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武汉黄陂"无陂不成镇"?

阳光书法FXM


黄陂的创业史可追溯至3500年前的商代。其时,府河旁的盘龙城远古先民们,创造充满魅力、绚丽多彩的青铜文化、筑城文化、制陶文化、雕木文化、磨玉文化,闪耀着先民智慧的光芒。逝者如斯,薪火相传。勤劳、勇敢、睿智的黄陂人民传承古代文明,演绎了一幕幕辉煌的创业史。2019年开园的定远公园位于黄陂区前川街定远村,总面积为293.8亩,总投资约1.6亿元,公园以“画映湖畔、山水匠心”为规划理念,暗蕴黄陂“工匠精神”,是彰显黄陂生态特色,又具备江南水乡古建风格的城市综合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多元视角感受和游玩休憩体验的绿地空间。

公园大门,高高的牌楼上书写着“定远公园”4个大字,两侧对联:“滠水流芳千古风华思定远,甘露呈祥万世木兰耀九天”。牌楼的背面则是一幅“百福图”,进入园内,远远看到塔高七层的“定远阁”耸立在整个公园的正当中,与滠水河对岸的双凤亭遥相呼应。以黄陂四大文化名片命名的长廊,让游客在小憩之余,可以通过长廊上的雕梁画栋,深入了解盘龙文化、首义文化,木兰文化和二程文化的历史典故。漫步园内,九佬十八匠的雕塑沿路而建,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想起先辈们凭着这些手艺走南闯北,成就无陂不成镇的美誉。

黄陂能工巧匠众多,有“九佬十八匠”、“无陂不成镇”之誉。在汉口有黎黄陂路,上海有黄陂街;还有不少黄陂人谋生于海外和港、澳、台地区,使黄陂成为湖北省“第一台乡”、“第二侨乡”。“九佬十八匠”中的佼佼者所创造的品牌,如高洪太铜锣、曹正兴菜刀、谈炎记水饺、蔡林记热干面、黄陂卷烟等都是誉满全球、经久不衰的名优精品。史籍记载,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7)修建的汉阳归元寺,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建罗汉堂时,聘请手艺高超的黄陂王煜父子二人为雕塑师,历时9年,塑成栩栩如生的500罗汉神像,誉满城乡。史料记载,在清代,黄陂的土布、猪崇等均是湖北省出口东南亚的大宗产品;不少黄陂人在汉口开店铺、商行,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久而久之,人们称黄陂商贾为“陂商”。

解放后,实行公私合营,国有企业相继诞生,“九佬十八匠”成为企业的主人,他们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和创造力发挥一技之长,不少人成为技术能手、革新能手、发明能手、行业标兵和劳动模范。20世纪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初,黄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支撑当地经济的半壁河山。昔日的“匠人”们借助历史的舞台大显身手,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机械、冶金、纺织等14大生产行业,年生产总值位居湖北省前列。乡镇企业生产的许多产品在继承与创新上下了工夫,从而成为省优、部优产品,祁家湾染织,滠口毛纺,横店蝶丝、裘皮,前川红外线水煮猪鬃,泡桐膏塑工艺品,蔡家榨剪刀,曹正兴菜刀,甘棠铜锣等一大批印着“中国·黄陂制造”字样的优质产品,销往国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黄陂匠人沐浴改革的春风,再次成为改革的弄潮儿。他们先是带着“红帽子”(即集体企业的牌子)搞企业责任承包、经济承包,时称“能人承包”。各级政府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帮助与指导他们进行企业制度改革,组建股份制企业,一批技术骨干、管理人才成为新时期非公有经济实体的股东、董事长或总经理。企业改制解放了生产力,企业出现产、供、销兴旺的局面,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以来,黄陂进入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时期,尤其是撤县设区之后,中共黄陂区委、黄陂区人民政府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撤县设区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能工巧匠和实业家的优势,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掀起全民创业热潮。2007一2018年,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在湖北省各县(市、区)连续11年名列前五。并先后荣获“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武汉市“全民创业优胜区”、全国“十佳全民创业示范区(县)”等称号。


城市文化观察


建国初的黄陂人口100余万,人多地贫,人民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且多有做手艺,做生意的习惯。一般家庭男丁,15岁后休学即外出闯世界,谋生,一旦事业有成,就地入藉的很多,因此全国各地遍布黄陂人。谓之:无陂不成镇。以前以外出闯世界为乐的黄陂人,精明能干,忠庸规矩,现在经济发展好了,人也随大流,世俗了不少!


一生修行14126177


是中国不是武汉,是世界!


齐进323


陂是人工挖掘的池塘,人工水渠。

黄,是黄州府城。

黄陂是黄州城护城河堤外的郊区。

隋至唐三百年间黄州府城在新洲,

新洲是隋唐黄州老州城。

所以黄州城外叫黄陂!

古代每个村镇,中心地带必有人工挖的池塘,故曰,无陂不成镇!

顺便说一句,陂,念bei,池塘。

没文化的人,念成pi.

历史原因造成的,也就罢了!

还有,陂与坡相通,念po。


五星耀中华



“无陂不成镇”首先典出《周易》,初为一条历法谜语,后演变为武汉市黄陂区的一种文化现象。从20世纪考古成果看,它的形成可追溯到3500年前黄陂先民打造长江流域第一古城——盘龙城;从史志典籍记载看,则可追溯到500年前黄陂人打造中国四大名镇——汉口镇。而且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而今数十万黄陂人分布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湖北黄陂拥有3500年的城市文明史和2230年的置县史,千百年来,黄陂人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素有“无陂不成镇”的美誉。


古今说史


黄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楚文化的核心地带。同时,也是民间艺术之城。2014年,黄陂区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省级14项、市级16项,区级61项。享有“楚剧之乡”、“泥塑之乡”、“武术之乡”的美誉。黄陂“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民间文学木兰传说、曲艺湖北大鼓、和戏曲楚剧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陂民间彩词、高跷故事亭子等14项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民间技艺曹正兴菜刀、高洪泰铜锣、蔡林记、

至于黄陂是从哪里移民过来的,这个说法不一,绝大数人说法是从江西移民过来的!之所以黄陂人能出苦耐劳,只是因为,当时人多地少!

回答完毕了,码字不易啊,爷们记得点赞!小编对于头发健康问题比较擅长,有什么头发问题可以来了解,特别是秃头!

雍禾毛发医生徐鲁


确实,我去过很多地方,到处都有黄陂人的踪迹,据统计海外加港澳台100万 ,全国各地100万,黄陂本土100多万,希望全球三百万黄陂人都能为建设黄陂出一分力。


LHT60


良田三亩.不如薄技随身.荒年不饿手艺人.过去黄陂人多地少.人平不到七分地田.只能背井离乡出去闯荡.开枝散叶.做小卖买.开店铺.理发.打豆腐.卖小吃.开药铺.弹棉花.等系列小本经营.皆可溫饱.民国时期可谓盛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