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板雕书法最初表现在匾额,

邹双印和邹双勇两位师傅在祖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没有经济条件,父亲让他们学习书法,

因为书法是最不费钱的一个艺术。

在80年代,为了得到一本字帖,

两位师傅骑着自行车从安义出发行走80公里购买。

为了学习拓印,从坟地的墓碑上开始描摹。

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为了养家,

白天教书,晚上雕刻。

传统的板雕使用的是V形刀法,

在表达书法上有很大局限。


他们经过40年专研,开创了独有的“勾形刀法”。

将书法的写意水墨画与板雕相结合

并在夏布上拓印书法,这三项世界仅有。


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我们一直在创新、继承刀笔书法”

他们感受到艺术传承的危机,

不仅在本校开设兴趣班,

还为全县中小学编印了特色教育校本教材《版画雕刻艺术》。


两位师傅每年免费带几个班的学生,

教导学生们刀笔书法工艺,已经持续十几年了。


选择学校教学,是因为学生没有生存的压力,

挤出一些空闲的时间来接触、学习刀笔书法工艺。

走出校门后,是不大可能来学习这个的,

因为人都要回到现实生活中。

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两位师傅,在行业中也做到一定资历,

也经常参加全国展览,也得到政府大力度支持。

本来可以说生活优渥。

但是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继续在雕刻上。

“赚的钱,都拿到继续投入上去了,买了很多木材。”


邹双勇师傅,继续开着一张电动车,来去自如。

吃完饭,就待着工作室做雕刻。

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很多人把传承、创新以前的工艺当成一件傻事,

只有傻的人才会去做。

两位师傅,一直在做这件傻事。

随着时代的变化,根据时代文化的特点去创新,

这是一个必然。

为了跟上时代进行创新,所有的工艺都是如此。

我们从所有的匠人身上,

学到两点:专注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力。

这是我们拍摄手艺人,从智识上获取的财富。

他们谦卑,克己,大度。

真正的大师,都来自民间。


邹氏兄弟代表作品:

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代表作《兰亭序》

赵忠祥收藏了邹双勇临写的《兰亭序》,目前画作估值百万。

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仿真拓印

邹氏兄弟用家传“夏布背面裱纸固定法”拓印出15米巨作《怀素自叙贴》,获2014“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书法摆件特色


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匾额书法特色


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水墨写意画仿真拓印《鸟》

2013年江西省旅游工艺品博览会上,仿真拓印八大山人《鸟》,获得创意一等奖。

邹氏板雕简介:

近40年的笔耕刀耘,邹氏兄弟共创作大小板雕匾额8000多块,其雕刻作品的数量和涉及的名家人数均超过了宋朝的《淳化阁帖》和清朝的《三稀堂法帖》。

两个南昌人40年,用一把小刀开创了世界三个独门技艺


◥ 2006年,邹氏板雕运用“钩形刀法”创作的板雕作品荣获江西民间艺术精品(绝活)奖,并代表江西参加首届中国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会;


◥ 2007年,应邀参加第二届中国民间艺人节,作品入选入《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馆》,并被大会组委会授予“江西第一刀”的称号;


◥ 2008年,被南昌市科技局列入我市“板雕书法研究及工艺品开发”社会发展类项目,获得政府资助,同时被确定为江西旅游精品;这项祖传绝活被列入“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09年,参加国际(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作为中国南昌重点文化产业向世界推广,并加入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 2010年,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并注册了“板耕斋”商标;“钩形刀法”技艺的独创性获得国家科技部查新认证。


◥ 2013年9月,邹双勇继被评选为“南昌市最美基层文化工作者”之后,入围“江西省最美基层文化工作者”候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