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红尖底部黄叶是什么病?

用户8451517355776


中国水稻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饮食习惯,从政治、经济和地理等来看,发展水稻种植是中国不可或缺的发展战略。如果水稻发生叶尖红底部黄叶的话,会造成出叶慢,分蘖迟,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功能受损,致使水稻后期早衰,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减产在10%左右,严重的可达30%以上。那么水稻叶尖红底叶黄到底是什么病呢?下面乡村似歌将与大家一起探讨。

水稻赤枯病(铁锈病)

1、分蘖盛期在叶片上出现碎屑状褐色斑点,逐渐增多、扩大,叶片由叶基部逐渐变黄褐色枯死,发病严重时,远望稻叶似火烧状:尖红下黄。

①缺钾赤枯。高温晴热天气使植株叶片蒸腾强烈,极易出现生理性缺水,或种植户在这个时期又大水漫灌,使水稻根系长时间处于水中而缺氧,或低温阴雨,致使植株吸收养分受到障碍,最终导致生理性缺钾,引发叶片发红或枯黄,或偏施氮肥,加上施用时间不当,导致叶片肥大嫩绿缺钾缺微量元素而引起叶片发红或枯黄,或土壤本身有效钾含量低,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对钾的需要而发病。

②中毒赤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化学物质如二价铁、硫化氢等毒害稻根,降低其活力而发病。主要发生在深泥田、长期灌深水、通气不良和施用过量未腐熟有机肥的田块。

③水稻冷浸田缺磷赤枯。在生产上红黄壤土冷水田,一般缺磷,如果低温时间长,严重影响根系吸收,发病严重。冷浸田基本上是冲田,地势低,排水困难,早晚晒不到太阳,一年四季不缺水,泥温较低;另外浮萍多,形成了一层浮萍隔膜,隔断了空气、阳光,使水稻基部与泥浆无法接受阳光等。

2、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

①加深耕作层,促进土壤熟化,避免连续的免耕、套种;改造低产田,对排水不良的烂泥田,要进行改土,整治排灌系统;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提高土壤的熟化程度,提高土壤通透性。改造低洼田,增施充分腐熟有机肥,开沟排水,营造一个通透性好,地力高的土壤环境。

②加强肥水管理,浅水活棵,促进早发;平衡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干湿交替,适时搁田,培育壮苗;秸秆还田、氮素适当前移,以加速秸秆的腐烂;对缺钾的田块,应补施钾肥;有机质过多的发酵田块,应立即排水露田;低温阴雨期间,应及时排水,干湿交替管理,防止长期深灌。

③对已发病的田块,适当增施钾肥(每亩用量为10kg左右),防止偏施氮肥;早稻移栽后要浅水勤灌、适时晒田,提高根系的吸钾能力;发病后每亩喷施硫酸锌20公斤左右,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肥液等,或者每亩撒100公斤左右草木灰,或叶面喷施复硝酚钠、芸苔素内脂等生根剂,加上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促新根发出。

以上就是乡村似歌为大家整理的造成水稻叶尖红底部发黄是什么病(赤枯病)的症状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你觉得怎么样?点击关注分享幸福!





乡村似歌


大家好,我是小果,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在水稻结穗期间会出现水稻叶尖大面积变红的现象,出现水稻红叶尖发红现象无非就是两种原因,一种原因就是细菌性褐斑病,另一种就是生理性缺钾。

细菌性褐斑病是由细菌侵染造成的,多数在水稻两叶前后发病,病斑多发生在倒三叶倒两叶和尖叶的上部分或者是叶尖上,主要表现是水稻红叶尖叶片边缘有黄色晕纹,逐渐向叶片扩展形成褐色长条的病斑,大斑中间灰白。病斑多发生在长叶片的叶尖部分,很少能发展到半个叶片,并伴有黄褐色条斑。

细菌性褐斑病多发生在氮肥大植株生长繁茂,相对缺钾的地块,但它不是生理病害,它只是容易发生在氮肥偏大,叶片过长的水稻上部叶尖上。在水稻倒三叶抽出时就开始预防细菌性褐斑病,各喷湿一次防治细菌的杀菌剂。

再一种就是生理性缺钾,红叶子是生理性的病害,水稻缺钾红叶子先发生在中下部的叶片的叶尖部分。表现为老叶片先缺钾,缺钾的水稻植株矮小呈暗绿色,先是由老叶片开始红叶尖,叶片尖端和叶片边缘开始发生红色小斑点,后叶片子叶尖端向下逐渐变为褐色,严重时能发展到整个叶面病斑多数是红线条,但是上部叶片和新叶片没有病斑,所以缺钾的地块水稻先从中下部叶片表现红叶尖或下部分叶片全红。

缺钾的地块及时补充钾肥或者喷撒磷酸二氢钾就可以及时的防治,这就是关于叶片发红的现象,我的分析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一样的小果


水稻叶片发黄的因素繁多,有虫害肥害种种原因。特别是蝉危害严重。因为温度高雨水多,有利蝉的繁殖通常是瀑发性的,一般靠近田埂塝边最为严重。只要进行打药就可以,很快就能恢复转青。还有一种就是烂泥田,也会造成禾苗发红发黄,因为缺氧黑根禾苗特别矮。像这种情况应及时挖沟排水晒田,晒到田间开裂再复水,然后进行补施复合肥。另外纹枯病对禾苗伤害最为严重,开始叶片有圆型麻点,然后扩大像尿浸状慢慢叶片发黄,发病严重整片禾苗发黄最后倒伏。我们应随时观察发现病情立即施药,可到农资销售点购买井岗霉素或多菌灵喷洒,其体配药可咨询销售员。其他叶片发黄或肥料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发黄,过多就是尿素熏到叶片发黄,过少禾苗没得到肥慢慢发黄,应补尿素或复合肥自然就会转青。


专长古玩


水稻叶片发黄的各种原因及其防治

缺素发黄或缺氮发黄。先从老叶片的尖端开始发黄,后逐渐由茎叶延及心叶,最后发展至全株成黄绿色。秧苗生长缓慢,远看秧苗绿中带黄。严重时由叶尖、叶缘向内枯焦。应及时追施速效性氮肥如碳铵及尿素等。缺钾发黄。主要发生在大量施氮、磷的高产稻田。病苗初期表现为生长缓慢,株形矮小,分蘖少,叶片挺直,顶端叶片丛生状。新叶暗绿无光泽,下部老叶尖端首先发黄,有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点,后沿叶脉向基部扩展,最后整体叶片变成赤褐色枯死,远看像被火烧焦一样,这种典型的缺钾赤枯症,要立即排水,采用间隙灌溉及时追施钾肥,如氯化钾、草木灰等。缺锌发黄。主要发生在山区的冷浸田,一般在插秧后20天左右出现发病高峰。叶基部中脉先黄化,后面黄红色或红褐色斑,叶片变窄,叶脉发脆易断,叶片老化较快,新叶出叶速度慢而细窄,中脉失绿褐色,可用硫酸锌等肥料进行补救,如用0.1%的硫酸锌进行多次叶面喷施。

中毒发黄或硫化氢中毒。根系发黑,并有臭鸡蛋气味冒出,白根少而细羽;基部老叶呈黄褐色,叶尖枯焦,随后老叶枯死,上部仅剩1—2片绿色新叶。有机酸中毒,稻株根系萎缩,很少发生新根,植株根系表皮发生脱落。叶色显黄,或产生萎缩现象。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而死。救治的办法是凡发生中毒性发黄的稻田立即排水晒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并结合中耕,在晒田复水时施用氮、磷、钾速效肥料,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在有机酸过多的田块,施用土壤

改良剂,如生石灰等以中和酸性,消除有害物质。

肥害或药害发黄。碳铵、氨水、农药等如果施用不当,会引起中毒发黄,导致成块成片稻叶熏成鲜黄或金黄色,有时黄叶上有焦灼斑。药害严重时,叶片出现斑点,失绿、焦灼或者枯萎、黄化,甚至全株枯死。若及时发现可用灌满田水、喷洒清水等办法减轻药害程度。此外,肥害或药害发生后要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以增强植株长势,增强抵抗能力。

病害感染发黄或白叶枯病黄叶。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上,先是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着叶脉扩展成斑条,呈灰白色,病部与健部分界明显,病斑上常有黄胶色的“菌脓”。细菌性条斑病黄叶,心叶黄褐色枯死似假枯心苗、叶片、叶鞘上有褐色条斑,病斑上折断中脉后可见黄色“菌脓”,后期感病时,叶片顶部至半片叶以上枯白,远望一片火红。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黄叶。心叶凋萎卷缩,有的已经变黄枯死,似三化螟为害所造成的枯心苗,但茎基部常发黑,茎节变硬变脆,易折断且有一种腐臭味。生理早衰黄叶。由下向上蔓延,病叶多表现为橙黄色,有一定金属光泽,成片或全田发生。黄叶上没有病斑,没有菌脓物。

生理早衰黄叶是由于水稻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或与品种有关的一种生理性的黄叶现象。其防治办法是选用抗早衰的水稻品种,后

期防止稻田断水过早,保持湿润灌溉等办法。而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造成的黄叶,均为细菌性病害侵染引起,如选用多菌灵、叶青双等药物,适时晒田,病情得到控制后追施二次肥料,有利于控制蔓延。




乡村小书屋


水黄是浇水过多应控水;旱黄、肥多烧根或叶面肥太浓烧叶,应及时浇(喷)水;;饿黄是缺肥所致,应追肥或喷叶面肥,肥料中加入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可提高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节约成本;在水肥管理好的情况下,还有以下原因可致黄叶: 一是缺铁所致,由于土壤肥力条件变化大,常会出现黄叶现象,特点是幼叶明显,老叶较轻,叶肉黄色,叶脉绿色,可施用硫酸亚铁水溶液+新高脂膜800倍液来解决。 二是喷施壮茎灵和壮穗灵溶液可以提高营养输送量,同时满足植物生长和和结果的营养需求。 三是病虫害也能引起叶子发黄。喷施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溶液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小妖孽


出现水稻叶尖发红、红黄的现象,其发生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病比较突然,在短期内集中发生。大多在天气条件出现急剧变化时突然发病。

二是发病面积大、病株率高。在一个地方,有多个田块的水稻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病,发病田块出现症状的水稻叶片比例高。

三是症状大致一致。一般在水稻上部叶片的叶尖发病,病部通常3~5厘米长,长的可达病叶的一半,病部以下叶色正常。病部通常有暗褐色、黑色小点。从寄送来的病株看,病叶没有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等常见水稻病害的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缺钾等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变。

四是不同田块差异大,发病田块水稻根系大多生长不良。发病田块通常没有能够及时搁田或搁田质量较差,很多田块到水稻孕穗期(有明显的穗苞)至破口期田间土壤仍然较烂,田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黄根多、白根少,甚至有很多黑根。五是天气平稳后,病害通常会停止发展,新抽生的叶片不再表现症状,但也有部分田块新生叶叶尖仍然出现病症。

根据上述发病特点,综合各方面因素看,近期各地大面积水稻叶尖发红、发黄,主要是生理性病变,主要原因是在前期不良的天气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不良,吸收水分、肥分的能力下降,出现生理性缺钾等症状。

7月底8月初,江苏各地水稻已陆续进入拔节长穗期,低温阴雨寡照使水稻脱水搁田困难,水稻根系缺氧,不利于根系生长和下扎;无效分蘖增多,高峰苗数高于上年同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速度下降,水稻生育进程延缓,生育期较上年同期推迟3~4天。连续阴雨还影响了穗肥的正常施用,肥料流失也较严重,降低了穗肥的施用效果。田间郁闭度大,还使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发生加重。

搁田困难的田块,一方面水稻群体大、营养生长旺盛,对钾素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水稻根系生长不良,吸收钾肥的能力下降,即使田间土壤中有较多的钾素养分,水稻也不能吸收,并因生理性缺钾出现叶尖发黄、发红等症状。另外,搁田困难的田块,通常肥料正常施用也会受到影响,肥料流失也较严重,钾肥施用量少、流失多,会导致土壤缺钾,进而水稻出现缺钾症状。

8月底9月初全省出现低于15℃的低温天气,会使水稻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温度低于15℃时水稻根系活力极弱),容易引起生理性缺素症状。

处理措施

上述各地大面积出现的水稻叶尖发红、发黄现象,在往年水稻生长过程中也常有发生。安徽省曾有一农户的300亩杂交稻发生过类似情况,发病后10天左右,经检查病苗,病株主茎已拔长3个节间,下部叶片叶尖上有缺钾引起的病斑,而新抽生的叶片基本正常,因而建议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根系生长,对重病田适当喷施钾肥。半个月后农户反映,稻苗全部恢复生长,新叶长出后下部病叶被掩盖。期间仅喷施了一次磷酸二氢钾。

水稻进入孕穗至破口抽穗期,生产上对发病田块重点应加强管理,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保根、护根。对前期搁田不良、目前田土仍然较软甚至很烂的田块,仍然要坚持软搁田,即使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只要田间不出现大的裂缝,都可以不上水;需要进水治虫时,宜灌薄层水,保水3天左右排水露田。另外,上述发病田块一般来说水稻根系生长都不是太好,在灌浆中后期遇低温时容易发生生理性青枯现象,目前更应加强养根护根,并注意在北方冷空气南下出现低温天气时灌深水护苗,天气稳定后再排水露田。

目前对发病较轻的田块,一般不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水稻生长能逐渐恢复,对最终产量影响不大。发病重的田块,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有利于病株恢复。钾肥施用量少,或者肥料流失多的田块,可能存在土壤缺钾的情况,对这部分田块应适当增施钾肥,一般可以每亩施氯化钾5~10公斤。

注意事项

1、稻田喷施敌百虫、丙溴磷、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在用药量过大、施用浓度过高时可能对水稻产生药害,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特别是在高温期用弥雾机施药时药害更容易发生。

2、水稻叶尖发黄可能由缺钾引起,喷施尿素等氮素肥料会加重缺钾症状。如果稻叶健康部位没有因缺氮引起的落黄现象,不要喷施尿素。如果稻叶健康部位有落黄现象,可以将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喷雾,每50公斤水用尿素500克、磷酸二氢钾100~150克。

3、稻田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不能过大,否则可能对稻苗产生伤害,一般按0.2%~0.3%的浓度喷雾。

4、出现叶尖发红、发黄症状的水稻品种。种植该品种时应加强肥水管理,避免田间长期积水、沤根。




张澔天


大家好我是三农创作者,乡村大米1243,现在是水稻红叶黄叶期,田里水稻叶片、叶尖发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找个比较好的防治方法。这方面也不是特别专业,一些关于可能造成水稻叶片、叶尖发黄的原因,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对比,也希望出现此类问题的朋友能够早日找到防治方法! 其实,水稻叶片发黄是很常见的现象,但造成水稻叶片发黄的原因却有很多。比方说水稻中毒性发黄、缺素发黄、肥害药害发黄、病害发黄或者生理性早衰造成的发黄。农民朋友要仔细辨别,并对症防治。 下边小编详细的为大家讲解下各种造成水稻叶片发黄的原因及表现症状


: 1、生理性早衰黄叶 症状:黄叶由下向上蔓延,病叶多表现为橙黄色,有一定金属光泽,成片或全田发生,黄叶上没有病斑,没有菌脓物。 发生原因:生理性早衰黄叶是由于水稻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或脱水脱肥引起的一种生理性黄叶现象,有的与品种有一定关系。 防治方法:选用抗早衰的水稻品种,后期防止稻田断水过早,保持湿润灌溉等办法。 2、缺素发黄(缺素发黄分多种情况) ①缺钾发黄。 发生原因:主要发生在大量施用氮、磷的高产稻田。 症状:初期表现为生长缓慢、株形矮小,分蘖少,叶片挺直,顶端叶片丛生状。新叶暗绿色无光泽,下部老叶尖端首先发黄,有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点,后沿叶脉向基部扩展,后整株叶片变成赤褐色,有的甚至枯死,远看像被火烧焦一样,这是典型的缺钾赤枯病。 防治方法:出现这种症状要立即排水,采用间隙灌溉,及时追施钾肥(如氯化钾、草木灰等)。 ②缺氧发黄。 症状:主要是从老叶片的尖端开始发黄,后逐渐由茎叶延至心叶,后发展至全株成黄绿色。严重时由叶尖、叶缘向内枯黄,秧苗生长缓慢,远看秧苗一片黄色。 防治方法:出现这种症状状应及时追施尿素、碳酸氢铵等速效氮肥。 ③缺锌发黄。 发生原因:主要发生在山区的冷浸田,一般在插秧后20天左右出现发病高峰期。 症状:叶基部中脉先黄化,后呈黄红色或红褐色斑点,叶片变窄,叶脉发脆易断,叶片老化较快,新叶长出速度慢并叶片细窄,基部和中脉失绿变褐色。 防治方法:可用硫酸锌等肥料进行补救,如用0.1%的硫酸锌进行多次叶面喷施,效果很好。


  3、中毒性发黄(分为硫化氢中毒和有机酸中毒) ①有机酸中毒。 症状:稻株根系萎缩,很少生发新根,植株根系表皮发生脱落,叶色显黄,或产生萎缩现象,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而死。 防治方法:凡发生中毒性发黄的稻田应立即排水晒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并结合中耕,在晒田复水时施用氮、磷、钾速效肥料,以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在有机酸过多的稻田,可施用土壤改良剂,如生石灰等以中和酸性,消除有害物质。 ②硫化氢中毒。 症状:根系发黑,并有臭鸡蛋气味,白根少而细弱;基部老叶呈现黄褐色,叶尖枯黄,随后老叶枯死,上部仅存一二片绿色新叶。   4、肥害或药害引起发黄 发生原因:氨水、碳酸氢铵等肥料以及农药如施用不当,会引起中毒发黄,导致成块成片稻叶变成鲜黄色或金黄色,有时黄叶上有焦灼斑。药害严重时,叶片出现斑点,失绿、焦灼或枯萎、或黄化,有的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若发现及时,田中可立即灌深水,或向稻株喷洒清水,可减轻药害程度。此外,肥害或药害发生后要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以增强作物长势,增强抵抗能力。   5、病害侵染引起发黄 ①细菌性条斑病危害引起黄叶。 症状:心叶黄褐色枯死似假枯心苗,叶片、叶鞘上有褐色条斑,病斑上折断中脉后可见黄色“菌脓”。后期感病时,叶片顶部至半片叶以上枯黄,远望一片火红。 ②白叶枯病危害引起黄叶。 症状: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上,先是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着叶脉扩展成斑条,呈灰白色,病部与健部分界明显,病斑上常有黄褐色的“菌脓”。 ③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危害引起黄叶。 症状:心叶凋萎卷缩,有的已经变黄枯死,似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但茎基部常发黑,茎节变硬变脆,易折断且有一股腐臭味。 病害侵染发黄防治方法:白叶枯、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造成的黄叶,均为细菌性病害侵染后引起的,如选用多菌灵、叶青双等农药适时防治,并适期晒田,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水稻自身的抗性。在病情得到控制后追施一次肥料,有利于控制蔓延。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可能造成水稻叶片发黄的原因、发生症状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希望农民朋友仔细辨别,对症,欢迎大家关注乡村大米1243,大家互相学习交流三农,



乡村大米


水稻发病的几个原因及治理:


一是发病比较突然,在短期内集中发生。大多在天气条件出现急剧变化时突然发病。

二是发病面积大、病株率高。在一个地方,有多个田块的水稻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病,发病田块出现症状的水稻叶片比例高。

三是症状大致一致。一般在水稻上部叶片的叶尖发病,病部通常3~5厘米长,长的可达病叶的一半,病部以下叶色正常。病部通常有暗褐色、黑色小点。从寄送来的病株看,病叶没有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等常见水稻病害的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缺钾等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变。


水稻叶尖发红、红黄的处理措施:

水稻进入孕穗至破口抽穗期,生产上对发病田块重点应加强管理,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保根、护根。对前期搁田不良、目前田土仍然较软甚至很烂的田块,仍然要坚持软搁田,即使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只要田间不出现大的裂缝,都可以不上水;需要进水治虫时,宜灌薄层水,保水3天左右排水露田。另外,上述发病田块一般来说水稻根系生长都不是太好,在灌浆中后期遇低温时容易发生生理性青枯现象,目前更应加强养根护根,并注意在北方冷空气南下出现低温天气时灌深水护苗,天气稳定后再排水露田。


梨栀源


打农药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70, "thumb_url": "2447f000046db74df1c76\

伐不易


可分为两种,一是细菌性斑病,这是由细菌侵染造成的。二是生理性缺甲。缺钾的水稻 植株矮小呈暗绿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