有了慈禧保护。后来也证明慈禧的这幅牌匾也为乔家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最后说一下,乔家并不是什么都没要,相反乔家还要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经手《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庚子赔款。事后慈禧也将漕运银两陆续存入“大德恒”票号,让老乔家再次发了一笔横财。


我是越关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被迫西行。一路上,感受了无尽的颠簸挫折,也吃了不少的粗茶淡饭。到达山西境内时,“皇家团队”竟然没钱了,毕竟不是强盗,吃穿用度都得拿钱说话。

但,“没钱的事情”得解决,怎么解决?借。

于是,山西祁县的大商贾乔家,成了慈禧等人借钱的对象。借不借?当然得借;还不还?朝廷说还。

事后,慈禧问乔家赏赐时,乔家不要还钱,只要求慈禧赐字,于是慈禧赐了四个大字“福种琅嬛”。

为什么乔家只要了字呢?为啥不要钱呢?

不敢要钱

乔家是商贾之家,而慈禧所代表的是清朝政府。在大清做生意,还要依靠政府多多支持。曾经政府困难时,向你乔家借了些款子,你如果回头再要这笔款子,那就不识趣了。

乔家几代都是商人,对于和政府关系地把握是很有一套的,别说是十万,再多一些,乔家也不会要的,也不敢要,万一惹恼了政府,生意还做吗?

所以,乔家众人在乔致庸的领导下,对于庚子事变引起来的“借款”,绝口不提。就算是事后,慈禧提出要什么时,乔家只是要了四个字“福种琅嬛”。

慈禧看到乔家的表现,很满意,而乔致庸得到慈禧赐字,也很欢喜。

不能要钱

八国联军撤了后,慈禧回了宫。

此时,面对曾经的“借款”,乔家不仅不敢要,关键是不能要。因为,大清和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要分期付给八国四亿五千万两银子,国家四处筹款不容易,要还乔家的账,也是有难度的,如果乔家要钱,慈禧太后说“没钱,以后再说”怎么办?这就有可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在国家危难之时,乔家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不主动要钱,只要“字”,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但可喜的是,乔家没要钱,慈禧和光绪所率领的清政府却送了乔家一个“机会”,这个机会的价值远远大于借给慈禧等人的钱。

这个机会就是:由各省督府解缴中央的款项,全部由山西票号来操作运营。而山西最大的票号就是乔家的大德通、大德丰了。

有慈禧和清政府来给乔家背书,而且地方政府都支持了,那票号生意能差吗?从此乔家的票号生意发展迅速,真正达到了“汇通天下”,在中国首屈一指,一家独大。

这其中产生的收益,何止是10万,早就是很多个10万了。而乔家也因此真正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商贾了,也因此达到了乔家生意的顶峰。

乔家是为了讨个顺利,做个“广告”

(乔致庸画像)

乔家没有要钱,但慈禧赐的这四个字“福种琅嬛”意义重大,这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说:就是福气从此扎根到你家。还有别这更好的祝福吗?


山西巡抚根据慈禧的安排,把四个字做成匾,送给了乔家。

乔家从此名声大噪,名传千里。拿现在的话说,这个广告不得了,有全国最高领导给你背书做了个广告,生意想不好都难。

看来,乔家很善于“广告”,很善于借力。

乔家向慈禧要字不要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要,不敢要,重要的是“做广告”。


蓝风破晓


这是晋商乔家高情商,有远见的典范之作。

这笔买卖不仅不亏,而且赚大了。为什么慈禧太后落难中借给她10万两银子的乔家,最后只要了4个字的赏赐,是慈禧太小气,不肯还钱吗?但是乔家太胆小,不敢要钱呢?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原因乔家具有非常具有长远眼光,懂得及时抄底,长期投资的道理。

太后落难,西狩太原

话说当年八国联军进军北京,慈禧太后带着一帮子皇亲国戚仓皇西逃,毕竟走的比较匆忙,来不及带特别多的钱,可是又美名其曰为西狩,依旧摆着极大的排场。即便在路上风餐露宿,吃尽了许多从未吃过的苦头,但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太后,依旧有很多的伺候的人。那么作为这么多人的火食开销,又是一比极大的巨资。而且作为太后的慈禧自然标准是不能下降的太厉害的,还有一大帮包括光绪在内的主子,所以又要花费很大一笔钱。

在西行的途中他们,他们途经榆林堡,到达怀来县,再去大同府,过忻州,最终到了太原。沿途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都是要求当地的地方官绅自愿向太后献礼,要求百姓捐款捐物。但是很多官员士绅也都是象征性的给慈禧太后献上一点所谓的献金,西狩的慈禧太后当然也不能强抢自己官员百姓的财产,所以当时的清廷面临着很拮据的财政状况以及很头疼的经济现实。甚至逼的没有办法,不得不向当时的山西各商号宣布借钱。但是对慈禧以及清廷未来局势持观望态度的晋商们,并没有轻易的答应。主要的原因是害怕收不回来这笔款。

千年一遇贾继英,慷慨借钱

但有一个当时乔家大德丰票号的业务员,名叫贾继英。初生牛犊不怕虎,审时度势,竟然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借朝廷十万两白银。后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桂香十分高兴,立即给在山西祁县的乔家大德通掌柜高钰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慈禧和光绪的行宫驻扎在乔家的大德通票号。乔家开始正式与慈禧太后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乔老板乔致庸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对贾继英和高钰都进行了极大的嘉奖。甚至大掌柜还说到:500年必有王者兴,1000年也出不了一个贾继英。因为抄底投资这个落难的太后,后来带来的收益可是极其可观的,不是只有的赏赐4个字那么简单,大掌柜和东家乔致庸自然是看得明白!而且乔家借给清廷的并不只是十万两,而是前后拢共借给朝廷40万两。

一笔超级回报率的成功投资

慈禧太后毕竟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更何况他要向世人证明,那些在危难中帮过她的人,一定会得到巨大的回报,不然以后谁还会帮她呢?这些回报是什么呢?首先就是题目说的那4个大字“福种琅环”。这是乔家向太后要的赏赐,太后命当时的山西巡抚丁宝全亲自将这块匾送到乔家。让全山西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乔家的晋商声名,从此有皇室加持的乔家更是名满天下,在当时的那个乱世却实现了家族产业的一路青云直上,在官场之中更是如鱼得水。何太后老佛爷这棵大树,乔家在商业发展中又有谁可以阻拦呢?这块匾的价值又何止10万两呢。

此外,因为乔家仅仅只要了4个字。慈禧太后仍然觉得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并且对乔家感到有些亏欠。她将庚子赔款的本息10亿两白银以及各省督抚缴纳中央的税款,给山西的乔家票号来管理运营。还解除了山西票号进行公款汇兑的禁令,解除这条禁令之后,山西票号的生意一路飙升,巨大的资本在手中,乔家更是其中的翘楚。也让乔家的生意进入到空前辉煌的一个阶段。

一贯有远见的晋商乔家

这也只是乔家的与官家打交道的其中一个典型范例。除了拥有慈禧太后的匾额之外。他们乔家还有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对联,所以索要相好名人的尤其是封疆大吏以及这种重要政治人物的笔墨,其实是乔家一贯的作风。

子孙贤,族将大 兄弟睦,家之肥 ——李鸿章

甚至有远见的乔家,还在八国联军与清交恶的时候,在山西当时的巡抚要大杀洋人之际,救下了7位意大利女修士,因此还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给的的表彰国旗,在抗日战争中因为悬挂日本盟友意大利国旗而免于乔家大院被破坏。

可以说狡兔三窟,而鸡贼至极的乔家可是留了好多窟。但人再怎么算也干不过天,即便乔家极富远见,多手准备,但他们也没有料到时代会发生巨变。新中国后,乔家的后人更多不复当日祖先的辉煌,如今多为工薪阶层。这大概叫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道理吧。


历史好奇怪


1900年8月14日,洋人攻陷京城,当天下午珍妃被逼投井,次日清晨慈禧和光绪踏上西逃之旅。慈禧改着平民素服,半新不旧的深蓝色褂子,浅蓝旧裤子,新的绑腿带和白布袜子,黑布蒙帮的鞋,这就是慈禧出逃时的行头。

为了逃命,慈禧连自己留了好多年近两寸长的指甲也剪掉了。光绪也是一身店里伙计的打扮,其他人等均已乔装。由于事发突然,慈禧没有来得及带多少钱粮。整个西逃初期是食不果腹,只能用沿途的玉米杆和红薯来充饥。

慈禧在西逃中吃到的第一餐美食,竟是怀来县令吴永的一碗绿豆粥,这让几天来水米未进的慈禧感动到落泪。西逃队伍来到山西境内,内阁大臣桂春便给乔家大院的当家的乔致庸写信,恳请乔家能承担慈禧到达后的所有费用。

接到信的乔致庸自然不敢怠慢,皇帝能亲临乔家,那是千年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他立即令旗下大德通的掌柜高钰着手准备接待事宜,高钰花巨资将大德通装饰了一番,准备作为慈禧和光绪皇帝的临时落脚点。

据传乔致庸当时请了几十人的厨师队伍,专门给慈禧和光绪准备膳食。这让一路受苦的慈禧甚是感动,在乔家的第一顿饭就给吃撑了,数天来的食不果腹告一段落。慈禧在酒足饭饱之后,便与一行人等商量筹备银两之事。

慈禧当时想到了向当地的朝廷官员或商人借钱,但向官员借又怕有损尊严,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慈禧就将主意打到乔致庸身上。慈禧心理非常清楚,就算普通百姓向人借钱也要有所承诺,何况堂堂皇家,更是不能失信。

乔致庸得到消息后,立即答应愿意借钱。乔致庸知道,朝廷向私人借钱那基本上都是肉包子打狗的下场。但他也深深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朝廷处于水深火热的动荡之中,乔家作为百姓的一份子,理应出钱捐物。

慈禧对乔致庸能如此深明大义,也是感到很吃惊。当即说了一些感激乔家的话,随后便问乔致庸想要得到朝廷什么承诺,乔致庸笑着说:为大清为皇上为太后孝敬一点钱财乃是小人的福分,也是乔家的福分,如何敢谈条件。

慈禧还未开口时,乔致庸立即将话锋一转,慢慢说:不过小人听闻慈禧老佛爷的书法是堪称一绝,不知道老佛爷能否赏赐致庸几个字,也让乔氏后代知道乔家曾招待过大清的皇上和太后。此话一出,慈禧显然是大喜过望。

乔致庸一面提出了在慈禧看来不是条件的条件,一面将慈禧一顿猛夸。这是一个极其完美的操作,既彰显了乔致庸的大度,又给了慈禧台阶下,还为乔家日后生意兴隆铺平了道路,乔致庸的这个主意可谓是一箭三雕。

笑不拢嘴的慈禧接着问乔致庸想要什么字,乔致庸开口便说: 福种琅嬛。乔致庸为何要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很有讲究,福种琅嬛是指居住之地乃是一块风水宝地,如今慈禧太后亲笔题词,就等于亲口承认乔家是块宝地。

承认乔家为宝地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今后无人再敢打乔家地皮的主意,二是为子孙后代能长久居住于此创造了条件。慈禧听到乔致庸的要求后,连连点头叫好,随即叫人拿来纸笔来,亲手写下“ 福种琅嬛”四个字。

乔致庸的这个条件,在慈禧看来就是一桩小事,赐墨宝既简单又能显示自己的本领,还能轻松得到十万两白银,简直是一桩非常划算的买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乔致庸的这个条件其实是早已计划好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四个字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十万两白银的价值,它会给乔家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面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朝廷财政的紧张,乔致庸如果要求慈禧赏赐宝物,这明显带有趁机敲诈之嫌,也显得乔家太过功利。

如果乔致庸提出回京还钱的要求,这更是下策,会显得乔致庸目光短浅,朝廷很有可能无钱可还,最终显得乔家既小气有痛失白银十万两。如果是要官做,精明的乔致庸早已看清天下形势,这种要求他是万万不会提。

有人说不要了会更好,这样确实能彰显乔家的大度,可能十万两对乔家来说也不算什么事。但这对商人出身的乔致庸来讲,千年难逢的绝佳发财机会放在眼前,如何会让它这样白白溜走。借钱事小,利用机会壮大乔家才是大。

如今“ 福种琅嬛”这四个字还高高悬挂在乔家大院,是乔家至高荣耀的象征,庇护了乔家世代富贵。不要小看乔致庸索要的这四个字,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一字千金。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乔致庸的聪明绝顶,不得不让人佩服。


野史也是史


1900年,曾扬言对八国联军宣战,后却一败涂地的慈禧太后开始了她的西逃生涯。

逃亡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好在慈禧太后后来逃至山西时,路遇乔家大院,乔家主人乔致庸慷慨解囊,一次性借了十万两白银给了慈禧太后,让她解了燃眉之急。

后来,慈禧太后回宫,询问乔致庸要何赏赐时,乔致庸分文未要,只要慈禧金笔赐了四个字,这是为何呢?有书君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乔致庸料定慈禧还不出这笔钱,给慈禧面子,以字抵款。

慈禧西逃意味着清朝对于八国联军的合力攻击已经毫无招架之力,逃亡不过代表慈禧像只鸵鸟遇险后一头扎进沙堆而已,待抬起头,面对的仍旧是破败不堪,百废待兴的清朝。

长达一年的西逃后,慈禧太后以一纸《辛丑条约》的代价换回了清朝暂时的和平。

但是《辛丑条约》9.8亿两白银的赔款也让本来国库空虚的清朝雪上加霜。此时的清朝俨然一副空壳,满目苍痍。

所以慈禧对于借钱十万两的乔家来说,一时半会肯定还不起这笔巨款的。

乔致庸也心知肚明,只不过心照不宣罢了。况且,有书君认为一向富庶的乔家也不在乎这十万两。

但是乔致庸对于慈禧太后的赏赐又盛情难却,所以才想到赐字一说。

慈禧所赐之字是“福种琅嬛”,意思就是神仙洞府。简而言之,乔致庸借慈禧所赐之字比喻乔家大院金碧辉煌,就是神仙都住得,从而提高乔家大院的名气和声望。

乔致庸借慈禧的慈禧既抬高了乔家大院的身价,又保住了慈禧太后还不起钱的面子,于双方都有好处。

二、慈禧太后的赐字能够能保全乔家大院。

慈禧太后是堂堂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她的题字自然一字千金,岂是区区十万两白银能够相提并论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乔家其实并不是在做亏本买卖。

而且,慈禧身为堂堂太后,有书君认为她断不会轻易为朝廷命官题字的,更遑论像乔家这样的平民百姓了。因为慈禧的题字不仅能够彰显自己的特殊地位,更是全家上下的保护伞。

但是乔致庸正是想到了这一点。当时的清朝根基尽毁,战事连连,乔家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极易遭殃,因此乔致庸借慈禧题字为自家在乱世中求得一线生机。

有了慈禧太后的题字,谁还敢动乔家一根毫毛,惹怒乔家那就是和慈禧太后过不去,在太岁头上动土那不是闹着玩儿的。有书君想慈禧太后的小鞋穿起来恐怕不太好受吧!

乔家借慈禧太后的赐字从而给自己全家加了一层保护伞,所以以慈禧的赐字代替十万两欠款。

三、借慈禧的赐字打开乔家大院和政府的合作。

慈禧的赐字不仅是乔家的保护伞,也是乔家打开跟政府合作的金钥匙。

乔致庸是生意人,既然是生意人,将生意做大做强才是硬道理。

而要想将生意做大做强,有书君认为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有政府在前面开山领路,还怕没有生意吗?

此次慈禧太后的赐字马上让乔致庸的生意头脑迅速转动了起来。

乔家在全国开有票号,但因为朝廷的禁令一直没有办理过对公业务,以致使他少赚了很多银子。而能够吃下政府这块肥肉,一直以来都是所有商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乔家也不例外。乔致庸就是想利用慈禧太后的赐字打通政府的人脉关系从而获取更多的财富。而这一招显然很是奏效的,毕竟慈禧太后的面子大过天。

乔致庸有了慈禧太后的赐字,政府官员自然觉得乔家是诚信经商,值得信赖,在他家的票号办理对公业务也万无一失。

如此一来,乔家打开了和政府进行金钱往来的通道,许多地方政府的流动资金都指定用乔家的票号,从此乔家不仅名动天下,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乔家通过慈禧的赐字打开了对公业务通道,并通过这层关系获取了更多财富。

综上所述,乔家通过慈禧太后的赐字所获得的财富恐怕早已远超十万两了。聪明如乔家,知道利用慈禧太后这层关系打通人脉,从而让自己财运滚滚。

所以说,财富并不是偶然的累积,而是智慧的结晶!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官商,官商,古代凡是经商把买卖做大的,都想跟官搭上关系,哪怕是花钱买官也要沾上一个官字,不然总感觉心里不踏实,山西乔家也不例外。

话说八国联军侵华,部队在天津登陆,一路杀向北京,清军望风披靡,刚刚向十一国宣战的慈禧老佛爷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带着光绪皇帝狼狈出逃。

由于出发太过仓猝,慈禧在逃难时还是受了一些罪的,头几天连饭都吃不饱,水也不敢喝(据说是担心井水被投毒),以致于后来喝到一碗小米稀饭,慈禧竟感到十分幸福。

等到了山西境内,慈禧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山西当时并未受八国联军侵扰,条件比较好,各地官员听说慈禧来山西避难了,一个个就像闻到一股臭鱼烂虾味的苍蝇,趋之若鹜,有的给她建行宫,有的给她送奇珍异宝,有的给她送山珍海味,反正想方设法拍慈禧的马屁,好为自己将来飞黄腾达做铺垫。


但慈禧最缺的不是这些,而是真金白银。

慈禧一行抵达山西祁县时,把“行宫”设在了大德恒总号。

“大德恒”是山西祁县乔家开设的票号所谓票号,也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是现代银行的原型,晋商的辉煌很大程度靠的就是“票号”业务,这一点慈禧很清楚,所以她把下榻地点设在这里,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果然,慈禧很快就召集山西的富商大贾来到祁县,告诉他们说,老佛爷我最近手头紧,缺钱花,想跟你们借点钱应急,但不是白借,我打欠条,到时一定归还。

这桩生意放在以往,山西这些土豪一定会抢破头,可按现在这形势,大清说不定很快就要玩完,到时候别管谁打的借条都成了废纸一张,所以他们表现地很不积极。

但有一个人却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说:我献白银30万两,不用还,就当孝敬老佛爷的!

慈禧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大德恒"票号掌柜——贾继英。

贾继英是山西榆次人,以擅长理财著称,所以才被乔家聘为"大德恒"票号掌柜,此人虽是生意人,却很有远见,他深信“自古以来帝王家不会短下庶民百姓的钱”,官府虽然有时会赖账占便宜,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信守承诺的,所以做出了带头捐款的决定。

事后,慈禧曾问乔家想要什么赏赐,乔家人回答说,能为老佛爷服务乃是乔家荣幸,什么赏赐都不要,只希望老佛爷能给乔家赐一副牌匾,悬挂在乔家大院门额上,光耀门楣。

慈禧一听乐了,这还不简单,于是亲笔手书“福种琅嬛”四字,赐给乔家。如今乔家大院门楣上的匾额“福种琅嬛”就是这么来的。

事实证明,乔家和贾继英确实眼光独到,这笔“政治投资”一点都不亏。

在贾继英的率先垂范下,慈禧如愿募集到了大量捐款,这让她对贾继英和"大德恒"票号好感倍增,她下令但凡各省上缴的款项,都通过乔家的"大德恒"、"大德通"等票号办理。

满清气数未尽,慈禧回到北京,仍念念不忘"大德恒"救驾的功劳,不但把30万银两悉数归还,还把漕运银两、各地上缴的税银等存在"大德恒",让"大德恒"狠狠大赚了一笔,以致于当时有人说“山西票号是大清的国库”,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初如果不带头捐款,这钱肯定也是要出的,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与其等着被人捆起来宰割,不如主动献金,还能直接跟慈禧太后搭上关系,捞取政治资本。

不但乔家从慈禧身上获益颇丰,贾继英个人也从此事中受益匪浅。

1905年,慈禧准备筹办中国第一家官办银行——户部银行(后改名大清银行),她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贾继英,下令让贾继英负责筹办户部银行太原分行,并让他出任太原分行行长,贾继英完成了从民营银行到国有银行高官的转变,金饭碗端的比以前更稳妥。

清朝灭亡后,贾继英帮助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理财,掌管山西全省金融行业,山西在抗战爆发前曾有一段繁荣的黄金期,这主要是阎锡山的功劳,其中也有贾继英的一份贡献。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乔氏家族的衰败也是从慈禧时开始的。

清朝的票号类似如今的银行,吸收存款是他们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而当时清朝廷是全国最大的银行客户,每一家票号都想争取这个金卡客户,乔家这次“不经意”的举动使得慈禧对他好感大增,拿下了这个金卡VIP客户,这当然是好事一桩。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慈禧发现这些民营银行生意很好,就想不如官府也来办银行,前面说过的户部银行(后改名大清银行)就是慈禧举办的第一家官办银行。

这些官办银行一开张,官府的巨额资金就源源不断流入官办银行,乔家这种民营票号无力与之竞争,业务受到极大冲击,公司存款大幅减少,再也不复往日辉煌。

辛亥革命爆发后,跟清政府关系密切的乔氏家族又遭重挫,后来再加上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政治军事因素影响,到解放前夕,整个乔氏家族已是奄奄一息,苟延残喘。

解放后,乔家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把乔家大院捐献出来,才有乔家大院这处旅游景点。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乔家人借给慈禧十万两银子,可谓雪中送炭,这笔天使投资的回报也很惊人。


1,慈禧出逃,最想吃的是鸡蛋


慈禧太后是唯一一个向全世界宣战女人,这份疯狂不但空前,大约也绝后吧。


慈禧太后之所以如此疯狂,一是因为他她得到一个消息说洋人想策划让她归政光绪,其二就是义和团的神功,让老太后觉得大约天兵天能克制洋妖吧,于是向洋人宣战,放义和团进北京城大肆杀戮,但是报应很快就来,八国联军兵至城下。


当天老太后正好整以暇的在梳头,忽然听到外面好像有猫叫,而且猫好像越来越到,叫声此起彼伏,她正奇怪今天咋这么多猫,忽然她听到耳边一声猫叫,然后就见一个东西穿透窗户,啪嗒一声落到地上,慈禧定睛一看原来不是猫,是一颗子弹,老太后吓坏了,莫非洋人进了皇宫了,于是她什么也不顾了,让人去找皇帝。


当时光绪正在举行一场祭祀大典,还穿着礼服,慈禧说洋人已经打进来了,咱娘俩得跑,你穿着礼服太扎眼了,光绪把祭祀的衣服脱下来,由于太急,朝珠被生生拽断,散落一地。


俩人跑出皇宫,抢了一辆马车,狼狈出了德胜门。


但是跑之前慈禧还是干了一件她早就想做的事,命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井里淹死。


慈禧这次逃跑美其名曰西狩,去西边狩猎,但是却啥猎物都没狩到,她和光绪背靠背坐在马车上,两天两夜没吃一口饭,口渴了,让身边的小太监去打水,路上的水井或者没有取水的辘轳,或者水里漂着人头,太监们没办法,从路边田里找了点秫秸秆,让慈禧嚼着止渴。


这天跑到了怀来县,县令吴永前来接架,一顿小米绿豆粥,让慈禧觉得比皇宫里的满汉全席还好吃。


喝完粥,一会儿李莲英跑出来说,老佛爷还想吃鸡蛋,能弄来吗?


吴永废了好大劲,才找了五个鸡蛋,煮熟呈上,慈禧一口气吃了三。大约此时的鸡蛋,比平时老太后在皇宫每天都要吃的一百多道菜要好吃太多了吧。


2,乔家的投资


慈禧西狩,到了山西祁县的时候已经没有那么狼狈了,在太原修整了几日,慈禧和光绪多少恢复了往日的威仪。


但是西狩还是要去狩的,能离洋人远点就远点吧。


所以慈禧继续西行。


路经祁县,有人早就知道他们要来的消息,这人就是大德通掌柜高钰,大德通是乔家的票号的总部。这天高钰接到一封信,写信的是内阁大学士桂春,信中写道:


銮舆定于初八日启程,路至祁县,特此奉闻,拟到时趋叩不尽。


明确告诉他慈禧光绪要在他们的票号借住一晚。


高钰不敢怠慢,命人把票号收拾打扫干净,准备迎接圣驾。


此前太后在太原时,山西官员曾经召集山西商贾开会要给老太后集资,帮助太后度过难关,据说乔家第一个举手认捐,这笔钱有多少呢?有说是十万两的,也有说三十万两,不一而足,反正不老少。


这次太后路过祁县,特意在乔家总部大德通住一晚,大约也是对懂事的乔家的回馈吧。


至于说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让老太后吃菜团子一事,就当电视剧看吧。


3,回报。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有个梦想就是能汇通天下,要实现太难了。


但是慈禧的这次西狩却帮他实现了梦想。


慈禧这人一辈对对手很狠,不管是顾命大臣还是光绪皇帝,但是对帮过她的人奖赏起来也是大手笔。


这大约是慈禧以一介女流,却能玩转晚清朝堂的原因吧。


她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一奖,一罚玩的都很溜。


回到北京后,她对帮助过她的人大加奖赏,该还钱的还钱该封官的封官。


但是乔家却不要太后还钱,只要太后给他家提四个字就行。


福种琅嬛。


这四个字大约的意思就是,我们家让老太后住了一晚,已经种下了福泽。


乔家人是聪明人,送出去的礼物绝不往回要,因为靠着那些银子乔家和太后建起了香火情缘。


做了几辈子生意的乔家人深深明白你,像慈禧这样的大人物又怎么会平白沾普通商贾的便宜呢,她给的回报必然更丰厚。


果然,慈禧下令各省督府解缴中央的款项,全部由山西票号来经营,庚子赔款连本带息,约10亿两白银也交给山西票号来经营。

在慈禧的助力下,乔致庸晚年实现了他汇通天下的梦想。


他赚大了。


=======================



薛白袍


事实上,当时的乔家不止借了十万,而是陆陆续续共借出了四十万两白银。按理说,慈禧回到北京城重掌权利后,要还掉这笔钱轻而易举,为什么最终只是给了4个字呢?其实,乔家之所以只要4个字的赏赐,主要原因还在于,乔家作为一个真正的商贾之家,有着看待事物发展的长远眼光,抱着长期周旋和投资的心理,准备长期持有“慈禧”这支股票。她能带来的收益,远不是40万两白银可以比较的。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当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慈禧太后无奈之下只能带领皇族仓皇西逃,因为逃跑的过程中比较匆忙,并没有带过足够的金钱银两。但是即便是乞讨,慈禧仍然维持着,作为皇太后的皇家做派,所行人员阵营非常庞大,这就需要极大的开销。这些皇亲贵戚就要求他们在途经的地方府城,官员士生需要自愿向太后敬献礼金,百姓要自发捐款捐物,很多人碍于,所谓的指派只能象征性的献上一点银两,不过这点钱,相比慈禧队伍的庞大开销,完全就是杯水车薪,屁用不顶。

但是要知道慈禧去的是哪里?他去的是山西,这是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山西出现了非常多的票号,也就是我们现代商业银行的由来。慈禧也知道山西票号的晋商们是非常有钱的,他低下头来要向山西各商号借钱,但是这些商号的商人们,对于慈禧以及清王朝未来的发展走向,普遍持比较消极的态度,不愿意借钱。万一这钱借出去要不回来,那损失就太大了。

这时山西大德通票号也就是乔家开办的票号,同意,借给朝廷十万两白银。当时的官员在看到了,关于营养问题的事情可以解决的时候非常高兴,他给乔家的大掌柜写了一封信,表示慈禧的行宫将会驻扎在乔家的票号里,以此来嘉奖乔家票号对于朝廷的帮助。就这样,乔家票号自己抓住机会,在中国的“大熊市”抄底了“慈禧”这支大股票,为乔家的发展打下更加强有力的基础,也是在这件事情后,乔家和朝廷扯上关系。

后来慈禧回到北京之后,众众嘉奖了,在危难之中帮助了她的乔家,她自己也明白,做人就应该知恩图报,并且他是清朝的掌舵人,帮了她的人就应该享受到,跟别人不一样的待遇和回报,这样她手底下的人才会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他。乔家人也知道,如果慈禧把所欠的音量归还,那么相当于两不相欠的,对于乔家的帮助并没有好处,所以他就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所要的赏赐只是4个字“福种琅环”。这4个字被打成一块巨大的匾额,由当时的山西巡抚这样一位封疆大吏亲自送到府上,瞬间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乔家这位晋商的名头。

乔家这种做法,无异于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乔家,和皇室有了关系,有这样一座大靠山在身后,相当于帮助乔家在当时那种混乱的局势下,烙上了通行无阻的标志,普通的商业对手也无法阻拦乔家,在商业领域的强势崛起。慈禧太后自己也明白,单纯这4个字并不足以报答乔家,在他危难之际伸手帮他的情义,所以也主动解禁了,当时在山西票号中公款汇兑的禁令,并且将庚子赔款中的,好几亿两白银以及各省缴纳的税款,都交由乔家商票号打理。至此,乔家票号一路青云直上,最终成为了山西晋商的翘楚,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

小芊芊说,其实乔家这种商业眼光,在历朝历代都曾经有出现过,比如秦朝的吕不韦,明朝的沈万三,清朝的胡雪岩等等,他们都是在乱世中寻到一缕商机,果断出手投资落魄之人,待危难过去之时,都给他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回报,这或许就是优秀商人的本质吧!

我是【小芊芊爱历史】,一个喜欢戏说历史的小妞,每天聊点趣味历史小知识,留下你对历史的见解,友情分享,欢迎留言评论,欢迎你关注我呦!

小芊芊爱历史


随着清朝末年混乱的局势和慈禧听信手下,信任义和团盲目的和八国联军下战书,导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在联军司令瓦德西的带领下,联军在步步逼近北京城的时候,慈禧带着光绪帝接着巡狩的借口逃亡西安。在路上,因为天气的原因和乱世中的人烟罕至,慈禧经常是有一顿没一顿。


曾经就因为一个县令的一碗粥而赏赐自己的金银首饰,在路上,慈禧在用度不够的无奈之下只能和山西的巨富乔家借钱,但是后来乔家为什么只要慈禧用四个字回报呢?


1:乔家的发家史


其一:乔家第一桶金的发源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晋商一直是一个很响当当的名号,到了清朝中晚期的时候,除了南方有胡雪岩这号红顶商人之外,在山西的众多商人中,也就乔家特别是乔致庸把自己祖宗留下来的家产发扬光大。和南方那些比如胡雪岩这些人一样,乔家也是基于在中国的传统小农经济的时代,靠着黄豆的碰上自然气候的期货化使得乔家攒的了第一笔钱。


其二:乔家的发迹过程


随着祖宗的对于原始资本的积累,到了乔家由乔致庸当家的这一代,他把乔家终于从生死存亡的局势靠着自己敏锐的眼光力挽狂澜,终于成为当时中国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靠着自己也是和胡雪岩刘墉两人一样,乔致庸起先用丝绸和茶叶使得乔家回到了生意的正轨上。除了经营自己的货栈,乔致庸还很有创造性的发明了票号。正是由于这档生意,乔致庸手下流动的白银数量大的惊人,于是他就成为了那个时代首屈一指的富豪。


2:慈禧携带光绪外逃


其一:慈禧盲目开战


在手底下顽固派大臣的撺掇下,慈禧对于八国联军发动宣战诏书。但是可笑的是,慈禧对于八国联军的应对手段大部分就是准备靠着义和团那些大师兄和二师兄的装神弄鬼。虽然清军在天津和大沽口炮台表现的极度顽强,但是综合国力和八国有差距的清朝依旧没人阻挡住联军的进攻。


虽然清军拆毁了天津到北京之间的铁路,但是在主帅瓦德西的带领下,联军靠着步行也渐渐推进到北京。慌忙之下的慈禧带着光绪一块跑路,在跑路的过程中,为甩锅和不满,慈禧还不忘把光绪的珍妃推下胭脂井。


其二:乔家要求赏赐


在朝着西安跑路的过程中,因为是临时性的跑路,慈禧自然没有带上多少东西。很快一大群人就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遇到了缺粮的问题,除了地方官在能力和资源许可的范围内向慈禧提供粮食,慈禧能做的就是去一路上的土豪家中打秋风,这自然有山西的乔家。


乔家在借给慈禧银子之后,慈禧准备在回京的时候用特殊的东西赏赐他们的这一次解囊相助,不过乔家人只问慈禧要了琅嬛福地和慈禧的签名。


别看“即“福种琅嬛”仅仅四个字,对于乔家而言,慈禧所赐的这四字不仅仅是脸面,更是以后经商做事的通行证,而且当时的各地官府对于乔家极其照顾,它的作用可是要远远胜于万两白银。


这幅字不但有祝福的意思,上面慈禧的签名更是有特别的公关用处,相比借去的银子,简直不值一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