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赤峰:火車站,記憶中那“離別的站臺”

赤峰市民俗學者劉玉祥:叫滿鐵。是因為它是滿洲國建的。

赤峰市民俗學者李曉輝:小時候我記得我扒火車,咋扒火車呢?因為火車從這塊起來它可能要掉個頭或者換個軌,你看好了之後就爬上去。爬上去之後你坐火車挺自由的,一換車頭咱們就下來了,從東面再跑回來,那時候淨玩兒了。

光影赤峰:火車站,記憶中那“離別的站臺”


赤峰市民俗專家張松柏:就那個平房的那個歐式的火車站,是1935年建的,當時它是日本人,就是滿鐵,滿洲鐵路株式會社,是日本人在中國東北地區建立的以鐵路為主多種經營的這樣一個軍政合一的機構,滿鐵不是一個純粹的鐵路機構。當時赤峰在1933年淪陷之後,日本就開始修這個鐵路,1935年年底12月底這個鐵路就修建完成了。

赤峰市民俗學者李曉輝:他修的鐵路是從葉柏壽到這

光影赤峰:火車站,記憶中那“離別的站臺”


張:對,叫葉赤線鐵路,這條鐵路是連接東北的。

赤峰市民俗學者劉玉祥:另外這個日偽時期這個鐵路,它是比較咱們現在這個鐵路道軌要窄,矮一點,但是軌道的寬度和現在還是一樣的。

赤峰市民俗專家張松柏:他這個鐵路就是到了改革開放那個時候,其實就已經遠遠的滿足不了咱們赤峰市城市發展的需要了。

光影赤峰:火車站,記憶中那“離別的站臺”


赤峰市民俗學者李曉輝:車站翻成第二輪模樣的時候,好像是在,70年代末,1979年。

赤峰市民俗專家張松柏:建立了新的車站,就是第二代火車站,它是啥背景呢,就是國家沿著古北口修這條鐵路叫沙通鐵路,這條鐵路就是說它是中國的第二條東北的入關的線,原來不是走山海關那條線嗎?這樣從通遼又一條線走古北口線,這條鐵路它是一個戰備的,所以說這個鐵路故意打山洞,故意打山洞它就是為了防空襲,它是一條戰備的鐵路。那麼這個鐵路修呢是由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九師,當時是俗稱鐵老九,他們承擔的,那麼這條鐵路修了之後,赤峰就變成一個通途了,去北京什麼的它就通開了。

赤峰市民俗學者李曉輝:原來到北京是從葉柏壽倒車。

光影赤峰:火車站,記憶中那“離別的站臺”


赤峰市民俗專家張松柏:那時候是去北京是一天一夜從赤峰坐火車,下午坐到葉柏壽,在葉柏壽呆一宿在車站裡頭,所以說當時赤峰有一個說法呢“葉白受”,太難受了,再從葉柏壽坐車到承德,承德再倒車。其實那時候到北京要折騰一天一夜。當時赤峰北部的人沒見過火車,火車是一個西洋景,我記得就是說我都參加工作了,你看80年代了,當時我工作的時候,我們當時在文博系統工作,就是北部來的人到我們單位了,就告訴我因為我很年輕,就告訴我說去領著誰誰誰看火車去,所以說我就得領著這個北部來的幹部,到火車站讓他看看火車是什麼樣。

赤峰市民俗學者李曉輝:它現在後期改造(第三代火車站)基本已經出現了2層了,2層可以通過天橋直接上,它就整個方便通行力比過去更方便了。

赤峰市民俗專家張松柏:但是現在你看隨著高鐵的引進,明年咱們高鐵就要通了,再去北京那就和咱們坐公交在市區一樣,一個多小時。

記者: 劉禹汐 袁鶴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