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路上,我“掉坑里”那件事……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天,朋友老李电话告诉我,他同村认识的老乡手里有几件定窑瓷器出手,问我要不要去看看。我听了又惊喜又忐忑,惊喜的是定窑可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手里要是有几件那怕是一件定窑的物件,立马收藏档次提高了,同行也得高看一眼。忐忑的是自己学习收藏不久,没有啥经验和眼力,万一“打眼”买到假的就丢人现眼了。

收藏路上,我“掉坑里”那件事……


转念一想,老李跟他们是一个村的,就是骗我也不能骗老李呀,万一是珍品呢?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抱着这个心理,加上冲动和利益诱惑,我还是决定前往。

收藏路上,我“掉坑里”那件事……


进到村里,老李和我直奔村民家。平房的炕上坐着四个老乡,并没有看到有啥物件。一个像是领头的对旁边的一个说:“去看看门口有没有其他人跟来。”过了会儿,那个人回来向领头的使了个眼色,才神神秘秘的从另外的房间搬出来一个破纸箱子,然后很小心的一件一件拿了出来。一对带棱的黑釉罐子,一对带盖的黑釉小罐,一只白釉印花大碗,两只白釉刻花盘子,一对白釉印花高足小碗。对于我这个刚入行或者说还没入行的新手来说,面对这阵仗、这眼花缭乱的东西,我顿时惊住了、蒙住了、呆住了!

收藏路上,我“掉坑里”那件事……


老李一看这情景,呵呵一笑说都不是外人,开门见山说说多少钱(这是忌讳,没看准的东西最好不要问价)。只听对方说要五万块。我脑子也转了一下,一是口袋里真的没有那么多钱,二是千万别上了大当。我说太贵了,我买一两件得了。对方说东西是四个人的,没有办法分清,就要一次全部出手。场面已经有些尴尬了,老李说:“我中间人说句话,东西确实贵了,这年头谁手里有这么多钱,双方都让让”。随后就你来我往开始谈价钱,一直谈到一万二,我在懵逼的状态、侥幸的心理下稀里糊涂的买了回来。回来的路上也没说两句话,说不清当时是啥样复杂的心情。

收藏路上,我“掉坑里”那件事……


到家以后的当天晚上开始,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按着别人的经验“不要看对的地方,要看哪些地方不对”,一件一件对照图录、专著、杂志进行分析研究,不放过任何细节,耗费了大量精力,最后的结论是每件都有疑问。还是不死心,通过朋友找到了文物局的专业人士“掌眼”,专家告诉我“摆在家里玩吧”。我当时心里拔凉拔凉的,脸上通红通红的。

收藏路上,我“掉坑里”那件事……


此件事,让我痛定思痛,固然有乡亲们做局让我掉坑里的虚假表象,但根本问题在我自己,一时冲动,二是侥幸心理,三是禁不住利益的驱使,四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自此以后,我开始阅读大量专业书籍,记了大量笔记和心得,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同时,坚持每周去逛市场,与更多的店主交流,不断看真品,也看市场上的赝品,提高眼力和鉴赏水平。记住三句话,丢人比丢钱还难堪,爱一行要专一行,打铁还需自身硬。朋友们,钱是自己挣的,脸是自己长的,路是自己走的,收藏的路上一路珍重!

收藏路上,我“掉坑里”那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