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在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中有许多难点需要画家去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如笔墨表现对物像结构的提炼问题;如构图中位置的承转虚实的问题等。画面的一切要服从好多规律,这些规律来自传统的承继,也来自对自然的观察和画家个人创造性的呈现。在对前辈艺术的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中,让我悟到了传统艺术经久不衰的原因,就在于内在强大的法则,这法则不是禁锢,恰恰是对物象精深微妙体验后的提炼,是纯净而向上的“真”,是艺术美的法则。传统所揭示的法则,正是对自然生命的微妙关照,能让人进入一种大美的境界。因此在中国画学习中需要大量对传统的研习和对自然的体悟,实际上是让我们进入这种法则,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自然生命的奥秘。当我们符合了法则,生命成长过程中就不会怀疑、失落,而会得到心灵的丰富和滋养。通过对于王雪涛的艺术历程梳理及画作的研读,再一次感受到他艺术成就的博大精深,感慨他对近现代中国画花鸟画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王雪涛纪念馆

20世纪八十年代,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山东济南已建立李清照纪念馆等数家名人纪念馆。1986年济南市政府邀请我父、母陪同当时年已79岁高龄的祖母徐佩蕸前往济南,商讨关于建立王雪涛纪念馆事宜。馆址定在趵突泉公园内的“沧园”,同年9月祖母徐佩蕸以捐赠人名义、济南市市长翟永浡以接受人名义签署了《雪涛作品交接签字册》。此册记录捐赠的王雪涛作品、收藏品及作画用具包括国画立轴、镜心、手卷、册页、刻章、文房四宝和家具,总计数百件套。时至今日已开馆近三十二年,捐赠作品包括了王雪涛各个时期的精品,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曾将馆藏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大体可以看清他艺术发展的脉络,本文就馆藏精品略谈王雪涛的艺术历程。为此,我也和母亲温瑛探讨过,她的观点是把王雪涛的艺术成就形成大体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从他去保定高师、北平国立艺专始到解放前(前30年),这是他的艺术积淀形成期,是他“师古人、师造化”并破茧成蝶,为其发展并见其个人风格一个成熟期;二是解放后,新中国画研究会,特别是北京画院成立后,到1982年他故去(后30年),这是他跟着时代变革,并形成他个人的大变法时期,也是成就其个人独特艺术风格的高峰期。她的区分不无道理,因为解放前后,整个中国的社会背景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艺术家的艺术探索是和当时社会的审美思想潮流密不可分的。优秀的艺术家正是顺应了社会变革,也同时代表了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我将这两个时期再分别细化出两个时期,希望更为具体的呈现出王雪涛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师师长、师古人”时期

“师师长、师古人”时期(1918年——30年代末)。1918年16岁的王雪涛投考了保定直隶高等师范手工图画科,该校是新学兴起后北方一所重要的学堂,他在该校从师于姚寿昌(丹坡)、宋荫梧(子痴)。1920年他以“学业成绩为学校之冠”(王森然语)而毕业。为谋求艺术上的深造,1922年只身进京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从师于多位国画大师,陈师曾(衡恪)、凌文渊(直之)、汤涤(定之)、萧荪(谦中)、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等先生,同时在西学兴起的时代,他怀着浓烈兴趣就学于法籍教授柯罗多(Andre Claudot)等,与多位同窗艺友切磋画艺,相互砥砺,较早即展露出既师承古人和师长,且能汲取西方绘画的自身特点。1923年他拜齐白石为师,终生受益。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1925年十月王雪涛作《不倒翁》

《不倒翁》作于1925年,是王雪涛纪念馆馆藏雪涛早期绘画精品之一。雪涛追随齐白石一生,二人是亦师亦友之忘年交。白石常以不倒翁为题作画,嘲讽旧社会的赃官。雪涛深悟其意,画不倒翁背面求教白石,白石老人题款嘉许:“为官分别在衣冠,不倒名翁竞可怜,又有世间称好汉,(不倒翁一名打不倒的好汉),无心身价值三钱,相亲寂寞老疏迂,同调忘年德不孤,怜汝启余商也意,柴门风雪日停车。雪涛仁弟画此,因闻余欲画背面先画此呈余论定,正合余意。题二绝句归之。时乙丑十月十二日齐璜。”时年雪涛才22岁,已经有落笔传神、笔墨老到的功力,年纪虽轻深得白石老师的认可。这段时间正是他深谙传统研习法则“师师长”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不仅传承了老师的技艺,更是传承了历代艺术家的高贵格调。

他在这个时期不但学习花鸟画,而且认真学习过山水、人物画。王梦白是另一位对他画风形成有重要影响的老师。王梦白师从吴昌硕,惜1934年英年早世,他出资出力为先生办理后事。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1931年,王梦白与雪涛合作《梧桐八哥图》

1931年,王梦白与雪涛合作《梧桐八哥图》。款:“辛未中秋后五十日,偶与雪涛合作,亦不必注,谁写何物,见者料难辨识也,画毕复题新罗山人句:‘夕阳桥外风分雨,薄暮桐阴鸟哺儿,又值客园春去后,梨花相索也无诗’。” “见者料难辨识”说明作为学生的雪涛以充分掌握老师的画艺,合作中与老师笔法一致,到了难以辨认的地步,才华上也得到了老师赏识与肯定。王雪涛在《忆梦白师》中记:“平时深刻的观察体会才能情发于内而形诸于外。他能把观察体会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是得力于默写功夫深厚。在日常观察中,敏锐地捕捉对象的精神特征和生活习性,抓住本质而铭记心中,待到作画时,笔下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自会油然而生。这种强调深入观察、师法自然的创作方法,在当时那种因循守旧的风气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使他的绘画初显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梦白先生的创作风格也为雪涛继承,并力学笃行的贯穿在他一生艺术实践之中。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30年代王雪涛作《背拟八大山人法芦雁图》

雪涛也一直从未停止过向古人学习,他苦心研究前人的用笔、用墨、着色和构图,用笔清俊,格调雅致。《背拟八大山人法芦雁图》是王雪涛在30年代所作。此画题以“背拟”可看出他对古人是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有明显的八大山人的画风,可以在其间看到文人画的笔意。“简”、“厚”是文人画笔墨的精髓。王雪涛在早年的艺术实践中,已充分把握了这一点。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1933年雪涛作《雪涛墨妙》册页

1933年王梦白为《雪涛墨妙》题签,其中一开题:“两张破荷叶,一朵大莲花,秋来听雨后,还听蟹抓沙。癸酉新秋梦百题。”梦白先生诗中表现出自然的生意,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雪涛的画相得益彰。此时雪涛取法多师,曾追摹陈淳、徐渭、八大、扬州八家中华喦、李鱓等,此幅册页显然有扬州八家中李鱓的笔意。在王雪涛一生的艺术生涯中都没有停止过他的“师师长、师古人、师造化”的艺术观点和实践。

前期风格确立时期

前期风格确立时期(3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20世纪30年代后期王雪涛在北平画坛已具相当影响,并与恩师齐白石同在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北平国立艺专任教职了。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1946年王雪涛作《雀虫花卉图》

《雀虫花卉图》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946年,这幅画整体构图十分丰满,画面有各种草虫和麻雀十四种之多,它们穿梭在瓜架与草卉之间,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我常常思考这些普通的花草虫雀,看似已被淘汰的内容形式,却依然百看不厌,除却洒脱笔法以外,当属画中的“真”味总让人久久回味。这幅画是被制造雪涛先生赝品画最多的范本之一,有的是把他这幅画分成两截,分别缺少了上部或下部,直接题上名款,整个构图倾斜不舒服,这是在赝品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1947年王雪涛作《草虫花卉图》

《草虫花卉图》是王雪涛这个时期的另一张代表作。风格与《雀虫花卉图》十分相似,花草造型结构准确,兼工带写用笔清新明丽与树、石呼应,蝴蝶与百虫上下翻飞,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有生活气息还富有浓厚的古意。此时期王雪涛的绘画作品在概括物象的基础上注意笔墨生动,色墨浓淡更唱迭和,画面物象描绘得极为细腻、精微,这是他学习传统和观察生活相结合的杰作,显现出他早起绘画的强烈的个人风格。

艺术风格最为鲜明突出时期

艺术风格最为鲜明突出时期(解放后——7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文艺方针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国的画家走进名山大川、乡村田野、民间,采风、写生,创作了大量作品。王雪涛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大量融入写生(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观察生活,使物象更具体生动,设色也趋于多层次,给人以明快、舒展的感觉。因此上世纪50年代也正是王雪涛花鸟画艺术题材广泛、落笔灵妙、造型精准、鲜明而独特的个人风格日趋成熟的阶段,也是他创作力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预示着此后二十余年创作高峰时期的到来。当时雪涛已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新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并参与筹备成立北京画院的工作。1956年春,他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欧洲,既宣传了中国文化传统,又丰富了个人的艺术经历。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1956年代王雪涛作《报喜图》

1956年王雪涛作《报喜图》构图简洁富有力度,两只喜鹊的动势分别和梅花老树干的走势形成“辅线”和“破线”之势。用墨明亮多层次,鸟的造型突出了传统绘画中的意笔造型,也融入了更加生动的用笔,令画面富有多层次的空间感。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60年代王雪涛作《牡丹图》

这幅无款《牡丹图》作于60年代。王雪涛自五十年代始,作牡丹日渐增多,人们大多认为牡丹象征富贵,因其植株形态穿插挺拔,花冠端庄娇健而非媚丽,故画家以此取材抒写欣喜之心态。他作牡丹图花冠喜用洋红,色彩效果响亮,较之胭脂的沉稳则更为明快。特别是灵活多变而幻化出丰富多样的用笔,致使画面上的牡丹充满勃勃生机,加之奇绝变幻、匠心独运的构图布局,使其成为他所创作的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之一。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1964年王雪涛作《云南山麓》

1964年王雪涛参加了全国美协组织的赴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的参观写生活动。那里湿热的自然气候,秀丽的山川、品目繁多目不暇接的花木、禽鸟使他精神为之振奋,完全陶醉在迷人的自然环境中。新的描绘对象不断涌现,他画了大量的写生稿。回京后,他以旺盛的精力,长期积累的经验与新鲜的感受全力投入创作,题材大大拓展,笔墨更加恣纵精纯。这一切都证明了他是不断追求、不断图新的画家,可称为大师的画家。《云南山麓》就是此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60年代王雪涛作《岩间白鹇》

《岩间白鹇》也是他60年代代表作之一,白鹇形似雉鸡,当时北方尚极少见,画中雄性白鹇居于主体,山石岩角皆用大斧劈皴,气势雄浑,笔墨浓重,上承宋画意境、笔墨更显豪放。此幅构图奇险,巨石绝岩似张大的“虎口”,尾部上插入从悬崖倒垂下来的野藤中,雌鸟却平稳、安详半卧其中。平面空间神妙地化成了立体空间,几丛浓淡墨笔野竹,既加强了空间感,又渲染了山高风野的气氛。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1964年王雪涛作《花鸟册八开——牵牛双鸡》

王雪涛是非常擅画家禽的,尤其是鸡。《花鸟册八开——牵牛双鸡》以浓墨、赭墨绘出形体,略加色彩点染而成,他将动态灵巧的双鸡置与画幅左端。因双鸡眼睛被夸大地向画中旋转,顿使气脉廻荡于画中。主体双鸡,一白一花,互相依偎。形象、色彩、线条、构图方式等,都是突出自然美或艺术美整体构成之重要形式。此套《花鸟册八开》作于1964年,是他这段时期最为精彩的册页。六十年代是王雪涛积四十年创作实践之千锤百炼、集优秀花鸟画民族传统于一炉,而成就最完美艺术的成熟时期。

笔耕不辍时期

笔耕不辍时期(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70年代末期,王雪涛步入创作的最后历程,此时虽罹患绝症,他依然画出了一批为群众喜爱的作品。他创作的花鸟画成为留给后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1979年王雪涛作《菊花黄时蟹正肥》

《菊花黄时蟹正肥》作于1979年,是他晚年代表作之一。浓重的色彩和笔墨的苍劲交相呼应。他对于物象形态的把握精准,更突出了笔墨的意笔书写,线条苍劲入纸,用墨古厚凝重,表现出人书俱老的审美追求。

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形成历程和面貌

1981年王雪涛作《紫藤八哥》

《紫藤八哥》作于1981年,构图分上下两部分,紫藤盛开随风飘逸,布满在画面下方,上方三只八哥形成动势上下飞舞,互相呼应。八哥飞翔的造型极尽准确,此时他对物象的把握已经炉火纯青。他数十年坚持不懈地写生、速写,作品不计其数,在花鸟画家中是罕见的,集中体现出他对生活观察体验的细致入微,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有独特的意识,能够感悟到无限的生命活力。

因为王雪涛的画清新明丽、形真神妙,历来受广大藏家的喜爱,作品的价格也一年比一年攀升。弁利者往往参与造假获利,社会上多见为其早年和晚年的伪作。他早年作品以传承古法为多,笔墨灵动,线条劲挺,格调清雅具有文人画的韵味。造假者要模仿他的灵动感觉,笔墨却容易轻浮,表现不出雪涛先生早期绘画中清劲秀雅的格调。在物象形态的表现上也达不到形神皆妙的地步。比如生动的草虫,尤其是脚在草木之间的搭放更为精妙,立足既落到实处,但又虚脱空灵,有瞬间跳跃的动感。在表现鸟的形态上,爪子和脖子的结构处理也极精微,爪子有力刚健是整个身体的支撑,连接腿的部位也决不能含糊,脖子是转换的部位,既实又虚,所有这些都是雪涛先生绘画中最为精妙的地方。

雪涛先生的创作成熟期画作构图严谨、线路清晰,造型灵动、神妙,也是他精力最充沛的时期,一般的造假者很难模仿,另外画作精品多有出版。因此市面上模仿他晚年时期的赝品更多。雪涛晚年笔墨老辣,写意性越发凸显,用色也趋于浓丽,造假者一味追求表面的色彩浓艳,笔墨也易堆砌之感,在造型上更缺失了严谨神妙的特点,变得油滑空泛。雪涛对物象深刻精微地描绘是贯串他一生作品中的,所以他晚年绘画作品墨色醇厚中带有清雅的质感。这些品鉴都需要我们常常接触他的真品原作,多比较多思考,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多看权威出版的著录和各大机构的藏品。

我在市场上看到的真迹并不多,可靠的收藏机构有山东济南王雪涛纪念馆、荣宝斋、北京画院和中国美术馆等。天津美院、天津博物馆和德州师专也有一批不错的真迹。解放前他靠卖画为生,因此会有很多作品在藏家手中,解放后基本都是荣宝斋的订单。50年代末筹办北京画院,到70年代他担任画院院长,雪涛先生在此创作授课20多年,因此北京画院藏有一批精品画作。

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习齐白石到达白石老人肯定其画艺“似我之手所作也”的程度。同时习王梦白到达“得余衣钵者,仅雪涛一人耳”,三、四十年代他追溯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花鸟画法,潜心研究,也到了真似的阶段,用自己的创作印证了他“师古人,师师长”的艺术实践。在研习传统的同时,他也向生活学习,对生活中的平凡景物作了大量写生,五十年代始真正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换句话说,有了他在二、三十年代像极了齐白石和王梦白,才有了他后来完全不像齐白石和王梦白的个人风格。他的艺术实践正印证了齐白石的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并与李可染在《一手抓传统一手抓生活》一文中提出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和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艺术思想不谋而合。他讴歌的是一切生灵的生命力。他的作品充满热情,那些总是优美的、健康的、丰富而灵动的形象直触观众心灵。他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家,促进了我国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20世纪中国花鸟画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文 | 王丹 摘自 |《艺术市场》 杂志2018第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