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祖孫三代和沐氏家族對於雲南控制權的爭奪

洪武十四年九月(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任命潁川侯傅友德為徵南將軍,永昌侯藍玉為左副將軍,西平侯沐英為右副將軍,統率將士往徵雲南。十二月,明軍在曲靖白石江擊潰元將達裡麻,蒙元在雲南的最高統治者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自殺。明軍兵不血刃進入昆明,宣告蒙元政權在雲南的統治正式終結。

洪武十五年閏二月,西平侯沐英攻破大理,盤踞雲南多年的段氏勢力被徹底消滅。七月,明軍平定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蠻,設立烏撒、畢節二衛。至此雲南大部已經平定。於是在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召傅友德和藍玉回京,將鎮守雲南的重任交給了他最信任的養子沐英。


明太祖朱元璋祖孫三代和沐氏家族對於雲南控制權的爭奪

明軍平定雲南主帥傅友德畫像

到了洪武十九年雲南局勢日趨穩定之後,朱元璋開始考慮對當時位於雲貴高原西南部、緬甸中北部的麓川國動手。按照朱元璋的想法,雲南必須要有親王前去坐鎮,沐英雖親,畢竟只是養子。但當時朱元璋所有的成年皇子,包括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楨、齊王朱榑、潭王朱梓和魯王朱檀都已經各自就藩,剩下的皇子中年紀最大的朱椿也還只有16歲。老朱無奈之下,把已經在鳳陽老家種了7年田的侄孫朱守謙給放出來出鎮雲南。朱守謙是朱元璋大哥朱重四的孫子,此前因為在鎮守廣西的時候胡作非為被老朱安排在老家種田思過。時年26歲的朱守謙正當年富力強的時候,朱元璋的想法是“以其久歷艱苦,必克自新。復其爵,使鎮雲南。”可惜的是老朱的一片苦心完全被白費,朱守謙到了雲南以後“復奢縱滛佚,掠殺不辜,黷於貨財,豪奪暴歛,號令苛急,軍民怨諮。”老朱迫不得已將他召還,仍安置鳳陽。洪武二十年五月,老朱在給沐英的信中還痛心疾首地說道:“往歲因靖江王不才,…致其侮慢,上累朝廷。”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沐英使用前無古人的“三段式”火槍射擊法,擊潰麓川國主思倫發軍隊主力,史載“斬首三萬餘級,俘萬餘人。”(《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八十九》)此後思倫發組織部隊又與沐英多次交戰,均告失利,最終在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遣使乞降,“願輸貢賦雲南。”朱元璋遣通政使司經歷楊大用出使麓川,史載:“大用既至麓州,思倫發聽命,遂以象、馬、白金、方物入貢謝罪。”(《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九十八》)

巧合的是,麓川平定以後周王朱橚就因為“棄其國來居鳳陽”,被老朱下旨“謫遷雲南”。但是老朱在寫給沐英的敕令中說的卻是“周王遷鎮雲南”。第二年正月,朱元璋又下令河南右護衛指揮僉事李興率軍馬五千五百人隨行。這陣勢分明不是貶斥而是確確實實的遷鎮。同一個月內,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則以藍玉女婿的身份出鎮四川。從我個人的理解,周王就是出鎮雲南,而非“謫遷”。可惜這位從小就沒吃過苦的周王殿下也是不讓人省心的主,他在雲南的表現史書未載,但是洪武二十四年老朱讓周王復國河南。洪武二十五年正月,周王來朝,對於老朱所問的雲南風土人情一問三不知,氣得老朱大罵他是

“古今至蠢者”。至此,朱元璋讓宗室親王坐鎮雲南的兩次努力均告失敗。


明太祖朱元璋祖孫三代和沐氏家族對於雲南控制權的爭奪

黔寧昭靖王沐英畫像

但是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六月事情似乎有了轉機,因為西平侯沐英突然去世了。應該說老朱和沐英之間的感情還是比較深的,史載:“訃聞,上哭之慟,輟朝,遣祭。命其子春迎喪還葬,詔所過軍民官致祭。”在沐春奉旨扶靈回京的這段權力真空的時間裡,老朱升雲南都指揮使甯正為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命鎮守雲南。同時又命右軍都督府右都督馮誠(宋國公馮勝之侄)、都督僉事何福同署雲南都指揮使司事。十月,沐春奉柩至京師,老朱不但遣中使臨祭,又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諡昭靖。同時命沐春襲封西平侯,往鎮雲南。在給沐春的誥命中老朱還動情地寫道:“朕視爾父猶子。思昔提攜,猶動首育之心。爾當思爾父相從之幸,毋忘釋難之恩。忠誠為國,夢寐存心。則鬼神有鑑,福祿永昌矣!”沐春到崗之後,老朱命甯正署雲南都指揮使司事,都督僉事何福等召還京。

雖然沐春子承父業出鎮雲南,但朱元璋並沒有斷掉讓親王鎮守雲南的念頭。洪武二十六年五月,老朱下旨組建雲南中護衛,並下令在雲南修建岷王府。洪武二十八年九月,17歲的岷王朱楩正式之國雲南。岷王原來的封國是岷州,史載:“初岷王定都岷州。上以雲南土曠人悍,必親王往鎮之,故命岷王改都焉。”

但是沐春和他父親沐英不同,他的攻擊性要強的多。朱楩還沒到,沐春就開始下絆子了。他上奏太祖朱元璋,表示“雲南左、右二衛官軍久居雲南,習於征戰。若為護衛,則不可調遣,宜仍其舊。”(《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四十一》)朱元璋認為有道理,於是改馬隆衛為雲南左護衛,景東、蒙化二衛,以一衛為雲南右護衛。通過這次上奏,沐春把最精銳的雲南官兵又抓回到了自己手裡。而在朱楩到了雲南之後,沐春的小動作依然不斷。他以雲南境內姚安府多荒田為由,請調岷府護衛軍士屯種,立為中屯千戶所。岷王府的護衛官軍不但被打發去種田,還脫離了岷王的掌控。對此朱楩當然不能容忍,在打了小報告之後,洪武二十九年四月,太祖下詔姚安府境內屯田軍士,仍撥隸雲南護衛。朱楩算是扳回一局。


明太祖朱元璋祖孫三代和沐氏家族對於雲南控制權的爭奪

陳寶國老師的明太祖朱元璋扮相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此時沐春已經去世,襲封西平侯的是沐春的弟弟沐晟。從沐晟的父親沐英開始,沐家和皇太子朱標一家的關係就很好。此時皇帝要對付皇叔們,沐晟要對付岷王,雙方一拍即合。建文元年,西平侯沐晟奏岷王朱楩過錯,朱允炆順杆而上,趁機將其廢為庶人,徙居漳州。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自焚殉國,朱棣隨即登基為帝。朱棣為建文朝被廢的幾位弟弟一一平反,朱楩也被從漳州召回南京,復封岷王。同年七月“命左都督袁宇往四川、雲南整肅兵備,撫安軍民。俟邊境寧靖,就鎮守雲南。” 袁宇是岷王妃袁氏的兄弟,朱楩的小舅子。朱棣同時賜書朱楩:“今遣都督袁宇赴雲南整肅兵備,鎮撫一方。凡事可與計議而行。夫藩屏至重,賢弟宜慎出入,謹言,節飲。庶諸夷有所瞻仰,而不負兄之所望。”(《明太宗實錄-卷十下》)對於沐家在靖難戰爭中的站隊,朱棣是深為不滿的。所以這次派朱楩復回雲南的同時,讓他小舅子袁宇隨行保護。而沐晟擔心朱楩重回雲南之後對他打擊報復,因此堅決要和朱楩鬥爭到底,讓朝廷染指雲南的企圖徹底落空。八月,朱楩和沐晟的矛盾便集中爆發。沐晟“所為鹵莽,間信小人,干犯岷王”

,對此朱棣“但念乃父佐命開疆之力,不忍罪之。特召至京,已懲戒之,其下小人亦不輕宥。”將沐晟特地召回南京嚴詞斥責,但是對於沐家在雲南的龐大勢力,人心未穩的朱棣也不敢過於緊逼,只能“又思雲南重地,昔倚任其父,而蠻夷率服,故仍遣晟往。”仍然讓沐晟鎮守雲南,雲南都司屬衛聽其節制。對於弟弟朱楩只好稍作安撫:“吾弟亦宜念黔寧之親,及其安邊之功,晟雖有罪,置之度外可也。”同時加岷王楩祿米歲通二千石,在經濟上給予了一定補償。

在和西平侯沐晟的較量中,岷王朱楩最終落敗。永樂元年九月以岷王楩有罪,雲南左、中、前三護衛被全部革除。永樂六年正月,又以岷王梗慢侮無禮,屢訓不悛,只存軍士、校尉各百人隨之,罷其長史司審理等官。


明太祖朱元璋祖孫三代和沐氏家族對於雲南控制權的爭奪

俞灝明扮演的漢王朱高煦

永樂二年四月,朱棣封第二子朱高煦為漢王。按史書記載“初高煦受冊封,命居國雲南,切切以不欲遠去為辭。”(《明太宗實錄-卷一百八十六》)朱棣之所以想讓自己最有軍事能力的兒子排到雲南,目標當然是希望朱高煦能將雲南的軍政大權奪回來。可惜這位漢王殿下一心只想著皇位,根本就不想去雲南邊陲。我們想象一下如果漢王真的到了雲南,並且養成勢力,至少明宣宗肯定是不敢輕易動他,他的最終結局也會大為不同。

朱棣去世後,仁宗朱高熾即位。仁宗同樣沒有放棄對雲南的經略,他即位後封第八子朱瞻塏為滕王,封國雲南。隨即升滕府長史姚友直為雲南布政使司左參政,仍掌滕府長史司事。可惜在洪熙元年閏七月滕王朱瞻塏去世,年紀17歲。此後政局變化莫測,明皇室終於只能斷了經略雲南的念頭。

參考資料:《明太祖實錄》、《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