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晋城年味|剪纸

年味是祖宗传承的文化,

被岁月和习俗千锤百炼后,

在冬通往春的拐角处,

腊月的神经末梢显现。


年味是祝福声声,锣鼓阵阵,

灯笼高挂,火树银花中

那掀起万簇波涛的一瞥惊鸿,

千滋百味, 触动你我的心弦。


记忆中的晋城年味|剪纸

有一群文化守望者,

他们葆有朴实的初心,

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发扬光大。

被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受岁月的洗礼和情感的积淀,

至今仍饱含温度。


“记忆中的年味——剪纸”。

● ● ●

记忆中的晋城年味|剪纸


艺术

剪纸

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环境,美化着生活,还因其民味十足、生动有趣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晋城的剪纸艺人很多,今天先给大家介绍民间剪纸艺人段小军。

记忆中的晋城年味|剪纸


晋城剪纸艺人——段小军

段小军母亲段小珍、奶奶陈小团也会剪窗花,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却是同院的老汉段来珠。他还记得自己七八岁时,看见段老师剪牡丹、剪双燕,甚是有趣,他的眼神被勾住了,如痴似醉,欲罢不能。他也曾偷偷拿起段来珠的剪刀揣摩,怎么会了了几刀,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虾,能剪鲤鱼戏天河?


记忆中的晋城年味|剪纸

因为当时家里不富裕,童年的段小军曾经把别人家的对联撕下来,废物利用,剪成美丽的图案;学校里,别人的作业是以本计数,他从来都是以张计数。没有纸写作业,他正面写了反面写,边角充分利用,实在无一字立足之地,他就帮同学剪个小动物,来换取作业纸;捡个香烟壳,能剪个凤戏牡丹;下地做农活儿,休息时他摘个树叶,随手就能撕成个小狗小兔……当时,他是村里闻名的巧手,做纸扎、编箩头、打席、木匠、绑扫帚,样样会干。剪纸说到底,还是需要点儿先天的灵气——好比剪纸是与生俱来的,是血液里的东西,一拿上剪刀就唤醒了。


当然,要想剪得好,也还需要后天的悟性和练习。这些年,段小军走到哪,看到哪,到哪都要找剪纸艺人拜访。2008年他随村里的包工队到承德做工程,工余,别人去玩小布达拉宫、避暑山庄,他却一一拜访了许多位剪纸艺人。从承德回来,他的作品更为细腻了。

晋城下属的六个县区,他更是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特别是大阳古镇的杨香俊老人,老家山西的孙二林老师,从别人的作品中他悟出了许多东西。出门在外,看到有的物象,他都要揣摩,比如有一次在古玩城,看到一个麒麟,他用手机拍摄下每一个角度,正面侧面,细细玩味。心里一有想法,随时披衣下床,不剪出来就睡不着,有时,真觉得这是天赐,如果不趁势剪出来,明天就跑了,再也剪不出来了。

吉林敦化、云南景洪、河北蔚县,这些年他到过很多地方取经。1995年,他慕名到永济,收获最大。用行活说以前剪纸是“雕虫小技”,从那以后,真正有了自己的创作思路。文一点儿说,就是有了文化,他开始整理泽州民间50年代已失传的经典剪纸作品:花狸吃葡萄、老猫坐火炉、老婆抖簸箕、老鼠嫁女,思谋用剪纸创作——家乡泽州县李寨乡的名风景“天下第一湾”、上党梆子戏剧脸谱、晋城新八景 ……都列队待剪。


记忆中的晋城年味|剪纸

纸上有天地,刀剪写乾坤。在段小军的家里,最多的是纸,其次是纸屑,再次就是四壁剪纸作品。直抒胸臆、自然天成、妙趣天然,虽然只有小学毕业,但段小军凭着先天悟性、一腔痴迷、勤习苦练,想到什么就剪出什么,一剪下去,即刻成形,特征突出,删繁就简,洗练概括,其作品最大的魅力是似像非像之间,抓住一点儿,突出一点儿,留白疏密得当,南北结合,既有空灵透气之作,也有天真浑厚之作,有的作品甚至有毕加索立体派之感,达到了“我手写我心”这样的高妙境界。

谈到手艺人的处境,他说——如果要靠以剪纸为生,他早到大街上要饭去了,他只是用闲钱和年月在喂养一个自己多年来的一个爱好罢了。爱到什么程度?段小军说,死后棺材里什么不放,也要放沓红纸、放把剪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