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大庫改線,在發掘過程中,專家發現故宮地基不為人知的祕密

一直以來,專家們不僅致力於保護故宮建築,同時很關心其地基的狀況,因為地基是一棟建築的發軔和基礎,畢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上世紀90年代,故宮的南大庫消防改道,結果專家們在發掘過程中竟發現了一個地基的秘密。究竟是什麼鮮為人知的秘密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故宮南大庫改線,在發掘過程中,專家發現故宮地基不為人知的秘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對喜愛旅遊的國人來說,故宮的知名度絕對是No.1。公元1460年,明成祖朱棣以南京宮殿為原型,在北京歷史40年修建了紫禁城,以作為皇家宮殿並一直沿用到清末。到1925年,國家為了更好地保護紫禁城,即在紫禁城的基礎上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如今,故宮已有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它不僅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築之一,而且還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徵和代表。

故宮南大庫改線,在發掘過程中,專家發現故宮地基不為人知的秘密

在明清歷史上,故宮作為皇家宮殿,一般人絕對沒有進去遊覽一番的機會,因此關於故宮的各種傳聞,在坊間也總是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比如,有人說故宮在修建的時候,下面的地基是“滿堂紅”,即人工夯土地基,而且都有幾十米深,料盜賊的本領再厲害也挖進不去;另外,地基下還鋪滿了海墁條石,按照三橫三縱的方式又鋪了十多米深,等等。聽完坊間的傳聞,或許很多讀者都會不由自主地一愣,心中也不免有很多疑惑,究竟傳聞是真是假呢?畢竟誰都沒去真的挖過故宮地基。

故宮南大庫改線,在發掘過程中,專家發現故宮地基不為人知的秘密

其實最有資格回答這一問題的人,還是故宮的專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故宮博物館聯合北京勘察設計研究院,對故宮地基做了深入的鑽探考察,以確定地基的水文情況,為之後的故宮保護方案提供相關的依據。最後,專家們根據鑽探結果得知,故宮的地基整體水文情況良好,同時專家們也發現“滿堂紅”和海墁條石並不完全正確,只是在部分宮殿下面才有,比如著名是三大殿,也就是三大殿下的地基,才是貨真價實的頂級地基。

故宮南大庫改線,在發掘過程中,專家發現故宮地基不為人知的秘密

由此可見,坊間的很多傳聞,在一定基礎上都有所誇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故宮博物院在一次消防改道的時候,專家們還發現了一個坊間所不知的秘密。當時,首先進行消防改道的是故宮南大庫,也就現在故宮的明清傢俱館的展廳。消防改道必然要挖地基,因此很多專家都在現場觀看,一來是指導工人的操作,畢竟很多地方是不能挖的,二來也防止挖到什麼東西,好在第一時間內進行保護。由於挖開的範圍較大,深度也達到了兩米多,因此專家們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故宮南大庫改線,在發掘過程中,專家發現故宮地基不為人知的秘密

首先,挖到了一個2.5米見方的地基,同時還在碎土中還夾雜了不少的碎瓷片,他們還發現,在在地基的切面上,土層的顏色不一樣,明顯肉眼可見是一層土再加一層磚夯實的結構,最後仔細一數共計有13層之多,而且用手和鏟子根本都戳不動,就如同我們現在的混凝土地基一樣。專家們仔細觀察,還發現每一層地基之間都填充了黃膠,以起到粘合作用,同時根據每一層中的瓷片也能斷代,即每一層地基都不是同一時期修建的,而是多個時期。

這也完全符合實際,因為故宮的原基礎是元大都宮殿,後來在各個時期也都有重建,畢竟以前宮殿經常失火,等建築物失火燒燬之後,在原基礎上重建也很正常,於是就一點點的累積到13層之多。不過,13層還不是最誇張的,後來專家們在故宮南三所的一處城牆內側,還發現了有24層的地基結構。由此可見,在72萬平方米的故宮內,其下層的地基都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因為古代工匠還要考慮到建築的特性,比如小房間也做和三大殿一樣的頂級地基,那就完全是勞民傷財,費力不討好了。


故宮南大庫改線,在發掘過程中,專家發現故宮地基不為人知的秘密

對專家們來說,故宮下層地基的奧秘,同建築物的秘密一樣,都需要了解。小編相信,隨著科技探測技術的不斷髮展,專家們一定能在故宮地基中發現更多未知的秘密,從而也讓故宮變得更有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