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陪標

所謂陪標,就是在某項目進入招投標程序前,招標單位已經確定了意向單位,然後由意向單位根據投標程序要求,聯繫關係單位參加邀標,以便確保意向單位達到中標目的的舉動。

陪標的基本概念

 招投標法規定:“招標人採用邀請招標方式的,應當向三個以上具備承擔招標項目的能力、資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出投標邀請書。”所以即便招標方已經有了意向單位,還要至少邀請三家參與投標,往往為了能夠確定無疑的投中標底,這三家都會由中標單位來定,甚至連標書都由他們統一製作,封標時到三家單位蓋好章。

原來,這才是陪標

陪標的主要行為

典型的違反招投標行為的一般有:

1、招標信息有意不向社會公開或有意不徵集滿三家有競爭性的投標人;

2、有意縱容投標人之間進行串通投標和找無該項目供貨能力的單位陪標以湊滿三家投標人;

3、領導幹部操縱招投標的關係項目,利用職權職務介紹施工或供貨單位,背後指揮招投標機構操作,讓工作人員暗箱操作,使得不該中標的單位如願以償。

4、將項目預算事先透漏給投標人並有意縱容陪標人抬高投標價。

原來,這才是陪標

投標的分類

發標方主導型

第一類是發標方主導型的,如政府早就看中了一家投資商,甚至早就簽訂投資協議了,為了體現“三公”,還得冠冕堂皇地搞個招標會,這時候,就需要動用陪標技術了,萬一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政府會用“由於技術性問題”等託辭來暫時中止混亂遊戲。又如開發商引入建築商,基本上都是內定的,但是各地政府都定了“超過一定規模的項目都要公開招標”的制度,一般是例行公事地從陪標庫裡找幾家來參演一下就可以了,而且不用報酬,因為以後也會用得著別人的時候;

投標方主導型

第二類是投標方主導型的,為了抬高標底或壟斷局面,投標人會事先串通一家或數家陪標者集體參與;

承辦方主導型

第三類是承辦方主導型的,如一般土地拍賣必須要求三家以上的開發商參加,承辦的拍賣行如果預感到人氣不足,必須及早下手收買陪標者,否則,拍賣會搞不成,拍賣佣金就泡湯了。其實,陪標只是招標過程中的灰色行為之一,串標、賣標、買標、棄標、洩標等不一而足。

原來,這才是陪標

陪標的手段

一、以技術支持的方式提早介入工程競標

當前的市場百家爭鳴,產品眾多,競爭激烈,要想在這個市場中獲得更大的份額,就要求工程商在不停的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同時,把和客戶的關係做的更深入,而不僅僅限於參與投標的過程。真正長期穩定的客戶關係應該是靠長期積累起來的,在客戶剛開始有工程需求的時候就能主動了解客戶的具體要求,提供技術支持和幫助定技術方案等,這樣參與到客戶的前期準備工作中去,和客戶關係處得好了,客戶的方案和技術要求或多或少都參考工程商的方案,等公開招標時成為陪標角色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退一步而言,即使客戶還是比較滿意其他競爭對手的系統和產品,那你也知道一些消息了,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做的工作不夠,或者自己的系統和產品還是有不足的地方,也可以及早決定要不要參與投標,避免成為陪標的角色。另一方面,每個工程商都有他自己的重點區域,不可能全部出擊,當碰到自己關係比較薄弱的區域招標,自己介入的時間太短,沒有太大把握能中標時,應該主動放棄參與這些工程的競標,避免成為陪標的對象,如果每個工程都想抓,最後只會撿了芝麻又丟了西瓜。

原來,這才是陪標

二、瞭解招標公司及參與競標公司情況,認真閱讀標書以免陷入陷阱。少參與沒有跟單的競標招標是目前工程項目採購的一種常見方式,但是在某些行業,這種公平競爭方式卻一步一步地在走入一種“怪圈”。

主要表現在以下三種:

1、競爭企業虛報產品性能,以次充好,而招標單位聘請的專家沒能好好把關,或者沒能完全理解招標者意圖,評標失誤

。最近齊魯晚報報道一政府採購項目採購一批圖書,某企業低價中標,結果中標企業提供的圖書是盜版書籍,書籍質量差、內容雜亂無章,有的書籍裡面還有含有色情內容,讓政府採購單位無顏面對。

2、招標公司或甲方沒能力編寫標書,通過找一些工程商編寫標書。編寫標書的企業在標書中編制各種對自自己有利的要求,暗設“陷阱”,導致其它投標企業標書理解失誤,報價過高落標。

3、投標公司、甲方、投標企業串通合作,走一種公開投標的形式,故意利用各種藉口讓競爭對手出局。

以上三種形式讓許多投標企業防不勝防,多次投標落選,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遇到這種情況,還需及早抽身,以防費事費力。

原來,這才是陪標

三、要杜絕陪標現象,需要多方面努力保證競投標的正規化。招投標作為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和訂立合同的特殊程序制度,目前已逐步成為商業合同中通行的一種做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暗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