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拿刀叉,右手用筷子,西方人與東方人思維方式不同在哪兒?

網絡上有個段子:

“刀叉主要用手腕控制,更有力量;筷子主要用手指控制,更加靈活。

刀叉主要用於塊狀肉食;筷子主要用於細小的食物。

刀叉一般用金屬製成,筷子一般用植物製成。

刀叉使用方式為攻擊;筷子使用方式更傾向於控制。

使用刀叉的人更喜歡力量,使用筷子的人更喜歡技巧。

刀叉作為武器可以砍劈,威力巨大;筷子作為武器只能往前戳,但威力有限。

所以西方人崇尚絕對力量,東方人崇尚刁鑽控制。”

(一)刀叉的起源與發展


左手拿刀叉,右手用筷子,西方人與東方人思維方式不同在哪兒?

用刀叉吃牛排


每次約朋友吃飯,都會選擇西餐廳,一種高大上的感覺映入眼簾,那裡有富麗堂皇的裝修,有各式美味而且從未品嚐過的西餐,更有熟悉而又陌生的刀叉。

之所以熟悉是因為常常在電視裡面看到,之所以陌生是因為雖然觸摸過卻從未使用過。

尤其在吃紅酒燉牛排的時候,那樣大塊的牛排,每次都要用刀叉配合著切開,第一次使用還真的學不來,畢竟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首次使用感覺自己好土。透亮別緻的刀叉配上香醇的牛排,總覺得別有一番滋味!

那麼說起刀叉,突然想了解下刀叉的起源與發展了!

歷史學家雷亞·坦納希爾曾說:叉子起先曾在歐洲和近東使用過多年,但只是作為廚房裡用的器具,廣泛使用叉子作為餐具是從10世紀的拜占庭帝國時期開始的。

歷史是這樣記載的,據說那時意大利麵吃起來頗不方便。

早期的人們都是用手指去抓,貌似今天的手抓飯一般,吃完後還意猶未盡地把蘸著汁水的十指舔淨。

但中世紀時,一些上層人士覺得這樣吃相不雅,絞盡腦汁發明了餐叉,可以把麵條卷在四個叉齒上送進嘴裡。

餐叉的發明被認為是西方飲食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

(二)筷子的起源與使用


左手拿刀叉,右手用筷子,西方人與東方人思維方式不同在哪兒?

外國人學習用筷子


對於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說,吃飯用筷子再熟悉不過,從一出生,就看著父母用筷子吃飯,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可就是沒人解釋過為何吃飯夾菜需要用筷子!

在很多外國人看來,筷子是世界上最難用的餐具,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無論怎麼擺弄也拿不住筷子,有些直接一手一根筷子,對夾起食物來了,吃一頓飯因為筷子不好用還如此生氣。

對於東方人而言簡直不可思議,就兩根棍子,夾菜簡直易如反掌。

其實筷子最早源於中國,中國的歷史博大精深,外國人自然不會懂。

據說大禹治水裡面的大禹有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因為很少回家,風餐露宿,用餐完後就要繼續啟程了。

在外面吃飯就如同今天一樣,很隨意,外面隨便吃點就行!熬製食物的時候,放在湯中無從下手,就近折了樹枝當作工具夾肉夾菜,自此大禹被稱為中國用筷子的第一人!

據記載先秦時期的古人,吃飯是將飯盛在大容器中,用手取飯,而羹湯中的菜要用筷子夾取。慢慢地筷子就沿用至今了!查查史料就知道,筷子的前身是叫“箸”,而在當時“箸”與“住”同音,船民們認為船停住了是不吉利的表示,所以就取反意“快兒”。

再者因為“快兒”多為竹製,於是就在“快”字頭上加上竹字,變成為之後的“筷子”了!

仔細觀察下就會發現,筷子的外表如同松樹一樣筆直,常常用來形容人的品格剛正不阿。

所以在古代常以筷子作為禮物或者獎品來獎勵那些遵紀守法,品德高尚的人。

以唐玄宗時期為例,宋璟耿直剛正,不為五斗米折腰,所以唐玄宗用筷子為獎品來獎勵宋璟的人品。

(三)西方人崇尚力量


左手拿刀叉,右手用筷子,西方人與東方人思維方式不同在哪兒?

施瓦辛格力量訓練


去健身房鍛鍊的習慣也是被外國朋友影響的,幻想著自己也能練成“神奇女俠”那樣,飽滿的肌肉,勻稱的線條,走在街上簡直是一條美麗的風景線!

每次去到健身房都能看到大塊肌肉的外國男性賣力的練習著,記憶猶新的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施瓦辛格。

從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歐美流行文化中就特別崇拜大塊頭肌肉男,每次看到這樣的體態常給人感覺很有力量!

再者,在西方世界當中,常常能聽到兩個字“耶穌”。

據說耶穌出生在馬槽中,後來在30歲的時候被猶大出賣,三天後死而復活。

耶穌為人類的罪而死,人類尊他為神!當人陷入痛苦絕望的時候,祈禱耶穌的救贖,以信仰來支配自己,這也是一種力量!

這些由統治階級創造的宗教,打著愛人如己的口號拉攏人心,不斷地得到推廣和普及!

其實東西方的古代都是以打仗的方式來擴張疆土的,在古代的社會中,正如今天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所看到的外國人一樣,他們大部分體態高大,靠身體力量來征服世界,到處殖民。

據說在當時的西方,以西歐北歐裔為主,那時的祖先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只能靠對外擴張佔取更多的領土,之後再進行農耕。

這群靠力量為生的西方人,利用自身天然的優勢成功為自己開拓疆界。

(四)東方人喜歡刁鑽控制


左手拿刀叉,右手用筷子,西方人與東方人思維方式不同在哪兒?

筷子的正確握法


說起東方人,先來看看在東方社會中人們如何正確使用筷子吧!

拿起筷子對齊後,筷子放在手的虎口處,大拇指和食指對夾上根筷子,下根筷子附在中指上,夾菜的時候下根筷子固定不動,上根筷子用大拇指食指根關節旋轉。

其實無論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使用筷子都是一隻手。這樣的手法常常給人一種想要控制的感覺,我常常做糕點,前幾天做了薩其馬,在這之前需要將各種食材比如雞蛋,牛奶麵粉攪拌均勻,這樣不斷地攪拌,也會促進麵筋的增長。

其實這個時候,筷子充當了加長版手指的作用!

麵粉在我的支配下,成為麵糰,過程中常給人一種掌控感,同時這也讓我有種掌控後的成就感!

那麼說到掌控,這裡就不得不提東方人傳統的家庭觀念了!在中國家庭中父母很擅長控制孩子,比如會把過去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情強加到孩子身上,典型的就是希望孩子可以讀書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知名學府。

父母自己過去因為經濟與社會原因無法實現的夢想,強加到了下一代。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社會認同感和存在感,在父母看來的句句“為你好”,其實也是虛榮心的表現,他們被虛榮心控制,找到了對象後,再去控制別人以滿足自己!

心理學家李雪曾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父母過強的控制慾導致了孩子人格不能獨立,膽小懦弱,自由意志都受到了損傷。

左手拿刀叉,右手用筷子,西方人與東方人思維方式不同在哪兒?

控制慾強的父母


東西方生活方式的不同也折射出當時的生產力與文化的巨大差異。

生活在新時代的年輕人已經很少去了解東西方的文化了,快餐式的生活讓人們沉浸在工作當中,無暇去顧及生命中的點滴。

從刀叉和筷子的使用看到了東西方人思維是那麼的不同,西方人是零博弈的殘酷競爭,讓其力量的崇尚得到了更高的昇華;

而東方人雖愛控制,但卻靈巧,追求和諧共處。

可是不得不承認東方的先進文明是早於西方的,也希望我們的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完)

(溫暖爐火,一位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博主。讓我們一起去品讀歷史,品嚐美食。)

《世界華人週刊》

《中國飲食文化》

《聖經》

《史記 宗微子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