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現身》:從三個角度,淺析作品創作特點

“自己想出答案和判斷別人的答案是否正確,何者較為容易。——這是著名的數學難題”——東野圭吾


《嫌疑人X的獻身》是這樣一部推理小說,這本書講述一個數學天才為了幫助一對母女掩蓋殺害前夫的罪行,和警方展開一系列鬥爭的故事。

這個故事就如著名的數學難題,數學天才設計出的答案,和警方判斷出答案是否正確,構成整部小說的核心主題,這個推理題材可謂是推陳出新,別具一格。

東野圭吾創作的這部長篇小說,同時獲得日本直木獎和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其中直木獎評語說,東野圭吾將騙局寫到了極致。

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如何將騙局寫到了極致?

我們也像解決著名數學難題一樣,東野圭吾創作出一部廣受好評的文學作品,我們作為讀者來判斷這部文學作品的創作特點,及其現實意義。

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現身》:從三個角度,淺析作品創作特點


01 “記憶”——東野圭吾的作品給我們的閱讀體驗進一步昇華


著名文學批評家弗萊說,“一部文學作品是從別的文學作品中成長出來的。”

《嫌疑人X的獻身》是從東野圭吾的歷史作品中的生長出來的,繼《放學後》、《解憂雜貨店》、《白夜行》等作品之後,《嫌疑人X的獻身》是東野圭吾的又一力作和創作突破。

要欣賞東野圭吾的作品到底寫到怎樣的程度,需要積累一定的閱讀儲備量,讀過他的之前的作品,才更好的體驗這本作品的創新與成長。

東野圭吾以20年60部作品的速度在寫作,每一部作品都各有特點,不僅推理小說的敘事結構不同,內容主題也常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比如《放學後》講述青春少女為了守護純潔美好東西的故事;《解憂雜貨店》把時間放在一個長度單位,幫助別人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白夜行》是兩個被傷害過的童年摯友,講述找尋失去美好東西的灰暗旅途。

可以說,在《嫌疑人X的獻身》之前的作品,東野圭吾每一部都給我們震撼和引發思考,所以讀過他多部作品,及也讀過其他推理作家的作品後,我們儲備了知識量,所以我們覺得《嫌疑人X的獻身》是一部好作品。

東野圭吾將騙局寫到極致的基礎是相互對比的結果,對比東野之前的作品,對比其他推理小說家的作品。

《嫌疑人X的獻身》講的是,數學天才石神沉默寡言,生活單調枯燥,他唯一的樂趣,就是每天去固定的便利店買午餐。石神的目的當然不是買午餐,而是去看在便利店工作的鄰居靖子。

靖子和女兒相依為命,靖子的前夫來找靖子時,女兒和靖子失手將其殺死。石神知道了這件事,打算幫靖子料理善後,為了掩蓋這起案件,石神發揮他的數學才智,設計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迷局。

這個迷局為靖子和兒女提供天衣無縫的不在場證明,使得警方找不到案子的核心,只是在案件的邊緣徘徊。

但最終在東野圭吾塑造的名偵探湯川學的推理下,將案件告破,與此同時,靖子也主動向警方自首。一場迷局終於拉開落幕。

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托馬斯•福斯特在《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中介紹閱讀文學作品的三個法寶,分別是:記憶、象徵和模式。

我們從“記憶”中看到東野圭吾在《嫌疑人X的獻身》這部作品中,將推理小說創作又發揮到一個新的高度,給讀者的閱讀體驗進一步昇華。

我們也學會怎樣閱讀一部文學作品。其實要想深入瞭解文學作品的價值,需要多積累,多閱讀,才能對當前作品做一個客觀地評斷。

從這一點出發,《嫌疑人X的獻身》確是一部好作品。

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現身》:從三個角度,淺析作品創作特點


02 “象徵”——象徵的格局是一部好作品的標誌


象徵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藉助一些事物的具體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情感或表達某種思想。

象徵可以使文學作品立意深遠,含蓄深刻,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感知到作者的創作深意。

典型文學作品如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意象象徵正直、善良,追求平等和公平的人;如安妮寶貝《蓮花》中“蓮花“意象象徵人們追求心靈純淨、聖潔的美好願望;

再如村上春樹《且聽風吟》中“啤酒”和“唱片機”意象象徵青春期的迷茫,孤獨與惆悵。

所以,想要知道一部文學作品到底講的是什麼,我們要看到作者筆下的某個東西是否具有象徵意義。

《嫌疑人X的獻身》最明顯的象徵在於“X”的指代,當然我們讀過這本書之後,知道“X”象徵指代的是數學天才“石神”。

如果再深入思考,“X”在數學領域是一個未知數的代名詞,“X”可以指任何人,任何事物,它的含義是未知的,不確切的,不明來意的。

這讓我想起《惡意》一書,東野圭吾以“惡意”作為作品名字,直截了當地告訴讀者這本書講述的是關於“惡意”的故事,無邊惡意是無緣無故地,毫無徵兆的,令人難以捉摸的人的想法和行為。

“X”的象徵意義,較之“惡意”更勝一籌。未知的事情意味著不知道是好的還是壞的,是值得的還是不值得的,它是一個迷,就像石神設計的“迷局”一樣令人難以破解。

當然,這本書依然繞不開東野圭吾慣常所描寫的人性。人性的複雜多變,深不可測,善與惡,在《嫌疑人X的獻身》中表現各個人物形象上,

數學家石神哲哉,為愛情精心設計迷局,一直冷靜異常的他當得知無法保護心愛的人時,內心的感情終於爆發,他的失態讓讀者感到震撼,也感受到他對愛情的獻身精神。

小說中的女主角花岡靖子,她是一個矛盾體。在靖子身上,我們看到人性中堅強的一面,同時也可看到人性中軟弱的一面。為了保護女兒,她對前夫隱忍,表現出作為母親的堅強和韌性。在前夫被誤殺之後,靖子將責任全部攬到自己的身上。

靖子知道石神的意圖後,內心的愧疚和譴責導致她最終的自首,是她軟弱和善良的一面。

對於象徵的運用,東野圭吾駕輕就熟,讓我們讀到一個好聽的故事,也被其中的作品深意所折服。那是因為他的創作格局超乎我們對於作品本身的期待,作者能帶領我們突破現在的視野,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得到心靈上的震撼和救贖。

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現身》:從三個角度,淺析作品創作特點


03 模式——打破常規,勇於創新,是文學創作的動力與源泉


托馬斯•福斯特所說的模式,俗稱“套路”,見於許多文學作品中,如寫男女愛情,就會寫有人從中作梗,父母阻攔,其他人攪合其中,使得故事情節一波三折。

托馬斯•福斯特介紹六種文學作品中的常規模式,分別是追尋小說模式、吸血鬼故事模式、莎士比亞模式、聖經模式、童話模式和希臘羅馬神話模式。

很多小說主題突出的自我成長,就是使用的追尋小說模式。追尋小說模式有五個因素,我們以塔拉•韋斯特弗的回憶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為例。

一,要有一個追尋者:塔拉•韋斯特弗自己;二,有一個目的地:讀書求學;三,聲稱去目的地的原因:脫離垃圾場超強度的體力勞動,逃離家庭的傳統束縛;四,路上遇到挑戰和考驗:父親的阻攔和貧困;五,去目的地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自我成長。

吸血鬼模式常見作品中有一個墮落且有陳腐價值觀的年長人物,有一個年輕女人,年長男性對女子的青春、精力和美德進行掠奪,以此來延續自己的生命,造成年輕女子毀滅或死亡。比如托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

莎士比亞模式比較好理解,很多作品都脫胎於莎士比亞的戲劇,或者把莎士比亞寫的某句話當作小說的標題。比如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

聖經模式與莎士比亞模式差不多,也是作品多出自聖經的典故或引用聖經中的話語。第六種模式,希臘羅馬神話模式也是如此。

童話故事模式即是對童話故事進行借鑑或改編。

《嫌疑人X的獻身》作為本格推理小說的優秀文學作品,並未採用托馬斯•福斯特所介紹的任何模式,東野圭吾依舊能獨闢蹊徑,突破寫作常規模式,在本格推理小說中獨樹一幟。

這部作品的模式是什麼呢?作者寫的愛情是至純至善的愛情,為了愛情可以奮不顧身;作者寫的成長是故事主角心理變化,是經歷過一系列情節之後,我們或許並未看到人物形象獲得了什麼樣的成長,但作為讀者我們得到成長,對於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剖析。

這是他的作品之所以暢銷的原因之一,東野圭吾已形成自己的獨特寫作風格,有特色的寫作模式,使得他筆下的文字也越發老練與獨到,令人讀來酣暢淋漓,欲罷不能。

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現身》:從三個角度,淺析作品創作特點

東野圭吾


04 總結


今天我們從如何閱讀一部文學作品的角度,來解析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的創作特點。分別從記憶、象徵和模式三個方面出發:

從記憶出發,對比東野圭吾之前的作品,《嫌疑人X的獻身》進一步昇華讀者的閱讀體驗。

從象徵出發,東野圭吾的象徵及創作格局,超乎讀者對於此作品的期待,讓讀者進一步拓展視野,得到心理上的震撼和救贖。

從模式出發,東野圭吾保持自己獨特創作風格,又在模式上有所創造,讓讀者得到閱讀樂趣與心靈上的成長。

解析東野圭吾的作品比他在作品中告訴我們的答案,更有趣,更有意義。這就是優秀文學作品所帶給我們的價值,在閱讀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在思考中獲得自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