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湯唯,朱亞文,王學圻,俞灝明,梁冠華,鄧家佳主演的古裝權謀劇《大明風華》已經接近尾聲,劇中湯唯飾演的孫若微歷經明朝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六位帝王,親眼見證了明朝的榮譽興衰的故事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作為一名很少追古裝劇的Q姐來說,居然入了《大明風華》的坑,特別是朱瞻基臨死之前和孫若微的戲,確實讓人感慨萬千,淚流滿面。這淚不僅僅為演員出色地塑造了人物而流,更是因為抱著深深的遺憾,遺憾劇中禁錮的人生、遺憾凌亂缺失的鋪墊和劇情設計、遺憾這部集合了眾多優秀演員的電視劇在內外壓力之下,充滿了矛盾糾結,與優秀作品失之交臂。雖名約風華,但實為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目前全部62集已播出56集,作為男主的朱瞻基已經下線,口碑與熱度依舊不溫不火,即使央視點名稱讚張藝興抓住朱祁鎮的性格,依舊無法阻擋觀眾對該劇的吐槽,該劇從開播開始就一直被吐槽,從宣發到造型,從配音到臺詞,從劇情設計到人物塑造,或許只有當朱家五子日常鬥嘴的時候才會停止對該劇的批判吧,該劇說到底是一部譭譽參半的作品,在Q姐看來該劇出現這種問題的核心是矛盾與糾結。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1.定位上的糾結,《大明風華》原名是《孫若微傳》是一部女性視角的作品,如果按照原著改編至少能屬於瑪麗蘇劇,這樣的劇情最起碼線索清晰,定位準確,適合喜歡看大女主的觀眾,這樣觀眾的受眾面會比較明確。

但是該劇的導演張挺多次在社交網絡提及,該劇雖然買了小說的版權,但是受制於外部壓力,不得不重起爐灶重新編排;但是張挺的男性視角據定了該劇除了孫若微的名字之外,原著的內核所剩無幾,那麼重新編排後目標觀眾是誰呢?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大明風華》目前播出已經到了56集,在這56集中能看到歷史劇,權謀劇,架空劇,愛情劇,宮鬥劇,家庭倫理劇,親子教育等眾多的元素,但是一部好劇並不是所有元素的融合,具備了所有的元素什麼都寫也相當於什麼都沒寫,難道觀眾會為了一個階段去追整部劇嗎?

比如《大明王朝1566》的觀眾是不可能接受該劇對明朝歷史的改編,不能接受仁宗皇帝矯詔繼位,更不能接受好聖孫暴戾多疑廠裡廠氣。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甄嬛傳》的觀眾看的是孫若微,胡善祥,張妍,漢王妃之間的後宮爭鬥,他們是不可能看朱棣,朱瞻基北征,朱祁鎮土木堡之戰,朱祁鈺北京保衛戰這些沒完沒了的戰爭戲;

《琅琊榜》的觀眾肯定該嘲笑顯而易見的陰謀設計和邏輯上的漏洞百;喜歡看甜寵劇看慣霸道總裁愛情劇的觀眾是不會答應帝后CP爛尾的。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最後一直追劇的觀眾會發現,這不是歷史劇,權謀不值一提,愛情戛然而止,至於家庭劇,朱家五子悉數下線,後面的劇情又在北京保衛戰這樣的歷史劇與孫若微操控全盤的大女主劇中無縫切換;觀眾在追劇的過程中,常常處於似是而非的情緒中,剛覺得是自己想要看的類型吧就開始轉換風格,自然要質疑。所以說這是一部不知道要拍給誰看的劇。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2.劇本本身的問題

。定位模糊,劇本本身就只能是零散的。首先是張挺也承認的,歷史脈絡混亂,時間線有誤,倉促之間也沒有找歷史顧問,所以其實觀眾質疑該劇歷史劇的宣發是確實存在的事實。

其次是立意,這個立意是從寫作層面來說的。不可否認,關於治國之策和帝王心事的幾段獨白、詔書、政論確實立意高遠,令人動容。但放到全劇,仍是零散地,與其他劇情發展又是矛盾的,引領故事發展和塑造人物的作用發揮欠缺。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例如,仁宗皇帝臨終時,朱瞻基的摺子寫得很好,勾勒了歷史上“仁宣”之治的面貌,反映了朱瞻基對皇位對治理國家的認識。但後期朱瞻基變成多疑、暴戾、假仁假義、深陷家族陰謀爭鬥和後宮背叛無法解脫的皇帝,這樣的帝王前後變化太大,讓觀眾難以接受,尤其是朱瞻基從小跟隨朱棣經歷靖難,結果內心依舊軟弱,這有些說不通。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最後是劇情本身的邏輯自洽問題。

電視劇作為藝術創作的一種形式,不是嚴謹的學術考證,偏離歷史改編歷史無可厚非。但藝術創作是要塑造人物的,是要發展劇情的。如果脫離的這兩方面,過分追求視覺體驗,怕要是捨本逐末了。

例如,對於姚廣孝人物結局的處理,只有浪漫到玄幻的高空走索,作為靖難的始作俑者,姚廣孝並未對那段歷史進行反省與回顧,感覺缺少了對靖難的正視;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在朱棣對身後事的安排上邏輯上講不通,朱棣出征前明知前途未卜,為何不提前安排好漢王與趙王的去處,雖然這樣會增加後期朱瞻基與朱高煦的皇權之爭,但是明顯存在邏輯問題。

最後就是對孫若薇的人物塑造,銜接不夠,轉變突兀。毫無徵兆的出來一個初戀徐濱,帶著怨恨絕望進宮準備嫁給太孫,二人沒有交心沒有化解誤會仇恨,就突然變成了要同生共死的柔順媳婦。前期的大愛在赦免了某種程度上來說,對這個人物的塑造是失敗的,即使是湯唯也無法拯救。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3.電視劇製作本身的糾結。首先,張挺說本劇送審7次,將70集的劇剪成了62集,所以劇中出現了一些前後不搭,人物感情變化突兀的情況出現,尤其是與女主角有關的,這也是被觀眾質疑的地方之一。

其次,宣傳發行以“湯唯迴歸小熒幕”“女神下凡”“歷史劇”“張藝興出演”等為賣點,而實際上湯唯女主角的戲份一度少的“只出現在預告中”,歷史劇的定位也是經不起推敲。這樣的宣傳難免讓觀眾大失所望。還有就是被一直吐槽的造型和配音。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先說造型,尤其是女主角的造型,將所有缺點暴露無遺,只能讓觀眾直呼“湯唯得罪了造型師”,還有男主角一身飛魚服,初看以為“朱亞文演了個廠公”。配音也是最奇怪的,明明錄了同期聲,卻還要用演員最後配音,除了湯唯的配音非常出戏之外,就是很多遠景卻聲音很近,連喘息都非常清晰,很不真實。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最後是本劇的名字。從豆瓣上公佈的曾用名之多來看,確實也能看出來本劇定位的糾結。不過最後既然取名“風華”,那就應該體現永樂到仁宣時期,這一段昂揚激盪的恢弘,帝國事業燦爛輝煌,催人奮進。

可惜從劇本的塑造來看,永樂後期財政入不敷出,五徵蒙古黯然退兵,叔侄同室操戈,宣宗英年早逝,更不要說馬上要演繹的土木堡之變和北京保衛戰,真真是“大明藥丸”。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前朝大廈將傾,後宮暗波湧動,互相猜疑替代了深情不負,更不用說姐妹反目,宮闈恩怨。越來越暗黑的劇情和人設,與風華一詞截然相反,矛盾重重。看了40多集的觀眾才發現,哪裡是大明風華,根本就是一曲帝國輓歌。可大明離滅亡還有200年呀。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目前在國產的古裝劇方面,確實因為限制令和當前影視劇資本寒冬的大環境,哪個行業都不好過。夾縫中的國產電視劇該走向何方?《大明風華》不是各種妥協中的唯一一部。

只是真的可惜了湯唯、朱亞文、王學圻、梁冠華、俞灝明這些不是“頂流”的優秀演員,雖然劇本先天不足,但他們精彩投入的表演,給了人物靈魂,即使有前面所說的那麼多問題,但觀眾還是能夠將感情投入到角色身上。因此可以想象,如果解決了這部劇的這麼糾結,那將會是一部多麼優秀的作品,而這,也是最最遺憾的事情了。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願日月山河無恙,他日歸來仍少年。秦淮河邊,有人等待一輛馬車接她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