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每天至少读500页书,孙正义静养两年看四千多本书,怎么做到的?

齐立新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总是能挤出来的。众所周知,大部分成功人物都是爱看书的。俗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阅读是最简单的提升自己的方式。

想要高效率地做事情的前提是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阅读量,首先要明确的几个问题应该是:你为什么要读书?要读什么样的书?要怎么读书?

1、你为什么要读书?

没有目标就开始阅读的人,就像是没有目的地的人,在大街上四处游荡,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要读什么样的书?

确定了自己的阅读目标后,找准自己的阅读领域,然后列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主题书单,多数会读书的人都比较推崇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多读几本相关的书籍,因为每个作者切入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想法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所以不同作者关于同一个主题的阐述,就会有不同的见解。

3、要怎样读书?

很多人才开始阅读的时候会盲目的追求阅读的数量,而不是质量。他在意的,只是我读了几页书或者几本书?却很少去反思,我的阅读效果如何?有没有浪费时间?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把书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到底把书中学到的多少东西运用到了生活中。读10本书,还不如认真读一本书,把其中的东西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和运用。


椰里晚照


这个一点都不夸张,我就亲眼见过这样的人。


我上一份工作的直属领导,第一次和他出差,在机场他买了3本书,上飞机后,我开始睡觉,他开始看书。


一觉醒来,飞机落地,我问他收获怎么样,他说,全看完了,没啥新奇的。


我有点懵:2个小时,他就看完了3本书?


后来我才知道,他每年要看至少100本书,那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这样的阅读量并不算特别的夸张,但他阅读的方法跟很多成功人士的方法大体相同:


1.建立对阅读的兴趣


阅读本身就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情,跟玩游戏、追剧、旅游一样,是一件趣事。


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曾说过,巴菲特醒着的一半时间是用在阅读上的。巴菲特自己也回忆说,自己12岁的时候就已经读完了奥马哈市图书馆中所有关于投资的书。


一个12岁的孩子会带着什么样的野心和目的去阅读吗?除了兴趣,没有其他的动机可以解释。


要想提升阅读量,前提必须是要对阅读感兴趣。


如果你问怎么培养阅读的兴趣?


那只能回答你:别问,读就是了。


2.树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框架这个东西比较难理解,可以说是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时间作为积累。


当然也需要有悟性,也就是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


如果建立了自己的知识框架,你会达到一种“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的境界。


举个例子,当你学习了大量的数学、物理学的知识后,你再去读牛顿的书,就会读的很快、很顺。


因为对书的内容,你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一把衡量的标尺。


牛顿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虽然是一个科学家,但他的书中有大量的篇幅是在用宗教来解释当时科学所无法论证的东西。


所以,当你经过一轮科学的训练后再去读他的书,你就会只关注他科学的部分,并将他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对比相融合,而自动过滤那些宗教的内容。


这样,你读书的效率不仅会更快,而且记忆会更深。


3.一本书不一定要读完


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固执,叫如果不把手头的这本书读完,我就不会开始读下一本书。


其实完全没必要这样。


要知道,作者写一本书的过程是很漫长的,这期间,作者有灵感迸发的时刻,也有思绪阻塞的时刻。


对于那些优秀的内容、优质的章节,我们可以慢慢品读,对于那些没太大帮助的部分,大可Pass掉。


这里推荐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讲授了一种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时候要对内容进行分类,优质的内容要拆解式地细读,一般的内容要扫描式的略读。

而且,完全没必要一本接一本地读,完全可以同时读好几本,哪本有收获,就接着读哪一本。


再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技巧: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推荐序、前言和目录。


推荐序是别人看完后对这本书的评价,字里行间往往会透露出这本书哪里好哪里不好,挑别人觉得好的内容读你会节省很多时间。


前言和目录是作者对本书的框架的总结,看完后你自己心里就会有数,哪些章节对我有用,哪些章节对我无用,同样能节省你的时间。


好了,方法就介绍到这,希望你能开始你的阅读之旅,最后,分享一条关于读书的励志鸡汤:


我也不知道我读了这些书有什么用,但这就如同我每天都在吃饭一样,它们的的确确构成了我的血和肉。

馆君


我以前很喜欢看书。但看书需要时间,而且是大量的。两年4千本也不是不可以,恐怕这位先生全部时间都用到了看书上吧。一天快6本书,每天如此,真的是相当有水平。我不是质疑他不能看这么多,只是赞赏能日复一日坚持爱好的人,请不要误会。



武汉理工大学WHUT


我四个屌丝,有一天,我突然成为百兆负翁,媒体采访我,我就说天天不是睡觉就是黄鹤楼,啃老一辈子,天天买彩票。有一天我中奖了。但是我一分钱都没捐给同事。所以我成为百兆负翁。

然后美体报道出来是这样的,一穷苦人家为了事业每日起早贪黑,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日日夜夜在家里奋斗!日悦百女书。终于成为人上人。


用户111169703551


随便相信富人说的话说明你永远当不了富人,永远只有当韭菜的命,我想问你是巴菲特保姆还是二奶天天守着他看见他读了这么多书吗,我以前几个工地老板都是千万身家,但是连字都写不了几个,花点钱打扮了还不是跟这些人一样人模狗样的


原来如此loolo


每年看书几百本、上千本书的人真的存在。对于如何读书,我已经花了大半年研究,看过几十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籍,经过自己的摸索实践,可以说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方法。


下面就分享我自己关于如何实现快速阅读的方法:关于如何读书可以宽泛地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下面一一说明:

1.想实现一年看几百本书,一定要学会略读。

什么是略读呢?

不是简单的理解为简略的看完一本书,而是知道什么书该看,什么书不需要不值得看;知道一本书应该看哪些地方,哪些地方不需要看,这才是略读。


很多人读书慢往往是因为他们还是用着小时候的阅读习惯,拿出一本新书,就迫不及待地想从头读到尾,这是非常低级的读书方法。


现在社会压力大,我们已经很少有闲心来安静读书,在这种外在环境之下,想要自己能够坐下来看书,那么选书一定要是能够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能够给自己带来实际收益的。


比如,时间管理类书籍、精力管理类书籍、职场能力提升类书籍等等,总之,如果你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那么最好一开始就从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书看起。

2.想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一定要知道需要精读的书一开始不太适合你。

什么是精读呢?

精读就是一字一字认真的阅读。

彭小六在一次演讲上分享快速阅读的技巧,结果有人问彭小六,你能够半小时读完《道德经》吗?


看似是在嘲笑彭小六,实则是这位听众无知,他分不清楚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和只能够一句句精读的书。


像《道德经》这类经典古籍,或者各种经典虚构类文学这些书,都只适合精读,不适合略读。


3.怎样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确实可以通过有效的刻意训练达到一定的成效。


比如,通过减少眼球的定焦次数、通过扩大自己的视觉幅度、通过减少默读等等,都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


有关如何提升自己阅读能力和速度的更多知识,可以查看我的主页置顶文章,有更为详细的说明。谢谢点赞和关注@牧边读书



阿牧是谁


这个我是相信的。

其实这涉及到一个知识积累问题,无论是巴菲特,还是孙正义,都是他们那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说了每天读500页书,或是两年读了几千本本书,但他们有一点没说,那就是他们已经把自身领域的一整套知识体系构建出来了,而且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备。这样的话,就完全可以非常快速的读书。

1.本领域的书籍。他们已经是泰山北斗了,别人写的书能入他们法眼的已经极少,一本几百页的书,随手翻一翻就能获取到其中的精华。

2.其他领域的书。虽然他们可能不是特别精通,但如果只是拿来借鉴的话,很快也能读完。

3.书籍本身的价值。现在的很多书,虽然看上去有几百页,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就一页纸,剩下的都是作者的论述,让你更好的理解他的观点,所以价值跟页数没有必然关系。

很多人读书慢,大多是因为知识背景、知识储备不够,所以需要一句话一句话的去理解吸收,就像一个刚接触哲学的人,光理解一些基本的哲学概念就要费很大功夫。而对于研究西方哲学的资深教授呢,可能拿过一本书,随手翻一翻就能了解有没有价值。

所以,读书有时候不是要读多少,洞悉作者的思想和见解更重要。


艾希瑞


名人成功的故事,你听听就行了,不要较真。马云还说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能成功,那你就不读书了?



巴菲特是投资专家,需要广泛地涉猎各行各业的知识,而且大部分都是浅阅读,看一遍,走马观花,所以每天读500页有什么稀奇的?你有几百亿身家的时候,没事干,你可以一天读一千页。不过就是你读一千页也没有用,除非你成为巴菲特这样的顶尖人物,不然没有人会对你读多少页书感兴趣的。

孙正义两年读四千本书,你可以简单计算一下,就是说一天要读七八本书,一本书就按最少三百页计算,所以你可以想象他一天下来要读多少内容。别说他就是和平常人一样两只眼睛,就是再多长两只,他也读不完这些东西啊!



所以这里说的读完,看完,你能理解就行了,别太较真。

当然,读书也是有读书的独特技巧和方法的。说读完一本书不见得就是要把这本书逐字逐句地读完。有些人读书就像查字典一样,事先有明确的读书目的,带着问题去读,只要通过翻这本书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是读完了。

这样也可以。所以每个人对读完的定义都不一样。人不同,读书的目的不同,读书的方法和策略就会不尽相同。我读书没有这么快,但是我也从来不羡慕这种读书快的英雄。

一顿饭我吃一碗面条就饱了,你非得每次都是吃满汉全席,每个菜都看一眼不动筷子,只要你吃得起,吃得舒服,也可以,那是你的生活方式,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当你成为一个大人物的时候,也会有人编排你的故事,把你吹得无所不能。就像过去皇帝出生总是天降大雨,雷电交加一样,普通人对于大人物的崇拜都是盲目的。现在朋友圈里那么多马云语录,其实真正和马云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家杨文华


每天读500页书,跟每天刷500页的微信,没有区别,都不过是为了快速获取信息罢了。


一旦开始强调阅读的速度,阅读的意义也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

阅读速度,部分取决于阅读技巧,但更重要的在于文本本身。特意强调阅读量,必然会在书籍的挑选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方便阅读的文本。这样一来,大部分阅读其实是在做无用功,不断获取重复的信息。频繁更换文本,更会导致信息碎片化,难以成为一个体系,所以这跟在手机上浏览网页没有区别。

真正的阅读必须得慢下来。

文本的选择,要适当高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尽可能选择经得起时间汰选的经典文本。读一本要有一本的收获,而不是草草翻完就算完成任务。

举个例子来讲,邢其毅的,上下两册共1000多页。如果每天阅读500页的话,最多三天可以读完。这样读完有什么意义呢?然后又去阅读其他的版本的有机化学,读了很多,结果却一无所获。

反之,逐字逐章的去读,哪怕一天只能啃一两页,细嚼慢咽,待这本书完全消化以后,所有的有机化学类教材都可以不用读了,你也就真正掌握了基础有机化学的知识。




人文社科类书籍也是这样,像金庸小说。可读性非常强,一天读上几百页是不成问题的,但最终能够留下一些什么呢?也许连人物名字都已经淡忘,情节也记不大清。如果要真正赏析文学艺术之美,就必须得细嚼慢咽,探幽索微去咂摸它的细节。唯有如此,才能体会金庸先生在情节构思,遣词造句上妙到颠毫的功力。等你真正读完金庸的小说,也许花了一整年的时间,但无论在文学鉴赏水平,还是在文字表达方面,都会有质的飞跃。

我们提倡无功利化的阅读,提倡要博览群书,旁及专业之外的书籍;但同时也得强调阅读的功利性,阅读的功利性,不是要立刻用读的书来赚钱,或只读跟升学赚钱有关的书,而是读完一本书就得长一项本领。以长本领为目的的阅读,不可能快,也不需要快。

强调数量的快阅读会让人越读越忙,越读越心急,越读越浮躁;而追求质量的慢阅读,则会使人越读越静,越读越定,越读越闲适。世间的书千千万,没有哪本书是非读不可的,只求遇到一本,就要深入研究一本,尽可能将其味道咂摸品味出来。


上庠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会感叹自己不够努力,这么忙的人还读书那么多,自己有什么借口不多读书? 但对于“每天500页”,“两年四千本”这种耀眼的数字,我的思考是,读这么多应该不只是勤奋的原因,一定是他们有独特的读书方式。


读书量不一定只取决于阅读速度和阅读的绝对时间,另一个被忽略的变量是阅读的目的性。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自知的人,他们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知道哪里有欠缺,知道补充哪些知识能进一步有助于自己的事业或生活,因此与一般人摸起一本书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给予每一页每一段平等的关注度不同,他们或许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里获取什么,因此直奔那一章节,其他章节略读或者跳过。


这就好比逛商场,知道自己想买一双运动鞋而去有目的的逛肯定会比一家店挨一家店漫无目的的逛要省时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