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蓝启仁并没有真的视魏无羡为奸邪。但是可能肯定的是,蓝启仁并不喜欢魏无羡。

他不喜欢魏无羡,并不是出于偏见,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理由。

这些理由并非始终如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蓝启仁对魏无羡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蓝启仁

首先,因为性格上的原因,蓝启仁觉得魏无羡是个异类。

蓝启仁一心要把姑苏蓝氏打造成一个知书、守礼、自律、雅正的大家族。他之所以要让蓝氏走这样的路线,不仅是因为他自己较为刻板的性格,还因为蓝氏的传承。

姑苏蓝氏的创始人是和尚。和尚就要守各种清规戒律。因此,蓝氏家规又多又繁杂,与这些清规戒律有相似之处。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家规石

同时,蓝氏的雅正之风已经在整个江湖形成品牌,所以,各个世家都愿意将自己的子女送到蓝氏求学。

魏无羡是云梦江氏的子弟。云梦江氏在教育弟子的时候,并不是拿清规戒律束缚他们的天性,而是尽可能让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天赋,达到百家齐放的效果。同时,魏无羡继承了藏色散人的不羁,又因为他只是大弟子,并不是继承人,所以,他可以保持自己的天性。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这样的天性在云梦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到了蓝氏,就显得比较另类。

魏无羡这样的放荡不羁,性格外向,奇思妙想繁多的人,很容易交朋友,也很有带动力。如果蓝氏子弟纷纷与其交往,仿效,蓝启仁还如何管理蓝氏呢?

从这个角度而言,蓝启仁必须给魏无羡这个出头鸟以重惩。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其次,见解方面的分歧。

在蓝启仁的授课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内容除了涉及尊师重道相关礼仪之外,还要让各家子弟熟知类似家谱方面的内容,不至于在日后交往中失了礼数。总的来说,涉及许多上层世家大族之间的交往礼仪。

魏无羡不喜欢听这些内容,他觉得这些没有什么实质用途。对他来说,真正有用的就是在战斗中如何保命,如何御敌。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这就牵涉到见解的不同了。蓝启仁的确缺乏魏无羡的那些实用知识,而魏无羡在与人交往时也存在不足。所以两个人并无对错,只是见解存在差异。

除了上述见解不同之外,两个人见解真正的分歧是在对怨气的利用上。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魏无羡认为灵气也是气,怨气也是气,灵气需要慢慢修炼,而怨气可以直接使用。为何不将怨气为我所用呢?

蓝启仁对此不敢苟同,他认为使用怨气存在非常高的风险,一旦无法掌控怨气,不仅自身会受到反噬,而且会带来严重恶果。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开了这样的先河,就会有人利用怨气行不轨之事,危害江湖。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两人的见解都有道理,相对来说,魏无羡毕竟年轻,经历的事情少,对人性的恶并没有蓝启仁领悟的透。

如果他那时便看透人性,也不至于酿成悲剧,更不会被钻进金光瑶设置的圈套之中。

在这点上,16年后的魏无羡要成熟很多。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再次,蓝启仁害怕青蘅君的悲剧重演。

青蘅君当年看中了一名女子,该女子杀害了青蘅君的师傅,被蓝氏认定为奸邪。青蘅君为了保护这名女子,闭关了一辈子,而这名女子也被软禁了一辈子。

这是一场悲剧。不仅是青蘅君这一代的悲剧,也影响到了下一代。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事实上,那名女子算不得奸邪。两人之间也只是江湖恩怨。这个道理,蓝启仁不可能看不透。

但是从结果来看,蓝启仁不敢让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如果说魏无羡在求学时还仅仅是因为性格让人不喜,那么,在他成为夷陵老祖之后,就更无法让蓝启仁喜欢了。

纵然夷陵老祖成为射日之征致胜的关键,可到底已经成了江湖中的另类。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蓝忘机的性格中,有青蘅君的执拗,他与魏无羡交好,甚至不惜违逆蓝氏家训,站在整个江湖的对立面,这样的场景难免会触动蓝启仁敏感的神经。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最后,蓝启仁担心蓝氏被牵连。

射日之征后,江湖各个世家遭受重创,聂氏、江氏和蓝氏都面临重建。金氏一家独大。

在江湖世家重新洗牌的时候,金氏希望自此以后没有与之并列的任何世家,而原本的小门小派点燃了争取成为大世家的希望。

在这种敏感时刻,人人都希望得到阴虎符,人人都把魏无羡当成敌人。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而蓝忘机在此时选择与魏无羡站在一起,蓝启仁害怕再正常不过。

蓝启仁并不是心狠手辣的人,他之所以给蓝忘机那么重的惩罚,就是希望他要时时刻刻把蓝氏放在首位。他的举动从道义上说,并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值得歌颂。可是,这样的举动,很容易牵连到蓝氏,给江湖人一个讨伐蓝氏的理由。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综上,就算蓝启仁在心里不认为魏无羡是奸邪,在他的口中,也要把魏无羡说成奸邪,与其划清界限。

这样看来,不论蓝启仁对魏无羡的看法到底是什么,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魏无羡能否为自己洗清冤屈。

在《陈情令》中,始终在探讨一个问题,即对于一个人的好坏,该如何做出判断。看人看事,究竟是从初衷出发,从心中所向出发,还是从这个人或者这件事造成的结果出发。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在剧中,那些江湖人,或者说那些追求自身名利的人,是结果导向的。魏无羡修习诡道术法这个结果,就足以给他们留下了话柄。而“夷陵老祖”这个人人害怕的称谓,也是结果。“夷陵老祖”为了温氏余孽,不惜害死多条人命,还是结果。

如果不管初衷,单看这些结果,这些人讨伐魏无羡的理由是充分的。

但是,无论是原著,还是剧集,实际上都在强调初衷的重要性。即他做了这些事情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初衷对整件事做出性质方面的凭借,对人的好坏予以界定。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蓝启仁对这些问题看得都很明白。他并非不清楚魏无羡的为人,就为人来说,魏无羡虽然经常有些奇思妙想,但是人的本质是好的。何况,他还是故人之子。对他严加管束,说到底还是在保护他。

但是,蓝启仁怎么看他,不重要,重要的是江湖人怎么看他。

陈情令:在蓝启仁心中,是否已经把魏无羡当成奸邪?

正如16年后,魏无羡自己也看透了一切。就算没有金光瑶,就算没有苏涉,他还是被旁人所害。他这样一个放荡不羁,一个与众不同,一个让别人害怕的人物,必然会有一堆敌人。

蓝启仁身处江湖之中,蓝氏也在江湖之中,都不可能忽视江湖人的看法,何况,在自己弱小时,只能选择独善其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