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連打15個電話,向吳京拋來橄欖枝,吳京該去好萊塢發展麼?

用戶63863092660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早已習慣了“一家獨大”的好萊塢,已經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緊迫感,這個緊迫感來自於躍升全球第二大票倉的中國電影市場。當越來越多的中國資本參與好萊塢大片,當國產優秀電影人的作品拿到難以想象的票房奇蹟,好萊塢已經越來越不淡定了。

說到底,文化是產業,電影拍出來就為了賺錢,能夠讓吳京這樣將中國觀眾的審美水準和精神需求看得透徹的電影人,為好萊塢在中國電影市場攻城略地,鞏固好萊塢在國內觀眾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這就是一門一本萬里的好生意。

好萊塢用這麼多年的努力,幾乎壟斷的全球的電影話語權,讓全世界的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他們那一套“普世價值觀”,前些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幾乎被好萊塢壟斷了,所謂“國產電影保護月”都難以抵擋這股強勁的風頭。

競爭就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你變強了,別人自然會相對的被削弱。當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國產電影表現越來越出色,好萊塢當然不會輕易放棄這塊增長量驚人的巨大市場。

不過,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從我不是藥神》到《哪吒之魔童降世》,越來越多“不信命”的國產優秀影片,在觀眾們的口口相傳中成為“爆款”,引發全民的精神共鳴,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票房新紀錄,哪怕是像《復仇者聯盟4》這樣拿到全球票房冠軍的超級大片,在國內也不過“屈居”於累計票房排行榜的第四名。

從與內地影視公司搞“合拍片”,到好萊塢資深明星參演國產電影(《大腕》、《金陵十三釵》、《大轟炸》),再到頂級大片請一兩位國內人氣演員(《環太平洋2》、《變形金剛4》、《哥斯拉2:怪獸之王》),甚至做出了中國比北美先上映熱門大片的決定,好萊塢使出了渾身解數,施展了種種“誠意”,目的就是為了牢牢地把握住中國市場。

早年紛紛到好萊塢闖蕩的成龍、李連杰、吳宇森、周潤發等人,逐漸將自己的發展中心轉向中國市場,當年以拿到奧斯卡獎提名為榮的大導演們,現在更在乎中國觀眾的觀影感受了,市場決定了他們做出了正確的抉擇。

現在,好萊塢希望故伎重演,就跟當年邀請成龍、李連杰等人赴好萊塢發展一樣,邀請像吳京這樣能夠扛起票房大旗的代表性人物,為好萊塢開疆拓土,不過,時代不同了,角色換位了,在巨大的中國市場面前,有潛力巨大的中國觀眾撐腰,誰能不能輕易地左右中國電影人。


得著說


好萊塢是商業電影的聖殿,本質上就是誰能搞錢就跟誰走,隨著中國資本的大量滲透,中國觀眾的電影市場越來越大,好萊塢的製片公司膝蓋開始軟了,以前中國最頂級的演員過去,也只能夠跑個不到一分鐘的龍套,回來就能吹噓自己是好萊塢頂級演員,而如今完全反轉。

把時間推回二十年前,張藝謀只能通過那種禁忌體裁才能得到國外電影的關注,成龍李連杰只能通過跳一個又一個危樓才能夠得到為數不多的放映屏幕,遠遠不如有本土支持的文藝片排片量,那個時候真的是慘兮兮的,但是樣樣不如別人,也實在沒話可說,再把時間推回到十年前,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中外合資片,亞裔人種出現的越來越多了,包括電影取景和裝飾,製作方也越來越討好中國觀眾,再到後來,中國公司的廣告也集體刻在了《變形金剛》系列和《速度與激情》等等經典影片中,這也是實力的體現。




一直到吳京《戰狼2》自導自演的爆發,才讓老外正確正視了中國電影的崛起發展,老實說,老外之前看不起我們的電影,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做的確實不咋地,另一方面是我們太喜歡跟從觀眾的需求了,圈錢的嘴臉太明顯,請幾個貴點的流量明星就能賺到更多的錢,完全忽視了電影的藝術性,《戰狼2》確實是一部很硬核的軍事片,票房也打進了全球電影史上前100,可以說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吳京確實是很爭氣,所以別人願意給他拋了橄欖枝。



吳京應該去好萊塢發展嗎?我覺得未必,好萊塢的電影產業太成熟了,什麼東西都是製片人說了算,像張藝謀這樣的國際導演,都得聽製作人安排,不能自己隨意更改劇情走向,你看《長城》虧的跟什麼一樣,更何況是去做演員的吳京了,去了也只不過是因為他的臉討好中國觀眾,他自己發揮的空間很少,甚至可能說沒有,要認清楚好萊塢的本質就是利字為先,只有中國的投資,還有中國的導演,才能拍出中國特色的東西,如果什麼都是好萊塢式的,那框架是人家的,拍出來的東西也是人家的,只不過是一個分身的賺錢工具而已,所以我覺得他現在的優勢就是,做自己,好萊塢已經不再那麼高高在上了。



炭燒的菠蘿


其實吳京並不需要去好萊塢發展。吳京作為當今中生代影星、功夫明星的代表人物之一,從出道至今已經有20年,無論是之前的功夫小子還是現在的鐵血硬漢,吳京皆保持了自己的特色。雖然在前半段歷程中吳京的發展並不是很順暢,然而隨著《戰狼》系列的上映,吳京更是成為了當下最紅的明星之一。


《戰狼2》不僅點燃了國內觀眾的愛國情懷,更是打破了國內電影的票房記錄,這也說明了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吳京的電影之路是正確的。如果吳京願意在國內電影圈持續發展,他必然會走愛國題材和軍事題材的路線,這也是他能獲得流量、人氣和票房的關鍵。

但是,吳京的電影模式並不適合好萊塢。好萊塢經過多年的類型片發展,電影票房更傾向於大IP 與大製作,像戰爭類的電影早已經在美國不吃香。而且去了好萊塢之後,吳京的體格在西方人以及硬漢叢生的好萊塢並不突出。最後在類型取向上,好萊塢是製片人中心制,即便吳京是一部電影的導演和主演,他也沒有話語權。



鑑於國內的受眾群體和愛國情懷,吳京在這一兩年內拍攝《戰狼3》也是大概率事件,畢竟有票房、有人氣,後面吳京當然也不必去好萊塢看別人的臉色了。



關注頭條號小俠萬人敵,我陪各位一起聊影視娛樂動態。


伯德小姐


一,好萊塢不會打電話。好萊塢是個地名,hollywood的音譯,就像上海不會給賈斯丁比伯打電話一樣。

二,正常人不會連續打十五個電話給同一人。電話裡已經拒絕了,剛掛就又打電話問同一問題,神經不正常。

三,連打十五個電話恰恰是誠意不足,只為試探。給重要的人打電話,事前必有多番預案,甲方案不行馬上來乙方案。打了十五個電話,即使每次都有加價,更顯得誠意不足,為何當初不一次給足誠意價呢。

四,打電話的人地位不高做不了主。每一次電話代表一個新方案,可見打電話的人無法在吳京拒絕後現場拿出新方案,而只是一個聯絡人角色,需層層請示幕後金主。

綜上:一個做不了主的無名小卒(好萊塢打電話,連公司名字都沒有)十分不禮貌(連續打電話)地給吳京打騷擾電話(價錢低地位低),我是吳京才不理。


人人踢豬


好萊塢就一定好麼

不可否認,好萊塢出品,電影票房大多有保證。因為好萊塢是面向世界的,背後更是有諸多大老闆,媒體的支持。吳京去了好萊塢,可能會讓更多人看到他的身影,賺更多的錢。



然而。正因為是好萊塢,吳京在中國的電影地位不等同於世界上地位。他有可能不再是電影導演,他沒法再能按照自己的心思拍電影,他可能不會被世界人民所重視。




好萊塢是個平臺,但中國這個平臺一樣不小

!!!!!

?????

一,市場的問題。

雖說好萊塢是世界的,但每年好萊塢能進入中國的能有幾部,除了一些特別優秀的。並不是隨便一部都能進來,廣電總局還是要保護中國的電影市場的。

而,在中國的話,只要電影賣點好,宣傳正能量,演技精湛。國人自然會看,而且,就像《流浪地球》一樣,國家都挺你。還能不火咋的?



二,國外拍電影也要外語差不多的好吧

在國外拍電影,我覺得比在中國要麻煩,語言的溝通是個問題。不是每個演員,外語都很牛逼。

此外,花費時間在語言的交流上,還不一定能有成果。為啥還要去國外呢?並不是人人都像成龍大哥一樣,走向世界的。

三,國內照樣不差勁。

因為中國這些年電影正出於起步,騰飛的階段。而且,大家也都不缺一顆愛國心,只要自己電影拍的好,國人肯定先挺自己的電影。

誰沒有一顆小心心呢?

國內有著巨大的潛力,未來,誰說不定,中國也有自己的中萊塢呢?所以,國內其實也蠻好的嘛。




當然。這只是我的看法,我們都沒法代替吳京做選擇。但我覺得,他會留下的。





月下清風黑小魚


好萊塢是美國電影工業的代名詞,擁有著深厚的時尚底蘊及雄壯的科技實力,一直被全球各地爭相模仿,同時也是無數演員的夢想之地,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一些中國演員及導演。

既然吳京現在成了導演,那麼我就列舉一箇中國導演進軍好萊塢的故事。

徐克是在國內非常有名的一個導演及監製,其中的代表作《黃飛鴻系列》《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等非常有名的電影,憑藉這些電影,讓徐克成為了中國武俠電影的代名詞。成名後的徐克後來就想著去好萊塢闖一闖,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好萊塢拍出優秀的作品,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然後就屁顛屁顛的跑去好萊塢拍了兩部電影《反擊王》和《迎頭痛擊》,結果甚至不能用票房慘敗來形容,比慘敗還慘。

後來有記者問及徐克前妻施南生:對徐克的好萊塢經歷有什麼看法?她回答到:“那絕對是一個錯誤!徐克很後悔,他覺得好萊塢是一個很講政治的地方,或者說那裡有些人很虛偽。他們表面跟你很熱情,心裡卻不知道在想什麼,徐克又不善於用語言表達自己,他在好萊塢待得很憋悶。幸虧我們就在那裡拍了兩部電影。”

這個或許可以提供一個參考,現在的吳京火到發燙,好萊塢發出邀請只不過是看中了他在中國的人氣罷了,揪根刨底還是看中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票倉的市場。吳京如果真的去了好萊塢,好萊塢會為他量身定做一部電影麼,這部電影真的能符合美國人的口味嗎?吳京真的能夠適應好萊塢的環境麼,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亦或是隻是充當一個小配角,那還真不如不去。

有人說,如果吳京去了好萊塢,可以學習到一些先進的電影技術,我想說的是,吳京在港漂的那段時間就已經學到了很多,所以後來才敢自導自演了《狼牙》《戰狼》,而且,好萊塢的拍攝方法及流程不一定適合中國電影。

現在中國電影也在極速發展,正是需要像吳京這樣的年輕導演,有衝勁有幹勁,拍出的電影適合年輕人的口味。

所以我不認為吳京應該去好萊塢!

如果喜歡這個回答,請動下手指關注下我哦!


銀色柚子


親愛的們,這裡是今日頭條優質影視領域創作者【映畫臺灣】

1、如今的世界影視格局,和成龍周潤發吳宇森等老大哥開拓的好萊塢淘金潮,已經完全不同了!

當年,1990年代中後期,成龍、周潤發、吳宇森等華語電影人到好萊塢去闖蕩,雖然成績斐然,但最後還是打工而已

比如吳宇森導演在好萊塢拍了《斷箭》、《變臉》、《碟中諜2》、《風語者》等成功的好萊塢商業片,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但他也只是幫好萊塢的大電影公司打工,收了導演酬勞而已


後來,吳宇森先生覺得還是要做中國人自己的電影,所以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以自己的影響力,製作國際化的影片,比如《赤壁》《賽德克巴萊》《太平輪》等等,依舊被世界所矚目


成龍大哥也一樣,1990年代中期後受好萊塢邀請,拍攝了著名的《尖峰時刻》系列、《上海正午》系列、《神奇燕尾服》等,成為在全世界最受矚目的華人明星,但他還是隻是為好萊塢打工,直到後來他就要求成為《環遊世界80天》的製作人,才真正在好萊塢有話語權,不過大哥很有個性,最後還是回到自己最熟悉的華語電影發展,一樣延續輝煌


2 世界真的不同了,好萊塢邀請吳京,肯定不可能再是很多年前只為好萊塢打工的合作方式了,與其說吳京去好萊塢發展,還不如說是好萊塢和吳京合作,比較貼切


目前還不知道吳京和好萊塢的合作方式是如何的,但有一個女演員和好萊塢的合作軌跡,倒是可以看出如今中國演員和好萊塢合作的不同之處

那就是剛剛過了40歲生日的國際章章子怡


當年章子怡進入好萊塢的形式,是拍了轟動世界的《臥虎藏龍》,這其實是一部華人資本拍攝的片子,被好萊塢買了美國發行權,在美國推廣得特別好,章子怡就順勢進入好萊塢

後來她主演的《英雄》《十面埋伏》,都是如此的形式進入好萊塢,更為她在好萊塢打出名氣


章子怡在好萊塢的首秀是成龍主演的《尖峰時刻2》

之後以領銜主演的方式,出演《藝伎回憶錄》,當年,章子怡、鞏俐、楊紫瓊三位中國女演員,主演一部好萊塢投資的日本歷史題材電影,也是相當轟動呢

那個時候簡直是國際章的高光時刻啊,那一年的《名利場》找了當時最被期待的好萊塢演員拍了一個群照,中間就有章子怡,十年過去,中間很多人都成了巨星


但章子怡卻遭遇了人生低谷,那就是想自己在好萊塢拍片,由於資金等問題,得罪了人,才有2007年前後章子怡人生中的至暗時刻。於是,她離開好萊塢,回到華語影壇,勵精圖治,以《一代宗師》的宮二贏得大滿貫影后,在華語影展牢牢站穩超一線位置

儘管多年來,章子怡已經不靠近好萊塢了,但好萊塢自己卻找上門來了啊,2018年她出演了派拉蒙公司的《科洛弗悖論》,算是十年後重新回到好萊塢


不過,如今的章子怡和十年前的章子怡是截然不同了,因為世界電影的格局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現在找中國演員,都是為了這個龐大的市場啊

於是2019年的《哥斯拉:怪獸之王》,也有章子怡

預告片裡的短髮真是好評


3 其實還有更厲害的,那就是如今的中國資本,進入了好萊塢電影領域,所以在演員的選擇方面,有更大的話語權。其中最值得一說的就是李冰冰,她去年和郭達斯坦森主演的《巨齒鯊》,就有中國公司參與投資,在全世界票房很不錯

據說李冰冰自己還參與了和漫威合作的《虎影俠》項目,如果這個電影能成功,那將是中國資本和好萊塢合作的新範例


所以,如果好萊塢發出邀請,吳京應該要去好萊塢發展,但不是普通打工,而是以自己公司投資合作的方式,拍攝擁有自己自主權的電影,藉由好萊塢的全球發行能力,在全世界上映,這個也可能是京哥樂於見到的吧


映畫臺灣


老外又想故技重演,又想利誘中國知名的吳京去好萊塢一方面利用吳京在中國電影市場的知名度從而儘量多搶佔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另一方面藉助吳京精湛的演技提高影片的質量以此提高好萊塢大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當年就對李小龍用過這一招,當李小龍知名度不高的時候根本不理他,但當李小龍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後態度馬上轉變,但我們龍哥卻不吃這一套,一心打造國產電影。就是在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人也可以拍出有水平的片子。

吳京一直以李小龍為偶像,我想不僅佩服他的演技更佩服他的愛國情懷,這些從他的成名兩部電影《戰狼Ⅰ》,《戰狼Ⅱ》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吳京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對中國影片深深的寄願。所以我堅信面對利誘吳京不會讓中國成千上萬的粉絲失望。


娛小邱


我認為吳京沒有去好萊塢發展的必要。

首先,中國電影的創作環境已經今非昔比,早過了需要演員為了好的資源單槍匹馬闖好萊塢的時代。雖然國內的技術和好萊塢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這種差距正在不斷變小,留在國內依然可以有很好的資源。

而且作為正在興起的電影市場,中國票房對於任何一部電影來說都是必爭之地,那麼為何要捨近求遠跑到好萊塢去,成為好萊塢爭奪中國市場的配角?

再者,從近幾年華人演員在好萊塢電影中的表現來看,好萊塢的編劇總是把中國人臉譜化,無論是李冰冰參演的《變形金剛4》,亦或是《環太平洋2》中的景甜,她們的角色都特別的呆板,沒有特色。

更有甚者,因為語言的關係,用英語念臺詞讓很多演員的演技得不到發揮,你會發現他們的臺詞毫無感情可言,但是明明演本土劇的時候,演員本身的臺詞功力並沒有問題。

綜合以上幾點原因,我認為吳京最終沒去好萊塢的決定是很明智的。


皮皮電影


個人覺得吳京絕對不應該去好萊塢!!

首先來看看去好萊塢的幾位中國巨星在好萊塢的發展情況,成龍無疑是最成功的,無論票房還是片酬在好萊塢來看2000年左右都是最頂尖的一線巨星!可以紅的時間不間斷,最晚還是西方世界對中國人的不認同,新鮮勁一過很難再持續!所以大哥這些年早就回內地發展了!李連杰和周潤發應該說在華語電影都是超一流的巨星,但是在好萊塢打拼多年也就算是醬油打的不錯的打醬油的吧!但是就是三流明星當時在好萊塢片酬也不是華語世界能比的。所以他們還是去了!

那麼吳京如果去好萊塢能火嗎?個人覺得很難,成龍能過主要是得益於功夫喜劇的個人風格,這種風格在好萊塢當時也是沒有的,所以成龍大哥能在好萊塢火起來!吳京的風格是硬漢,但是吳京的個人形象不符合西方人對硬漢的認同!所以吳京去好萊塢應該火不了!那好萊塢公司為什麼邀請吳京呢?就是為了中國市場而已!吳京在國內市場的號召力真的是太強了!好萊塢只是想利用這點賺中國人錢而已,吳京能火多久,好萊塢才不管呢?能賺一部電影就行了!

最後吳京有沒有必要去好萊塢呢?個人覺得沒有!吳京現在去好萊塢片酬不會太高,而且在火也很難!18年中國總票房90億美金,北美總票房120億美金!差距也不是很大了!而且吳京現在個人標誌就是熱血愛國青年!去看他的電影都是愛國情懷加持,就像華為手機一樣!!這是件好事!吳京應該進一步夯實這個基礎!這次《流浪地球》不也有愛國情懷加持嗎?這也是對民族意識的深化,也是對國產電影進一步發展的支持!如果吳京能再接再厲,再有幾部這樣的好電影,那麼吳京很可能在國內稱神了!!而且吳京最近的電影真的是賺了大錢,沒有必要再去好萊塢闖蕩!做好自己就行了!

所以吳京真沒有必要去好萊塢的!應該吳京也不會去!去了就是成人人家賺錢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