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有哪些渣女形象?

街角在-等待


潘金莲,没有之一。



潘金莲这个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她先后出现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两部名著中,和很多英雄人物的传世不同的是,潘金莲似乎早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一切关于她的故事,都跟男女之事有关。



《水浒传》中的千古“荡妇”。



北宋徽宗年间,河北清河县一大户人家里,有个使女叫潘金莲,貌美如花。东家恋其美色,她告诉了女主人。于是东家怀恨在心,把她嫁给了卖炊饼的武大郎。

武大郎身高不足五尺(1.3米),面目丑陋,绰号“三寸丁谷树皮”。无论是生理上还是物质上,他都无法满足潘金莲。后来,潘金莲与西门庆偶然相遇。西门庆本就好色,而潘金莲见他既有钱,人又很帅,就动了心。经王婆撮合,两人如同干柴烈火,烧到了一起。


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到半月,两人的奸情传得满城风雨。武大郎上门捉奸,被西门庆一脚踢中心窝,卧病在床。武大郎警告潘金莲:“等弟弟武松回来,一定饶不了你们。”


这句话,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西门庆与潘金莲合谋,用砒霜毒死了他。武松出差回来,很快查明兄长死因,他在哥哥灵前手刃潘金莲,随后杀了西门庆。

几百年来,《水浒传》中的这段经典情节,让潘金莲成了“淫妇”的代名词。


潘金莲是个苦命的女娃,从小就进了大户人家做丫环,长成大姑娘后的金莲前凸后翘,面赛桃花。这家地主看上了金莲,几次对她进行性骚扰,金莲不但不从,还去女主人那里告状,让地主怀恨在心,为了报复,把金莲嫁给了卖烧饼的武大。武大郎海拔150CM,面目狰狞,家境贫寒,这地主也忒狠了点吧,于是,金莲和武大郎成亲成了史上最不配的婚姻之一。



总结一下。潘金莲由反抗主人性骚扰的小丫鬟,发展到与西门庆勾搭成奸,继而谋杀亲夫的狠毒荡妇,其心路历程就是一直装着一个强大的自我,她一心只顾追求自我感受而不计后果。她反抗大户,她没有去想大户会对她怎样,反正先去大户老婆那里告状;她勾搭不到武松就恨起了武大郎,天天辱骂武大郎;她与西门庆勾搭成奸,西门庆并没有给过她一分钱,也没有给她什么承诺,反正先快活再说。当西门庆打伤武大郎,事情闹大了,又害怕武大郎告诉武松招来报复,于是就毒杀了武大郎。她就这样一步步走进令人发指的罪恶深渊。



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人都不能从心所欲,人的自由只能在一定规则范围内,这个范围包括伦理道德,还有国家法律法规,如果超越了这个界线,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天下敦煌


太多了,古代女性的定位就是相夫教子,违背三从四德都是渣女(不是我定义,是老古人定义的)。

例如:

皇帝扒灰来的—杨贵妃,白居易的《长恨歌》把杨玉环写的祸国殃民,其实背后是男人把政治玩坏了,要女人来背锅。

纣王宠爱的—苏妲己,这个不用多说,没有她就没有《封神榜》。与长恨歌一样男人需要个借口,最早各路神仙就靠她的启蒙了!

周幽王钟情的—褒姒(姒si),烽火戏诸侯,大秦帝国最早的恩人。

千古传说—貂蝉,这个把猛男和他干爹一起搞了!之后的事还有N多版本。

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这个不简单,带着任务,以前跟夫差骗吃骗喝,吴越雄主废了,又和范蠡睡到老了!

这类美女,长的绝对好看,男人事业搞坏了,不论与她有没有关系,都要背锅!容貌祸国殃民级别!

大郎,西门庆之间的—潘金莲,这个争议最大,也最出名,也最为代表!还有她的搭档王婆。

宋江的姘头—阎婆惜,这娘们想踩着男人上位,简直无法无天!还有她妈!

红楼小辣椒—王熙凤,这女人为了地位,啥都做!

这类女人也漂亮,但容貌达不到祸国殃民的地步,至少因为她们而死的人不多,容貌红颜祸水级别。但也非常能搞事,古代男人婚内搞事情,叫风流,而他们这类也被叫渣女!

各类小说中跑龙套开头的恶毒继母,还有超妒忌和心里狭隘的嫂子,使坏的女性邻居。

这是第三类渣女!又老又丑,又肥,又啰嗦,定义就是让读者一看就直接厌烦。丑人多作怪级别。

这类图就不发了,心里强大者,自行脑补画面!

总结下:老古人把长的漂亮的美女,按男人所定规矩来分,按规矩的就是圣女,不按规矩来的,越漂亮,越渣!

要不想因追求幸福被定义渣女,就得有权,武则天,男宠都玩出来了,让满朝大老爷们儿,情以何堪!

以上图片均为影视剧中专业演员,专业演员与话题无关!

喜欢观点就加个关注吧!


CA十Peter


一、女歧。姣丽蛊媚,驻容有方,性欲超强。因无夫而生九子被后世妇女尊为九子魔母。之妻,寡居后与夫兄浇私通,为少康误杀。女歧或称歧母。王逸《楚辞章句》中有:"女歧,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屈原《天问》对此表示不能理解,提出质疑说:"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屈老夫子的提问大有问题:无夫不等于无合。女歧所处的时代正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有人将歧解释为妓。当然,这里的"妓"与管仲首创的妓含义不同,作巫女解。巫女即神女,是神权的母系女王。母系社会实行走婚制,男人处于从属地位,有时候必须以自己的劳动或物资去换取与妇女的交配权。既然是处在两种社会体系的叠合期,走婚制在相当一部分部落中又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在今天的泸沽湖,走婚不是还在摩梭人中间流行么?)则女歧无夫而生九子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因为女歧的生育能力很强,所以受到后世广大妇女同胞的顶礼膜拜。"九子魔母"是中国民间主掌生息的女神,传说就是女歧的化身。

九子魔母在唐代以前的名气并不大,到唐代时,香火却忽然旺盛起来。在唐人小说中,九子魔母或为年轻娇艳的美女,或为妖媚丰腴的美妇,行走人间,或戏弄为其塑像的信众,或勾引年少俊美的行者,一时非常活跃。

作为青春少女形象出现的女歧,年龄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她"薄傅粉黛,服不甚奢,艳态媚人,光华动众",一出场往往致"百万之众,引颈骇观"。当她作为美艳少妇形象出现时,同样"姿容妖媚,韵度绰约","顾盼之间,辄通眉语",她"昼则作女真装束,常服淡靓,不加新采;晚则花钿满髻,浓艳照人","左右见者,无不荡魂"。

如此美丽动人的美女,在走婚制盛行的年代,可以想象其门前必然是车水马龙,俊男如潮。难怪女歧会连生九子了。

二、女魃亦作“女妭”,神话中的旱神。据《山海经》描写,蚩尤起兵攻打黄帝,黄帝令应龙进攻冀州。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以狂风骤雨对付应龙部队。于是,令黄帝女魃助战,女魃阻止了大雨,最终助黄帝赢得战争。传说:黄帝蚩尤大战后。女魃因为担心自己的父亲,而生了一场大病。犼的三分魂魄在女魃病危冲破了女娲的封印,占据了女魃的身体,变成了四大僵尸始祖之一旱魃。

三、西王母,尊称王母娘娘,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西王母是天宫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护佑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全真教的祖师。王母娘娘在汉代时成为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长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的追求。 在上古时代的汉族神话传说中,王母的全称即为西王母,中国几部最古老的著作中都有关于她的记载。据说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上古女神。《山海经》版本中的西王母的形象是:“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就是西王母样子像人,长着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齿,会用像野兽一样的声音吼叫呼啸,蓬散的头发酷似不吉利的戴胜鸟头上醒目的羽冠,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居昆仑山中。但也有神话版本说,《山海经》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历史学有说这是中国西部地区西王母国的一个部落首领或图腾的称号。历史上可能不止一位西王母而是好几代西王母。

四、龙女 。贵主还宫,洞庭凝碧;柳生不在,谁会此意

五、狐仙 。月出皎兮,劳心悄兮;有意变化,君莫笑兮

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

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规说法,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是俗物)。

《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徵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但同样是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有灵气(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

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封神演义》),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朝花夕拾小文


最有名的应该是效颦的东施。象发神经病一样,连隔壁的西施简单皱了个眉头,她就如获至宝般生搬硬套,一点自已的想法都没有。

其实这种事不但古时有,现在也有。最经典的就是“外国的月亮也是圆的”这种令人作呕的谬论。别人这好那好千般好,看到和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好不优秀,专心寻找自己的阴暗面来自虐,并且还乐此不疲,自认为见识和学问皆高人一等。其实这跟东施效颦有何不同,丢的还是自己的面子。

可能东施效颦的时候,素质高一点的话,西施在门后掩嘴偷乐;素质差一点的话,西施不但会当面指责你骂你,搞不好还要去法院告你侵权,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醒醒吧,热衷于东施效颦的朋友们,不该做的还是不要去做,挣脱这个自缚的囚笼,好好的约束自己,端正态度努力追求上进。否则当你成为一个合格东施的时候,天上仍旧不会掉下林妹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