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考的大學一般,考研究生卻能上名校的學生?

光華萬丈a


1,有很多高考發揮失常,第一志願沒錄取,結果調劑去爛校的人,4年之後考研翻身很正常

2,很多高考大省的人,由於地域招生名額限制,只能上個本省一般高校,而研究生招生是全國一條線,沒有這些限制,這些人考研翻身很正常

3,由於沒有人像高中老師那樣逼著學,大學裡無數的人都墮落了下去,包括名校的學生。考研戰場上名校生墮落,普校生崛起,沒什麼可奇怪的,步入社會之後會見得更多,只能說明人生真的是一場長跑


極客J的STEM


我覺得這沒什麼奇怪的而且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啊。

第一、沒考上好大學的不代表以後學習也差,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距不大

我覺得高中沒考好的有這麼幾類人吧:

一種真的是學不進去,不開竅的人,這種人是努力也學不好的。

一種是高中沒有好好學,結果就玩過了三年(相比其他及其認真學習的人),但是確實聰明的人,這種人還有不少

一種是高考沒有發揮好,平時能考600結果考了570,平時能考550結果只考了500等等,這樣的人也大有人在,底子好但是略顯浮躁,要麼選擇復讀,要麼選擇去上大學然後準備考研進入名校彌補遺憾。

我覺得對於後兩種,能考上名校的研究生不是難事

第二、研究生考試的內容和大學考試的內容完全不同

就以我自己為例來說,我高中選擇的是理科,但是我的物理到了高三簡直是奇差無比,數學相比來說也不算突出。語文和英語很不錯,結果高考就考了一個普通院校。

但是考研的時候,我選擇了跨專業,只需要考英語、政治和兩門專業課,英語和政治都是我的強項,兩門專業課也是偏背誦的內容,對於我來說,我覺得比高中的物化生簡單好幾倍,自然考研就有了一個更好的結果。

第三、進入了名校,有些人覺得十拿九穩玩起來或者追求更好的名校;不甘於上普通大學的同學,都鉚足了勁

我們宿舍當初幾個人,都是被調劑到我們學校的,除了兩個早就堅定了工作的想法,其他人都是從大二就開始準備考研,並且早早過了英語六級。

我覺得努力就會有回報的。

上了名校的孩子,也有不少反而是整天打遊戲,甚至玩的,當然競爭不過有準備的人。


煮酒論高考


我身邊一個真實的例子!

我是地處西北的一所普通二本大學,大一學校升級為211,我是學機械工程的,我們班一個湖南小夥子,平時學習一般,也沒有十分突出,平平淡淡的大學四年就過去了。

但是人家考研看到了華中科技大學,更令人吃驚的是跨專業考研,研究生專業是生命科學學院的神經學科。

其實,高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關,但絕不僅僅這一關就能決定你的命運,以後還會有很多選擇,上大學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去了,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學習,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自己的興趣在哪裡!

接下來還有更讓人吃驚的是,研究生畢業後竟然被哈佛大學錄取讀博去了!身邊真真實實的例子!


火龍果胡


每年都有許多二本、三本的學生考研考上985,但如果讓這些人參加高考卻基本上沒考上985的可能性。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考研和高考考查的能力不一樣。

高考考什麼?理科考語數英,物化生,文科考語數英,政史地。而考研呢?考研只考四門,數學、英語、政治、專業課。先說政治,高也很難高過80,低也很難低於60,大家分數基本都是65~75之間,這就意味著政治很難拉開差距。英語也一樣,A區工學國家線39分,你死嗑真題能考60分真的不錯了。專業課呢?多記多背不需要你創新,而且有的學校真題重複率很高,遇見背過的題考場上直接默寫,這在高考是不敢想象的。能拉開差距的只有數學,但這一差距可以通過時間彌補。985的學生複習半年,二本學生可以花二年時間複習,勤能補拙,二年不夠花三年,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就不信考不上。


可以把考研比作一場馬拉松,二本、三本的學生跑得慢,但可以提前跑,大不了多花些時間,你會發現許多初試分高的反而不是那些985/211的學生。許多二本的學生初試400多分,甚至初試成績第一名。

今年1000萬人參加高考,錄取率達80%,但能進入985/211的只有51萬人,也就是說非名校學生基數更大。還有就是“倖存者偏差”,你只看到許多本科不好的學生考上了名校,卻沒看到更多的人連初試都沒過而淪為炮灰。


考研小秘書


我就有一同學高考成績一般,而且還偏科,然後讀了一個地級市的學院,在省內排名都是靠後的學校,但研究生卻考到了中科大,現在都已經成了中科院的某所研究員。從一個成績平平的普通學生,為什麼能夠在讀大學後一帆風順?

高考考的內容比較綜合,需要每一個學生都要有很強的綜合能力,才能上名校,如果有偏科自然是不行的,但研究生就不一樣了,只要專業課夠好,英語能跟上,上名校是完全有可能的。

高考失利,上名校的研究生其實也是對高考缺憾的一個彌補,很多人都是憋著一股勁的,在排除了偏科的學科後,是完全能夠投入到自己的擅長的學科中。但有一點是需要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本科讀名校的學生認可度更高,研究生的話除非在學術上很牛,就像我那位進入中科院的同學一樣,否則認可度還是沒有名校本科生含金量高,尤其是清北一類的高校。

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哪怕你是清華研究生畢業,他也會要求看你的本科畢業院校,因為他們深知本科院校能看出你的綜合能力。

你覺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支持我的,給我個贊和關注哦


美蛙英語


我的答案比較殘忍,心理素質不好的慎入!

雖然很多學生在讀大學的時候,依然很努力,笨鳥先飛,用長時間去準備考研課程,在考研時取得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考上了名校的碩士研究生,這種情況確實是存在的,但依舊不是主要原因!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比你優秀的人不再和你玩了!

考研不是唯一的選擇

考研不是所有大學生唯一的選擇,但是高考卻是每一個在校的高中生的唯一選擇!而且在高考中,每個人都是使出渾身解數,希望摘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可以看看高中學生的作息時間,我對我的高三生活真是想想都可怕!可以說,高考的戰場是真造真槍的火拼,沒有人會藏著掖著。

下圖是衡水中學的學生,看看他們跑操之前手裡拿的是什麼?

但是考研卻不一樣,到了大三基本上就會出現三種人:一種人保研成功;一種人不讀研,準備工作;一種人正在為考研備考。可以看出,考研的人數要比高考少得多,自然競爭不那麼激烈。

越名校的學生考研率越低

大部分的學生考研是為了給自己將來工作加一個好法碼,而名校的本科生不太需要這種砝碼。

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看一個大學生的競爭力,好比看一個球的大小,越大說明競爭力越高。本科是球的內核,碩士生是把球又渡了一層金,讀博士又讀了一層金!然而對這個球最後的體積取決定性作用的是本科時候的內核,試想一下,一個小球如何鍍金才能變大呢?

不妨看看清華北大學生的考研率,真的是非常低,因為人家本科時的球就足夠大了,畢業後找工作非常容易!

相反,本科很一般的學校,由於求內核很小,更需要給自己鍍金去加大球的體積。所以一般學校的大學生,在考研上所花費的努力也越多!

所以說,名校的本科生大部分不在考研大軍,這才給一般學校的學生充足的機會,如果可以假設的話,考研要是像高考一樣,全部大學生都參加,一般學校的本科生還是毫無機會的!

話說回來,希望學生們在高中的時候努力讀書,爭取在高考取得一個大大的球內核,至於將來是否需要鍍金,可以再考慮,到時候想鍍就鍍一層,不想鍍出去工作,球也足夠大。

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討論


數學你新哥


您好!關於這個問題,我來為您解答!

現實情況確實是這樣,許多本來是二三本學校學校的本科生,卻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考研和高考不同。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一方面是考研只考四門課程,包括英語、政治和兩門專業課,而且許多專業的專業課不唯一,你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來考,這就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權。而高考只能考語數外加物化生或者政史地。

  2.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高考是以省區為基本單位的選拔。受到政策原因和各地教育水平的影響,高考相對來說受這些因素影響比較大,張雪峰老師不是說過他在鄭州大學的學習經歷嗎?當年他是400多分上的鄭大,而和他一個寢室的河南考生考了600多分,由此可見一斑。考研是全國性的選拔考試,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個人能力,受政策的影響較小,這個時候高考壓力比較大的省份比如河南、山東等地的考生優勢就顯現出來了,而事實也是這樣,重點高校的這個兩個省份的研究生比較多。

名校有名額供考生報考

許多名校的本科畢業生在畢業以後會選擇出國留學、去更好的學校深造等原因而導致這些學校有一些名額供其他考生來考。也許會有人說不是有保研的嗎?其實現在雖然許多高校鼓勵自己的本科畢業生保研深造,但是除了北京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的保研率超過了50%以外,其他高校的保研率大都在30%徘徊,剩餘的名額當然要外招了。

學生的思考更加成熟

相對於高考階段的學生沒有見過太多的世面,可能覺得高考就是為了上大學,沒有思考過他的意義,可能導致有些學生的奮鬥動力不足。

經過大學四年的洗禮,許多學生更加懂得了自己以後的追求是什麼?繼續深造做研究還是工作?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當選擇了考研這條道路以後就會更加堅韌和執著的去應對考試,心知肚明,只有好的學校才有好的實驗平臺,才能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因此大多數普通高校的學生為了考名校更加努力!

綜上,我覺得這些能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本科生都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的,他們明白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才會不懈追求名校!

以上就是給您問題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您的支持是我的寫作動力!


丑角侃教育


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為你解答。

每年研究生考試,都有一大批出身二本、三本的學生考入985、211這樣的名校,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逆襲。這在考研大軍中已經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了。分析其中原因,我認為有多個方面。

首先,高考和研究生考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戰場

高考是一個近乎全民參與的考試,是無數競爭者混戰的戰場,你稍有閃失就會被放大。比如粗心一道題,就可能被拉下1000多名,原本可以上的名校,可能就因此遠離了你的人生。另外,高考是一種省內競爭,由於教育資源的省際間不平衡,各省份高考難度相差很大,所以高考成績和考上的大學,很大程度上跟投胎質量有關係。



但研究生考試不同,由於報考時明確了學校和專業,所以考研戰場實際上是被劃分成為很多個獨立的細分區域,競爭者的數量非常有限,因此,在競爭中不需要那麼精細,哪怕你筆試比別人少10分20分,面試發揮好了照樣能被錄取。考研過程中地域已經完全不重要了,比較重要的是本科畢業學校。



其次,普通高校學生和名校學生的追求是不一樣的

很多二本三本高校經常吹噓自己學校考研錄取率多高,但名校卻從來不會做這樣的宣傳。真正好的大學是極度重視本科教育的,追求的是本科畢業後,即便不上研究生,也能成為社會棟樑之材。但那些考研率很高的高校,大三開始課程就為考研讓步,很多人雖然以高分考上研究生,但能力素質很差,基本功極弱,就是所謂的高分低能。



另外,名校學生往往是一般水平的考研,較好水平的保研,而真正優秀的,早就申請國外高校,出國留學去了。普通大學學生拼勁全力,在考研戰場上戰勝了一大批985、211學子,但實際上,這些人大多都是一般角色,真正優秀的,你仍然難望其項背。



再次,研究生考試的篩選方式並不能完全反映一個人的水平

大家也知道,研究生考試考的科目不多,重點在兩門專業課上,而且重在知識掌握,沒有太多技巧。說實話,大多數人拼個半年不做別的,就啃這兩本書,是很輕鬆就拿到高分的,所以僅通過考試很難看出這個人的科研能力、學習能力。但高考不一樣,它既有知識的掌握,又有學習能力和學習技巧的考察,更像一個智力測試機。智力不夠的人,刷多久的題恐怕都難上清華北大。



最後,不能忽略的是個人的努力

我們常說,人生是一次長跑,不跑到最後也看不出結果。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個大站,後面還有很多站。在高考中落後的人,只要能把握好後面的路程,完全是可以超越的。不光是在研究生考試中,還有博士,還有工作中。像這兩天在網上很火的南農最年輕教授,山東師範大學本科,中科院博士,博士期間發表一篇一作nature。她就是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一切皆有可能!


高校人才真經


考大學考的是智商,是學習的天賦比拼,,考研拼的是毅力,可以說是個10%的腦力+90%體力。

大學本科生質量差異大

更多的因素是各地高考不公平,比如河南河北山東的很多三本學生,在北京考個211都不在話下,但是因為當地高等教育匱乏,國家高等教育的分佈不均衡,造成各大大學生素質差異很大。尤其是河南、河北、山東的二本大學生,考研能力特別強,讓許多985本科生不寒而慄。特別是北京上海的考生,這些當年分數不高考進了985,但是考研時候卻被曲阜師範類的本科生吊打。


幾十年前很多上過重點大學的學生都知道,同一個大學,高考分數不同省份直接差幾百分的都有。

我和很多985教師聊過,他們一方面痛斥河南河北的二本學生考研太瘋狂,一方面又大罵本校985考生腦子笨,竟然考不過外地二本。

他們是不想要外地二本學生,卻不得不要,想要本校學生,可惜本校學生就是考研上不了線。

考大學,各省嚴重不公平,而考研,全國統一,很公平

所以在高考之後,智商高的,有學習天賦的考上了北大清華及其他211/985,而到了考研時候,基本上211/985,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差別很小了。

比如高考英語,很多985考生可以考到140,130。而二本三本學生智能考八九十分。


但是到了考研階段,因為題難,985曾經的英語優勢當然無存,985英語好的最多考個60分,人家二本三本也能考個四五十分。

985院校學生基本高考英語都在120以上,很多大學不努力學校,過不了6級,但是很多優秀的二本三本學生卻早早過了6級。

另外很多非北京上海的985優秀考生,在北京上海絕對的清華水平,但是高考卻絕對考不上,但是保研卻可以。

考研題基本都不難,拼體力,不拼腦力

考研題啊。都不難。在考研面前,各個大學生基本上是一個起跑線,任何一個985學生不敢說自己考研能力比二本三本強。

所有最重要的就是看每個人的努力了,985學生學一個小時的學習效果不一定比三本一個小時學習效果好,那如果三本學生學兩個小時那就超越985了。下圖是黃河科技學院考研情況,不少考取了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吉林大學。2019年鄭州大學在河南省錄取分數是587,而黃河科技學院的錄取分數是430分,差了140分。而吉林大學是630,差了200分。



現在985開始限制普通院校學生

985怎麼限制普通院校學生考研啊,第一招:超過一半的研究生都是面試推薦生,面試推薦比例,知名院校可以達到50%,一般985院校也在30%左右,一般211院校比例在15%左右,而非211院校保研比例只有5%。三本院校沒有保研資格。

比如南開大學推免比例高達57%,統招生越來越少了。

第二招:增加複試分數比例。

初試是最公平的,所以沒法操作,很多學校不想要二本三本學生,就想了一個歪招:複試佔總成績的50%,複試這個事,說你不行,你就是不行,一看你是名校畢業,複試分數給你打高,一看是三本直接打個低分。

比如清華大學工物系,面試分數要3.5倍。這就是專門對付一般院校的學生。

保研難度要小與考研難度

對於很多普通非211,或者211院校學生,保研進名校很容易,考研進名校去很難。

以北京科技大學為例子,2018年北京科技大學推免到清華大學的學生是27人。

而北京科技大學


到清華大學讀研人數是38人。

相當於自己考上了11個,推免了27個。考試難度很大啊。推免不要太輕鬆。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學推免到清華大學71人。說明推免的更多了,那對於統考就更難了。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高考和考研,還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兩個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你說的這種情況很正常,很多二本一本的,考研考到985/211去的。

對於高考和考研,大家也經常拿來對比,高考和考研那個難之類的話題?

階段不同

高考的時候你要是考上的985,那明顯的感覺到分數排名都在全省的前列,那是真的很厲害,一個高中上985的也才多少人,所以高考考名校真的還是挺難的。高考競爭激烈,高考的壓力還是要比考研的壓力要大的。處於不同的年齡階段,心理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面對考試上,同樣的會有不一樣的心境。

少部分高三的學生都是上的普通一般或者二本,這一階段的本科生佔了大數,所以很多學生他們考的大學就比較一般。

考研選擇

考研的選擇性要比高考廣,高考你選擇文理科,你就只能考這些。考研就不一樣了,學校和專業都是自己選擇的,選擇權在自己的手上。

考研的考試科目也比較固定,一幫政治、英語、專業課、數學,就考這些內容,你多花點時間吃透了就可以了。

大學期間畢竟是比較自由的,你要是想考研,就可以早點規劃自己的考研生活,基礎差就花更多的時間來複習。

考研科目

考研科目中,像英語、政治這兩類,稍微複習了有點英語底子的,都不會差到哪裡去,考個60分以上,兩門加起來就有120分。數學還是比較拉分的,如果你覺得數學不好,你可以選擇考數二的,難度就要低一些。我想要是大家都是有高考那個幹勁來考研,那估計都能考的不錯。

專業課這一門,如果是報考本校的會很佔優勢,可以獲得很多專業課的資料,考研中就會很佔優勢。

很多考上一般大學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考研能夠逆襲,所以考上名校研究生的也有很多。

2020年考研倒計時15天,考研的同學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