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魚滿艙 歸來魚市旺

  凌晨5時,海南省萬寧市烏場漁港內馬達聲此起彼伏,碼頭上人聲鼎沸。一艘艘滿載著漁獲的船陸續靠岸,守候在岸邊的魚商們忙碌起來:驗貨卸貨、討價還價、過稱計重……一艘船上十幾筐海鮮幾分鐘時間就會被搶購一空。在沉寂了近一個月後,烏場漁港又恢復了往日的喧鬧繁忙。

  烏場漁港是海南為數不多的天然漁港之一,附近海域更是南海著名漁場,出產的石斑魚、馬鮫魚、帶魚、魷魚等海產品遠近聞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除休漁期外一年四季魚市不斷的烏場漁港從春節開始也進入了休市狀態。

  “漁船出海作業需要多人配合,容易產生聚集風險。”萬寧市海洋漁政監察大隊烏場中隊工作人員許永飛說,隨著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當地政府全面推動復工復產,積極引導12米以內的漁船恢復生產,並鼓勵漁民在近海進行作業。

  防疫生產兩不誤。為確保漁業復工復產安全有序,當地漁政部門在復工復產前對船員進行了排摸調查,每天對進出漁港人員進行健康信息核實,登記健康碼狀態、現場測量體溫,並幫助漁民解決一些復工復產的實際困難。

  一艘廣東電白籍漁船的幾百斤魷魚一運到碼頭就被賣光,船主陳頌學這趟賺了兩千多元。而就在前些天,因為買不著口罩,他家的船差點不能出海作業。

  “網購的口罩遲遲到不了貨,跑遍了市裡的藥店和醫院都買不著。看著別人的船可以正常出海,我是心急如焚。”陳頌學說,幸虧當地幹部送來口罩救了急。

  陳頌學的船年前從廣東轉場到烏場漁港,復工復產這幾天每天的漁獲都還不少。他說,如果接下來都能有這樣的收成,因疫情耽誤一個月不能出海的損失慢慢就可以補回來。

  讓漁民們越來越有信心的是來收購海貨的外地客商又多了起來,這也意味著銷路更加通暢,疫情對漁業生產的影響正在慢慢消退。

  “在我們魚市,外地收購商的數量多少可是個重要的信號。”在漁港內做海鮮銷售生意的紀永飛告訴記者,如果只是萬寧市本地商人來收購海貨,就說明這些海貨更多隻是在當地市場銷售。本地市場空間畢竟有限,海鮮的價格肯定也高不了。

  紀永飛是漁港所在地烏場村的村民,頭腦靈活的他跟漁港裡的幾位船主簽下了包銷合同,這些船收穫的海貨全部由他代銷。

  “我的海貨不到一個小時就賣出去了,買主還都是外地收購商……”紀永飛說。

  天色漸亮,漁港外的海也愈發清晰,碼頭上的忙碌仍在繼續。有幾位市民也來到魚市“撿漏”,陣陣海風吹來,漁港內滿是海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