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打工那麼多人,現在各行工業都出現工荒,人都去哪裡了?

擺攤超哥


“老夏分析師”觀點:有一部分勞動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退出了勞動市場的舞臺,但是隨著國家社保制度完善、就業機會的增多、年輕人不願幹體力的斷層現象,導致了很大一部分的勞動力缺失。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企業沒有做到正確的對待勞動者,只是一味壓榨勞動者,才會出現用工荒的出現。

以前打工那麼多人,現在各行工業都出現工荒,有許多廠直接開到高薪或者不錯的福利待遇照樣還是招不到人。

與以前農民工太多遍地走,隨隨便便就能招到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人都去哪裡了?

一.用工荒勞動力的原因

1.人口老齡化

對於十年前的那一批員工,因為長期的體力勞動,極大的損害了他們的健康,讓他們的身體素質下降,導致了再也很難吃得消高負荷的體力勞動,加速了人口老齡化社會提早到來。

相比以往這一批勞動力的缺失,總體勞動力人口下滑,所以用人緊張是必定的。

2. 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以前的人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不得不通過外出打工脫貧、到大城市去謀一份工作,以求為家裡面增加點收入,解決點困難,改善生活。

但是隨著國家的不斷告訴發展,現在的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也是不斷的完善。

讓很多人即使不用工作也能領社保,可以生活,並且還能過的不錯。

自然而然出來工作的人就少了,在家裡享受天倫之樂。

3. 各行各業的告訴發展,就業機會的增多

相比以往,農民工們只能在有限的幾個行業中掙飯吃,隨著各行各業的告訴的發展,產業鏈形成,用工需求更加擴大化。

第三產業的發展也不斷地壯大,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把有限的勞動力在不斷的分流。

4.勞動力的斷層現象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了大學,導致了很多人的眼光不斷的上升。

對於進工廠或者一些體力勞動跟本看不上,導致了勞動力的斷層現象。

這邊是用工荒,但是對於很多大學畢業生而言卻是工作難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用工荒企業的原因

1.好單位永遠不缺人

好的單位永遠都不會缺人,一旦有一個空缺,不用外部的招聘,很多自己內部的人就會各種走關係、開後門立馬會填補上去的,缺人的企業都是都是企業本身就不好,留不住人,沒有讓勞動者認同。

2.福利待遇差

其實很大一部分工廠開出的高薪工作,都是要勞動者通過高強度的工作去得到的。

有的企業不顧工人的身體狀況,勞動強度過大,比如說:每天都要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10點將近14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這樣的情況誰吃的消。自然而然沒有人願意幹。

3.對人才的不尊重

其實導致用工荒的原因,最大的原因還是企業自己造成的,沒有對人才保持足夠的尊重。

比如說有的企業千方百計算計員工的工資,有的壓低工價,有的無理剋扣工人工資,

有的拖欠員工工資不發,不按月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

有的不為員工提供必需的生活必需品、不為員工提供基本的住宿條件與生活條件,

有的不為勞動者籤勞動合同,有的企業為了招工面議答應勞動者的各種條件卻不兌現,

有的企業的老闆、管理人員還有打罵員工的現象,

有的老闆對員工的辭職當作是敵人來對待,打擊與報復,羞侮勞動者,

有的不為員工購買保險,有的企業裡面幫派嚴重等各種用工問題。

面對這樣的企業有那個勞動者願意呆。

三.如何破解這種用工荒現象

其實現實的勞動市場上招人不是最難的,難的是如何留住人才,馬雲說過:員工離職,原因看似很多,但事實上就兩個:1、錢沒給夠,2、心委屈了。

首先要從人的需求出發,尊重員工,幫助員工實現自我價值,並通過有效薪酬獎勵的機制。

把招到的人留住了,自然就不會總是出現用工荒現象。

正如任正非所言: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是一個道理。

所以說,企業要想不出現用工荒,一定要把握人性需,知道員工想要什麼。

並通過合理的有效的薪酬制度,把人留住,自然不會出現用工荒的現象。

以上是老夏對於問題的理解,根據題中存在的可能出發進行分析,給出個人觀點,希望能夠為你提供參考,歲月靜好,願你幸福!!!

歡迎【關注】老夏分析師,分享職場規劃、運營技巧、思維邏輯,團隊管理的實戰類知識.

每天進步一點點,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夏分析師


這個問題有點心得,以前在深圳一家大型臺資廠做過HR,時間不長,雖然不管招人,但是招聘普工的時候還是會去幫忙,因為一場面試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兩個女同事根本忙不過來。

那個時候感覺招人太簡單了,都不用去人才市場,技術學校每年會送大量的畢業生過來,3個選1個還有多,那時候全要女孩,女孩聽話好管理,幹活細心,不容易出錯。

到了08年之後,我沒繼續在那個廠幹了,是聽同事說的,普通工人工資年年漲,但招人卻越來越費勁,以前只讓女孩乾的工位大部分都是男孩子了,沒辦法,招不到人。原因可能有以下2個:

1、收入問題,雖然工資漲了不少,但是普通工人與內地的收入差距沒有之前那麼大了,甚至有些都快持平了,人家還不如在老家找個工廠上班了,所以沿海一些製造廠自然招不到人了,如果哪個廠把普工工資提高到8000-10000,我看招人並不是難事;

2、經濟問題,從年齡來看,現在的90後應該是普通工人的主力軍,與70後、80後不同,大部分90後的家庭即使不富裕,溫飽總是沒問題的,你很難想象他們會像過去的工人一樣忍受超長時間的加班,給加班費也不行,但哪個工廠不加班?所以他們乾脆不幹了。

所以啊,招工難不是突然人沒了,招不到人就是一個經濟問題,社會富裕了,大家都不願意幹比較辛苦的工作了,寧願在家待著,反正吃飯總是沒問題的。


吞天哥


人不是消失了,是變老了!

報道稱,中國15~59歲勞動力人口在2011年峰值時為9億2500萬人,之後以每年200萬至500萬人的速度減少,目前減少至9億人多一點。到2050年被認為將減少至7億人左右。
  報道還稱,尤其是15~24歲年輕勞動力因追求高學歷等原因不斷減少,預計到2020年將從2006年的1億2000萬人減少至一半的6000萬人。由於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不願從事體力工作,離職率高達35%左右。

為什麼會出現用工荒

為什麼會出現用工荒,有三個原因:

  • 人口老齡化,很多需要年輕人乾的活,缺口很大

  • 就業選擇面更寬了,舊產業留不住人

  • 年輕人不願在從事老一輩的“體力活”

以快遞和外賣為例,目前快遞從業人員快接近800萬人,外賣從業人員接近700萬,勞動力總人口在減少,大家又都去做了新職業,新行業。沒人在工廠、工地幹活,自然就出現巨大缺口。

另外,上一輩的太多人吃了沒文化的苦,這一代人多少多讀了些書。有了知識和文化以後,大家看到的世界更大,不願意再從事傳統意義上“打苦工”這些活,自然又少了很多人。

總結

出現用工荒不奇怪,中國人口紅利已經消失,老齡化嚴重,以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很難在支撐國家發展,必須進行多元化轉型,因此很多傳統行業出現用工荒的情況,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從幹農業的人越來越少,到幹工業的人越來越少,最後到幹活的人越來越少,用機器人替代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蹩腳烏鴉


以前外出打工的人,很多都回家了。還願意在外工作的,越來越少。

1,快遞小哥回家做了。之前我們公司用過幾家快遞公司,沒有固定的。後來其中有一家的小哥,很勤快還主動推銷,讓我們多找他們寄件。我希望能幫幫他,所以將我們公司全部快遞都請他做,他也幫我們申請了月結。有一天,他說要清一下之前的月結。來收錢時,好像要說什麼,但沒說就走了。我當時正忙,沒去問他。等下次我們再找他們寄件時,他的同事過來,說他在老家找到其他工作,不回來了。代替他工作的同事,滿口怨氣說,要一個人做幾個人的事情,沒有人到他們的快遞公司應聘。


2,餐廳人手總是不夠。我家附近的幾個餐廳,都讓人覺得他們請不夠人手工作。喝茶、吃飯的客人,常常自已去打水,拿碗筷的。經理、部長也要幫服務員做收拾、整理的工作。跟她們聊天,才知道沒人來應聘。她們說老闆給的工資不少,包吃包住還有各種福利,但來應聘的不夠。

3,餐廳經理自己也隨時準備回家。經理自己也說,以前來打工,都是為了高工資而來。現在大家都脫貧了,不同地方的工資差距少了些,她們寧願留在家。不用跑那麼遠,在家附近能找到工作,工資少一些,能跟孩子和親戚在一起,覺得值得。她現在留下來,是因為先生在廣州也有工作。她說若是先生願意放棄廣州的工作,她就馬上回家,她是隨時準備好回家的。

現在廣州街頭,到處都能看到招聘海報。真覺得有很多工作,等著人來幹。聽到有人說,找不到工作的,應該是那些,想找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所以不容易找到而已。


金魚每天進步一點點


現在打工的人實際上也不少,但依然會出現工荒,主要有幾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打工人員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樣

隨著教育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現在很多打工人員的受教育程度相比於60-70年代更高。

這樣導致的第一個結果就是,相比於60-70年代打工人員來說,現在新型一代的打工人員,對於工作不再是單純的以賺錢養家為主,而是更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比如,他們會追求更好的工作環境、更好的薪資待遇以及更好的生活條件。如果工廠的工作條件等達不到他們的預期,他們就寧願選擇離職。

受教育程度更高,導致的另外一個結果是,他們也會更加關注自身的職業發展,而不是單純的靠出賣勞動力賺錢。

所以他們可能會主動的接受一些專業技能的培訓,然後去轉行做一些更具有技術含量、更有利於自身職業發展的工作。

二、打工人員可選擇度相比原來更廣

隨著現在互聯網的發展,衍生出了很多新型的職業,比如快遞員、外賣員等。這類的工作雖然也會比較幸苦,但相比於傳統工廠裡上班,拿到的薪水會更具競爭力。

比如記得之前就有一篇文章寫京東一個老快遞員,因為每天取送件的件數比較多,能達到月薪過萬的收入。

很顯然相比於單純的在工廠上班拿死工資,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多付出,便能獲得更多收入的工作。

三、部分打工人員會選擇回鄉發展

記得前兩年,出現過到北京務工人員大批量返鄉的事情,其實不止北京,很多一二線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出現這樣的情況。

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外因,一方面是內因。

1、外因:一二線城市生活成本高,面臨問題多

一二線城市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實際的生活成本也會更高,比如房租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所以對於外來務工人員來說,聽著是賺了不錯的薪水,但實際上拋去租房、吃飯等成本所剩無幾。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面臨著如孩子教育、醫療服務等這些比較重要,卻又相對難解決的問題,相比之下,倒不如回鄉發展。

2、內因:背井離鄉,生活不幸福

隨著人們物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現在更加追求精神層面的幸福。相對來說,一二線城市發展更快,生活節奏也更快,給人的壓力也就更大。

所以很多外來務工人員會覺得自己背井離鄉,沒有安全感,也沒有幸福感,寧願回鄉做生意或者尋求其他出路。

所以,工荒不是一個個別現象,而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知識水平、認知水平提升之後的一個必然現象。要解決這個現象,不僅需要工廠也跟得上時代的發展,給工人帶來更好的福利待遇,更需要政府解決很多現實性,比如買房、教育等問題。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以前打工那麼多人,現在各行工業都出現工荒,人都去哪裡了?我認為出現打工人少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因素有關。

其一,進廠拘束,工資不高。現在的年輕人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嬌生慣養為我獨尊慣了且個性張揚,哪裡能進廠受得了拘束,現在進到工廠裡免不了要上黑白的顛倒班別,再者說工資待遇有不是很理想,不僅錢沒掙多少,倒把身體給累壞了,誰願意去幹?

其二,就近上班,方便回家。像我們縣城就有富士康,又何苦跑到那麼遠的地方打工,來回折騰不說而且工資相差又不多,距離短回家方便下班之後又可以和朋友們玩耍。像那些結婚有家室的人來說,還能照顧小孩和老人這多方便,省得一年回家就見一次面,有的時間長了,小孩子都不認識自己的爸爸媽媽了,想想都覺得心酸。

其三,快遞外賣,收入較高。各大快遞公司在縣城裡都有相應的加盟代理點,早早送完快遞就能回家,且收入相當可觀。輕輕鬆鬆的月入5000元,這還是扣完稅平常一個月的工資,要是趕到旺季月入10000萬絕對沒有問題,公司還繳納五險一金吸引力相當的大。送外賣工資也不錯一天接個三五十單的,一天掙200元不在話下,誰還會選擇外出打工呢?

總之,掙錢手段的多樣化,使得人們不在願意長途跋涉的去工廠裡上班,更多的人願意就近上班,並且收入又不低,既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又能不耽誤掙錢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睛選精剪


人都到哪裡去了,他媽的是工廠裡的規矩太多了,不招35歲以上的,年輕人進廠簡直就是浪費人生,70後80後都他媽的成了工廠裡的犧牲品,年齡一超35就不要了,最後換來了什麼?招不到人都是活該啊,如果真招工,就不會為難那些找工作的人了,說明這些工廠根本就不缺人,招工只是為了打響知名度,要麼就是那些招聘的傻逼想體驗體驗生活,用招聘的時間問一些無關的私人問題,然後再讓你回去等,這種整人的工廠大家千萬不要進,因為根本就不缺人,招工只是在刷存在感。


坐望江湖112


事實是失業的一大把,因為你去這些企業上班,人累得半死錢到沒掙到。整天喊著招不到工人的工廠老闆是想用20年前的工資招20年後的工人幹活。記得一檔電視對話節目裡看到,一位專家說,目前用工慌是假像,是工人的付出跟收入不成正比,工人幹也不掙錢不幹也不掙錢。解決方案是提高工資待遇水平。即政府稅減少點,老闆給工人工資待遇提高點。因為是對話類節目,這時臺下企業主們馬上就有人反駁到。那是我的錢,我給工人加工資了我掙什麼錢,憑什麼給他們加工資,我只要不違法不低於國家最低工資標準,那錢本來就是我的。專家也反駁企業主,為什麼錢就該你賺而工人就不能按自己勞動付出得到應有工資。企業主說那是我的資本投入和經營。是我們工人才有就業機會。通過這檔節目看出,目前中國是資本市場主導位置,而勞資市場處於弱勢地位。所調工廠招不到工人都是企業主的利益最大化促使他們想以最低的工資招勞工,他們思想還停留在上世紀的位置上,今天的90後00後不可能象他們的父輩們那樣。


帥叔16


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出現用工荒了,人都哪裡去了,估計最少是有五個流向流走了。

其一、原先出門打工的50後、60後,甚至70後,現在都步入中老年年紀了,做不動了。就是身體還好的,城市下崗的有的辦了退休了;農村的有的就在家種點地、打個零工了,回不去的家鄉、留不下的城市是種莫名的惆悵,這部分人多年都想結束這種苦日子的,現在總算是葉落歸根、熬出頭了;

其二、現在實體經濟不行了,製造業企業尤其不行了,很多企業都難以為繼了,開出的工資條件吸引不了人,三五千、兩三千的,而且,現在內地和沿海的工資水平也都差不多了,很多沿海企業都在逐漸內遷,騰籠換鳥、轉型升級,很多適齡的打工者,好多就在家門口都可以找到出門打工的一樣的工作了,又可以照顧家人,又可以拿到不算太低的工作,這個人群的基數也很大,也分流了很大一部分的;

其三、現在各種各樣的新的業態都出現了,很多年輕人都不再固守著傳統的工業企業、製造業了,比如互聯網企業客服、比如開個貨拉拉、比如快遞小哥、比如外賣小哥、比如滴滴打車的的士司機、比如房地產的售樓員、比如月嫂和護工、比如商場超市的營業員,都有得做的,收入也都還好,做得也都輕輕鬆鬆的,不比在工廠守著枯燥無味的機器或者工作臺、流水線差的,這個也分流了很大一部分人群;

其四、還有很多人在徘徊觀望著,總想找個離家近、工資高、不加班、較輕鬆的活幹乾的,人都是避害趨利的,雖然企業不景氣、招不到人,但是總有水漲船高的時候的,企業用工和找事做的人就這麼僵持著,隨行就市之後,總歸會有一個合適的平衡點出現的,就是工資待遇差不多了,徘徊觀望的人看到也沒有多少空間可以加多了,就會互相妥協的,現在還是個滯留期,滯留期應該在清明後、五一前出現拐點,達到相對的平衡的;

其五、還有一批閒散人員,整天就是無所事事的,一年到頭都找不到什麼方向、什麼出處的,好高騖遠、好吃懶做、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總是有的,好多年輕人,都在啃老;好多大學畢業生都有點眼高手低的;好多中青年甚至中老年都自暴自棄的,不願做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過著寄生的生活的。


坐看雲起於此時


以前工廠招聘不愁,現在招不到人了,其實老家是回不去了,現在很多年輕人是待在城裡,一個沒有讀多少書的小女孩,穿上一套所謂的西裝,就去學習喊口號了,學傳銷去了,去騙別人貸款,去賣假保健品,去幹凡是不累又來錢快的事,其實來錢不快,而是天天一大群人在一起,興奮,狂躁停不下來了,她們覺得自己是白領了,她們是成功人士了!她們自我感覺非常良好。這一群人比以前去工廠的人更加沒有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