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啥意思?准确吗?

垄上花开烟雨浓


农村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啥意思?准确吗?

打雷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一般来说,夏季和秋季打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而春雷比较少见,冬雷就更少见了。


题主说的正月打雷人堆堆。我们知道,正月里还是处于寒冬时节,如果这个时候打雷,说明北方冷空气不强,而南方暖空气比较强势,这样出现冷暖两大气流在空中相互摩擦产生闪电打雷的现象,打雷一般伴随着下雨。这样说明冬天还是很暖和的。

其实还有一句俗语这个说法“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冬季出现暖冬,那么春天会有倒春寒极端天气,这样春天天气寒冷,人们都扎堆取暖。耕牛也生病等。


二月打雷麦堆堆,说的就更简单了,二月份打雷,小麦丰收一堆一堆的。我们本地有句话说“春雷一响遍地黄金”,说的就是春天打雷,雨水充足,这样小麦刚好需要浇水的时候,风调雨顺,小麦大丰收,金黄的小麦让农民心满意足。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今年2月4号就已经立春了,咱们老话说滴好,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这几天白天的气温越来越高,路边有很多蓝色的野花也开始绽放。不过现在疫情比较严重,村子都封了,所以整天在家窝的我都涨了十斤肉了。不过在下午吃饭的时候,突然天空中打了一个雷,而且声音特别响,当时把我老婆直接吓一跳,筷子都掉了,这个时候我爸就说了一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

当时老张还一愣,不知道什么意思,就问我爸这话什么意思?后来我爸说“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月里打雷的话,意思是今年的收成会不好,而二月打雷的话意思是今年收成会很好。但是老张还是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正月打雷会和今年收成不好有关系?所以我就上网查了一下这句话,还真发现了一些道理,自己也想通了。

在网上这句话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瓮堆”,一起更加清楚易懂。那么下边我就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这句话该怎么样正确的理解:

“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今年收成很差是因为和雷电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初中课本都学过,知道打雷是天空中两个大的云朵互相撞击、碰撞产生的声音,而闪电则是碰撞的两个云朵带走不通电性的云朵互相碰撞之后引起的放电作用。虽然正月里是冬去春来的时候,但是事实上我们北方很多地区这个时候雪还没化呢,天还很冷,这个时候我们还主要受到西伯利亚冷气流的影响。但是打雷意味着冷暖气流交汇,因为只有冷暖气流交汇才会产生大风,风会吹着云飘动,才有机会让云碰在一起产生雷电。因此实际上说的是暖空气上流,意思是正月里面天气会很暖和了。

按道理来春暖花开是好事啊,实则过早的春暖花开对农业来说却是灾难,因为正月里气温太高,小麦油菜就长的特别快,尤其是油菜,我今天去田里看了一圈,有的都抽薹开花了。但是我们搞农业的都知道,越是正月里暖和,接下来就越容易出现倒春寒,油菜、小麦长的太快,一遇到倒春寒,小麦和油菜就会被冻死,那么自然今年收成就不会好。如果是二月里才打雷的话,意味着暖气流回流的就晚一些,那么一方面小麦油菜缓过劲的时候晚一些,万一遇到倒春寒就不是那么怕了,同时二月暖空气才慢慢回流,遇到严重倒春寒的概率也低很多。

与此同时,最近到了小麦打农药的时候,打了农药最怕下雨,而打雷就意味着下雨。所以在我看来,还是我们老祖宗厉害,简简单单的一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就把一年的收成好坏总结的很到位。反正我现在是特别佩服我们老祖宗,也希望这次抗击疫情当中,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能大显身手,毕竟五千年的文明不是吹出来的。


老张谈三农


现在的气候越来越反常,正月打雷应该说是不寻常,可现在毕竟已经立春了,就是打雷也应该算是春雷,好歹也能说得过去。更稀奇的是数九寒天也打雷,去年冬天冬至以后,我很清楚的记得有一天傍晚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冬雷。记得当时那个雷声响过以后,人们都感到很震惊,立马有人就在群里讨论开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天这是怎么了?大冬天的响起了雷声,一个冬天不下雪,难道这是要下冬雨吗?还别说,去年一个冬天不停的下着冬雨。




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说,这天气简直是太反常了,大冬天的本该下雪不下雪,却下起了雨,而且还打雷。冬天打雷预示着明年的年头不太好。冬天打雷就跟夏天飘雪一样不正常,都是有违季节性。不知是不是巧合,转过年来,所有人就都遇到了“大事”。

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就跟冬天打雷的意思差不多,也是说当年可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头。过去农人靠天吃饭。如果赶上年头不好,有可能粮食欠收,农人没有饭吃,就有可能出现饿死人的状况。因为正月虽然已经立春,可正月还仍然是在数九,只要没出九,就证明还是冬天,所以正月打雷的意思跟冬天打雷异曲同工。


二月打雷麦堆堆,这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如果在二月听见打雷声,就证明今年的小麦会是大丰收。这里说的二月打雷,当然是指农历的二月,也就是阳历的三月份。阳春三月早已经是春天了,春雨贵如油,如果能在3月份打雷下雨,那是最好不过了。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就是三月的雨来的正是时候,给田地里的麦苗喝足了水分,麦苗就象吃饱喝足的婴儿一样,白天晚上的迅速拔节长高。

有了春雨的滋润,夏天的小麦一定是个好收成,农村场院里的麦子成堆。我觉得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灵子


今年2月4日春天已经开始了。俗话说,春天是一年的计划。现在白天的温度越来越高了。路边有很多蓝色的野花。但现在疫情比较严重,村里都关门了,所以我在窝里一整天增加了十斤肉。但是当我在下午吃饭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响起了雷声,声音很大。当时,我妻子被吓了一跳,筷子都掉了下来。这时,父亲说:“雷人第一个月扎堆,雷麦子二月份扎堆”。

当时,老张还在发呆。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以他问我父亲这是什么意思?后来,爸爸说:“正月打雷,正月打雷,二月打雷,今年收成不好,二月打雷,今年收成好。”。但老张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正月打雷与今年的收成有关?所以我上网查了这句话,真的找到了一些真相,我想出来了。

网络上还有另一种说法:“正月雷人骨堆,二月雷牛瓮堆”,这句话一起说起来更清晰易懂。接下来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

“正月雷人堆”是指今年的收成很差,因为它与闪电的形成密切相关。我们从初中课本上了解到,雷声是两大云团在天空中相互碰撞产生的声音,而闪电则是两大云团碰撞带走相互碰撞的非电云而产生的放电效应。虽然第一个月是从冬天到春天,但事实上,中国北方许多地区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融雪。天气仍然很冷。此时,我们主要受到西伯利亚空调流量的影响。但雷声意味着冷暖空气的会聚,因为只有冷暖空气的会聚才会产生强风,而风又会吹走云层,所以云层有可能相互碰撞产生闪电。所以事实上,这意味着第一个月的天气将是温暖的。

根据这个原则,春天开花是件好事。事实上,早春开花对农业来说是一场灾难。因为第一个月的气温太高,小麦和油菜长得很快,尤其是油菜。今天,我去田里看了一个圆圈,有些正在抽薹开花。但众所周知,在农业上,第一个月越暖和,秋天越可能寒冷。油菜和小麦长得太快。一旦遇到严寒,小麦和油菜就会冻死,所以自然,今年的收成不会好。如果二月份是雷声,那意味着暖气的回流时间要晚些。一方面,当小麦和油菜生长缓慢时,就晚了。万一晚春天冷,就不那么害怕了。同时,2月份的暖空气回流缓慢,晚春出现严重寒冷的概率要低得多。

同时,最近在小麦施用农药时,农药最怕下雨,打雷就是下雨。所以在我看来,这是我们的祖先擅长的。一句简单的话,“一月打雷,二月打雷”概括了一年的收获。不管怎样,我现在特别敬佩我们的祖先。我也希望在这场抗击疫病的斗争中,我们祖先留下的中药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本领。毕竟,五千年的文明还没有被吹灭。


一般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吃饭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与城市群众生活方式不同,农村农民一般是自给自足,但在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地里庄稼的收成如何,很大程度还取决于天气状况,过旱过涝都会影响粮食产量。为此,老辈人很早以前就懂得观天种地,并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以通俗易懂的俗语老话记录下来。

以这句天气与粮食产量的农村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来说,它告诉人们“打雷”这种天气现象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老辈人认为,一年四季的晴雨冷暖变化是一种能量释放的交替过程。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跟着挨饿。以冬季为例,笔者家住西南小城,记得小时家乡的冬季能看到几场雪景,记忆中基本年年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里大爷解释说“因为十几年前冬天都很冷,冬季雨水又很少,越冬前土地都会翻耕一遍,使得地下的虫害都会被冻死”。

正月打雷人堆堆

虽然,在正月里已经是立春了,但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还是比较低。在气候上,依然呈现出低温、少雨的特点。若正月里出现了打雷,这是不正常的气候现象,打雷一般伴随下雨,而这应该是二、三月份以后才有的天气情况。因此,正月打雷表明,正月里的气温提前升高了。这很可能会给农业带来两大影响:1、地下的虫害提前出来,啃食庄稼作物;2、可能出现倒春寒天气。

在过去耕种管理技术欠缺背景下,如果农业生产遇到了“天灾”,带来的损失是比较大的,很可能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因此,老辈人总结出“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就是,若是正月出现了打雷等异常天气,很有可能会造成这年的粮食欠收,因为吃不饱饭而饿si的人成...堆。

二月打雷麦堆堆

一般来说,农历二月是公历的三、四月份,此时是庄稼旺长的时期。以栽种冬小麦来说,三、四月一般是它的返青起身、拔节抽穗期,在此期间充足的水分是关键,此时若是打雷下雨既能减少农民人工灌溉,还保障了小麦等农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对小麦的增产是有很大帮助的。

因此,“二月打雷麦堆堆”,意思是说,如果在农历二月打雷下雨,冬小麦的麦穗压得是一堆堆的。这说明了小麦丰收了。

总结:
这句农村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总的来说是有道理的。它揭示了天气现象与粮食产量的联系,尤其是在过去那种“靠天吃饭”的年代里,风调雨顺对于农业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简单地“打雷”现象,道出了与农业生产的联系,这也反映了老辈人的智慧。


乡鉴


在我们的农村,对于天气的变化尤其的敏感,大自然的发生的变化,在农村的俗语、老话之中都有很好的体现,这也是多年的经验积累,所演变成为大众所熟知的俗语,在农村被广为的流传,根据季节、节气的交换,什么季节就应该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变化,但也有会偶尔出现一些例外,这种不正常的天气变化,也被村民认为对于整个年景有直接的影响,有的还是相当不好的年景,这些俗语说的有没有道理呢?像这一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说的是啥意思?准不准确呢?

按照正常的天气走向,冬季是几乎不会打雷的,冬季天气虽然寒冷,但并不会出现电闪雷鸣的天气,按照农村老人的说法,这段时期是雷公电母不上班的时间,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是人家休年假去了,不当差自然就不会干事情,所以冬季就不会出现打雷现象发生,这也是民间一种说法,冬季主要是很少有上升的气流,所以云的电荷积累不多,再加上冬天里空气湿度明显不如夏天大,大家知道,只有湿润的空气才能够容易导电,所以说在冬天的时候,云也不容易放电。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冬天的时候,是没法听到隆隆雷声的,但凡是都有例外,冬季也会出现打雷声。

原本不应该出现的打雷,在正月出现了,这种反常的现象,村民看起来是很不正常的,也是一个很不好的年景,也被叫做:正月打雷人堆堆,也被叫做正月打雷坟堆堆,或者是腊月打雷刀兵动,这些都是相当不好的迹象,天气的反常对于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尤其还很容易出现极端恶劣的天气,像春季还暖的时候,倒春寒很容易出现,对于正值生长的庄稼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样造成的后果,轻则是减产,严重的会绝收,在过去的年代,这样的情况发生,是会直接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也就会出现了坟堆堆的变多的情况发生,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性,但也是侧面的说明冬季打雷这种反常天气带来的危害。

对于这句俗语还有一句,连接起来叫做: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三月打雷糠壳飞,意思也是指正月打雷是相当不好的一个年景,被老人称之为鸡飞狗跳年,而二月打雷,则就属于正常,而且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年景,如果是到了农历的三月开始打雷,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大家轻轻松松的就能够获得丰收,这也是民间关于天气变化的一种预测,虽然说不是百分百的准确,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

这句俗语也有一定的地域性,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南方打雷的天气会比北方来的比较一些,有时候在正月的时候听到打雷声,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对于北方来说,打雷则要晚上很多,有的地区只有过了惊蛰之后,才能给听到隆隆的雷声,对于这句老话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棒奔霸


农谚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总结出来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的言语,所谓“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也是一句农业生产谚语,不过这涉及到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古代农业生产受到的天气条件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风调雨顺那自然五谷丰登,粮食的供给就有保证,人民生活和朝廷的发展就有保证,如果出现水旱灾害,那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几乎就是致命的,必然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正月里也就是新春佳节期间,正是腊尽春回的时节,是天气逐渐转暖的时节,这个时候如果出现打雷的现象,那就说明节令不正常,春天是春风送暖,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时候,这是一个生发的季节,而不是疯长的季节。

如果这个时候打雷,说明天气的回暖过猛,以至于直接从春季跨到了夏季,天地万物还没有从寒冬的凝滞中苏醒过来,就要投入火热的夏季了,这对于动植物的生长都不利。

植物还在萌发阶段还没有长到足够的强壮,就打雷了,把冬眠的动物都叫醒,结果这些沉睡了一个冬天,饥肠辘辘的动物走出冬眠的洞穴,发现大雪还没有化尽,植物还正在萌发,没有吃的食物,只好去啃食嫩草,这必然造成对这些植物生长的破坏,而那些食肉动物,则会因为食草动物太少和天气太冷被冻饿而死。

农作物也会因为天气转暖的迅猛而受到影响,轻则粮食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古代的朝廷救济体系不完整,赈济灾民的制度不完善,一旦出现大的饥荒,往往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

而且很多饥荒都是伴随着瘟疫等次生灾害发生的,这样的多重的灾害相互叠加,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就会成倍扩大,造成更多的人口死亡。

再加上古代封建社会历来都有利用赈灾的机会贪污、私分、挪用赈灾款物的陋习,朝廷下拨的极为有限的钱粮,也很难真正送到饥民手里,即使送到了也是经过层层扒皮后所剩无几的钱粮,更多的时候就是开粥厂,只是给饥民一顿吃不饱饿不死的稀粥,这些粥也是贪污、盘剥之后的剩余产品。

所以大饥荒往往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也就是所谓的人堆堆。

二月里打雷就基本正常了,农历的二月有两个节气,一个是惊蛰,一个是春分。惊蛰的意思就是把蛰伏的动物惊醒,让它们走出冬眠的洞穴,开始一年的新生活。用什么惊醒这些冬眠的动物呢?春雷,雷声滚滚,把天地间冬眠的蛰伏的动物都惊醒,这时候草木已经长得很茂盛了,食草的、食肉的动物出来都有东西可吃,时节又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崭新轮回。

这时候打雷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预示着这一年有个好的开头,这一年大致就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因为风调雨顺所以粮食会丰收,丰收的粮食都一堆一堆的堆在麦场上,给人们带来的是丰足生活。


小小嬴政


正月打雷所代表的是今年气温反常,过早打雷气温不稳定容易犯病由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受气温换季的影响,很多有病之人都难逃大自然恶劣条件的影响,出现死亡情况。

二月打雷正是农民需要雨水浇灌的季节,属于风调雨顺的年代,蓄意今年气温平稳,能够风调雨顺,对稻谷丰收有绝对的好处。

三月打雷,在农民种地来说就己经太晚了,由于农村丘陵或山地较多,灌溉是一件难事,靠天吃饭,很多的春种禾苗没有足够的雨水浇灌,雨下晚了,对禾苗早期没有帮助,到了秋收,颗粒不满,收成减少。

农民是长期根据大自然的规律总结出来的规律,虽然不是绝对,但对农作物而言,却有很实际的道理,所以流传至今的谚语,“正月打雷坟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三月打雷草堆堆”,为什什么没有四月,五月打雷,四月,五月才打雷这一年就完了,是天灾或天旱,该下雨的时候却一直不下雨,这一年就没有收成,还怎么生活,我国能旱涝保收的地方太少,所以农民靠天吃饭,已是常态,太旱无收,太涝同样无收,所以才有风调雨顺之说。











佛爷结福


很多人都害怕打雷,觉得闪电霹雳雷不长眼,万一被劈到还挺恐怖的,也确实见过有被雷劈死的,所以在农村老人们都说,打雷下雨要分时候,如果冬天打雷就很不好,就如同六月飞雪,不吉利是很不好的兆头。还有老话说“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这话又是啥意思呢。


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是说,正月里打雷是气候异常的表现,会死很多人。这气候跟人有什么关系呢?这其中的关系大了,气候异常庄稼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正月里打雷,这一年基本上就会有大旱,老话说“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过去农民都靠种地养活一家老小,大旱天气地里颗粒无收,人就得被饿死,所以就会形成“人堆堆”。我长这么大没有印象冬天里打过雷,听奶奶说,她小的时候,有一年刚过正月十五,就听见打雷,结果这一年收成特别差,正常应该是农历二月份之后才会有雷雨天的,正月里打雷实属异常。


二月打雷麦堆堆,意思是说二月份打雷是好事,麦子堆成垛,吃都吃不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龙抬头后打雷下雨是正常,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大丰收,是人们最乐得其见的了,平日里可能觉不出来粮食蔬菜有多重要,总觉得只要能挣足够的钱,那么就可以享受好的生活,经过疫情这么一折腾,发现有钱有时候都花不出去。现在有钱的人很多,但是如果想买口罩,去普通的药店花多少钱也买不出来,因为全部都售空,有的时候排很长时间的队到超市去买菜,排到自己的时候菜卖完了。这个时候才发现有粮有菜心里不慌。


现在农业技术越来越发达,受自然气候影响相对小了一些,但是气候对庄稼的产量还是会有的,去年从春天开始就一直特别干旱,庄稼地里种的玉米都已经干的不长叶子了,苹果树也缺水严重,导致果农们只有摘除果子来保树不被旱死。所以说大家还是希望风调雨顺,这样不管庄稼还是果树都可以有好的收成,农民们的腰包也可以鼓一些。

如今正月打雷也不至于饿死人成“堆堆”了,但是我们要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不要成为大自然的包袱,可持续的搞发展,这样才能永续发展。


一品小十六


古代没有气象卫星等高科技的东西,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预测,都是根据长期以来的生活经验总结下来的。这些总结下来的经验,有些特别的准确,即使是在今日也能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等,但有些俗语的正确性,却还有待商榷,就比如这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

一、正月打雷人堆堆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正月天打雷的话,就会出现天灾人祸,导致许多人去世。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春夏两季,天打雷比较多,秋冬两季比较少,尤其是冬季打雷,冬季打雷又叫冬雷,冬雷特别的罕见。

在我国有许许多多有关冬雷的俗语,例如:“冬雷不藏,兵起国伤”,“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常兵起”,再例如“正月雷,民不炊,为丧为疫”。总结下来就是,冬天打雷不是什么好兆头,预示着瘟疫横行,盗贼四起,虫害严重,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二、打雷是如何形成的

但实际上,冬雷虽然罕见,但也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我们都知道,雷声是由剧烈的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对流过程中发生碰撞,就会发出闪电,同时也会放出巨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而瞬间膨胀的空气会挤压周围的空气,从而引发出强烈的爆炸式震动,这就是打雷的原因。

在冬天,由于空气寒冷干燥,加之太阳辐射较弱,空气中不易形成对流,所以很少出现冬天打雷的情况,但很少出现并不代表没有,有时候冬天也会出现剧烈的对流运动,从而造成冬打雷情况的出现。根据以上打雷形成的原因,我们就知道,正月打雷人堆堆这句话正确性确实还有待商榷。


三、二月打雷麦堆堆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二月份打雷,预示着这一年将会风调雨顺,丰收的麦子堆成堆。这里的二月指的是农历的二月,农历的二月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也是小麦返青的时候,更是春耕的时候。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不但能给返青的小麦提供充足的水分,还能给春耕的作物,提供足够好的墒情,而打雷往往就伴随着下雨。

如果从这一方面来说,二月打雷麦堆堆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起码二月打雷下雨给小麦丰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基础条件,如果前面的秋冬两季雨水都较少,第二年的春季天又干旱没有下雨,那这一年小麦想有个好的收成就真的是难了。但如果是春季雨水充足,就算是前面的秋冬两季雨水较少,那丰收的概率也是挺大的,毕竟冬季小麦本来就不怎么生长,它的生长主要是从春季返青后开始的。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另外对于农村俗语的问题,我们要去辩证的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