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动物世界?弱者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给强者提供食物吗?

全之眼


自然界不存在弱肉强食,自然界只有种群之间生存的平衡。弱肉强食的说法,只是我们被天天灌输而形成的思维定势。

一,动物世界(假设不包括人类)是各种动物繁殖后代,存活,并且死亡的世界。每种动物在自然界中位置,在食物链的位置,由种群在自然界的平衡决定的。大自然是没有偏爱的,大自然是确保每个种群平衡的存在着,繁衍后代。

动物世界里,动物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死亡和生存的问题。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捕获,成为猎物:单个食草动物的死亡,并不能影响种群的延续,恰恰相反,因为食肉动物的存在,食草动物种群更加健康的延续下去。

第二,弱肉强食的不是动物世界,动物世界也重来没有弱肉强食。每种动物,都不是弱者,在自然界面前,他们的存在就是强者表现:他们的特长不同而已,狮子有利爪,猎豹有速度,水牛能吃最粗糙的野草,有些动物靠速度,有些靠伪装,有些靠力量,不一而足。他们的共性就是都能立足于自然界。

人类只看到狮子吃水牛,就决定弱肉强食,但是狮子获得食物:1.狮子并不是唾手可得,它的捕猎成功率不足20%,2.狮子并不是吃了过量猎物,自然界永远没有肥胖,3,在一年大部分时间里,狮子都是忍饥挨饿的.所以,从人类的视角,狮子哪里算的上是“强者”?所谓强者,都是我们强加于它们的。

第三,假设肉食动物可以吃草!

对,自然界中野草遍地都是,食用难度远远小于捕获其他动物,所以食草动物低头就能填饱肚子,吃的饱饱的。而食肉动物,捕获猎物成功率很低,付出力气,可能毫无收获,所以食肉动物种群数量,永远很小,反而食草动物数量最多。

假如狮子也能吃草充饥,他们就不一定拼命去猎捕,普通森林里杂食的灰熊就是典型。所以,熊看到的都是肥胖,因为他们不但吃肉,还吃浆果,蜜蜂,不行就吃草🌿。

第四,只有人类社会才有弱肉强食。

动物仅仅是为了生存,而且都是生存不容易,草原之王的狮子幼崽,存活率不足三成,你觉得狮子是强者?

只有人类才有弱肉强食,还把这种东西强加于动物,反过来证明弱肉强食具有的自然属性。


海客谈海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小编专门做了一张图,可以说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第一、在物种演化的过程中,强弱的食物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小编的这幅图中,上面两张图是老虎和鸡,而下面两张图是他们各自的祖先(注,鸡的祖先是恐龙的一个分支,并非一定是下面这只恐龙)。可能按照人类的理解,老虎是令人恐怖的猛兽,而鸡是被人吃的可怜小动物,但谁又能想到在几亿年前的恐龙时代,老虎包括所有哺乳动物的祖先都是这只体长不过十几厘米,看似老鼠一样的始祖兽,在恐龙横行的年代只能躲在自己的巢穴中瑟瑟发抖。而鸡却是正儿八经的龙种,在遥远的侏罗纪横行天下,或许就吃掉过不少始祖兽。

所以在自然界中,所谓的强弱只是暂时的,都是物种在特定时间进化、分支的结果。强者没有恒强,弱者也没有恒弱。今天的强者或者到明天就可能变成弱者,而弱者在明天也可能变成强者。

第二、食物链并不是区分物种强弱的标准,在自然界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因为平常人总是以个体的遭遇来感叹命运的无常,因此看问题的时候我们也总以个体为食角,放之到动物界就是往往通过食物链来区分物种的强弱。仿佛老虎吃掉羚羊;狮子吃掉斑马;狼吃掉小羊……被吃掉的一方就充满悲哀。不能说这种观点错,出于人的感情对个体而言确实非常痛苦。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大到一个种群就会发现完全不同,弱者的一方往往才是自然界生存的强者。打一个直观的比方,目前自自然界所有的猛兽几乎都是珍稀动物;相反同样的遭受人类的猎杀他们的食物却很少成为珍惜动物,在非洲一直年幼角马长到成年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狮子。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只能说,这些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为了保证自己种族的延续,放弃了对个体生存强化,转而追寻自己种群的长期利益。套用郭德纲那句调侃:几个说相声的骂街,谁活得久谁最后成为艺术家!王东岳讲过一个递弱代偿原理,基本的思想是越高级的物种存在度越低,越低级的物种存在度越高,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在食物链上除了人类,个体越强大的物种,种群在进化长河中延续性越差。

就比如蝗虫,它们可算最弱小的动物了,随手就能捏死。可是人类几千年来穷尽一切手段妄图消灭它们,但直到今天不还是拿他们没办法?

结语:所以对于人类而言,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也只有人才能谈个体的生存,才能拥有感情这种自然界极度奢侈的东西。在冷酷的自然界,一切都是优胜劣汰的结果,动物只能不惜一切让自己的种群活下去,等待在进化长河中的机会。或许机会来临,它们随时都会发生突变,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它们也会像人类一样产生智慧,建立自己的文明,这就是它们存在的意义!

致力科学、科幻,专注深度,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谁说弱者所在的意义就是给强者提供食物,这个世界上没有只要存在于世并且能够生存下去的都是强者。

在内蒙草原上牛羊成群、野兔成群,都成了狼的捕食对象,狼群游走在草原上,时刻寻找机会痛下杀手,似乎狼群统治着草原,可是自古以来,牛群、羊群、兔子、狼群等一直在草原上达成了数量平衡,然而牛多、羊多、兔子多,狼却少。

其实草原上不是谁在养活谁,不是哪个是哪个的食物,而是大家达到生态平衡,一起发展,一起繁衍,一起共同生存于地球上。

森林里老虎称王称霸,捕食鹿、野猪等,可是森林里的生态也是千年来保持一定的数量平衡,老虎再厉害数量也多不过鹿和野猪。不是野猪给老虎提供食物,而是老虎等食肉动物和野猪等食草共同维护森林里的生态平衡,共同在森林里繁衍,没有食肉动物不行,没有食草动物也不行。

大海里有成千上百的鱼类,鲨鱼可谓是大海里的杀手,捕食各种鱼类,大家看见它都胆战心惊,纷纷逃跑。

可是鲨鱼的数量一样跟其它鱼类比起来是少量的,鲨鱼在维护着大海里的生态平衡,其它各种鱼类也在维护着大海的生态平衡。少了谁也不行。

地球上的环境一直在改变,尤其在人类的干预下,生态破坏的特别严重,很多很多动物都灭绝了,保护非常厉害的食肉动物剑齿虎,当环境改变了而它们却不能随着环境改变就会变成弱者;当环境改变了而有些动物却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变继续生存比如老鼠,它们就是强者。

所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不存在谁给谁提供食物,而是大家通过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共同繁衍,共同生存在地球上而已!


玄览不勤


动物世界弱者显然是强者天然的食物

♦图一:大自然生物弱肉强食,目前动物世界大白犀大河马大象是陆上霸主,狮子老虎都小心远避,狼群豺狗野牛弱爆了。这是一排草原鬣狗,偷袭非洲小象后就地戒备森严地饕餮盛宴。

1924年的人类,不再天马行空胡乱想象自己祖先的起源,因为体质人类学毕业生雷蒙德·达特Raymond Dart前往非洲南部经常到采石场寻找化石,采石场负责人发现骨头就主动给他。当年11月末某天,达特发现最新送来的有个相对完整的颅骨,这就是科学考古人类学上的汤恩男孩。小男孩汤恩下颌骨上,残留着整套乳牙,第一恒臼齿正在萌出,当时鉴定为,头骨属于一个6岁左右的小孩,百年后人类学家从牙齿发育状况、牙冠形态、牙根长度判断,小男孩汤恩只有3.3岁,不足米高,重约20斤,脑容量约500毫升,确实相似成年大猩猩。达特据其下颌骨形态、脑容量、头部与颈椎的位置断定,汤恩已能直立行走,很接近人类,便1925年发《自然》论文称,汤恩有明显类人特征,已知最古老人科成员化石,也是非洲发现的最早的,早期人科成员化石,非洲南部,所以将他命名为了

南方古猿非洲种。许多权威学者质疑并鉴定,汤恩是发育不完全的大猩猩或黑猩猩。其实权威专家们都没亲见过汤恩骨骼化石

不过还是有部分学者前往非洲,希望找到更多人类发源证据,著名人类学家利基1930年就前往非洲,试图找到更古老的人科化石。但是直到1947年,亲见汤恩化石的研究者们越来越多,通过达特发现的化石,才肯定了人类先祖南方古猿非洲种是最早人类之一。也正是这例非洲南部发现的,作为雕口食物的3岁小男孩的,弱者汤恩头骨化石,将人类起源问题从欧亚大陆聚焦非洲南部,欧亚大陆古人类只是其分支后裔。这证实了达尔文“非洲大概率是人类摇篮”古猿进化论观点。

♦图二:地球统合意识,即大自然弱肉强食法则系统。在此老弱病残孕幼最易淘汰消亡。强大健壮也会被更强大健壮美餐。步步惊心处处杀机,这只科多巨蜥手抓狼皮山羊引来另一只争食,两只爬虫看似吃定了狼皮山羊,张开猩红丑陋的血盆大口,看了十分瘆人。

约260万年前非洲大陆的非东和非南两大区,早期人科始祖已能直立行走,空出双手能抓握旧石器和钻木取火、捕猎巨兽的木棍、树杈等先进工具。头部骨骼后敛太多相似于今人,头连脊柱呈直流线。身高普遍不高于160厘米,毛发却更浓密。想获取足够食物都得共同协作。因此较小个体尤其是小孩,成了猛兽猛禽口粮,非洲草原现今老虎狮子花豹都偷袭小猴子做美食。汤恩小男孩跟狩猎族人们出猎,被喜爱捕猎小孩大小独行猎物的雕盯上,雕锋利爪在他眼窝处洞穿。汤恩命丧雕喙,头骨腿骨和兔子、羚羊、猴子等尸骨相堆砌。

2006年英国科学家为此实验雕的抓握力,在16只野生鹰雕巢发现669只猴子头骨,绝大多数猴子同属同种,生前达22斤。猴骨同样残留着穿刺咬痕,小男孩汤恩眼窝伤痕,与猴骨伤痕非常相似,直到今天非洲雕也时常攻击猴子、野兔、狐狸等大小的猎物。恰逢今日

世界动植物日,其理念也是人类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共享动植物世界一切食物,还有美好天空,山林,沙漠,草原,江河湖海……

♦图三:图在示意人类步入动物世界,就是末日人机大战时代。所有的人都是行尸走肉,所有的生物都在《釜山行》,而《生化危机6·终章》喜剧结局那种理想的美丽新世界,恐怕没机会实现了吧。人类或合三体法则,黑暗森林,猛龙过江,胜者为王。

综上所述,诸多事实证明,弱者汤恩所代表的南方古猿非洲种,引出了人类起源地,是科学、考古学和人类进化学研究中的重要转折,

科学界真正进入了人类考古最接近真实祖先的非洲视野时期,名义上使非洲南部成为人类摇篮。这是弱者的存在意义。普遍都挺一般,但也同样能非同凡响。

不要小看任何弱者,至少他们生死两茫茫的毁灭破坏功能,不是人人都能想象得到的。不要膜拜任何强者,更不要泪淹任何英雄喋血。因为他们,都不是你看到听见想及的那样,人活着只要追求卓越的truth(Two world,One truth.)。

这个真理、真相、真实、真诚,在《天道》弱势文化群体那里,也许就是渴望被无差别的唯一永爱,渴望被无差别拯救,渴望被无偿无底洞援助,更渴望抢占最好的;在《天道》强势文化群体那里,则本能遵循本质规律,不做公害,不求助仅自救,更不弱肉强食,据说这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天道

♦图四:这是《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的第一简第二,老子篇章。用于教授太子及国子,目的是培养德行政令,掌握治国道理和方法。老子总体讲究道法自然

丛林法则the law of the jungle是自然界、生物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它包括两个基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大自然客观因素影响决定,不受人本性、社会性因素左右。自然界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目前来看动物世界,显然只有强者才有机会去获得最多。植物界丛林法则太直白明显,比如物种倾覆。而社会属性一般体现在动物界。人是高等动物,在生产力、科学、技术、尤其是现当代思想发达时,人类利用主观意志改变了绝大多数丛林法则自然属性,使其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客观事实。

转基因生物、嫁接移栽,甚至试管婴儿、基因编辑(克隆人),人为改变动植物种、生存条件、环境、遗传性,更是随意让它们的物种或生或死,按私利要求决定它们的生存状况……人为地改变丛林法则自然属性,这就是目前所谓丛林法则社会属性

♦图五:人类因环境好种族群而被迫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腐朽黑恶、愚氓没落的必然消亡。许多人家财万贯,最终却落得负债累累,因罪灭族。而动物世界,大概雷同。

人类的极少数强者,为了所谓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或富贵功名,也随意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生存条件、环境、生死存活状况等。中外帝王恰如此。世代主宰人民,制造事端诞生大量利益,看到人们分裂,就计取财富,进而血刃争霸,以求收割人生可怜的微粒——得到。

后来居上者,用科学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来判别,动物世界的社会属性的,本质就是阶级斗争,它决定了动物世界的一切。而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由科学的思想体系,即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宗论决定的。

♦图六:琼鸟翩翩飞呀飞,幸福湮灭了一切,包括超能的自保本能,丝毫不觉得渺小的自身难保,就凭积弱脑力也察觉不到天降危险。白头海东青即海雕已然祭出了锋爪,高飞远走的琼鸟就手到擒来了。所以动物世界,除了被它干掉,就是把它干掉。主动得活,被动绝死。

所以弱者存在的意义,目前较多地在于推动了科学共产共同体的前进。强者弱肉强食的意义,在于证实动物世界的客观存在性,同时也衬照了弱者、强者及其社会价值规律、存在意义。就像黑恶懦夫衬照了光明英雄。

简单来说,人类只要触发那块多米诺骨牌,就像新冠病毒触发那位零患者,那么动物世界,则会被拉进末日人机大战,争霸屠戮完毕,最后的极地英雄胜出,这或就是科学共产共同体这样的新世界,客观地、规律地刚需、培育出的共同体耦合基底分子,却正是人类弱势文化群体的最强线,没有之一。


永生寿


是的,弱者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强者提供食物,这一点千真万确,要不它们怎么会有“弱”与“强”之分呢?但是问题可没这么简单,我们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就要从“意义”开始入手。

“意义”这个词很具有伪装性,给人一种永恒感和真理感,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你忘了给它加上主语。比如说当你说出“打”这个词的时候,很明显它没有传递任何信息,因为你既不知道是“何人”打,也不知道打的“谁”。故事的三要素中强调要有“人物、情节、环境”,正是因为没有主体,我们就不能形成一个认知的概念。

是谁的意义,又是谁赋予的

同样,“意义”也必须有“主体”,我们知道了对象是谁,讨论“意义”才有意义。如果我们是站在食肉动物的视角,那么所有体型更小、更肥美多汁的动物都是自己的食物,它们的存在对于自己的意义当然就是“填饱肚子”了。而如果将视角切换成被捕食者呢?或许是植物,或许是更小的动物,它们的存在对自己的意义自然是“填饱肚子”,而比自己更大的动物存在的意义就只有“危险”二字而已。

当然,如果你用人类的视角,得到的答案可能就完全不同,比如澳洲草原上的狐狸与兔子,我们想到的可能是狐狸对兔子数量增长有控制作用,可以防备止它们将草啃完,导致草原上的生态失衡。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认为生态平衡重要呢?归根到底还是保护生态符合人类的利益,我们才会给狐狸的存在赋予意义。事实上澳洲的狐狸就是人类引进用来控制兔子的,而“为祸草原”的兔子也是人类带到澳洲的。

如果你想从一个所谓的“真正客观”的角度来认识所谓的“意义”,那答案是让人沮丧的,我们找不到意义,因为生命本身是一种自发现象,它的一切表象与存在都是与自然交织的结果。

为什么强者会捕食弱者,很简单,因为环境中有一块可以吃的,吃了它就可以生存,那么自然要吃。

环境中的资源不就是拿来利用的吗?

如果你从生命的诞生史来看待这个问题,会发现一些更有意思的证据,比如复杂动物的起源真核生物最早的营养方式就是通过胞吞“食用”细菌与有机分子团而生存的,之后在吞入了蓝细菌并消化失败的情况下,才与之共生将其接纳为叶绿体,其中较成功的一支在后来进化成了繁荣的植物世界。

而那些没有获得自养的细胞则依然保持着“吞食”的方式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有一支进化成了复杂的多细胞生物,拥有了更强的活动能力,最终这一类群被我们称为动物。

虽然与20亿年前的祖先已经完全不同了,但主要维持生存的手段本质上还是一样的——吞。只是动物会使用复杂的神经与运动能力去定向地选择“吞什么、怎么吞”。

就这一点来说,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并没有什么区别,二者之间本来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熊猫从食肉转为食草,所有食肉恐龙的祖先都是食草恐龙。如果某种动物既可以吃肉又可以吃素,那么决定它会向哪个方向进化的,只有环境中是肉多还是草多,是吃肉能繁衍出更多的后代还是吃草。

多数人没有认识到生命的发展是毫无意识的,它们会变成什么样,它们会成为吃什么为食的动物完全不受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生命在进化上的方向就像是泼在路面上的水,总能自发地“找”到通往更低处的路径。存在本身不是为了实现什么意义,“为了”这个词用在生命进化上时总是错的。

天然且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我们只有理解了生命的自发性,才能理解我们试图从研究动物界的“强者”与“弱者”中找到什么哲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可能从人类的视角得出动物的意义,如果动物们可以说话,一定会对我们的不可一世的“客观分析”感到十分愤怒吧。

要说类比的话,“强者”与“弱者”的关系更接近于阶级矛盾。有一位千年思想家告诉我们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对于动物来说这种立场对立显得更加明确且牢不可破:一方要活就不能被吃,另一方要活就一定要吃你;谁都没有错,谁都想要活,“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单纯,且没有意义。


酋知鱼


必须先说清楚一件事:所有能活到今天的物种,没有一个是弱者!大自然绝不会保护弱者,只会消灭它们。所以现在的一切生物都是强者,而且都是非常幸运的强者(不幸运的强者请参照恐龙),只是“强”的领域各不相同而已。
图:异彩纷呈的生物界。

生物的强与弱。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武力值去衡量生物的强弱,其实这太片面了。生物的力量、速度、增殖能力、适应性等指标都可以成为生物的强项。

狮子很“强”,但繁殖能力不如老鼠的零头;肺鱼很“弱”,但它们能撑过漫长的干旱,熬死水中的天敌;虎甲虫很“强”,但适应环境的能力远不如屎壳郎;小草任凭践踏啃食,但它们却是陆地上分布最广的高等植物。
图:撩人的小蜥蜴,在它的生态位上,它就是绝对的强者。

羊吃草,狼吃羊,狼死后被食腐动物和真菌分解掉,最后所有动物和它们的排泄物都要变成供草生长的肥料和无机盐,由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所以说,“弱者为强者提供食物”的说法并不正确,这是个轮回,就像剪刀石头布,您说谁更强?谁压制了谁?

各种生命存在的意义。

没有哪两种生物是天生的敌人,大家无论努力去吃还是避免被吃,都是为生存而战。所有生命的对手都是大自然——只要能在残酷的自然界获得能量,开拓出生存与繁衍的途径就可以了。不同营养级上的不同生物没有强弱之分,它们只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吸收太阳的能量而已。
图:万物能量之源,太阳。

这些能量最终用到哪里了?生长与繁殖,说白了就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

植物和各种素食动物拼命繁殖,它们以数量优势牢牢占据着自己的生态位;捕猎者演化出尖牙利爪,靠速度与灵活性得到自己的一份食物。所有生命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给这串DNA分子打工,为了这串分子能永远复制下去而拼搏。说来有些可悲,但这就是本阶段生命存在的意义了。
图:我们老板,DNA。

人类。

人类有了复杂的意识与思维,而且我们认为意识就是“生命”本身,这让我们在生物界中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我们的意识是一种电信号,它很可能是完全自由的,并不受那串大分子的控制。

未来,人类早晚会用大脑破解大脑运行的谜团,将自己的意识转移到芯片之中,用这种方法实现永生不灭。到那天,人类就不用“给DNA打工”了,我们的生命将被赋予全新的意义。

如有谬误,烦请指正。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专业化繁为简,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纯野生科学家


自然界生物圈最重要的原则是平衡,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只要同处于一个时代的生物,它们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从群体上看,每一个物种的演化都是为了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每一个物种只要在某个时代存在,那么这个物种就是胜利者,就是强者。而弱者已经被这个时代淘汰了,只有强者才会生存下来,这就是自然选择。

而群体之间的强弱,其实也是一种自然平衡,比如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我们可能会认为食肉动物是强者,食草动物是弱者。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食草和食肉动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没有强弱之分。如果食草动物增加,那么植被就会被大面积破坏,最终的结果就会导致大范围的沙漠化,最终会毁掉一块地区。

反之,如果食肉动物增加,那么食草动物与会减少,结果就是植被大面积生长,结果食肉动物也会减少,而植被的大量增加结果也会带来气候和大环境的变化,最终导致整个动物的减少。

所以,在自然平衡之间,食草和食肉都很重要,没有强弱之分。

我们再看个体,一个种群中,个体必然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造成了强弱之分。但实际上,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并不一定是强者最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强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优势,但在自然变化时,强者很可能也是最容易被淘汰的。

所以,自然界中强弱的机会是基本上平等的,自然选择中只有最适合的,没有强弱之分。


寒萧99


动物世界是个食物链动态平衡状态。

所谓强者和弱者是相对来说的。

我们习惯性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可以知道,人不能生存的环境,动物大都可以生存。

狂犬病毒是人类至今无法消灭的病毒之一。狂犬病毒有很长的潜伏期,没有季节地域限制。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很狂躁,有很强的攻击性。一旦病毒变异可以通过接触和空气传播,至少亚洲扛不住。

人类先于其它动物灭绝,或许不是杞人忧天。


生死有多远


你评不评价关大自然什么事?自不量力的幻想实在可悲。现实就是拼命的挣扎杀出一条生路,生物为了生存繁洐进化出无所不用其极的技能。如果是弱者,早就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现存的物种都是千百万年来优化自身拼出一套技能挣出一丝活路。从地球诞生以来消亡的物种以亿计数,苍天从不悲悯。适者生存,弱者消亡。


人生如戏一笑而过


很难界定残酷与真实。

从人性角度上说,弱肉强食的确残酷,但从因果论来说,没有狮子狼群的优化,羊群和牛群如何保持良好的基因传承?

所以说宏观说,物种之间的斗争实际上就是因与果的问题,大自然希望有一个平衡来调整整个自然的良好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