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幸好我們還有馮小剛

《芳華》:幸好我們還有馮小剛​繼我上一篇寫諾蘭版《白夜追兇》的獨立影評不受大家待見之後,我是不想再寫內地電影評論了的。

頭條號指數本週也掉了100多,明顯被人舉報。真真的心灰意冷吶各位。

週日晚照例按計劃買了《芳華》的票,在這寂寥寒冷的小縣城,照例整個電影院就我一個人——話說今年看了整整一年的包場電影啊。

《芳華》:幸好我們還有馮小剛​兩個小時還多點下來,《芳華》看得我整個人都溼潤了。眼眶溼潤,內心也溼潤。


幸好我們還有馮小剛,幸好馮小剛這個時候拍出了這部電影。再過十幾二十年,我們的情懷毫無疑問再不會容得下它了。

網上看到一篇極度醜化馮導的文章,繪聲繪色地描述馮小剛從北京底層巷子靠著所謂眼淚和鼻涕,混跡於高幹子弟群中,最終溜溝子拍馬屁上位的故事。

《芳華》的評分給一星的不在少數。

足以見得個別網民的心態都扭曲到何種地步了。

小編我僅僅對《白夜追兇》中演員的表演發表了一句‘用力過度’的評價,就招來了各種各樣惡毒的咒罵。對比想想馮小剛,倒也平衡了。

《芳華》:幸好我們還有馮小剛​前幾天剛剛讀了曾哲的《香歌潭》,對越反擊戰那段歷史在此片來襲時恰到好處地在我腦海沸騰起來。


還是得再說一遍:幸好我們有馮小剛。

當別的大導演要麼在絞盡腦汁撈錢,要麼潛規則買春,要麼忙著結婚離婚,要麼把電影拍成了高級廣告。

幸好我們還有馮小剛,願意用《1942》來講述民族苦難、國民性和中國幾千年來官僚體制的冷漠無情。

願意拍出《我不是潘金蓮》,願意展現愚蠢而緊張的各層級官僚體制如何把一個離婚婦女的小事,逼成了天大輿情,以及輿情管理這種看似滅火其實是玩火甚至點火的治理思路的反思。

他如今又拍了《芳華》,記錄那些領袖任性和歷史肆意的時代下,每個個體被車輪碾碎的芳華。

《芳華》:幸好我們還有馮小剛​暴虐的個別網民們,你們還有什麼資格用咒罵和嘲諷去惡毒地攻擊他侮辱他?


不要用愛之深痛之切來辯解,即使拿我250部的觀影經歷來看,《芳華》也值9分!

在紊亂的心態下,這篇凌亂的文字我不想當影評來寫,事實上我只想叫叫屈,訴訴苦;你們也不必當影評來看,況且我估計也沒幾個人能讀到這一行。

《芳華》:幸好我們還有馮小剛​最後仍要感謝馮小剛,幸好還有馮小剛,用飽滿的故事、用心的改編、油畫般的調色、紮實的長鏡頭和場面調度、恰到好處的隱喻,用心講述那些逝去的善良與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