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四大黑暗料理


​北京小吃可分為漢民風味、回民風味和宮廷風味三種。有一種說法,老北京小吃十三絕包括豆麵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燒、豌豆黃、炒肝、奶油炸糕。儘管在外地人看來,這些小吃“都不咋地”。但是,在外地人眼裡,比這些“都不咋地”味道更可怕的是,被公認為老北京黑暗料理的四大天王:豆汁兒、滷煮、爆肚和炒肝兒,又被調侃為老北京小吃ICU四巨頭,意思是吃完這些餿、腥、羶、臭的邊角料,直接要進醫院監護室了。

那麼,這外地人眼中的老北京四大黑暗料理暨老北京人心頭的四大美食,到底是如何料理的呢?


豆汁兒

第一次喝豆汁兒,那猶如泔水般的酸餿氣味的確使人難以下嚥。因為豆汁兒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用綠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後撈出,加水磨成細漿,倒入大缸內發酵,沉入缸底者為澱粉,上層飄浮者即為豆汁。發酵後的豆汁須用大砂鍋先加水燒開,兌進發酵的豆汁再燒開,再用小火保溫,隨吃隨盛。

別看味道古怪,但是豆汁兒極富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素和糖,夏天可消渴解暑,冬季能清熱溫陽,四季喝它,益於開胃健脾、去毒除燥。

老北京四大黑暗料理

豆汁兒、焦圈


怎麼能喝到正宗的豆汁呢?涼著喝,入嘴便會有泔水味;如果趁熱喝,味道就不一樣,甜中帶酸,酸中有澀,滋味獨特;喝豆汁必須配切得極細的醬菜,一般夏天用苤藍,講究的要用老鹹水芥切細絲,拌上辣椒油圈,風味獨到。

近人雪印軒主《燕都小食品雜詠》中有豆汁粥詩云: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味論稀稠。


炒肝兒

炒肝兒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北京小吃。在《燕都小食品雜詠》中也有一首寫炒肝的詩:稠濃汁裡煮肥腸,交易公平論塊嘗。諺語流傳豬八戒,一聲過市炒肝香。

老北京四大黑暗料理

炒肝


炒肝是怎樣烹製的呢?這首詩後的註解說:“炒肝以豬之小腸,臠切成段,糰粉汁燴之,……名為炒肝,實則燴豬腸耳。既無肝,更無用炒也(間有肝塊,亦非炒過者),京諺有豬八戒吃炒肝,自殘骨肉之語,故詩中雲雲,炒肝香二字,則賣者吆喝聲也。”這個解說已很清楚,炒肝實為燴腸。即以豬的大腸、肝臟(只佔1/3)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在外地人眼中,這黑乎乎、黏糊糊、腥臭兼備的炒肝兒,北京人卻讚道:湯汁油亮醬紅,稀而不澥,肝香腸肥,味濃不膩。


爆肚

爆肚兒是把鮮牛肚(指牛百葉和肚領)或鮮羊肚洗淨整理後,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質地鮮嫩,口味香脆。

老北京都喜歡吃爆肚,特別是農曆立秋之後,北京人講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說。

爆肚,在外地人眼裡可能只有一種,但是在北京人眼裡分為:

羊爆肚:散丹、肚仁、蘑菇頭、肚領、蘑菇。

牛爆肚:百葉、肚仁、肚領。

老北京四大黑暗料理

老北京四大黑暗料理

爆肚


一般我們吃的所謂黑百葉就是羊肚,準確的叫法應該是散丹,比較鮮嫩。

只有牛的才叫百葉。牛百葉還分兩種,吃飼料長大的牛百葉發黑,吃糧食莊稼長大的牛百葉發黃,至於味道應該是發黃者為好,原理自然跟柴雞一樣了。

牛肚比羊肚要厚實些,所以如果想吃嫩點的就應該要散丹,想有點嚼頭的就點百葉。吃爆肚的最高境界是吃肚領,因為它比較金貴,很嫩。據說要好幾個肚才出那麼一盤。羊的肚領要把外面的皮剝了吃,牛的可以直接爆。另外,蘑菇尖也是金貴玩意。蘑菇本來就只是羊肚的一部分,這蘑菇尖更是精華,一隻羊只有那一小塊,更是要很多隻羊才能湊齊那一盤。而肚仁也很不錯,吃起來就很嫩很滑。一盤肚仁也要三隻羊胃才可以做出來。在舊社會,一般老百姓吃爆肚大多是吃百葉、散丹之類,只有窮人乍富或者不那麼有錢的有錢人才會要肚仁、蘑菇來吃。

在北京,吃爆肚最好去牛街,馮滿張這三家都還不錯。不過價格可能有點貴。吃爆肚再來一份羊油麻豆腐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肚量大的可以再配個燒餅或者羊雜湯,齊活了。


滷煮火燒

有人說“滷煮火燒是老北京純粹的東西,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滷煮火燒是由乾隆愛吃的“蘇造肉”傳入民間演變而來的大眾化小吃。野史上稱,乾隆十分喜愛揚州陳府家廚張東官烹製的菜餚,便將他召入宮中做御廚。張東官深知皇帝的飲食喜好,創作出一道用五花肉做成的菜品供膳。由於張東官是蘇州人,此道菜就被稱為 “蘇造肉”。《燕都小食品雜詠》中有蘇造肉詠詩一首:“蘇造肥鮮飽志饞,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膏油已滿衫。”並注說:“蘇造肉者,以長條肥肉,醬汁燉之極爛,其味極厚,並將火燒同煮鍋中,買者多以肉嵌火燒內食之。”

老北京四大黑暗料理

老北京四大黑暗料理

滷煮


此法傳入民間後,普通百姓用豬頭肉代替五花肉,再添入廉價的豬下水,雖不是上好食材,但照樣吃得其樂,此即滷煮火燒。

滷煮火燒要切成井字刀,豆腐要切三角,小腸、肺頭則剁成小塊。從鍋裡舀一勺老湯,澆在瓷碗裡,再加些辣椒油、豆腐乳、蒜泥、韭菜花。等到熱騰騰的一碗滷煮端上來,碗裡的火燒、肺頭、豆腐都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不過,要說其中味道最厚重的,還是那小腸,酥軟、味厚醇而不膩。

毫無爭議地,滷煮火燒最為人稱好的則是南橫街的“小腸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