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吞噬生命的鱗癌!鱗癌究竟是什麼?

2020年1月16日上午,趙忠祥先生之子趙方通過趙忠祥的微博號發佈消息:趙忠祥於當日7:30因病在京溘然長逝,享年78歲。

趙忠祥是中國電視業的傳奇人物,18歲到央視工作,在央視兢兢業業工作了整整55年,主持央視春晚十多次,到了75歲還在主持《動物世界》、《人與自然》。

據說,趙忠祥生前極少去醫院,2019年10月因摔倒腿部受傷後,仍然選擇在家調養。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身體問題加重,出現了胸悶、頭昏、全身浮腫等症狀。於是家裡人緊急送去醫院,去了醫院沒多久就昏迷六七天,在醫院檢查時發現鱗癌已全身轉移。

於是,不到兩個月,鱗癌帶走了陪伴我們一個時代的聲音,又一童年回憶離我們遠去。這種聽起來很陌生的癌症,其實存在於很多常見的癌症當中。

認識吞噬生命的鱗癌!鱗癌究竟是什麼?

何為鱗癌?

鱗狀細胞癌簡稱鱗癌,是一種發生於上皮組織的常見惡性腫瘤,癌細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如果從顯微鏡下觀察,能看到這些腫瘤細胞也確實是像魚鱗一樣排列著。

認識吞噬生命的鱗癌!鱗癌究竟是什麼?

鱗癌多發於哪些部位?

人體從頭頸開始,以鱗癌為主;頭頸部至身體中間的部位,鱗癌減少,腺癌增多;到了身體的中間段,腺癌佔絕對多數;而到了身體下半部分,腺癌開始下降,鱗癌又開始上升;到了肛門外陰陰道則以鱗癌為主。

所以,鱗癌多見於有鱗狀上皮覆蓋的部位,如皮膚、口腔、唇、食管、子宮頸、陰道等處,其中皮膚最為常見,其發作受年齡、性別、種族、地理和遺傳影響,主要發作於66歲左右,男性患病的幾率是女性的兩倍,白種人是易感人群。

支氣管、膀胱、腎盂等處雖無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通過鱗狀上皮化生而形成鱗狀細胞癌。我科多發的是口腔鱗癌,一旦診斷,要確認原發部位、病理類型、分期等信息,方可具體討論治療方案和預後。

認識吞噬生命的鱗癌!鱗癌究竟是什麼?

早診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所在

癌症生存率上升,除了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之外,癌症早期篩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長期出現口腔潰瘍難以癒合,或者口腔出現腫塊,並且越長越大,中心腫瘤壞死,出現凹陷,以上這種情況,都要保持警惕,及早去醫院檢查診治。

這5類人群需要針對性的防癌體檢:

1、有癌症家族史者:癌症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遺傳易感性,具有家族病史者比一般人患癌症的機會更高,一定要積極進行每年一次的防癌定期檢查。基因致癌是最不可捉摸的,有條件可以選擇基因檢測,預知疾病,提前預防。但過早基因檢測可能給人不必要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2、中老年人群:癌症的發病風險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大。據調查顯示,60 歲的老年人患癌症的可能性是 25 歲左右年輕人的 50 多倍,所以中老年人是癌症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視定期體檢,尤其是要加強防癌篩查。

認識吞噬生命的鱗癌!鱗癌究竟是什麼?

3、常接觸致癌物質人群:即職業癌症,包括放射線工作者(醫務工作者)、化工廠油漆廠職工、核電站、礦山工人等,從事這些職業的人群一定要定期做防癌檢查。

4、有不良生活習慣人群:吸菸、酗酒、熬夜、精神抑鬱、過度疲勞等都可能誘發癌症,長期喜食醃製品、高鹽食物及隔夜食物,飲食不規律者增加消化道腫瘤風險。

5、有癌前病變的患者:一些癌症在發病前,可能會出現某種良性疾病,如果未能積極治療,或治療不及時,就有惡化的風險。比如口腔白斑或紅斑、多發性結腸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典型乳腺增生,乙肝或者肝硬化患者等。

對於非高齡、沒有惡性腫瘤家族史、不良生活習慣和微生物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就不建議盲目篩查了。

歡迎關注,更多醫學科普每週分享!相關疾病問題,歡迎諮詢!


認識吞噬生命的鱗癌!鱗癌究竟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