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養豬二十八年,每年殺年豬都低於市場價供應鄉親們


我叫吳春生,今年54歲了,居住在紫金山南麓的四合莊村。隋末大儒王通就隱居在我們村後的紫金山飛雲洞裡講學。我們村這兒的傳統年俗文化活動多,歷史悠久,殺年豬的年俗就世代流傳。我養豬28年了,殺年豬也就28年了。

說起殺年豬,也就是過了臘月二十三以後,村裡的鄉親們聚集在一起商量,你十斤,他二十斤,差不多夠一個豬的重量時,我就開始給鄉親們殺了。

大夥在豬舍選好豬後,趕出豬圈,齊心協力,你拉耳朵,他拽尾巴,把豬拉到殺場。你別小看這拉豬還真是個力氣活,還的全靠鄉親們幫忙。

我養豬的酸甜苦辣,沒有人能夠想象的到。豬的品種,飼料的選擇,包括豬的各種習性,你都要了解。回想起來苦多甜少,2019年的豬市行情,使我徹底擺脫了困境。

母豬大概四個月就可以繁殖一窩,每次可以生十五、六頭小豬。到了冬季,小豬生下來,還要保證豬舍的溫度。我要在豬舍安裝浴霸,給小豬仔取暖。

我除了養豬,就是跟老伴一起帶孫子,享受天倫之樂。在農村沒有很好的遊樂設施,我自己利用廢物改造的大轉盤,在疫情期間也是孩子們的最愛。

殺年豬,提前要在村頭田間地裡支起一口大鍋,把水的溫度控制在60度左右,更殺的豬放進去,左右翻滾燙毛,以保證脫毛乾淨。

溫水裡泡好的豬,拉到鍋臺上,要進行脫毛處理,脫毛處理要細心,要脫的乾淨,還不能用力過大傷及皮膚影響肉的美觀。

脫好毛的豬要掛起來進行開膛,一個200來斤重的豬,我們三四個人要把它掛起來,還是真費勁的,因為它哪兒都光滑不好下手。

殺好的肉還要用冷水沖洗,這樣的話,可以使肉的表面及時收縮,保持肉質的鮮嫩,看上去更加美觀。

殺年豬的工具很簡單,就一把大砍刀、一把尖刀,二個吊鉤。大砍刀用於砍帶骨頭的地方,尖刀用於分肉,吊鉤用來掛肉。

內臟處理掉了的年豬要掛起來,用大砍刀把它一分為二方便分割。我村有一年,一天我就殺了6頭年豬,你看看我村的生活水平高不高。

豬下水,在我們這兒也是很好的美食,吃法很多,紅燒豬大腸,加工好的豬卷子等,都是各大飯店的必點美食上等佳餚。

今年豬市行情很好。年豬的後腿肉是給我倆個親家準備的,感謝倆個親家給我培養了好兒媳。倆個兒媳勤勞賢惠,通情達理。

村民們當場拿肉從來都不收現錢,過秤記賬,開年後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給,而且價格一定還要低於市場價。這是我二十八年來殺年豬一直堅持原則,這算不算我這兒的年俗文化?他還能流傳多久?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