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經典電影《英雄兒女》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4年拍攝出品的抗美援朝題材影片,素材來源於巴金創作的短篇小說《團圓》,巴金曾於1952年冬天赴朝鮮慰問志願軍指戰員,依據在朝鮮戰場的所見所聞所感,於1961年創作了《團圓》並發表在《上海文學》上,時任文化部副部長夏衍在讀了《團圓》之後,責成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團圓》改編成電影,導演武兆堤奉命承擔了這一拍攝任務,他首先找到延安抗大時期的老同學毛峰,請他將《團圓》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電影《英雄兒女》片頭

1.編劇毛峰

毛峰(1923— )河南武陟人,1938年參加革命,曾先後在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實驗話劇團、抗日軍政大學文工團、東北民主聯軍十縱、四野第四十七軍、志願軍第四十七軍、總政治部文化部工作過,毛峰在接受編劇任務時,正擔任總政治部副主任傅鐘上將的秘書,他也曾是電影《黑山阻擊戰》的編劇之一。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編劇:毛峰

小說《團圓》只有二萬餘字,拍電影內容還稍顯單薄,毛峰在冥思苦想之後,突然想起他曾在朝鮮戰場記錄的兩本厚厚的《志願軍一日》,裡面共寫有上千篇日記,記錄了許多志願軍戰士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毛峰將其中一些內容進行了篩選和整理,充實到電影劇本之中,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起來,並僅用28天就完成了劇本的創作並定名為《英雄兒女》。

2.導演武兆堤

武兆堤(1920—1992)原名董鋼,山西襄樊人,父母都曾是赴美留學生,而武兆堤就出生在美國匹茲堡市,1936年就參加了抗日組織“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1939年1月奔赴延安併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曾先後在抗大文工團、東北軍政大學文工團、中南軍政大學文工團工作,1951年參加了抗美援朝,1953年從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室調到東北電影製片廠從事編劇和導演工作。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導演:武兆堤

武兆堤在拍攝《英雄兒女》之前,曾擔任過《無窮的潛力》副導演,1955年與蘇里合作執導了《平原游擊隊》,與王炎合作執導了《尋愛記》,1957年開始獨立執導電影,先後執導了《地下尖兵》、《工地青年》、《紅領巾的故事》、《冰上姐妹》、《七天七夜》等影片,武兆堤也參與了《英雄兒女》的編劇工作,他在從事導演工作之前,就曾從事編劇工作。

3.飾演王文清的田方

田方(1911—1974)原名田兆棟,河北保定人,先後在北平就讀於私立性質的勵志中學、輔仁中學和輔仁大學,1932年8月考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從此開啟電影之路,三十年代就先後參演了《小女伶》、《飛絮》、《吉他》、《春宵夜》、《紅羊豪俠傳》、《海葬》、《無限生涯》、《壯志凌雲》、《年年明月夜》等影片,“八一三淞滬抗戰”之後,參加了抗日救亡演劇隊,1938年奔赴延安併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飾演王文清的田方

抗戰勝利後赴東北工作,先後擔任東北文工團副團長、東北電影公司製作秘書和東北電影製片廠秘書長,1949年4月20日北京電影製片廠成立時出任第一任廠長,1951年底調任文化部電影局秘書長,1958年1月又調任北影廠副廠長兼演員劇團團長,先後出演了《深山裡的菊花》、《一天一夜》、《風從東方來》、《革命家庭》等影片,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銀幕形象,還是《英雄兒女》中飾演堅毅沉著且凝重溫厚的師政委王文清,這也是他最後一個銀幕形象,而他的夫人於藍和兒子田壯壯都是觀眾非常熟悉的電影人。

4.飾演王芳的劉尚嫻

劉尚嫻是江蘇徐州人,1941年12月25日出生於上海,196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當初確定由劉尚嫻出演《英雄兒女》王芳時,劉尚嫻已經畢業並被分配到八一電影製片廠,只是還沒有離校去報到,而由劉尚嫻出演王芳也非常偶然,完全得益於導演謝晉的慧眼識珠,當時謝晉到電影學院辦事,在學院大門口與劉尚嫻打了個照面,只是匆忙中的一瞥,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謝晉知道武兆堤和毛峰正在四處尋找飾演王芳的演員,就把自己的“奇遇”與武兆堤和毛峰說了,三人一起趕到北電,逐一宿舍尋找,終於找到了劉尚嫻,這才有了銀幕上的王芳,由此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飾演王芳的劉尚嫻

當劉尚嫻電影之路剛起步不久,文革運動導致中國文學藝術界凋零,直到16年後的1979年,劉尚嫻才有機會參演電影,先後在《怒吼吧!黃河》、《火種》、《拳擊手》、《足跡》、《茫茫大海情》等影片出演角色,但觀眾已經認不出心中那個“王芳”了,後來劉尚嫻轉入導演工作。

5.飾演王成的劉世龍

劉世龍(1930—2017)安徽淮北人,1939年9月參加革命,先後擔任文化幹事、宣傳隊員、文工團隊長等職,1947年被編入第二野戰軍7縱和16軍,建國後被部隊保送到西南人民藝術劇院戲劇系和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學校學習,1953年被分配到東北電影製片廠擔任演員,先後參演了《沙家店糧站》、《董存瑞》、《媽媽要我出嫁》、《並肩前進》、《女社長》、《懸崖》、《海上神鷹》、《草原晨曲》、《鋼珠飛車》、《鴻雁》、《劉三姐》等影片。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飾演王成的劉世龍

1964年,34歲的劉世龍在《英雄兒女》中飾演志願軍戰鬥英雄王成,成為中國銀幕上的經典形象,劉世龍之所以能夠飾演王成,完全是導演武兆堤力排眾議的結果,當時競爭王成這一角色的還有演員王春英和白德彰,他們在影片《冰山上的來客》中飾演塔拉和三班長,二人都比劉世龍長得高大威猛,也非常適合出演英雄形象,但導演武兆堤卻堅持塑造一個普通戰士的形象,而非一個英雄形象,由於武兆堤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情的英雄形象。

6.飾演王復標的周文彬

周文彬(1907—1981)是上海人,與《英雄兒女》中的王復標身份非常吻合,當年出演王成和王芳父親王復標這一角色時是57歲,塑造一個非常慈祥的上海工人老爸爸的形象,他從三十年代就開始涉足文藝界,1953年調入東北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飾演王復標的周文彬

周文彬在建國前參演的電影有《清宮秘史》、《一代梟雄》、《國魂》、《海誓》、《大涼山恩仇記》,建國後參加拍攝的影片有《邊塞烽火》、《黨的女兒》、《海上神鷹》、《冰上姐妹》、《鐵道衛士》、《甲午風雲》、《桃花扇》等,周文彬戲路很寬,但大多都是配角,既能飾演正面人物,也能飾演反面人物。

7.飾演張團長的郭振清

郭振清(1927—2005)是天津人,出身於工人家庭,1949從天津電車公司工人被保送到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先後在天津市總工會工人文工團和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從事話劇表演,1952年與謝添、李曉功等人合作出演了電影《六號門》,不但走上電影表演之路,還與李曉功結為夫妻。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飾演張團長的郭振清

郭振清其後又相繼出演了《英雄司機》、《平原游擊隊》、《暴風中的雄鷹》、《花好月圓》、《換了人間》、《烽火列車》、《羌笛頌》、《我們這一代人》、《萬木春》及《英雄兒女》,其中以1954年出演《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深入人心,銀幕上的李向陽輪廓突出、濃眉大眼、陽光偉岸、威風凜凜,是中國電影寶庫中的經典形象,郭振清憑藉此片於1956年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

8.《英雄讚歌》詞作者公木

公木(1910—1998)原名張永年,河北辛集人,北平大學第一師範學院國文系畢業,曾經聆聽過魯迅的教誨,“七七事變”之後參加了敵後游擊戰爭,1938年8月奔赴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與作曲家鄭律成一起創作了《八路軍大合唱》,為其中八首歌作詞,其中就包括《八路軍進行曲》,解放戰爭時期又對歌詞作了修改,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也就是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毛峰和武兆堤在撰寫《英雄兒女》主題歌詞時遇到了瓶頸,武兆堤就與田方、劉熾一起到老戰友公木的家,請這位著名詞作家出山,當時公木還是個“摘帽右派”,正在吉林大學中文系擔任教員,他僅用一天時間就創作出了《英雄讚歌》的歌詞。

9.《英雄讚歌》曲作者劉熾

劉熾(1921—1998)原名劉德蔭,陝西西安人,從小受寺廟裡古樂隊的啟蒙,打下了民族音樂基礎,“西安事變”後參加了紅軍隊伍,並被送到紅軍大學當學員,成為“紅軍劇社”的小演員,1939年4月考入魯迅藝術文學院音樂系第三期,師從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學習作曲,從此走上音樂創作之路。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為電影《英雄兒女》作曲,劉熾應該是最好的人選,1956年拍攝的《上甘嶺》中的《我的祖國》就是由劉熾作曲的,毛峰和武兆堤專程赴瀋陽請劉熾再次出山,但卻被劉熾婉拒,他們找到了瀋陽軍區政委周桓上將說服劉熾,劉熾這才應承下來,在讀了《英雄兒女》的劇本和公木的歌詞之後,劉熾開始冥思苦想,最終想起當年在內蒙採風時記錄的一首民歌《巴特爾陶陶呼》,很快一段旋律就在腦海中形成並一氣呵成,以致情之所至而意猶未盡,在公木的歌詞上又續了一段副歌,這就是“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將歌詞和音樂再度昇華而推向高潮。

10.《英雄讚歌》的原唱張映哲

張映哲(1928—2005)是遼寧撫順人,1947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先後在遼寧軍區、東北民主聯軍、中南軍區、西南軍區、空軍歌舞團從事文藝工作,是在部隊中成長起來的軍旅歌手,1964年受邀為《英雄兒女》演唱主題曲《英雄讚歌》時,張映哲是空軍政治部歌舞團的女高音獨唱演員。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英雄讚歌》原唱:張映哲

36歲的張映哲之所以被邀演唱《英雄讚歌》,是因為她在全軍第二屆文藝匯演中的演唱風格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參加錄製《英雄讚歌》的還有其她獨唱演員,由於沒有看過電影原片,張映哲在錄音棚錄音時總是進入不了狀態,甚至打起了退堂鼓,還是在編劇毛峰的鼓勵下堅持了下來,並給她講解電影劇情,張映哲自然熟悉部隊的戰地生活,很快進入到特定情境之中,潛在的情感被激活迸發,從此《英雄讚歌》傳唱半個多世紀而經久不衰,由於影片字幕中沒有署名,也由於張映哲的低調,人們並不知道這首歌的原唱是誰?直到幾十年後才被披露出來。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致敬經典影片《英雄兒女》的主創人員

電影《英雄兒女》海報

行文至此,再一次向經典影片《英雄兒女》致敬!致敬!!再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