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的鏽斑和連珠狀怎麼辨別?

因為所以8041


提起元青花就涉及到蘇麻離青料,說起蘇麻離青料又涉及到蘇麻離青料的特徵。而蘇麻離青料的特徵有:暈散、黑藍色的結晶斑(色濃處)、串珠狀結晶斑、鐵鏽斑、錫光、鐵鏽斑下沉有凹凸不平的手感等。小編提到元青花的鐵鏽斑和串珠狀結晶斑的問題,那就先說說鐵鏽斑,鐵鏽斑是在黑藍色結晶斑之上偶爾出現,不是所有的黑藍色的結晶斑上都有,鐵鏽斑是隨著筆跡的走向而出現,不會超出黑藍色結晶斑的範圍,用手撫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覺。再說說串珠狀結晶斑,串珠狀結晶斑,是青料裡面的顆粒經過高溫形成的點暈的現象(和黑藍色的結晶斑是一個原理)這種暈散像竄珠子一樣的串珠狀的,在橫筆的情況下(色濃處)也會出現冰掛現象。這就是我的回答,如有不對請指正。發圖做參考。








卓越6355


看看我的瓷片是什麼



用戶277959779811


鐵鏽斑是元青花瓷器使用高鐵低錳的蘇麻離青進口鈷料的主要表現特徵之一,不連續狀珠是在10一20倍放大鏡中觀察青花形成暈散的主要特徵,即元青花的暈散表現特徵是由無數個不連續的狀珠組合形成的。


用戶4352306912659


 元青花瓷器,因它的釉料配方有它的時代特點。青花彩料有國產的,也有異域進口來的,元青花文飾用料多數為國產鈷料。元朝初產青花瓷器時,是用國產青花鈷礦料,有江西本地產的,又有廣東產,後有浙江紹興,金華產的。經加工精製後的國產青花鈷礦料,高溫中成色的耐火色階幅度窄,呈色的最佳效果所需的溫度難以控制。窯溫高點或低些,青花髮色都不能達到理想效果,正常情況下青花呈色藍豔中偏灰。但在高溫窯中,除了江西上高(古稱瑞州) 的“石子青”易飛散外,其他地方國產的青花鈷料不易飛散,故用中國產的青花鈷彩繪瓷器,紋飾線條較清晰,線條暈散的品種也少。國產鈷料多用於民窯器及出囗民窯器上,但不等於官用噐沒用。

進囗“蘇麻離青”,也有稱“蘇麻勃青”。蘇麻離青來自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也是一種鈷礦。蘇麻離青在高溫中成色耐火溫差幅度較寬,瓷器上的青花髮色豔麗,火候較昜掌控。

蘇麻離青雖呈色優良,髮色豔麗,但是含多價鉄的特殊性,在一定的高溫環境中,在胎釉間發生了一些特殊形象的化學變化:青花會暈散、青花紋飾中有深色凝聚點與塊,稱“鐵鏽斑”,器物青花紋飾上有鐵鏽斑的地方釉面下凹,青花紋飾線條中也常會出現一些深色點,這些都是用蘇麻離青彩料彩繪的青花瓷器釉面上的特徵。蘇麻離青鈷料來之異域,價值昂貴,元青花瓷器用此彩料上彩的數量佔的比例較少。

外域來的青花鈷料,如不再經過細加工提純,彩上瓷器後燒出的青花圖案紋飾會出現暈散不清晰。雜質多的,紋飾會過於暈散,圖案更加模糊不清,青花濃處也會使平滑的器物釉面下凹更嚴重,這些缺憾,反而給中原文人所稱奇接受。當時的文人多數是漢人,漢人習慣了紙上繪水墨畫。紙上著墨,墨色在紙上明、暗,晰、暈發揮得淋漓盡致。蘇麻離青彩料在瓷面上施畫後燒出的效果有如紙畫,此特點使文人大加讚揚,上層社會也就付風雅接受。以蘇麻離青為墨,瓷面為紙,使元青花瓷繪畫風格瀟灑豪放,筆法流暢自如,層次簡繁任意,不區格調,元青花瓷不愧是中國古代不朽的藝術瑰寶。進口蘇麻離青彩料用於瓷器上:在一定的窯溫;瓷釉配方的成份組合;青花彩料中的鐵元素存在;窯火中燒成(物質化學反應)時間的長短;成品在某種環境中經歷的年代等等條件促合下,蘇麻離青料彩繪燒成的青花瓷紋飾中必然有鐵鏽斑形成,狀如淺海中沙灘島,在不同胎釉的元青花瓷的紋飾上,青花紋飾深濃處及鐵繡斑中就會形成了兩種獨特的現象:有閃銀亮的絲網紋或有不規則的銀亮線圈圍繞赤色的鐵鏽斑塊。

第一種現象:此現象有兩類形瓷。第一類:當青花瓷器胎貭較粗較松(觀察其底足露胎處),並偏白或偏灰白;有的微微泛火石紅,淡淡的似有非有,有的火石紅濃厚成片狀,琢器底足露釉處的胎體少見有砂孔;另一類:底足露胎處胎貭粗而硬,整個足底有磚紅色火石紅,感觀雖然感覺粗些,但手摸不劃手。上二類瓷噐胎體是用安徽祁門瓷土,滲合饒州本地瓷土燒造的器物。百倍顯微鏡觀察青花深濃處及鉄鏽斑處,有銀色閃亮的細絲線組成網狀紋,或似樹根狀,或似漁網狀,多而明顯,統稱“絲網紋”。

第二種現象:當青花瓷器的胎質地白而細膩、密實、堅硬,這種琢器足底留下的孔隙較多,底足露胎少見火石紅。這是單一用祁門瓷土的器物。百倍顯微鏡下,濃青花中的鐵鏽斑是赤黃或竭色的不規則結晶花,一條閃亮的反謝銀線把鐵鏽斑有距離地圈住,成為其花邊,這種青花瓷鉄繡斑中較少有絲網紋的形態出現,只有個別鐵鏽斑處依稀有發現。

圖下是國產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