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五岁半的孩子能背多少首诗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结束了。

一个叫王恒屹的小朋友引起了我的关注。

五岁半,已经会背五百八十多首诗。

能上《中国诗词大会》,不仅仅靠记忆力背熟,更是要理解诗的含义和背景。

不得不感叹,我们人类的大脑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难以比量。

这倒是给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启发。

小时候,因为学习的需要,对唐诗宋词并没有太多的好感。

反而是工作以后,常常偶遇几句,却是觉得无限地美好和遐想。

六神磊磊说:今天能读到唐诗,你知有多幸运吗?

李白留下来的诗大概十分之一,杜甫四十岁之前的诗几乎全部失传,王维不到一成,王勃、李商隐的诗几近失传,后续被人一点点搜集到。

因为他们,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唐朝的伟大诗人们朝辞白帝、夜泊牛渚、暮投石壕、晓汲清湘;看诗人们记录下千里莺啼、万里云罗、百尺危楼、一春梦雨;看他们漫卷诗书、永忆江湖、哭呼昭王、笑问客来。

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何等的幸运。

如果你是一名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对更多的诗词感兴趣,

又或是一名家长,想要为孩子的学业提供一些指导。

不妨从《六神磊磊读唐诗》、《唐诗三百首》、《大明宫词》纪录片结合入手。

读书|五岁半的孩子能背多少首诗

先读《六神磊磊读唐诗》,

作者六神磊磊,因为读金庸而备受欢迎。

他的文字一大特点,就是通俗、风趣。有一些描写意境有点夸张,但并不影响你了解唐诗。

宋之问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如果翻阅《唐诗三百首》,你看到的内容大概率是这样子的。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分别从距离跨度长,消息不灵以及时间的久远这三层依次层递,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后两句抒情,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全诗真实地反映出诗人当时流落在外的心境,读来不免心酸。

小时候,可能更多地就是这样学的唐诗。

然而,我们仅仅是学会了一首诗,而不是宋之问的诗。

对宋之问这位诗人,了解多少?

父亲劝他说:孩子啊,你刻苦学诗当然很好,但牙还是要刷的,不然早晚要吃大亏。

宋之问却不以为然:刷一个牙,至少要五分钟,多浪费时间啊。少刷牙怎么会吃亏呢!说着,他又埋头到了书本之中。

渐渐地,小宋同学在各大报纸杂志上不断发表作品,开始有了一些名气,尤其是五言诗写得最得心应手。随着声誉渐起,小宋也很得意。凭借着优秀的表现,我们的小宋在职场步步高升,最后担任了一个了不得的职位——武则天的高级伴读书童!

这时,宋之问已制定了下一阶段的五年计划,他要继续向武则天进攻,乃至夺取御姐的欢心。光靠给女主写诗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他还决心要给武则天……当男朋友。他铆足了劲,给武则天写了一篇长诗,叫《明河篇》。

情书送上去之后,过了好久,小宋才终于侧面听到了武则天的回复。这是一句在中国诗歌史上被当作段子传了一千多年的回复:“我不是不知道小宋有才华、有情调。可是……架不住他口臭啊……”

这是从《六神磊磊读唐诗》节选的一部分内容。

虽然宋诗人写出了名句,但在历史上,他并不是一个正面的人物。他讨好武则天,武则天倒台后,又告发了好心收留他的友人张仲之。

一生跪舔权贵,出卖过朋友,最后换来被一路猛贬的下场,写出了《渡汉江》这样的诗句。

在人生尽头,诗魂才得以升华。这才是宋之问的《渡汉江》。

《六神磊磊读唐诗》这本书,实际上是在读诗人。

就是用这样风趣的语言介绍唐朝整个时期的一些重要的诗人。

全书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划分。

了解每一个诗人处在什么时期,对你读诗会有极大的帮助。

最为我们熟知的李白和杜甫生活在盛唐时期,唐玄宗时期。

唐玄宗后期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安禄山进入长安城后,烧杀抢夺,导致长安城烟火四起,杂草丛生。因此,有了杜甫非常著名的《春望》。

现今留存的大多是杜甫四十岁以后的诗,所以就能明白杜甫的诗大多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风格的诗句。

白居易的诗一大特点就是通俗,而且喜欢写揭露大唐社会负面的内容。像《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骂的就是唐玄宗和杨玉环。

你也能更加理解为什么李贺被称为诗鬼,因为他的写诗风格更多偏魔幻。最有名的就是我们背过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漫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等你通过《六神磊磊读唐诗》这本书了解了诗人的生活、诗人诗的风格,再配合背诵《唐诗三百首》会更有自己的体会和感觉。

甚至读过一首诗,你都隐约能猜出是谁写的。

另外,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配合《大明宫词》纪录片。

视频类的学习方式加入,可以更加丰富对唐朝的想象和理解。

更重要的是《大明宫词》实质是一部简易的唐史。

唐史和唐诗的结合,才能对唐诗有更好的了解和欣赏。

也许,有人疑问当今的我们,为什么要学唐诗?

当万事皆懵懂之时,一人独行于路,你可知那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伤?

平日乐善好施,困难时朋友鼎力相助,你可知那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惊喜?

当你我分隔两地,你可知那是“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情愫?

当你终于转头离去,你可知那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放下?

诗,是生活的一种美,不同时空、平行宇宙间的共鸣。

就像为什么要学画画、学唱歌、学跳舞,一样。

“唐诗,就是一场太阳和月亮的战争。”

今天能读到唐诗,你知有多幸运吗?

读书|五岁半的孩子能背多少首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