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

农民工歪说历史


福宜、福慧、福沛都不是正式名字,是他们的小名。乾隆和弘昼也都有小名,弘昼的小名叫天申,乾隆的小名据说叫元寿。雍正给孩子取福字辈,是对他们有格外的关照。



与电视剧中的形象不同,历史上的真实的雍正和年妃,夫妻关系其实是很好的。

年氏出身显贵,父亲年遐龄是康熙朝的湖广巡抚,妥妥的封疆大吏,大哥年希尧官居工部侍郎,二哥年羹尧更是集高官和显爵于一身,深得圣宠。而年氏自幼容貌出众,温和秀雅,康熙第一次见到她,就对她是颇为喜爱,亲自将其指婚给了雍正做侧福晋。

雍正娶了年妃后,对其非常宠爱,没过多久两人就有第一个女儿。不过,这个女儿只活了三岁就夭折了,让雍正和年妃都非常的伤心。

女儿夭折两年后,年妃再生下一子。雍正鉴于女儿夭折的惨痛回忆,就没给这个儿子取弘字辈的名字,而是给他取了一个非常喜庆的名字——福宜。

“福宜”这两个字,出自《诗经》的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寓意非常的好。

从这可以看得出,雍正对这个孩子是寄予了非常的希望的。他希望用一个喜庆的名字让儿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然而,尽管有好个名字,福宜也没有摆脱夭折的命运。在他两岁的时候,也夭折了。年妃又是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

雍正对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而当年妃生下第二个儿子后,雍正在给孩子起名的事情上斟酌了很久,最终取名“福慧”。(也叫福惠)

“福慧”指的是“福慧双修”之意,雍正一直痴迷于佛法,他给儿子取这个小名,是希望儿子的福德和智能都达到至善的境地。可见他对这孩子的期盼和喜爱。

福慧出生后不久,年妃再次怀孕,堪称是双喜临门。雍正为此给孩子提前取名,如果是儿子就叫福沛。(沛为“旺盛”之意,也是希望儿子能长命百岁)

然而年妃命不好,在他怀孕期间,康熙皇帝恰好驾崩。在康熙大丧期间,年妃怀着福沛频繁地磕头行礼,让她动了胎气。结果在生产时就难产了。虽然后来接生婆绞尽脑汁的把孩子生了下来,但孩子一出生就病死,而年妃因为难产,身体也是一落千丈。


看见身体虚弱的年妃,雍正很是心疼,于是在登基之后,将年妃册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这是雍正当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能给年妃最好的待遇。

不过,年妃的身体每况愈下,在被册封贵妃两年后,终究还是病倒了。

年妃一病不起后,雍正很揪心,他不仅暂缓了对年羹尧的处罚,还在处理年羹尧的关键档口册封年妃为皇贵妃,为她冲喜,丝毫不顾忌政治正确。(要处理年羹尧,在这个关键档口不应该加封年妃)

雍正是出了名的勤奋皇帝,可是当年妃一病不起后,他居然抽了五天时间,一心一意陪在她身边,想尽办法去挽留她的生命。

不过,年妃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最终还是去世了。

年妃去世后,雍正辍朝五日,斥巨资为她举行丧礼,仅金银一项,就耗费了九万锭。雍正是极为节俭的皇帝,可是为了年妃,他破戒了一次。

一个月后,失去了年妃庇护的年羹尧被雍正下令处死。其实以年羹尧的罪,雍正诛他九族都可以。但看在年妃的面子上,年家其他人并未受到株连。

此后,福慧作为年妃唯一健在的儿子,成了雍正最宠爱的阿哥。

眼见福慧一天天长大,雍正很高兴,于是雍正决定给福慧取一个大名。又是斟酌一番之后,雍正敲定了“弘晟”。

弘晟原本是诚郡王胤祉的第三子的名字,为了给自己儿子取名,雍正连自己侄子的名字也夺了。不过雍正后来想想不好,又改回来了,所以福慧一直到死(八岁死了)都没有一个正式名字。

福慧夭折后,雍正又是万分伤心,下令“照亲王例殡葬”,而当时已经成年的乾隆和弘昼连贝子都不是,待遇差别之大一目了然。

乾隆继位后,谕内阁:“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当曰曾以亲王殡葬。今朕眷念手足之谊,着追封亲王。”给了福慧以亲王级别的待遇。

↓清西陵·怀亲王陵(福慧陵寝)



所以说,年妃的三个儿子都是福字辈,这是雍正对年氏所出孩子有格外关照。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同时,也是希望以福字开头,给病弱的年妃祈福。


Mer86


据史书上记载,雍正一共有十个儿子,其中有七个儿子都是弘字辈,只有三个儿子是福字辈,而恰好,这三个儿子,都是年羹尧妹妹年贵妃所生,分别为福宜、福惠和福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要知道,弘字辈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要远远超过福字辈。

因为,满清在皇太极时期,特意对满清的皇室宗亲们划分等级,他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将皇族划分为宗室和觉罗两个等级。

宗室就是指努尔哈赤和他五个亲兄弟的直系后裔,他们是皇族里的第一阶层,平常腰间会系金黄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又被称为黄带子。觉罗是努尔哈赤父亲六个兄弟的直系后裔,他们是皇族里的第二阶层,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又被称为红带子。

然而,等到康熙执政时,他又再次将皇族划分等级,他规定:凡是他的嫡系子孙,在取名时,都要用上特定的字:“胤、允、弘、永、绵、奕、载”。否则,就不算是他的嫡系子孙。



换句话说,凡是名字中带有这几个字的皇族,就被认定为康熙的嫡系子孙,被称为近支宗室;凡是名字中没有带这几个字的,从法礼上来说,他就不是康熙的嫡系子孙,只能被称为远支宗室。在这种背景下,皇族从上到下被划分为三个等级:近支宗室、远支宗室、觉罗。

从这层意义上说,雍正给年贵妃的儿子都取名福字辈,就意味他们从法礼上来说,不属于是康熙的嫡系之孙,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排在皇族中的第二等级,即远支宗室。

对此,很多人自然会好奇,雍正为什么要独独这样对年贵妃的儿子呢?

有人说,肯定是因为年羹尧的牵连,导致年贵妃和她的儿子被雍正排挤,但问题是,年羹尧被雍正清算,是在雍正二年十二月份时,而年贵妃所生的这三个孩子,有两个是在雍正登基之前所生,还有一个是在雍正即位第一年所生,当时年羹尧正备受雍正信赖,雍正又怎么可能会因为年羹尧而打击年贵妃和她的孩子呢?

所以,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按照清宫的惯例,皇子出生后,一般会先给他们取个乳名,等到皇子满周岁时,会由内务府和同宗人府共同向皇帝请赐名,在多数情况下是由宗人府按名辈的应该用的偏帝拟好几个字,由皇帝定夺,当然也会有皇帝自己已想好用字。

当然,不管这个名字由谁来取,对于皇子们来,他们都将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并且还会正式登入皇室宗谱。



当时,雍正儿子们的乳名,都是以福字打头,正式名字则是以弘字开头。所以,年贵妃生下的三个儿子,才会被取名福宜、福惠和福沛。

按照正常的情况,在这三个儿子满周岁后,就会给他们正式以弘字辈取名,但可惜的是,年贵妃这三个儿子中,福宜不满周岁便夭折,福沛出生即夭折,所以最终没能取上弘字辈的名字。至于福惠,在他满周岁时,被取名为弘晟。

本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位福惠在历史上的名字,就应该被叫做弘晟。但偏偏,就发生了意外,因为弘晟这个名字,本来是雍正三哥胤祉给自己世子取的名字,后来三阿哥被雍正圈禁,其世子弘晟也被革掉亲王世子的身份。同时,雍正还把他们两个的名字都给改掉。

不过,对于弘晟这个名字,雍正觉得是个非常好的名字,所以就把他送给了自己的儿子福惠。但是,等到雍正四年的时候,雍正或许因为太喜欢这个儿子,他担心这个名字会给他带来不吉利,所以就下旨让福惠把名字改回去,同时把弘晟这个名字还给了原来的那个弘晟。

雍正的本意,是想给福惠取个好名字,但期间他给福惠更改过好几个名字,但都不太满意,所以这件事情就一直拖着,等到雍正六年时,福惠意外因病去世,所以他最终就只能以福惠这个名字被记载在满清的皇室族谱上面。

最后,雍正对福惠的喜爱,连乾隆都曾为之妒忌,乾隆在继位时,曾毫不讳言的说道:“朕弟八阿哥(福惠),素为皇考所钟爱。”后来,乾隆还特意追封福惠为怀亲王,其他几个早夭的阿哥都没有被追封,足见福惠的待遇超然。


我是赵帅锅


这个问题很容易给人带跑偏,偏到读者会以为,年贵妃因为哥哥年羹尧的关系而失宠,导致自己的儿子皇七子福宜、皇八子福惠、福沛也跟着遭了殃,都不能跟雍正的其他皇子一样是弘字辈。其实没有这么复杂,没有什么福字辈一说,年贵妃也一直很受宠。

排字辈是汉族家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到现在都影响着我们。而当初满清入关时,是没有排字辈的习俗的,只是后来学习汉族文化,与汉族人民融合时排字辈被满族所学习。而这个排字辈现象到雍正这一代才出现,就是康熙皇帝所规定的,雍正这一代就是胤字辈,乾隆这一代就是弘字辈,且名字里面要有“日”,所以没有什么福字辈一说。

而在康熙皇帝以前,满族是不排字辈的,比如康熙皇帝名为爱新觉罗.玄烨,而他的兄弟则是叫爱新觉罗·福全、爱新觉罗·牛钮等,根本没有什么字辈可言。

而康熙的前四个儿子也没有排字辈,叫承瑞、承祜、承庆、赛音察浑,按道理这几个儿子应该都是胤字辈,但是这几个儿子都是夭折,没有正式记录,所以这些名字都是乳名,并没有正式记录,比如康熙在夭折了几个儿子之后,康熙也怕了,给自己儿子取名都含有吉祥之意,例如皇长子胤禔的乳名就是保清,皇太子胤礽的乳名就是保成,从字面意思都可以看出,父亲康熙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成长,护佑大清。

所以,福宜、福惠、福沛只是三位皇子的乳名,只是雍正希望这三位皇子能够多寿多福,顺利成长,没有别的意思。如果这三位皇子能顺利长大,也是弘字辈。因为乾隆本名是弘历,而乳名就是元寿,弘昼的乳名就是天申。

而年贵妃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都没有顺利成长,皇七子福宜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六十年就去世了,寿命就是半年多一点。而福慧生于康熙六十年,死于雍正六年,也只是八岁,而福沛生下来就夭折。所以这三位皇子根本没有等到正式命名就去世了。

再说,雍正也不会愚蠢到将自己三位儿子的正式名字命名为福字辈,为什么,犯大忌,因为到了雍正这一代排字辈是皇族的官方习俗,雍正的爷爷就是顺治皇帝名为爱新觉罗.福临,这要是将自己的儿子的正式名字命为福字辈,这可是犯了排字辈的大忌,对先皇不敬,对祖先不敬。

再来说说,雍正与年贵妃的感情。也有人猜测,年贵妃因为哥哥年羹尧的关系而失宠,导致自己儿子连一个正式名字都没有。其实,年贵妃也与雍正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年贵妃大约在康熙五十年嫁给胤禛为侧福晋,那时年贵妃大约是十二三岁的样子,于康熙五十四年为雍正生下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初十生福沛。雍正帝子女稀少,但是在年贵妃嫁给雍正的十一年为雍正生下四位子女,可以说,年贵妃是非常受宠爱的。

雍正元年就被册封为贵妃,但是年贵妃在生下福沛之后,身体就大不如前了,一直卧病在床,到了雍正三年时,病势已亟的年妃已然不行了,当即被雍正册封为皇贵妃,是雍正第一位皇贵妃,为了年贵妃的病情好转,雍正也暂缓处理其兄长年羹尧的案情。但是病情还是没有好转,雍正三年十一月,雍正日日夜夜陪伴在年妃身边,但是十二月的时候就去世了。

追封为敦肃皇贵妃,辍朝五日。而贵妃死后一个月,年羹尧就被降罪。所以说,不是因为年羹尧的关系而失宠,反而年羹尧失去年贵妃这个保护伞之后,被雍正赐死。

浮人语

年贵妃死后,留下一子福惠,雍正对其极为宠爱,此子原有正式名字,名叫弘晟,但是在雍正四年的时候就又将其改回福慧,原因就是弘晟这个名字是诚亲王胤祉世子的名字,而弘晟在雍正二年的时候犯罪被革掉亲王世子的身份,雍正认为这个名字配不上自己的爱子,而弘字辈这一代人口十分多,所以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名字且不重复十分难,所以没有等到选好名字,福惠就夭折了。


海浮人


年妃为雍正生了三个儿了,分别是福宜,福惠,福沛,其中福宜活了大约半岁,福惠活了七岁,福沛刚出生就夭折了,他们与弘时、弘历他们不一样,他们都没有序齿,也就是说没有按年纪来排序。

雍正一共有十个儿子,其中有序齿的是长子弘晖,次子弘昀,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六子弘曕,另外没有序齿的除了年妃的三个儿子,另外还有弘昐。

那为什么有的皇子序齿,有的皇子没有序齿呢?这个就要说到皇室宗谱玉牒制度了,差不多十年一修,出生没周岁就夭折了,还有修玉牒的时候没在世,那么一般都不入玉牒序齿,当然这个也并不绝对。

福宜和福沛两个没到周岁就夭折,没入序齿,所以没有带弘字辈,这个好理解,但是福惠活了七岁,另外没有入序齿的弘昐却带有弘字辈,这个就说明,是否有序齿,并不是有带弘字的原因。

那我们再来看康熙的儿子,共有三十五个,其中有序齿的二十四个,可以发现这二十四个都带有胤字,而没有序齿的,早期的皇子没带,三阿哥之后的都带了,这个也可以说明序齿不是带字辈的唯一原因。

而且福惠之前改过一个名字,叫做弘晟,这个也是带弘字辈的,只是后来又在雍正四年十一月的时候改回了福惠这个名字。而年妃死于雍正三年十一月,而年羹尧正是死于雍正四年。

由此可见,福惠这样被改名,应该是跟年羹尧有关,当然他们也并不是福字辈,而是小名,只是因为都是年妃的儿子,所以头一个字就取一样的了。

不过,雍正对福惠,还是比较疼爱的,雍正六年,八岁的福惠病逝,雍正以亲王礼下葬,乾隆追封福惠为怀亲王的时候也说过,八阿哥福惠一直很受雍正所喜爱。


历史简单说



题主想要的答案其实就在题主的描述中。题主说的很对,雍正帝的儿子都是弘字辈,而且第二字都有个“日”字旁。比如齐妃的皇三子弘时,后来的乾隆帝四阿哥弘历(历的繁体字是曆),纯懿皇贵妃的五阿哥弘昼,皆是如此。

雍正帝对年妃的爱是真挚的,在年妃的孩子出生前雍正帝的前几个孩子大都年少夭折(除了三四五)而且年妃的女儿也早夭,因为对年妃的宠爱,雍正帝期望年妃的孩子有福气、得长久,故而将年妃的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改名福宜,但是还是早夭了,其第二子名曰弘晟,这是完全按照雍正子侄辈的排辈来的,不久后,年妃又生下了福沛,不过当天就夭折了,故而年妃和雍正帝对弘晟十分疼爱。雍正三年,年贵妃薨逝,雍正帝悲痛万分,从而,雍正帝更加疼爱弘晟,就像皇太极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八阿哥,恰巧弘晟也是八阿哥,雍正四年,雍正帝把弘晟改名福惠(富慧),但是也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福气,雍正六年,福惠逝世,雍正帝下令以亲王礼下葬。此时,连弘历都没有封亲王。

弘历登基后,追封福惠为亲王,谥号怀,连他都说“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故而可见,雍正帝是因为对年妃和她孩子的喜爱才改了排辈。


蔚鸾


雍正四年冬月,清世宗命八阿哥弘晟改名富慧(福惠)。而就在同一年,福惠的亲舅舅年羹尧伏诛, 这不得不让人产生一些遐想。此外,清世宗的三哥、诚隐郡王允祉的儿子也叫弘晟,而且于雍正二年因罪被削去诚亲王世子,降为闲散宗室,雍正六年又被幽禁宗人府。此事也让福惠的更名显得愈加扑朔迷离。那么,敦肃皇贵妃年氏的儿子为什么都是福字辈呢?



实际上,福宜、福惠、福沛并不是大名,而是乳名。清朝皇子出生后一般都有乳名,清高宗弘曆的乳名叫元寿。换句话说,福宜、福惠、福沛实际上就和现在的什么芒果、布丁、小番茄差不多。以福为乳名,想必清世宗是想年氏的几个儿子多福吧。只可惜,三福都没福,福宜、福沛都没满周岁就夭折了,剩下的福惠也仅仅活到了虚八岁。



或许有人说,清世宗是因为年羹尧的事迁怒年氏母子。但是,事实截然相反,清世宗与年氏的感情却是非常好的。雍正三年,实际上清世宗已经着手处置年羹尧了,因为年氏病重,清世宗不得不暂缓动手,让年羹尧活到了雍正四年年氏去世之后。而且,清世宗非但没有因为年羹尧的事迁怒年氏,反而在其临终前不久晋封其为皇贵妃,死后谥“敦肃”,入葬泰陵地宫。同样因为年氏的缘故,整个年氏家族,清世宗仅仅处置了年羹尧一脉,并没有祸及满门。至于福惠,清世宗更是喜欢得不得了,甚至在多年之后,清高宗还提到父亲清世宗最钟爱八阿哥。雍正六年,福惠死后,清世宗命以亲王礼入葬。此前,整个清王朝以亲王礼入葬的夭折皇子,只有清世祖与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儿子荣亲王,这一点足可见清世宗对福惠的喜爱。要知道,雍正六年时,即便是密立的皇储清高宗都还没有被册封为宝亲王!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不是因为年羹尧的事迁怒年氏母子。为什么要在雍正四年这个节骨眼上让时名弘晟的福惠改名呢?史籍没有给出答案,我们只能靠猜。而福惠当初为什么取和三大爷家儿子同名的弘晟为名,史籍同样也没有给出答案。或许是年氏接连两个儿子夭折,加之年氏去世,让清世宗对年氏仅存的这个儿子分外怜惜。或许清世宗觉得弘晟这个名字不吉利,为了能让这个儿子健康成长,于是把他的名字改回了福惠吧。其中的真实原因,恐怕只有泰陵地宫里的那位自己知道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重名,而且是和近支的三大爷家儿子重名,就更加奇怪了。按理说,近支出现重名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可是偏偏出现了。个人觉得,很可能是雍正二年弘晟被革爵的同时,名字也被废除了,或许也像弘皙、弘旺那样更名四十六、菩萨保之类也不一定。后来清世宗觉得弘晟这个名字改不错,就给了自己的儿子。再后来,清世宗或许又觉得弘晟这个名字不吉利,毕竟三哥家儿子已经被革爵了,后来还被幽禁了。于是,雍正四年,又让儿子改回了福惠。史籍没有任何记载,我们也只能靠猜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清世宗对福惠这个儿子,基本上还是出于真心的,毕竟是亲儿子,清世宗似乎不可能因为舅舅的问题,迁怒亲儿子。至于为什么不密立福惠为储。喜欢归喜欢,立储是政治,这是两码事。毕竟雍正元年清高宗已经十几岁,而未成年的福惠不可预测性太大,清世宗不能不考虑这些。同时,年羹尧的事情对于福惠而言,也的确是个不小的政治包袱。因此,清世宗喜欢福惠不假,立储和喜欢却是两码事,尤其是对政治强人清世宗而言,这两点不会混为一谈的。


农民工歪说历史


相比一生生育了35位皇子和20位公主的父亲康熙皇帝而言,雍正皇帝在传宗接代生于子嗣这方面就要逊色的多了,雍正皇帝一生先后生下了九位皇子和四位公主,虽然雍正皇帝的子嗣不多,但是这实际上不能说明雍正皇帝的生育能力出现了问题,这其中的真实原因是雍正皇帝首先并不十分喜好女色,其次雍正皇帝在继位之后终日忙于朝政,很少有闲情逸致流连于后宫之中,两个原因决定了雍正皇帝的子嗣不多。就是这很少的几位子嗣,绝大多数也是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前出生的,

除了年贵妃所生的三子以外,其余六子之中,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长子弘辉,齐妃李氏生三子:弘昐、弘昀、弘时,熹贵妃生一子弘历,裕妃生一子弘昼,谦妃生一子弘曕。

在雍正之后继位的是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除了弘历还有弘时、弘昼、弘瞻、弘晓、宏明等等,皇帝在古代是权威的象征,而清朝又是一个规矩很多的朝代,对于阿哥们的名字肯定也是有硬性的规定的,所以只要是雍正的儿子,都是弘字辈的,这一点是必须要明确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的。

与电视剧中的形象不同,历史上的真实的雍正和年妃,夫妻关系其实是很好的,但是两人的子嗣并没有像他们的关系那样经受住考验。

年氏出身显贵,父亲年遐龄是康熙朝的湖广巡抚,妥妥的封疆大吏,大哥年希尧官居工部侍郎,二哥年羹尧更是集高官和显爵于一身,深得圣宠。而年氏自幼容貌出众,温和秀雅,康熙第一次见到她,就对她是颇为喜爱,亲自将其指婚给了雍正做侧福晋。

雍正娶了年妃后,对其非常宠爱,

而他们最后一个孩子福惠是在八岁的时候去世的,都这么大了没有弘字辈的名字的确有点说不过去,但是事实上雍正给这个儿子取了弘字辈的名字的,叫弘晟,但是中途莫名其妙的雍正又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又还是改回原来的乳名叫福惠,值得一提的应该是雍正的三哥胤祉也叫弘晟,当年这个三哥因为对自己十四弟的死不以为然,加上多次惹怒雍正,被雍正去除亲王头衔,更是把他的名字夺走给自己的儿子用。

至于后来又改回乳名也许很多原因,但是因为这是自己三哥的名字用在自己的儿子上面怕是有点不好肯定是原因之一的,最后要说的就是并不是只有年氏的儿子有乳名,而是很多阿哥其实都是乳名的,比如弘历的乳名是元寿,弘昼的乳名是天伸,而乳名都是福字开头的肯定是表示是一个母亲生的了,并不是有用意的去区别开。


一起聊历史


清朝自顺治入关起,鉴于同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的元朝,只靠蛮力征服四海,结果国祚不满一百年就亡国的教训。因而一直努力学习汉族文化,想要从根基上取得民族认同感,真正做到满汉一家。到了康熙当政的时候,满清受汉文化影响已经相当巨大了,以至于他们也像汉族人一样开始给子子孙孙排字辈了。



皇室取辈

康熙皇帝自己给子孙分别取了“胤、弘”这两个字做辈分字;乾隆后来也给后代添加了“永、绵、奕、载”四字;道光又在这个基础上加了“溥、毓、恒、启”四字;咸丰时期即使国家内忧外患、纷争不断也没有忘记这件大事,再次钦定了“焘、闾、增、祺”四字;即使是亡国之君溥仪也不甘示弱,他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在东北伪满洲国一口气又接着续定了“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这十二个字。


雍正子嗣

但是雍正诸子,并不是所有的儿子名字都按照康熙爷御定的“弘”字来命名排辈的,皇贵妃年氏所生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便是如此,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真和影视剧《甄嬛传》中说的那样因为雍正不喜欢年妃所以迁怒她的儿子吗?


其实正好恰恰相反,年氏当年在宫中不仅没有没有被雍正厌恶,反而甚得他的欢心,不然也不会年纪轻轻就身居皇贵妃的高位,甚至在她嫁给雍正后至她去世的这段时间内,后宫诸位嫔妃除了她生下三子一女外皆无所出,就可足见她宠冠后宫。 雍正还在册封她的上谕中赞道:“咨尔妃年氏,笃生令族,丕著芳声,赋质温良,持躬端肃。凛箴规于图史,克勤克俭,表仪范于珩璜,有典有则。”



老话说“子以母贵”,皇帝这么钟爱年氏,爱屋及乌也肯定会对她所生的儿子高看一眼。事实上她这三个儿子打一出生雍正就寄予着厚望,从他们的乳名“福宜、福惠、福沛”就可见一斑(据说清朝规定皇子出生先由皇帝取一个小名,待到他们长大成人行冠礼的时候再正式按照辈分来选字命名)。


一来“福”本意就是福气、福禄的意思,寓意极好;二来“福”字更是太宗皇太极给世祖福临所取名字之首字,现在雍正给他们选这个字作小名不就是希望他们将来像福临继承皇太极一般接手自己的江山吗? 只不过是天公不作美,这三个孩子全都命薄如纸,雍正还没来得及给他们郑重其事地取个名字,他们就一一夭折了,三人中活得最久的福惠也不过7岁就走了,因此他们本该隐忘的这些奶名就流传了下来。 按照雍正对这几个儿子的宠爱程度来看,要是他们没有早夭,很可能后面就没乾隆帝弘历啥事了,大清朝也会因此少一个“败家王”,说不准在1912年后还能多坚持几年。


棍哥观史


导语:清朝自顺治入关起,鉴于同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的元朝,只靠蛮力征服四海,结果国祚不满一百年就亡国的教训。因而一直努力学习汉族文化,想要从根基上取得民族认同感,真正做到满汉一家。到了康熙当政的时候,满清受汉文化影响已经相当巨大了,以至于他们也像汉族人一样开始给子子孙孙排字辈了。

我们先来看看康熙后的皇室取辈

康熙皇帝自己给子孙分别取了“胤、弘”这两个字做辈分字;

乾隆后来也给后代添加了“永、绵、奕、载”四字;

道光又在这个基础上加了“溥、毓、恒、启”四字;

咸丰时期即使国家内忧外患、纷争不断也没有忘记这件大事,再次钦定了“焘、闾、增、祺”四字;

即使是亡国之君溥仪也不甘示弱,他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在东北伪满洲国一口气又接着续定了“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这十二个字。

为何唯独年妃的儿子是福字辈的呢?

其实并不是福字辈,而是三个孩子都没取正式的名字就夭折了,所以三个带福字的是他们的乳名。

其中,八阿哥福惠曾取名弘晟,最后又给改回去了。原因可能是雍正太喜欢这个儿子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雍正的儿子只能是弘字辈,并且正式的名字还要带“日”(如弘时、弘历(繁体字曆)、弘昼、弘曕)。这是康熙给孙辈们定的,不仅是雍正的儿子,其他孙辈也必须遵守(如弘晓、弘皙、弘明等等)。

所以,年氏的三个儿子也没有例外。但是,名字却不见得是很早就能起好的。在取正式名字之前往往会有一个乳名,其实也很常见。比如后来继位为乾隆皇帝的弘历乳名就是元寿,弟弟弘昼乳名为天申。

至于年妃三个儿子福宜、福惠、福沛都用福字,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同为一母所出而已。


年妃在雍正心中的地位

康熙年间,胤禛荣获亲王,康熙将年氏指婚给了胤禛做侧福晋,雍正继位后,年氏为雍正先后生下了3个儿子、一个女儿,母凭子贵的年氏在雍正元年五月诞下皇子福沛,几月后就被雍正册封为贵妃,地位却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

但是年氏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宠爱而肆意妄为,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不过,可惜的是,年氏的孩子最终都不幸离世了,而年氏自幼体弱多病,尤其是在她在身怀皇九子福沛时,正值康熙大丧,在此期间,年氏自然是要举哀磕头行礼之事,这样数日的折腾导致她动了胎气,最终难产,孩子生下来就夭折了,年氏的身体因此更是一落千丈,最终病重而亡,

年氏的离开令雍正万分难过,雍正下旨将贵妃年氏封为皇贵妃,并辍朝五日为年氏举行了隆重的皇贵妃丧礼,可见年氏在皇帝心中的位分有多重。

在皇宫之中,不仅仅只有年贵妃的孩子在没有成年就已经夭折了,还有很多的妃嫔的孩子也有很多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夭折了,然而其他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大名,可为什么只有年贵妃的孩子没有呢?

为什么她的孩子就比较特殊呢?

而年妃生下的孩子却和后宫的其他孩子不一样,别的是弘字辈的,她的孩子是福字辈的,整个后宫只有她的三个孩子是福字辈,这是因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取的名字乳名会重新取一个大名,雍正非常宠爱年妃的同时也非常喜欢她的三个孩子,到取名字的时候,雍正觉得哪个名字都不是很满意,就一直叫着他们的乳名。

而年妃的这三个孩子也非常可怜,都在年龄还小的时候就夭折了。

年贵妃的孩子中其实有一个雍正帝都已经给他起过大名了,但是因为不满意就取消了。现在才知道就是因为太在乎了,因此才会这样的重视。



总结:年氏深受雍正喜爱,她的三个儿子也被雍正重视,不随便起名字,以至于福宜、福沛早夭未有正式名字,福惠反复改名,最终未定的时候也夭折了。


路之意


不是福字辈,而是三个孩子都没娶正式的名字就夭折了,所以三个带福字的是他们的乳名。其中,八阿哥福惠曾取名弘晟,最后又给改回去了。原因可能是雍正太喜欢这个儿子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雍正的儿子只能是弘字辈,并且正式的名字还要带“日”(如弘时、弘历(繁体字曆)、弘昼、弘曕)。这是康熙给孙辈们定的,不仅是雍正的儿子,其他孙辈也必须遵守(如弘晓、弘皙、弘明等等)。所以,年氏的三个儿子也没有例外。但是,名字却不见得是很早就能起好的。在取正式名字之前往往会有一个乳名,其实也很常见。比如后来继位为乾隆皇帝的弘历乳名就是元寿,弟弟弘昼乳名为天申。至于年妃三个儿子福宜、福惠、福沛都用福字,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同为一母所出而已。

(弘历小时候也有乳名“元寿”)

然后再看看年氏的情况。有人可能本能地认为,年氏是年羹尧的妹妹,所以受到年羹尧牵连,雍正很不喜欢她。其实不然,年氏在雍正继位前后直到年羹尧失宠都是十分受宠的。她是雍正朝第一位贵妃,第一位皇贵妃。雍正生前仅册封过一个原配皇后,所以,年氏在雍正朝是当之无愧的后宫第二位。在康熙五十九年、六十年、雍正元年先后生下七阿哥福宜、八阿哥福惠、九阿哥福沛。雍正三年十一月病重,雍正在祭祀期间专程下旨进封年贵妃为皇贵妃。典礼一结束就马不停蹄赶回。此后几天,一向勤政的雍正居然只处理了很少几件政务,其他时候就专心陪伴于年氏病榻边。不久,年氏去世,雍正不胜哀痛,追谥敦肃皇贵妃,给予她的死后哀荣不可谓不盛大。第二个月,年羹尧案发获罪。所以,与其说年妃受了年羹尧案的牵连,不如说恰恰是因为年妃去世,才让年羹尧失去了保护伞而被治罪。雍正对年氏的宠爱从来没有减少过。

年氏的三个儿子,福宜不满周岁夭折,福沛出生即夭折,这两个孩子没有取名其实是挺正常的。问题在于八阿哥福惠,他去世的时候已经八岁了,却没有一个正式的弘字辈名字,这是不太正常的。其实他有过,但是雍正可能实在太喜欢这个儿子了,所以反而把他的取名给耽误了。

(雍正三哥胤祉的世子名弘晟,曾被福惠所用)

雍正朝的相关记录对于一个去世时才八岁的孩子不可能记录太多。但是却处处彰显出雍正对他的喜爱。首先,雍正四年,雍正曾下令将他的名字由弘晟改回福惠。这说明福惠有过自己的正式名字,弘晟。但这个名字有些意思,因为这是雍正的三哥胤祉的世子的名字。雍正的儿子是皇子,地位显然比胤祉的儿子这个亲王世子高,而且早在雍正二年,弘晟就因为获罪被革掉亲王世子的身份成为闲散宗室,更不配拥有和皇子一样的名字了。所以,雍正是非常霸道地夺走了弘晟的名字给自己的儿子,弘晟一定是被迫改名了。但是雍正四年,他可能发现这个名字不太好,就下旨让福惠把名字改回去了。这时候原来的那个弘晟才恢复了原名。

(乾隆即位后追封福惠怀亲王)

何以见得福惠一定很受雍正宠爱呢?首先是雍正六年八月,初版古今图书集成完工。雍正赐书。共有棉纸本十九部、竹纸本四十五部分赐王公大臣。雍正最信任的弟弟总理王大臣怡亲王允祥,负责修书的功臣(也是后来雍正的托孤大臣)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一些重要的军机大臣都获赐棉纸本。统共十九部中居然还有一部赐给了福惠。而他的两个哥哥元寿阿哥(弘历)、天申阿哥(弘昼)都只能分四十五部的竹纸本。待遇差距可见一斑。赐书后几个月福惠去世,雍正辍朝三日,以亲王礼下葬,而此时弘历、弘昼的爵位仅仅是贝子。雍正去世后,乾隆即位,更是毫不讳言“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于是追封为怀亲王,与他一同被追封为端亲王的是雍正的长子弘晖,其他几个早夭的阿哥都没有被追封。足见福惠的待遇超然。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年氏深受雍正喜爱,她的三个儿子也被雍正重视,不随便起名字,以至于福宜、福沛早夭未有正式名字,福惠反复改名,最终未定的时候也夭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