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带病指挥朝鲜停战谈判

李克农带病指挥朝鲜停战谈判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仅半年多的时间,朝鲜战场局势就被迅速扭转,“联合国军”和李承晚部队很快就从鸭绿江边被赶回了三八线。美国也被迫向中国提出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而这场停战谈判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停战谈判,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当时的朝鲜战场。这场谈判出人意料地历时两年零十九天,两易会址,五次中断,共开了58次双方代表团大会,733次各种小会。这场艰难谈判的决策者也是毛泽东,而一线指挥者是李克农。

李克农是我党历史上杰出的情报工作者,号称“情报王”,他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当时55名上将中唯一一个没有带兵打仗、没有亲上战场厮杀的将军。

“我马上准备出发”——李克农带病奉命赴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李克农的健康状况就开始恶化。1950年5月,李克农的哮喘病复发,被中央送到苏联养病。在苏期间,李克农每天都通过报纸关注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随着美中加入,战争不断升级。李克农再也无心养病了,他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北京,指挥自己的情报部门开始搜集大量的美军情报提供给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得知朝鲜停战谈判的消息后,李克农以情报工作者特有的敏锐感觉到自己将参与到这场“文战”的较量中。果然,毛泽东很快就亲自点将李克农赴朝鲜谈判。

1951年6月的一天,李克农接到通知,到中南海见毛泽东主席。到中南海后,毛泽东开门见山地对李克农说:“我点了你的将,要你去坐镇开城,外交部组成一个班子,乔冠华也去,军队也要有人参加。”

“我马上准备出发!”李克农毫不犹豫地回答。

回到家冷静下来之后,李克农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支撑自己去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毛主席亲自点自己的将那是对自己寄予了厚望,作为一名老革命者,自己义不容辞。可是毛主席还不知道自己平时要靠大把大把的药物和打吗啡才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和睡眠,万一因为自己的身体影响了谈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反复权衡之后,他决定向中央写一份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一下自己的病情,请中央根据这一情况准备多种方案。

看完报告,毛泽东思索再三还是决定让李克农去。接到毛主席的命令后,李克农立即组织代表团,为了保密,对外称“群众工作队”,李克农被称作李队长,乔冠华被称作乔指导员。根据毛泽东指示,谈判对外以人民军为主,实际上由李克农主持,乔冠华协助,柴成文为联络官。

代表团很快到达了朝鲜,7月6日见到了金日成将军。李克农和金日成就谈判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磋商,商定:李克农为中朝代表团的团长。代表团分为前方、中间和后方指挥三线。第一线是直接出面谈判的朝鲜人民军南日大将和志愿军邓华副司令员等;第二线是乔冠华和柴成文,柴负责联络。第三线则是幕后坐镇的李克农,负责直接和毛泽东、金日成、彭德怀沟通。代表团对外公布的谈判名单则是南日大将(朝)、李相朝(朝)、邓华(中)、解方(中)、柴成文(中)、杜平(中)等。

“临阵不换将”——李克农带病坚持谈判

李克农带病指挥朝鲜停战谈判

参加朝鲜停战谈判的李克农(前)、乔冠华(后中)、解方(后右)

李克农是拖着沉重的病体来朝鲜的,一到朝鲜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当时,由于谈判刚开始,所以必须做足准备。每次谈判前,李克农都要和负责一线谈判的人员一起熟悉材料,商讨对策,模拟实习,使大家做到胸有成竹、处变不惊。

那段日子李克农通常是夜以继日地开会总结研究,一般先由一线谈判人员汇报谈判情况,然后大家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和下次谈判可能遇到的情况,之后,李克农把大家的谈话进行归纳阐述,制定出具体方针策略,然后形成文字上报党中央、金日成和彭德怀。等中央复电后,李克农便按中央指示对下一步谈判再做进一步的确定完善。等这一切都做完了,大家才抓紧时间休息。但往往这个时候天已经开始放亮了,李克农又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

李克农入朝不久,就收到了父亲病逝的电报。当时,大家正在讨论工作的事,因为李克农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电报,所以这封电报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大家的情绪,李克农强忍悲痛把电报装进了口袋。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来到帐外,对着家乡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遥祭父亲的在天之灵。想到自己从青年就参加革命离开了家,没有多少时间在父母面前尽孝,1946年母亲去世时自己正忙于北京军调部工作而没能回家,而今父亲去世,自己又远在异国。想到这里,一向刚强的李克农忍不住热泪纵横。从此,他立志不刮胡须直到谈判结束以纪念自己的父亲。

紧张的工作使大家都感到十分疲惫,更别说重病缠身的李克农了。随着谈判的深入,他每天要阅读和起草大量的文件电文。由于视力微弱,工作时他的眼睛几乎要贴到桌子上。这使他的胸口受到严重挤压,本来就有哮喘病的他因为伏案时间太长经常出现呼吸困难、胸口胀痛。所以每工作一会,他都要起身到院子里大口大口地呼吸几口新鲜空气。

病痛的折磨使得他经常双手发抖,手中的笔会不自觉地滑落到地上。为了减轻病痛,他常常一边工作一边一把一把地往嘴里送药。只有当他咳得实在喘不上气时,才暂时躺下休息一下。

随着冬季的来临,恶劣的环境和阴冷潮湿的气候以及超负荷的工作使李克农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长期的伏案挤压胸口又引发了心脏病。有一次,他们正在开会,极度疲劳的李克农突然昏迷了过去,幸亏大家及时抢救才苏醒过来。

尽管李克农是身体频临崩溃的边缘,但他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和士气,他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整洁、精神十足。因为他是代表团团长,是大家的主心骨,许多事情都等着他去决定和决策。为了不让大家担心自己的身体,在工作间隙,李克农经常和大家开玩笑活跃气氛,大家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尽管李克农极力隐瞒自己的健康状况,但中央还是了解到了实情。经过反复思考,毛泽东决定派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去接替李克农,让他回国治疗休息。

1951年11月,伍修权来到朝鲜,当他看到李克农工作时痛苦的情况时心里十分难过。他对李克农说:“你身体不好,中央让我来替换你一下。”李克农长长地喘了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临阵不换将”。然后,他又说:“感谢中央的关心,我现在身体不太好,但是熟悉谈判工作的全部情况,已经摸透了各方面的规律,如果现在中途换人,对整个工作不利,因此建议在我尚能支持的情况下,不马上换人。”

李克农说得有理,但身体又的确不行,伍修权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最后两人一起致电中央。中央同意由李克农主持工作,伍修权暂留朝鲜,若李克农身体不支再换人。就这样,尽管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但为了国家利益,李克农仍坚持留在朝鲜领导艰难的谈判工作。

“坐下去!”——李克农沉着冷静应对谈判

李克农带病指挥朝鲜停战谈判

谈判现场

朝鲜停战谈判是一场复杂漫长的谈判。尽管“联合国军”在战场上捞不到便宜被迫回到谈判桌前,但他们是不甘心认输的,在谈判中常常无理取闹,提出许多极端无理的要求,使谈判不欢而散。

当时谈判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一是战争在什么地方停下来,也就是在什么地方建立军事分界线的问题;二是如何监督停战问题;三是战俘交换问题。

谈判进入实质性讨论之后,在第一个问题上就卡了壳。本来谈判之前,由于志愿军连续三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美国杜鲁门总统明确表示愿意在恢复战前状态的条件下停火休战,因此,中方提出以战前临时分界的“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退10公里建立非军事区。但美方却以自己的“海空优势必须在地面得到补偿”为由断然拒绝,要求取得三八线以北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谈判陷入了僵局。美方常以沉默不语的冷场来对付中朝谈判代表。

在1951年8月10日的谈判中,中朝代表发言完毕后,美方代表集体拒不发言。会场再次出现了长时间的冷场。一个美方代表甚至用挑衅的目光看着中朝代表。中朝代表有人开始有点沉不住气了。这时,负责联络的柴成文更是十分焦急,他利用自己联络官可以走动的便利,悄悄起身来到会场外中朝一方的帐篷里。此时,李克农正坐在帐篷里沉思,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柴成文附到他耳边低声问:“怎么办?”李克农一言不发,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了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坐下去。”柴成文带着纸条回到了大厅,悄悄地将纸条递给旁边的代表,代表们一个一个地传递下去。看完纸条的中朝代表一个一个马上变得从容镇静,像“坐禅”一样稳稳地坐在那里,脸上露出轻松和不屑的表情。

终于,在132分钟之后,美方代表再也无法忍受这尴尬郁闷的沉默,不得不宣布休会退席,中朝代表在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朝鲜停战谈判不仅创造了相对沉默对抗132分钟的最长历史记录,同时也创造了谈判最短历史记录:25秒。即双方代表刚落座,宣布开会后又马上宣布休会。可见,朝鲜停战谈判的确是一场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的“白刃战”。谈判一直在谈谈打打中进行。李克农经常叮嘱大家:“谈判是打仗,是打文仗”,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定要坚持原则,但也要灵活掌握策略。

朝鲜停战谈判是为了和平,而在谈判中代表们经常遇到危险。有一次,李克农乘车去办事。美军飞机突然飞来并不断扫射吉普车,子弹穿透玻璃从李克农身边掠过,在他的马靴上划出了深深的痕迹。幸亏司机沉着机智,驾车东躲西绕,尽管轮胎被打破,但他们二人却死里逃生。后来李克农和家人说起此事还风趣地说:“我差点翘着辫子去见马克思”。

经过战场实力的较量,也经过10个月的艰苦漫长谈判,双方终于在确定军事分界线、建立非军事区和监督停战上达成协议,但在关于遣返战俘问题上双方又陷入了无休止的纠缠和争吵中。美方甚至不顾《日内瓦公约》,荒唐地提出“一对一交换”等等无理要求,遭到中朝代表的坚决拒绝。谈判又被宣布无限期休会,直到1953年4月26日复会。又经过50余天的谈判,双方终于在战俘遣返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并定于7月27日举行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

长达两年八个月的谈判终于落下了帷幕,代表团内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李克农却异常冷静,他知道,李承晚是不甘心就此罢手的,他是在中朝军队的打击下和美国人安抚压制下被迫接受这个结果的,如果明天的签字仪式上有人伪装成记者或工作人员破坏或袭击双方到场签字的司令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几年的谈判将功败垂成,几年的心血将毁于一旦。思考再三,李克农提出双方司令员不到现场签字,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立即生效,然后分别向自己的司令官送签互换文本。

李克农这种特别的送签方式很快得到了中央和美方的同意。7月27日,双方以此方式签了字,朝鲜停战协定生效,和平终于降临朝鲜半岛。

在艰苦的谈判中,李克农克服病痛,坐镇幕后,沉着机智,同时又实事求是,灵活变通,富有创造性地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朝鲜半岛和远东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外交才华,为新中国外交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