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模式下,一些科目老师紧缺,教师待遇会提升吗?

lxvvx


我觉着这不是应该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吧,因为只有老师自己知道,老师越紧缺,老师就会越累,至于待遇,别提待遇,要讲奉献,除非是私立学校。

一、新高考“3+1+2”模式下,哪些科目老师会紧缺?

首先,地理老师会短缺。地理因为是“中性”学科,背诵的内容比政治和历史少,答案更客观,理解的内容比物理化学少,所以广受学生欢迎。不仅原来学文的学生会选择地理,原来学理的学生也会用地理来取代化学或者生物,导致地理老师储备不足,严重短缺。

其次,政治老师也会出现短缺。这有点意外,因为选政治的学生不多,为什么政治老师缺乏?原来政治现在有4本必修教材,学生结束课程比其他科目晚,比如在山东,理化生史地在高一下学期进行合格考,而政治在高二上学期进行合格考,导致政治老师也相对缺乏。

至于物理和历史老师是否缺乏,这跟学校的层次,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重点高中会却历史老师,因为之前这些学校都是“重理轻文”的,新高考后,选择历史的学生会比原来增加。至于物理,可能都不是很缺,因为新高考减少了选择物理的学生。

二、老师紧缺,带来什么影响?

有些人觉着老师紧缺,是不是说明学科重要了?老师待遇会不会提高?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想而已。

1、老师越少,工作量越大!老师少,学校首先想到的不是增加老师,而是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人家带5个班,你得带7个班,你的工作量肯定会增加。

2、工作量增加了,待遇会不会增加?在私立学校,这是肯定有体现的。但是公立学校,很难体现,因为公立学校是按职称发工资的,而不是工作量,在很多地方,因为发放津贴是违规行为,所以没有这些补贴;有的地方实行绩效工资,会有一些区别,但是区别不大,况且绩效工资不只有工作量这一部分,教学成绩很重要,你带的班多,工作量大,成绩可能会受影响,绩效工资反而可能会更少。

所以,新高考模式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形成很大冲击,在现在的情况看,那些老师紧张的学科,老师付出会更多。新高考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需要不断解决和完善。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于教育,对新高考有较多的研究,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我是数学李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高考3➕1➕2模式下,对于一些科目教师的紧缺会提升教师待遇吗?

在我看来,个别学科教师的短缺并不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待遇。

某一学科的教师短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这对这一学科的教师就业会相对比较容易。

这样的学科如果在校内短缺,学校的解决措施多是先请其他学科教师来代替,同时在每学期的招聘过程中去针对这一学科进行招聘。这样一来,这类教师自然比较受欢迎,有需求。所以入职会比较容易。

到对于教师待遇,也应该是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一致,如果高于其他学科教师很多,必然会引起其他教师的不满。

而对于教师整体而言,是否提高全体教师的待遇,与某一学科教师紧缺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是否提升教师群体的待遇,还是要看整体的布局规划以及政策意见等。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数學李老师


大家好!今天是端午节,也是2019年高考第一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讨论谈论与“新高考”紧密相关的话题也很有意义。

新高考“新”在何处?

大家知道,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新高考改革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浙江、上海作为首批新高考试点省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先行先试,为全面推行新高考积累经验。从去年到今年,又有北京等十多个省市也开始进入新高考改革试点范围。



新高考“新”在何处?

01.“新”在考试测评制度改革。

包括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行高职高专分类考试,改革考试科目内容方法,考试科目分为必考和选考,取消文理分科,即“3+3模式”,“3+1+2模式”,英语实行一年两次考试等。

02.“新”在招生录取制度改革。 包括双向多次选择,深化专业录取批次,学生自主选择报考专业,综合多元录取,采取“两依据一参考”的形式。

03.“新”在管理制度改革。

包括政府宏观管理,考试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学校自主招生,社会监督等方面。

“选课走班”制的出现

新高考制度模式的实行,最突出的创新价值在于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如浙江、上海的改革方案规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所报考院校及专业要求,自行自主确定选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所属于必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七个科目,由学生确定报考。这种学生选考科目出现20到30多种类别的组合。



学校为深化课程改革,适用应对“3+3模式”考试改革需求,根据学生在七个选考科目中确定三个科目的新情况,在教学管理上采取“选课走班”的新的管理模式机制,打破传统的“行政班”,以学科组班,或引导学生按选取的科目走班上课,这也是造成一些高中学校的选考科目师资紧张的情况,需要学校调整或补充。

这与教师待遇提升有关系吗?

实行“3+3”新高考模式后,选考科目出现一些教师紧缺情况,这与提升教师待遇有关系吗?回答是否定的。



从浙江、上海实行新高考模式、选课走班制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学校均能够从容应对,解决选课选考科目的师资问题,这与提升教师待遇没有必然联系。至于一些个别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由于校内教师特别紧缺,采取临时外聘一些选考科目的教师,给其的待遇可能要高于校内教师也是可能的。


关于教师待遇,国家、省级管理部门是有严格的政策规定的,不会因为推行新模式就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标准的。但浙江、上海一些学校,有的可能建立适应新高考模式的教师激励机制办法也是有的,但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师的待遇并没有明显的提升。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关注。


杨永厚说教育


教师待遇的提升,与高考新模式没有太大的关系,经济发展了,教师的待遇才有可能提升。

虽然现代的经济发展也还是挺好,但是绝大多数的教师工资也只能是很一般,甚至更低。

教师的工资和社会的重视程度有关。时不时爆出的教育事件,体罚,打骂,补课等等,这些事情都加大社会对教师的误解。一旦提高工资,必然招致大多数人的反感,甚至谩骂。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只是苦苦的教书匠。靠着工资养活自己与一大家子人。

工资的高低,别指望别人了,自己想办法挣吧!


子月衣红


今年将是高考“3+理综/文综”模式的结束之年,很多省市将在2020年启动高考“3+1+2”模式。而新的模式将为高考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动,直接影响教师的师资力量匹配,学生在高考之后的志愿填报等。在笔者看来高考新的“3+2+1”模式,首先将原来在高考之中不被受重视的科目,转向必须重视。而又因为在现如今的高考模式下,理科生远多于文科生,所以全国各高考所配备的一些科目老师数量,完全满足不了新高考模式的需求,所以这些科目的老师,定会在新高考模式的促进下,迎来由“冷”转“热”的大契机。

一、地理老师

在新高考“3+2+1”模式下,一定会有很多原来根本不学地理的理科生,在高考模式下被迫选择地理为高考考试科目,因为地理学科内容相对接受简单,而且内容多以记忆性知识为主,所以对于原来偏理科的学生来讲,地理学习更容易上手和简单,相对学习的时间也较短。而又因为现在几乎所有高中,在地理科目的老师安排都只有1—2名老师,这完全满足不了学生们新高考科目选择的学习要求,所以,首先必火的一定是地理老师。

二、历史老师

历史科目与地理科目,在新高考模式的促进下,所处的现状基本相同。必将迎来很多学生将历史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之一,而基本原因也是在于历史科目,主要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学习难度相对较低,再者历史科目是新高考的必选科目,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所有的高考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历史。就笔者了解,这几年很多高中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历史老师都是招聘数量最多的科目老师,所以历史老师的地位将越来越高。

三、政治老师

在高考改革之下,很多高中科目教材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中改变最大的就是政治科目,在教材数量上将笔以前多出一本教材。所以意味着,政治的教学将相对延长,而对于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师储备上,很难满足新教材的课时任务,所以政治老师在新高考的带动下,也将会迎来由“冷”转“热”。

四、生物老师

生物学科在以前的理综里分值占比不高,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怎么重视生物学科。但随着新高考模式的促进下,生物成了单独考试科目,分值也出现了权重增加,自然而然学生们必须要开始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生物老师当然随着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增加,地位升高,也变得在各科目老师中越来越重要。

新高考的变革,必定会带来诸多变化,各科目老师的火热程度,当然直接与该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相连。所以以上四个科目老师,将会迎来由“冷”转“热”的大好时机。


乡村教师看世界


教师的待遇不会因为高考的新模式就大幅提升,但教师各方面待遇都在逐步提升是事实,也是一个趋势。


新乡中公教育


待遇的提高跟这个没关系。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应该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没有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国家的文化知识。如何传承?换句话说,就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国家对教师这个职业是否尊重?就可以看到这个国家的未来。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心教师,尊重教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风中的承诺22486650


教师工资逐步提升这是事实,但是大幅度提升这是不可能的,缺编不可能一步补齐。


一米暖暖的阳光


化学科可能会边缘化


热火70380180


老师哪里紧缺?乡村!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更缺!人家城市可不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