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開齋節,人們都做些什麼呢?開齋節竟然可以化解鄰里矛盾

封齋月過後,回族穆斯林都將迎來一個盛大的節日——爾德節(開齋節),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因為回族教派和門宦分支較多,規定也有所不同,所以開齋節的日子也不一定都在同一天,但基本標準卻是一樣,即望月而定,伊歷9月29當晚如能看到新月,次日便是開齋節,如未見新月,便繼續封齋。順延不超過3天。

回族的開齋節,人們都做些什麼呢?開齋節竟然可以化解鄰里矛盾

開齋節對回族而言,是一個規模盛大、禮義隆重的節日,開齋節當日大致有這麼幾個程序:洗大淨(沐浴)、會禮、遊墳、聚餐、走親訪友。

在開齋節前夕,回族女人們就已經開始忙碌,準備開齋節的食物——炸饊子、油香及小食品,這些食品是開齋節必需的,特別是饊子,是開齋節標誌性的食物。如果開齋節當天誰家沒有擺上饊子,主人家會覺得很沒面子,特別是女主人感覺很失職,所以齋前的炸饊子也是廚藝的大比拼。有些家的饊子做的好,客人評價高,這家女主人臉上就有光。

回族的開齋節,人們都做些什麼呢?開齋節竟然可以化解鄰里矛盾

在開齋節的清晨,回族的女人們,都會早早起來淋浴,把自己打扮的樸素而整潔,然後收拾家裡的衛生。男人和孩子們也都會換上新衣服,戴上小白帽子去清真寺做禮拜。開齋節的會禮對男人很重要,所以如沒有什麼特殊情況,這個會禮是必需參加的。

一般男人去了清真寺後,女人們都要準備一鍋燴菜或者兔耳朵燴麵,做好後放在一個大盤子上,一般放兩碗,周圍會擺放上油果果花捲、包子等,向鄰居贈送。女人們挨家挨戶送出,鄰居家會取下食物然後在空盤子中放置若干鈔票,接到食物的鄰居都會對各家的食物進行一個評判,假若平時鄰里之間有什麼矛盾,那麼這些矛盾一會隨著這些食物而化解掉。看來開齋節,不僅僅是一個宗教的日子,還是社群交往的日子。開齋節裡男人集會在一起,女人也聚會在一起,聊聊,說說,溝通,分享自己的生活。

開齋節清真寺裡的節日氛圍更為濃重,門口懸掛著橫幅“慶祝爾德節”和其他類似的標語,氣氛隆重而熱烈。會禮的人們面露喜色,互道“色倆目”。有的地方因為人太多,而清真寺又容納不下很多人,所以會禮會選在一些比較開闊的地方。當阿訇宣佈會禮開始,人們自動跪成很整齊的行列,向聖地麥加克爾白方向禮拜。這種會禮比平時主麻的聚禮要隆重得多。禮拜後,人們齊向阿訇道安,接著互道“色倆目”(和平、平安、安寧)。會禮結束後,回族坊民都要繳納“菲圖爾”即開齋捐,意在“淨化人的心靈,接濟貧困”,培養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美德,避免穆斯林中的貧苦人在節日沿街行乞,讓貧苦之人共享到節日歡樂和族群樂善好施的德性。

開齋節的遊墳對回族人很重要,他們認為在齋月裡,過世親人的“魯合”(靈魂)都在家裡,等開齋節後,“魯合”又回到墳地。所以,開齋節時在墳上的悼念和祈禱是對亡人的一種安撫和追思。

回族的開齋節,人們都做些什麼呢?開齋節竟然可以化解鄰里矛盾

開齋節裡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開齋飯,特意送到清真寺裡讓大夥兒吃,有的還請一些人到家裡吃開齋飯,經濟條件較好的還設宴待客。吃完飯,可以到清真寺贊聖、誦經,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頭,邊吃邊聊天。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族的開齋節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全國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節日參加聚禮等活動外,還組織各種文娛活動。 耍獅子舞,踩高蹺;表演武術;保摔跤或舉行比賽,遊公園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