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老师“请家长”,都是太胖惹的祸!

被孩子老师“请家长”,都是太胖惹的祸!

逃逃前天放学超高兴,一上车就兴奋地嚷嚷他有三个好消息,让我猜猜看。我尝试了几次都没猜对后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今天体育课考核,我的Pacer Test(折返跑)得了全班第二!Curl-up(卷腹运动)也得了全班第二!Push-Up(俯卧撑)得了全班第一!”

晕,谁能想到他把一件事掰成三样来说嘛。不过逃逃这么兴奋是有原因的,去年10月份的体育考核,他每项都在班上倒数几名的位置,还有两项是NI(Need Improvement, 有待提高),也是他上学这么久以来成绩单里唯一出现过的NI了。为什么会这样?大家对比下这两张照片就明白了~

被孩子老师“请家长”,都是太胖惹的祸!

左边是去年暑假在国内和小表弟在公园里拍的,右边是上两周和我在这边照的。

每年暑假回国我们都特别担心逃逃长胖,但担心归担心,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逃逃是典型的中国胃,几乎爱吃国内的任何食品任何菜系。回国时难免会带着他到处吃吃喝喝,我和逃爸都不太管得住自己,更没什么底气约束他。加上家里的老人们总幻想他平时在美国这边受苦受累吃不好穿不暖,好不容易回去一趟更是使出十八般武艺给他进补。在这点上,北方的爷爷奶奶和南方的外公外婆的解释理论高度一致,

“娃想吃是因为他身体里缺啊!”,

“孩子胖点儿才有后劲儿,以后才长得高!”

在美国每周学校里有体育课,课外有固定的游泳和篮球课,而回国因为时间短没有安排,此消彼长就像充气球一样,整个人噌噌噌地圆了一大圈。

所谓“一胖毁所有”,最明显就是体现在体育上,去年过完暑假回到美国后篮球老师一见他就说“OMG,Your mom feeds you well!”(天啊,你妈把你养得真好!老师还真挺会反话正说的~)。长胖了身体负荷大了之后,无论是步伐、弹跳还是敏捷度都变差了,所有体育项目都倒退了一大截,我们开始还不太以为然,觉得慢慢来吧,话说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当然也不可能一下就瘦下来啊。

直到10月底的一次家长会,让我有了紧迫感。

美国小学每个班都有一位homeroom teacher, 相当于咱们国内的班主任。和国内很多公立学校的家长大会不同,美国家长会是一对一的,家长和homeroom teacher约好时间,一对一面谈。

每次开家长会我的心情都挺愉悦的,因为这几年就没怎么听到过逃逃在学校里惹麻烦的消息,每次老师对他的评价也几乎就是个语文好、数学好、和老师同学关系也很好的乖孩子。那次的家长会也类似,美滋滋地听完各种表扬,也表达了我对老师教导有方的感激之情后,正要说拜拜时,老师指了指另一间教室,说体育老师要跟我聊两句。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果然,体育老师例行公事地表扬了逃逃上课认真积极努力之后,取出一份体育考核报告表,给我解释上面每一项含义,指出逃逃有两项没达标。

一项是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平时会出现在孩子的体检单里,没想到它居然也是体育考核报告表里的一项。报告表里用颜色区分了好几档,

• 最左边橙色表示Very Lean,非常瘦;

• 然后是绿色,表示HFZ, Healthy Fitness Zone,在健康范围内;

• 接着是黄色,表示NI,Need Improvement,需要改进;

• 最右边是红色,表示NI-HR,Need Improvement – Health Risk, 也是需要改进,但已经有健康风险了,迫在眉睫。

被孩子老师“请家长”,都是太胖惹的祸!

逃逃落在黄色一档,需要改进,看起来问题还不算很大。可接下来这项Curl-Up的考核就有点儿严重了。 达标是能连续做9个,逃逃只做了2个。

被孩子老师“请家长”,都是太胖惹的祸!

Curl-Up在中文里叫卷腹运动,两腿蜷曲不动,依靠腹部力量让上身起来一定的高度,相当于仰卧起坐的一半(仰卧起坐对腰椎不好,美国学校已经全面取消了,有关美国体育考核的具体项目各位如果感兴趣可以给我留言,以后专门开一篇来详细讲讲。)

被孩子老师“请家长”,都是太胖惹的祸!

老师仔细地给我分析,如果单纯是BMI偏高的话没什么问题,有可能是孩子长得比较壮,身体单位体积的密度大,可现在已经影响到逃逃的体育表现了。这个卷腹运动不达标就说明他确实有点儿偏胖,而且主要是腹部脂肪囤积过多。老师还翻出上一年的记录,逃逃在二年级的时候,是可以做6个,也达标了的;可到了三年级,本来标准就已经提高,而且他还退步了,反差就特别大。

被孩子老师“请家长”,都是太胖惹的祸!

两年的数据放在一起一对比,我才意识到,必须得采取行动了。老师给了我一系列建议,首先就是要注意饮食,少吃油炸、或者含糖过高的饮料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其次是加强运动:

1. 每天至少一个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

2. 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两组Curl-Up卷腹运动(连续能做多少做多少算一组)

3. 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两组Push-Up俯卧撑运动(同样的,连续能做多少做多少算一组)

其中后两项是针对逃逃比较薄弱的地方,而第一项是小学阶段对孩子体育运动的最低要求,注意这里并不是一般的跑跳玩耍,老师的原话是“Participate in active games, sports, or other physical activities thatmake you breathe hard for at least 60 minutes each day“,每天至少60分钟以上让你呼吸比较紧张的运动,也就是说需要有一定的强度和时长。

这点让我汗颜,逃逃每周有固定的游泳和篮球课,但平时是不是每天都能达到这个强度和时长的运动量还真不一定。各位爸爸妈妈也可以比对一下,看孩子的运动量究竟够不够。

家长会后我们紧急召开了家庭会议,“痛定思痛”地做出了逃逃的减肥和锻炼计划。逃逃也很配合,他有一点挺不错,决定了要做的事情通常都会卯足劲儿去把它完成。半年来除了保持着每周固定的课外运动课,还增加了长跑、俯卧撑、卷腹等健身项目,也非常严格地控制自己的饮食。

期间有个蛮好玩儿的小插曲,我们小区几家孩子的游泳课是在一块儿上的,家长轮流接送,有一次轮到邻居妈妈送,正好那天是情人节,下课后她请孩子们去吃冰激凌,逃逃没要,说含糖太高了他暂时不适合,把邻居妈妈雷到了,直接发短信“质问”我,这孩子究竟怎么教的?怎么能这么自律?我心想那也是因为太胖体育都NI了,不得不律啊。

后来呢,大家也都知道了,有了前面的逆袭,体育成绩也一下就冲上去了(他今年的Curl-Up卷腹运动测试做了37个,所以说做什么都得靠努力靠多练啊)~

被孩子老师“请家长”,都是太胖惹的祸!

老美重视体育已经不算什么新知识了,可能很多家长朋友之前也都听说过,在美国,如果孩子有体育方面的特长,在一些有份量的比赛中拿过奖的话,考大学是会占一定优势的。不过要做到这点除了孩子本身有天赋之外,还得靠家长在课外花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去推动。而今天通过逃逃的这个小故事想告诉大家的是,他们对体育的重视不仅在课外,在“体育尖子生”层,也不仅为了升学,而是从基础教育开始整体上就很看重。

想起了曾经在网上流行的一组中美孩子对比图片:

孩童阶段,美国孩子已经活跃在球场上了,咱们的孩子在忙着读课文背课文;

被孩子老师“请家长”,都是太胖惹的祸!

青少年时代,美国少年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我们的少年戴上了近视眼镜;

被孩子老师“请家长”,都是太胖惹的祸!

成年后,不少美国人把运动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却可能因为缺乏运动而逐渐发胖、颈椎腰椎各种劳损……

被孩子老师“请家长”,都是太胖惹的祸!

其实现在我们不少家长也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体育运动了,但和老美比起来,大多做得还不够。印象中咱们都是语文、数学老师会找家长,没听说过哪位体育老师找家长的,我也算是见识了。

家长会中体育老师和我沟通时提到的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刻,他说,Healthy isn’s a goal, it’s a way of living健康不是目标,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体育运动能让孩子获得健康,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孩子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深以为然,想想我们自己又何尝不该如此呢?

共勉。

PS,当时从体育老师那拿了一份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身体质量指数和各项运动标准参考表,找出来分享给大家,有需要的家长私信我发“体育标准”即可提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